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

    于一切法,心有住着,则不了三轮体空,如盲者处暗,无所晓了。华严经云:声闻在如来会中,闻法如盲如聋,为住诸法相故也。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若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多,无著无相行,如人有目处于皎日之中,何所不见也!

    新注:圣人以无为真如得名。然真如之体,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何故众生有得者,有不得者?盖心有住法不住法之异耳。住者,住着也。如行布施,不达三轮体空,名为住法。心既住法,不成檀波罗蜜。如入暗中,则无所见。若达三轮体空,则心无所住,即成檀波罗蜜。如人有目,在日光中,见诸色相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当来之世者,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之世,邪法竞起,正法难行。于此时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遇此经,从师禀受,读诵在心,精进不妄,依义修行,悟入佛之知见,则能成就阿耨菩提,以是三世诸佛无不知之。

    须菩(至)功德因地而倒。因地而起地,向你道甚么?颂曰:

    世间万事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

    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新注:言未来世中,若有受持读诵者,佛眼佛智,悉能知见。既行胜因,必成妙果,故曰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受持读诵,自利利佗,功德无边,不可称量,故受之以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佛说末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百千万亿,不可譬喻。一念闻经,其福尚多,何况更能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当知此人,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种种方便,为说如是甚深经典,俾离诸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福德,无有边际。盖缘多劫舍身,不了诸法本空,心有能所,未离众生之见。如能闻经悟道,我人顿尽。言下即佛将舍身有漏之福,比持经无漏之慧,实不可及。故虽十方聚宝,三世舍身,不如持经四句偈。注云:心有能所四字。一本云:有能舍所舍,心有元来未离众生之见。此解意又分明,故两存之。

    须菩(至)解说人天福报。即不无佛法,未梦见在。颂曰:

    初中后日发施心,功德无边算莫穷。

    争似信心心不立,一拳打透太虚空。

    新注:初日分者,寅、卯、辰时也;中日分者,巳、午、未时也;后日分者,申、酉、戌时也。如是一日三时,舍无量身,历无量劫,而行布施,世间固无此事。然佛设此喻者,以况闻经生信,福德之胜,何况书写、受持、诵说者耶?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对文曰读,背文曰诵。所谓书写、受持、读诵者,自行也;为人解说者,化佗也。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持经之人心无我所,无我所故是佛心,佛心功德无有边际,故言不可称量。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须菩(至)者何如斩。一握丝,一斩一切断。颂曰:

    一拳打倒化城关,一脚踢翻玄妙塞。

    南北东西信步行。

    休觅大悲观自在,大乘说最上乘说。

    一棒一条痕,一掌一握血。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若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复起利佗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著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若复(至)菩提。擘开大华手,须是巨灵神。颂曰:

    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

    眼里瞳人碧,胸中气若雷。

    出边沙塞静,入国贯英才。

    一片寸心如大海,波涛几见去还来。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何名乐小法者?为二乘、声闻人乐小果,不发大心故,即于如来深法不能受持、读诵、菩人解说。

    何以(至)解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颂曰:

    不学英雄不读书,波波役役走长途。

    娘生宝藏无心用,甘作无知饿死夫。

    新注:此般若之体,本绝言思,其功德广大,不可得而称量,非乐小乘者所可得闻,故曰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发大乘者,元住大乘之人也。发最上乘者,初闻最妙大乘而能信解之人也。如是之人,修行此法,则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能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彼小乘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为着此四见故也。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能受持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须菩(至)其处镇州萝卜,云门胡饼。颂曰:

    与君同步又同行,起坐相将岁月长。

    渴饮饥餐常对面,不须回首更思量。

    新注:塔为藏舍利之处,若天、人、阿修罗,固当敬事。此般若经卷所在之处,是真法身舍利宝塔,可不敬乎?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恒沙罪业,一念消除,果报不空,岂经多劫?故受之以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销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持经之人,各得一切天人恭敬供养。为前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得受持诸佛如来甚深经典,常被人轻贱,不得人恭敬供养。自以受持经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心无恼恨,荡然无所计校,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行,曾无退转。以能如是修行故,得无量劫以至今生,所有极恶罪障,并能消灭。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既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也。

    复次(至)三菩提不因一事不长一智。颂曰:

    赞不及,毁不及。若了一,万事毕。

    无欠无余若大虚,为君题作波罗蜜。

    新注:持诵此经者,人当恭敬,而反被人轻贱者,以宿罪业,可招恶报,由经力故,转重为轻。被轻贱故,其罪消灭,当得无上佛果。持经功德,可谓大矣。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佗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供养恒沙诸佛,施宝满三千界,舍身如微尘数,种种福德不及。持经一念,悟无生理,息希望心,远离众生颠倒知见,即到波罗蜜彼岸,永出三涂,证无余涅槃也。

    须菩(至)能及功不浪施。颂曰:

