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并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心。佛更成其义也。凡所有相。则凡有生等之八相。皆是虚妄。不越聚等之三体。若见诸相非相。遣妄以入真。则见如来。证真以离妄。若然者。忘相行因是依真如所得之果。何关有相。不可见方便之相。以相为真。即以果谤因。疑因为住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自下次约正教断疑。疑曰。前说不住之因深而难行。后说无相之果深而难得。未来世颇有得闻是经。信行无住之因。必得无相之果不也。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将立有以答之。先呵无以止问。故言。莫作是说也。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夫法身则无始无终。应身则有始无终。化身则有始有终。王宫初生为始。双树入灭为终。故曰如来灭也。如来灭后。初五百年解脱得坚固。次五百年禅定得坚固。后五百年多闻得坚固。此时虽多不信。然有信受之者。

    有持戒修福者。

    持戒者多是出家菩萨。修福者多是在家菩萨。智度论云。出家之人以尸罗为上首。在家菩萨以檀那为上首。

    于此章句。

    章言大分。前说不住之深因。此为一章。后说无相之深果。复为一章。句言委细。不住因中。不住色等之流。无相果中。相即非相之类也。

    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信行无住之因。必得无相之果。故言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善根有三。一无贫。二无瞋。三无痴。由此善根。于佛田中烧香散华。称名扬德。故言种也。不于一佛者。树因不浅也。已于无量者。植福久深也。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欲显信虽少而福多。故云乃至一念也。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

    肉眼是见而非知。比智是知而非见。证智是见亦是知。言知。明非肉眼之所见。言见。明非比智之所知。即是证智。知其名身。见其色行。故双言也。

    得如是无量福德。

    得有二义。一生。二长。本无今有。曰生。已有熏修。曰长。福德通论有三。一有量有。尽谓凡夫所修福。因心偏故有量。果有为故有尽。二有量无尽。谓二乘所修福。因不遍故有量。果无为故无尽。三无量无尽。谓菩萨所修福。因心遍故无量。果无为故无尽。信经所得之福即是第三。故言无量也。

    何以故。

    欲晓无量意。故发问以徴之也。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下答意明。一由达人法二空。二由成取舍两行。所以生一念信心。得无量福德。此明达于人空。离人我四执也。夫我是自在之名。人为主宰之目。众生取续前为义。寿者以接后为能。此四同为人执。随用以立四名。离此四执。故曰无我等相也。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别本曰。无相无无相。此明达于法空。离法我四执。夫法相者是有法执。迷俗谛起俗谛法相。不出所取之境能取之心。分别无相故无所取之境。依他无生故无能取之心。故云无法相也。非法相者。是无法执。迷真谛起若真如。约俗谛不可说为有法相真如。约真谛应可说为无法相。今明待俗有故言真无。有既坏故无亦遣。故云无非法相也。相者是亦有亦无执。迷非安立谛起何者。初破俗有言非有。非有似是无。后破真无言非无。非无似是有。若尔。真如应亦有相亦无相。今明真如之体。异根尘之有。故不可安立为有相。异兔角之无。故不可安立为无相。故云无相也。无相者是非有非无执。迷言说起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即应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若尔如来何所说。今明真如虽不可说。由佛方便故。或说为有相。或说为无相。故云无无相也。总而言之。真如非有故增益灭。非无故损减灭。非亦有亦无故相违灭。非非有非无故戏论灭。

    何以故。

    欲晓障尽意。故发问以徴之也。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答意明法我执为因。人我执为果。人执即断故不生。法执即伏而不起。故论曰。但有无明。便无现行粗烦恼。若心取相。即法执上心。则为着我人执起也。此先总答。下别叙之。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此明有法执上心。即人执还生也。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此明无法执上心。即人执还生也。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次结成取舍两行。不应取法。不令执文以取义。即令舍文也。此示正闻相。不应取非法。当令顺文以取意。不可一向拨文为非法。复令取文也。此是实信相。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引喻显之。筏者为度故须取。到岸故须舍。修道亦尔。凭筌乎会理故须取。得理乎忘筌故须舍。执文为法是善心而尚舍之。若执文为非法是不善心。固须舍之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自下次约正果断疑。疑曰。前说不可以相见如来。则如来是无相。无相之中无动无作。云何世尊就草座而成道。指拘邻而说法。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下答意明佛有三身。法身.应身.化身。法身以如为体。应身以智为体。化身以色为体。无觉无说言法身。有觉无说言应身。有说无觉言化身。须菩提言。如来定以真如为体。真如非法非非法。故云。如我解佛所说义。然菩提为所得及所说。如来为能得及能说。菩提非法非非法。故无所得及所说。如来非法非非法。故无能得及能说。故云。无有定法名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也。

