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名色初门第一

    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门。先从名色而始者。至论诸法本原清净。绝名离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法。当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是一切法。若诸大圣分别说一切法门。皆约名色而分别之。无有一法出于名色。故智度论偈云。

    一切诸法中  但有名与色

    若欲如实观  但当观名色

    虽痴心多想  分别于异事

    更无有一法  出于名色者

    一名 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即是心及相应数法。虽有能缘之用而无质碍可寻。既异于色而有心意识及诸数法种种之别名。故谓之为名也。

    二色 有形质碍之法谓之为色。是十入及一入少分。皆是质碍之法。并无知觉之用。既异于心意识法。故称为色也。

    五阴初门第二

    一色阴 二受阴 三想阴 四行阴 五识阴

    次名色而辨五阴者。以惑者迷名偏重故。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也。此五通称为阴者。一往而释。阴以阴覆为义。能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一色阴 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此之十四。并是色法也。

    二受阴 领纳所缘名为受。受有六种。谓六触因缘生六受。但境既有违顺。非违非顺之别。故六受亦各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之异也。

    三想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想有六种。谓取所领六尘之相。为六想也。

    四行阴 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行有六种。大品经中。说为六思。思即是行。谓于六想之后。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也。

    五识阴 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识有六种。即是六识。若诸论师多云。识在二心之前。诸大乘经中。明识最居后。今依经为次料简。

    十二入初门第三

    内六根入 一眼入 二耳入 三鼻入 四舌入 五身入 六意入

    外六尘入 一色入 二声入 三香入 四味入 五触入 六法入

    次五阴而辨十二入者。以惑者迷色偏重故。大圣教门。开色为十。心但为二。合为十二也。通称入者。入以涉入为义。根尘相对则有识生。识依根尘仍为能入。根尘即是所入。今此十二从所入受名。故通受入名。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亦名根者。根以能生为义。此六既并有生识之功。故通名根也。

    一眼入 身分对色。能见色之处名眼。眼是四大造色。体为十色共成。所谓四大四微。身根微。眼根微也。

    二耳入 身分对声。能闻声之处名耳。耳是四大造色。亦为十色共成。谓四大四微。身根微。耳根微。

    三鼻入 身分对香。能闻香之处名鼻。鼻是四大造色。亦为十色共成。谓四大四微。身根微。鼻根微。

    四舌入 身分对味。能知味之处名为舌。舌是四大造色。亦为十色所成。谓四大四微。身根微。舌根微也。

    五身入 六分假合之体对触。能觉触处皆名为身。身是四大造色。但有九色所成。谓四大四微。身根微。

    六意入。心对一切法。即有能知法之用。名之为意。意者即心王也。是中除诸心数法。但取心王。以为意入。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一色入 一切对眼。所见之色名为色。色有二种色。摄一切色。一正报可见色。众生身色。青黄赤白黑色等。二依报可见色。外无知青黄赤白黑色等也。

    二声入 一切对耳。所闻之色曰声。声有二种声。摄一切声。一从正报色出声。众生语言音声也。二从依报色出声也。

    三香入 一切对鼻。所闻之色名香。香有二种香。摄一切香。一正报色处香。众生身中香臭也。二依报色出香。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香臭。

    四味入 一切对舌。所知之色曰味。味有二种味。摄一切味。一正报色处味。众生身中之六味也。二依报色处味。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六味也。

    五触入 一切对身。所觉之色名触。触有二种触。摄一切触。一正报色处触。众生身中。冷暖涩滑等十六触也。二依报色处触。外一切无知色中冷暖等一十六触也。

    六法入 一切对意所知之法名法。法有二种法。摄一切法。一者心法。是中除心王。但取相应诸心数法也。二者非心法。即过去未来色法。及心不相应诸行。及三无为法。

    十八界初门第四

    内六根界 一眼界 二耳界 三鼻界 四舌界 五身界 六意界

    外六尘界 一色界 二声界 三香界 四味界 五触界 六法界

    六识界 一眼识界 二耳识界 三鼻识界 四舌识界 五身识界 六意识界

    次十二入。而辨十八界者。以惑者迷于名色俱重故。开色为十。离名作八。合为十八界也。通名界者。以界别为义。此十八法各有别体。义无浑滥。故通受界名也。

    内六根界 此具如前明。内六根入中分别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义者。欲使修观之徒推析无谬。不滞十六知见之妄计也。

    外六尘界 此具如前。外六尘入中分别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义者。意同六根。中立界名。

    六识界者。若根尘相对即有识生。识以识别为义。识依于根。能识别于尘。故此六通名识也。若了识从缘生。岂计有神使知谬取也。

    一眼识界 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即识色尘。故名眼识界也。

    二耳识界 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即识声尘。故名耳识界也。

    三鼻识界 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鼻识生时。即识香尘。故名鼻识界也。

    四舌识界 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舌识生时。即识味尘。故名舌识界也。

    五身识界 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身识生时。即识触尘。故名身识界也。

    六意识界 五识生已即灭。意为意识。此意识续生。意识生时。即识法尘。若五识能生意识。即以前五识为根。后意识为意识。此意识灭次识续生。是则前意识生后意识。如是亦脱传受根识之名。皆以能生为根。所生为识。今说所生之识。为意识界也。

    十六知见初门第五

    一我 二众生 三寿者 四命者 五生者 六养育 七众数 八人 九作者 十使作者 十一起者 十二使起者 十三受者 十四使受者 十五知者 十六见者

    次名色阴入界。而辨十六知见者。名色等法中。神我本不可得。而未见道者。悉于名色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缘略辨。即有十六知见之别。广对诸缘。则妄计不可称数。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今为欲于后明生法二空等一切观门。必须善识假实之法。故略依傍大智度论释之也。

    一我 若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无明不了。若即若离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我为也。

    二众生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和合中。妄计有我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寿有长短。故名寿者。

    四命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为生者。亦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于他。故名养育。亦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名色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

    八人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是行人。异于非行之人。故名为人。亦计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起者。

    十二使起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当后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

    十六见者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故。能见一切色。亦计我能起邪见。我起正见名见者。

    见爱二烦恼初门第六

    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恼使之然也。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枝派分别。则科目甚多。所谓三毒五盖十使。九十八烦恼。八万四千乃至尘沙等数。此诸科目虽数有多少。而同是烦恼润生之力。体无殊别。但教门善巧。乃约增减之数而制立之。故缨络经云。见著二法迷法界色心。广起一切三界烦恼。通名烦恼者。烦以喧烦为义。恼以逼乱为义。能喧烦之法逼乱行者心神。致使真明不得开发。故名烦恼也。

    一见烦恼 邪心观理名之为见。若于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执为实。通名为见。见烦恼者。谓五利使。见谛所断八十八使。及六十二见等也。

    二爱烦恼 贪染之心名之为爱。若于假实二事。情迷随心。所对一切事境。染著缠绵。通名为爱。爱烦恼者。谓五钝使。思惟所断十使。及所断结流。爱扼缠盖缠等也。

    三毒初门第七

    一贪毒 二嗔毒 三痴毒

    次见爱而辨三毒者。此二科既有合离之异。事须分别。若合但取痴一分为见。余一分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