    亿千供佛福无边,争似常将古教看。

    白纸上边书黑字,请君开眼目前观。

    风寂寂兮水连连,谢家人祗在鱼船。

    新注阿僧祗,翻无数。时那由佗者,十亿为洛叉,十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那由佗。如来于过去然灯佛前,供养无数诸佛,其功德可谓深且大矣,乃言不及末世持经功德者何?然持经能生理解,得证菩提,供佛虽感福报,但是事相,较以持经功德,百千万亿分中不及一分者以此。又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盖事相之福,是可思议之法,而般若妙智,忘能所,绝待对,不可得而思议者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言:末法众生,德薄垢重,嫉妒弥深,邪见炽盛。于此时中,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圆成法相,了无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舍,谦下柔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或有人不知如来正法常在不灭,闻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人能成就无相心,行无相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必心生惊怖,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是经义者,即无著无相行也。云不可思议者,赞叹无著无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须菩(至)思议各各眉毛眼上横。颂曰:

    良药多苦,忠言逆耳。冷暖自知,如鱼饮水。

    何须佗日待龙华,今朝先授菩提记。

    新注:此经非大乘根器不能持诵,而持诵所感功德,岂常人可闻?闻必狐疑不信,故不具说。盖此经之义趣与其果报,不可思议故也。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本来无我,安得有人?为度彼人故,权立我故,受之以究竟无我分。

    新注十一,断安住降伏存我疑,此疑从前诸文无我人等相而来也。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新注:善现初问此善至是复问者,何耶?问辞虽同,其意则别,盖所问不过住大乘降伏妄心而已。初之问意,但问能住能降之法,此之问意,若谓我能住我能降,存此分别,障于真证无住之道,故又兴此问也。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须菩提问佛: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当发度脱一切众生心。度脱一切众生尽得成佛已,不得见有一众生是我灭度者。何以故?为除能所心,除有众生心,亦除我见心也。

    尔时(至)度者有时因好月不觉过沧州。颂曰:

    若问云何住,非中及有无?

    头无纤草盖,足不履阎浮。

    细似邻虚?,轻如蝶舞初。

    众生灭尽知无灭,此是随流大丈夫。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菩萨若见有众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众生心,即是人相;谓涅槃可求,即是众生相;见有涅槃可证,即是寿者相。有此四相,即非菩萨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终不得菩提。若言我发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烦恼根本。

    何以(至)心者少佗一分又争得。颂曰:

    独坐修然一室空,更无南北与西东。

    虽然不借阳和力,争奈桃华一样红。

    新注:此一节文意,亦与前同。但前是破情显智,所破之情,即我人等四相粗执;所显之智,即般若真智。自此而下,忘智显理,破我人等四相细执。由此贤位,渐入圣阶矣。

    新注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此疑从第十一疑中,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新注由前云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意谓无发心者,则无菩萨。若无菩萨,云何释迦于然灯佛所,名曰善慧,布发掩泥,行菩萨道,得发记耶?佛恐善现潜有此疑,故举以问。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新注善现答意云:善慧,彼时都无所得,离诸分别,由悟无法故得授记。

    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须菩提:我于师处,不除四相,得授记不?须菩提深解无相之理,故言:不也。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印可之辞也。

    须菩(至)如是。若不同床睡,争知纸被穿。颂曰: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

    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江上晚来初雨过,数峰苍翠接天霞。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至)牟尼贫似范丹气如项羽。颂曰: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日来月往,不知是谁。

    噫!

    新注:善现既会法无所得,佛然其说,乃言如是如是。既而又反覆告者,要令善现知法无所得,深契至理,故得授记。盖如来所证妙果,乃心地本具法门,离诸名相,无授受中而论授受者也。

    新注十三断无因则无佛疑,此疑从第十一、二疑中而来。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佛言:实无我、人、众生、寿者,始得受菩提记。我若有发菩提心,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以实无所得,然灯佛始与我授记。此一段文,总成须菩提无我义。佛言诸法如义者,诸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于此六尘中,善能分别,而本体湛然,不染不着,曾无变异,如空不动,圆通莹彻,历劫常存,是名诸法如义。菩萨璎珞经云:毁誉不动,是如来行。入佛境界经云: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

    何以(至)如义住住。动着则三十棒。颂曰:

    上是天兮下是地,男是男兮女是女。

    牧童撞着放牛儿,大家齐唱啰啰哩。

    是何曲调万年欢。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新注:何以故者,徴起之辞也。由前云实无有法得菩提果,故受然灯之记,遂疑既无佛果,岂有佛法耶?释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者,真如也。不伪曰真,不异曰如。此真如体,贯彻三世,绵亘十方,非空非有,不变不迁,名如来性。若有所得,即非佛菩提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佛言:实无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离此心外更无菩提可得,故言无实也。所得心寂灭,一切智本有,万行悉圆备,恒沙德性用无乏少,故言无虚也。