    何以故。

    欲证无说意。故发问以徴之也。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答意明化身虽说。然所说之义甚深。过闻慧境。听者不可以耳识。作有无二相取。故云不可取。所显之理徴细过思慧境。说者不可以舌根。作有无二相说。故云不可说。离有性故非法。离无性故非非法。维摩经曰。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即其义也。若化身能说者。何故论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耶。既云化佛非真佛。亦是化说非真说。且复说无定相。故云。非说非无化佛不定相说也。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欲显所说非法非非法。故举所证以明之。夫觉无为最浅者名须陀洹。觉无为最深者名为佛。此其差别也。能觉者应身耳。由应身如是觉。故化身如是说。所觉既非法非非法。故所说亦非法非非法也。所以通说一切贤圣者。欲显一切圣人同证无为为体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自下次显断疑功用。夫于经有疑即怀谤以生罪。于经无疑即信受而生福。欲显所说之法。虽不可取不可说。然受说能诠之教。即生福无边。故为斯问。一须弥.一日月.一四天下。为一小世界。即以小世界为本。其数至千。名小千世界。即以小千为本。其数至千。名中千世界。即以中千为本。其数至千。名大千世界。总计有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成即同成。坏即同坏。下极风轮。上穷有顶。一佛所主之处。名曰三千大千世界。今问若人施宝同乎此量。所生之福得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珍宝之量既弘。生福之理弥积。故云甚多。

    何以故。

    欲明此福虽多而未胜。故先发问以徴之。何故此福得名多也。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答意明福有二种。一有流。二无流。多有二义。一聚义。二进义。聚谓聚集福体。进谓进趣菩提。是福德者。是有流之福德。即非福德者。非无流之福德。是有流之福故。有聚义之多也。非无流之福故。无进义之多也。无进义之多者。岂空无果乎。得有流报。故无有无果之理。报尽即绝。故无有进趣之义。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须菩提离自师心。更引如来为证也。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受持四句。受他法施也。为他人说。以法施他也。受他法施。明生自闻慧。以法施他。明生他闻慧。若人自能住闻慧。福已胜彼。何况自住思修两慧也。若人令他住闻慧。福已胜彼。何况令他住思修两慧也。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菩提即法身。诸佛即应化两身。菩提名出谓显性以离缠。诸佛名出谓生成以得体。此经既出诸佛之三身。故显受说之二胜也。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是学者之名。法是菩提之目。菩提体唯佛之所能觉。故名佛法。余人之所不觉。故云即非佛法。所谓佛法者。谓是大乘之佛法。即非佛法者。非是二乘之佛法。非二乘之佛法。此显不共义。是大乘之佛法。此显最胜义。受说此经。能出不共之佛法。故成最胜之深因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前约如来法身断疑。自下次约弟子法身断疑。疑曰。前说一切圣人以无为而有差别。后言无为之法不可取不可说。此犹难信。何者。现见四果圣人能取无为以为自果。如其所取。能为人说。云何言不可取不可说。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此问第一果也。言须陀洹人正证无为之时。能作是念。我得果耶。为不得耶。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此云入流。亦曰逆流。流有二种。一生死流。二圣道流。是名入流。明入圣道之流。而无所入。显逆生死之流。在观既无复分别。岂见道流可入乎。既不见道流之可入。岂见道果之可得乎。既不见道果之可得。岂见可得之可见乎。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此问第二果也。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此云一往来。此人证果之后。若人中命终。即往天而来人。若天中命终。即往人而来天。由一往一来便得灭度。故曰一往来。观内既不见有我。谁往谁来。故云实无往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此问第三果也。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此云不来。此人证果之后。生上而不生下。有去而无有来。故曰不来。观内既不见有我。说谁不来。故云而实无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此问第四果也。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阿罗汉。此云不生。此人证果之后。永绝三毒之根。高谢四生累。故曰不生。观内既不见有我。说谁不生。故云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也。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有念既四执生。无念即四执灭。四执灭者可以有灭之实而实之。四执生者岂以不生之名而名之哉。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三昧。此云定。无诤定者。远分定也。得此定者。能令彼我不起烦恼之诤。故曰此定为无诤也。无诤第一。即定障之诤灭。离欲第一。即惑障之诤尽。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言。我身自证。不起自得之心。余人若成。岂生护果之念。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阿兰那。此云无诤。须菩提言。我若有念。则此记无由也。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实无所行。两诤之体离乎心也。而名乐行。无诤之名记乎身也。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前约声闻法身断疑。今约菩萨法身断疑。疑曰。菩萨即真如。真如之中无取无说者。然灯如来云何为说菩萨之法。释迦菩萨何故亲从受之耶。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汝意云何。我昔入观之时。然灯于我有说耶。我于然灯有得耶。为无所说耶。为无所得邪。

    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法是菩提。得即证也。答意明法中则心行处灭。觉观之所不寻。言语道断。名筌之所不逮。名筌不逮故。昔佛所以杜言。觉观不寻故。今佛所以绝证。但言释迦绝证。则然灯杜言。从可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前断得记疑。今断严土疑。得记即仰上以受化。严土是俯下以利生。疑曰。若身是无相之身。即土应无相土。土若无相。不应取有累之事像。修万行以严之土。若有相。复何异控龙象于兔蹊。注江湖于牛迹。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汝谓菩萨真观之中。有严事耶。无严事耶。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答明无也。庄严有二种。一形相。二真实。形相色性为其体。众宝为其相。真实者法性为其体。万德为其相。形相以依化为能严。分别为所严。分别无相故。无所严之体。依化无生故。无能严之体。故云即非庄严也。真实以唯识为能严。法性为所严。唯识无倒故。有能严之体。法性不变故。有所严之体。故曰是名庄严也。若然者。岂取有累之事像。修形相之严哉。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劝取真实之严。令舍形相之障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