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龙场之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少年读此章所记,则知人欲革除旧习,一变至道,诚有如东方朔所谓谈何容易者也(语见汉书本传)。虽以天资卓绝,如阳明者,尚历尽无数之魔境,始能拨云雾而见青天,况他人哉。

    阳明始闻一斋之言,归家取考亭之书读之(考亭,即朱子。所著有《诸经章句》、《文集语录》等书),至上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用力虽勤,而无所得者,欲远故也。因循序以求之。然中心傍徨,无以自处,沉郁既久,因得心疾。偶闻道士谈养生术,惑之,颇思遗世入山,然又不果。

    自成化(明孝宗年号)以来,南省常有盗祸,烽火频惊。阳明忧之,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平居研究兵术,遇宾客宴会,常聚果核,列阵势为戏。及登进士第,以其研究所得上疏《论边务八事》。

    始得进士,观政工部。未几,又改官刑部,奉命至安徽治狱。事竣,游九华山。有道士蔡蓬头者人以为仙,阳明特往见之。又闻地藏洞有异人,坐卧松毛中不火食,阳明历岩险访之。其好奇如此。阳明在京无聊,辞官归越,筑室阳明洞,行道家导引之术。友人王思舆等来访,阳明命仆迎之,且历语中来迹,似先知者。众惊异,以为得仙术。阳明亦自喜。久之,乃悔曰:“此非正道。不足学也。”遂屏去其术,欲验出家远遁,又念祖母及父尚存,因循未决。后忽悟曰:“爱亲之念,生于孩提。此念可去,是不啻自绝其良心矣。”尝居西湖,闻有僧禅坐三年,欲以成佛。阳明问其家,以有老母对。因与语爱亲之道,僧涕泣谢,归。

    阳明至此,忽忽三十四岁,出入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志意茫然,中无定见。日月易逝,壮岁蹉跎,思之可惧。复入京,官兵部,与湛甘泉定交。湛名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亦明之大儒也。未岁,即有三大杖谪龙场驿丞之事。

    武宗(年号正德)即位之初,信用旧太监刘瑾(瑾,兴平人。本姓谈,幼自宫投中官刘姓者,以进用,冒姓刘,后以擅权伏诛)。瑾复引其党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相交结,时谓之八虎。日导帝游戏,由是怠于政事。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上疏谏诤。帝怒,下诸人于狱。阳明上《宥言官(谓谏官也,即指戴薄等)去权奸疏》,谓:“铣等职居谏司,以言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忍,以开言路。”从来时政得失,人民不得议论者,谏官(即御史肃政也,今名史)得言之。故谏官一职,朝野皆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虽专制之君,亦不敢贸然斥退者也。武宗即位伊始,即罪戴铣、薄彦徽,失德甚矣。而廷臣无一人营救者,阳明故不能已于言也。

    疏上,帝大怒,廷杖四十(廷杖者,帝怒其人,即就朝堂杖之。《礼》刑不上大夫,明世公然行之,实可骇怪之甚者也),谪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境)丞。元明清之世,官中文书,皆于陆路设驿,命一丞主之,其秩甚卑。况龙场在贵州万山之中,蛇虺蛊虫之所聚,蛮烟瘴雨之与居,中原士大夫,鲜有过此者。阳明其何以堪此?乃闻命,即日出国门,将至贬所。而刘瑾恨之不已,暗中遣人伺阳明于路,欲害之。阳明行至钱唐江(在今浙江杭县),令从者扬言已投江死,而密附商船往舟山(舟山岛,今属浙江定海县)。海风大作,船漂至闽界,登岸,在荒山野径中,独行数十里。夜扣僧舍求宿,僧不纳,更趋野庙,倚香案而卧。夜半,闻虎绕屋而啸,树叶簌簌下。阳明安然不惊,其能不动心如此。

    阳明欲遁世不出,以逃龙场之谪。既念如此则刘瑾之憾愈甚,不能快心于己,将迁怒于父,遂奋然上道。比抵其地,从者皆病。阳明亲析薪汲水,作糜饲之,又为歌诗谈笑,以相解慰。然而万里投荒,一身无主,衣食不继,生命可危。境遇之厄,可谓至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曰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语本《孟子·告子下》)。天使阳明困苦颠连至如此,欲使之动心忍性,而付以继往开来之大任也。

    阳明此时,因思设使圣人处此,将以何道自遣。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格物致知之说,首见于《大学》),不觉呼跃而起。人欲去而天理见,始于是矣。虽其愤懑不平之气,犹不能尽消,而进德之根基,已确乎不可拔矣。

    【批评】

    人生营营,莫不有欲。欲念去,则志气清明,浩然之气,塞乎宇宙,为圣为贤,皆不难矣。然此事最难,正要静气凝神,屏去私欲,则中心纷扰,杂念愈多,李太白诗“抽刀断水水更流”,此之谓也。释道二家谓之魔,吾儒谓之欲。《西游记》,宗教家之小说也。唐僧方一意取经,而魔难乘之,至于七十二次而后已,此喻进德之难,非大勇者不能斩除葛藤,自辟正路也。

    阳明在未谪龙场以前,何尝不有志。然见一样,喜一样,心无定见。既欲从一斋甘泉讲学,又欲入山作道士;既欲入山作道士,又欲作进士,又欲杀贼立功。如此而欲践其圣人可学而至之言,难矣!从知人生何处不逢磨难,岂必西天道上。

    后来规规矩矩,作一进士。刘瑾以一刑余之人,专权误国。阳明不顾利害,抗疏参之,是真大丈夫男子汉之行为。龙场一谪,人皆惜之,不知从此而阳明身心中之磨难去矣。

    阳明在龙场,已能动心忍性,一归于道矣。而得失利害之见,犹不能廓然忘机。读旅文(《王阳明先生全集》卷十),可知其胸中犹有几许不平之气,未臻乎不知不愠(《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含怒意),抱道自乐之慨也。

    名人修养,多择深山穷谷之中;卜筑数椽,与世相忘。读圣贤之遗书,玩自然之现象,则志气日趋于高。明名人遗迹,山水生辉,白鹿(白鹿,即在江西庐山,宋时朱子于此讲学)阳明,先后同揆矣。

    少年人读这一章的内容,就知道一个人打算去除恶习,走上正途,当真有如当年东方朔所说的“谈何容易”。像王阳明这样,凭借卓绝的天资,尚且要破除无数魔障,才能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何况别人呢?

    王阳明从娄先生处听到了他的真知灼见,回家拿出朱夫子(考亭,即朱子,著有《诸经章句》《文集语录》等书)的著述来读,读到朱给光宗的上书中说道:“保持恭敬秉持志向,是读书的根本;循序渐进研精研微,是读书的要诀。”他就深悔自己先前因为好高骛远,虽然勤奋努力学习,但却没什么实际收获。所以为了长远的目标,开始循序渐进地求学。但是他心中彷徨无措,没法一个人独处,忧郁了好一段时间,因而落下了心病。偶然间他听到道士谈论养生的方术,被其神妙之处迷惑,就想隐居山林,但终究没有成行。

    当时南方有很多从明成化年间就兴起的盗匪,掠夺财物搅扰民众。他对此很为担忧,因而感慨地产生了澄清天下的志向。平时研究带兵打仗的技巧,遇到同宾客一起饮宴,常常凑出些果核,排列军阵来当作游戏,等到进士及第,他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