    若有(至)无虚。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颂曰:

    生涯如梦若浮云,活计都无绝六亲。

    留得一只青白眼,笑看无限往来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是故(至)佛法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颂曰:

    会造逡巡酒,能开顷刻华。

    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

    几般伎俩从何得,须信风流出当家。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于诸法,心无取舍,亦无能所,炽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恐迷者贪着一切法为佛法,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法。心无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齐行,体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至)一切法上大人丘乙己。颂曰:

    是法非法不是法,死水藏龙活鱍鱍。

    是心非心不是心,逼塞虚空古到今。

    祗是绝追寻。

    无限野云风卷尽,一轮孤月照天心。

    新注:所得者,忘情而证也。无实者,非有为相也。无虚者,是真如体也。然此真如,非别有法。即一切色等诸法,离性离相,名真如体。唯佛与佛,乃能证此。故一切法,皆是佛法。真如之体,虽不离于诸法,然亦不可取着。故云: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者,以显一切众生,法身不二,无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无处所,故言则非大身。文以色身虽大,内无智慧,即非大身。色身虽小,内有智慧,得名大身。虽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诸佛无上智见,心无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须菩(至)大身唤作一物即不中。颂曰:

    天产英灵六尺躯,能文能武善经书。

    一朝识破娘生面,方信闲名满五湖。

    新注:上说如来所证真如之体,遍一切处,可谓长大矣。又恐善现起长大之见,故佛又说喻徴之曰:譬如人身长大。善现因喻有悟,即曰非大身,是名大身。论云:大身有二义:一者遍一切处,即法身;二者功德大,即报身。此之二身,皆离诸相,故名为非相也。

    新注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此疑同十二疑,皆从十一疑中实无有法发心者而来。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菩萨若言:由我说法,除得彼人烦恼。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众生。即有我所。虽度脱众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为菩萨。炽然说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心无能所,即是菩萨也。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至)寿者唤牛即牛呼马即马。颂曰:

    借婆衫子拜婆门,礼数周旋已十分。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萨。虽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萨。炽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萨最胜妙定。经云:假使有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禅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禅定。能所不生,是名禅定。禅定即是清净心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于诸法相无所滞碍,是名通达。不作解法心,是名无我法。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随分行特,亦得名为菩萨,然未为真菩萨。解行圆满,一切能所心尽,方得名真是菩萨。

    须菩(至)菩萨寒即普天寒,热则普天热。颂曰:

    有我元无我,寒时烧软火。

    无心似有心,半夜拾金针。

    无心无我分明道,不知道者是何人。

    呵呵!

    新注:法界混然,身土平等,尚无佛道可成,安有众生可度?是则起度生之心,修习梵行,净佛国土,即凡夫见,不名菩萨。毕竟起何等心,名为菩萨?能通达无我法者,真菩萨也。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一眼摄五眼,一沙摄恒河沙,一世界摄多世界,一心摄若干心,故受之以一体同观分也。

    新注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此疑从第十四疑中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愍心,是名为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着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彻,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须菩(至)佛眼尽在眉毛下。颂曰:

    如来有五眼,张三祗一双。

    一般分皂白,的的别青黄。

    其间些子誵讹处,六月炎天下雪霜。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恒河者,西国祗园精舍侧近河。如来说法,指此河为喻。佛说此河中沙,一沙况一佛世界,以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举此众多国土者,欲明其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许心数也。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告(至)悉知。曾为荡子偏怜客,惯爱贪杯识醉人。颂曰:

    眼观东南,意在西北。将谓猴白,更有猴黑。

    一切众生一切心,尽遂无穷声与色。

    喝!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干差别心数。心数虽多,总名妄心。识得妄心非心,是名为心。此心即是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罗蜜心、清净菩提涅槃心。

    何以(至)为心病多谙药性。颂曰:

    一波才动万波随,似蚁循环岂了期。

    咄!

    今日为君都割断,出身方号丈夫儿。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然已过,追寻无有处所。现在心不可得者,真心无相,凭何得见?未来心不可得者,本无可得,习气已尽,更不复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为佛。

    所以(至)可得低声低声真得鼻孔里出气。颂曰:

    三际求心心不见,两眼依前对两眼。

    不须遗剑克舟寻,雪月风光常见面。

    新注:前说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净佛国土,如是则不见诸法,名为诸佛如来。然而如来具足五根,岂都无所见耶?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古德偈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谛,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之五眼,通该十界,而优劣有殊。如经所说,五眼皆如来所具者,无非佛眼也。恒沙世界,一切众生之心,如来无不知见。然众生之心,种种颠倒。言非心者,妄识本空也。是名为心者,真如不灭也。所以者何者,徴起非心所以而释之。三世心者,虚妄生灭之心也。求之皆不可得。盖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此即如来所知之心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