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七 释地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疏]“释地第九”。○释曰:案《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佼易、变化,含吐应节也。”《释名》云:“地,底也。其体在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地,施也,谛也。应变施化,审谛不误也。”此篇释地之所载四方、中国州、府、陵、薮之异,故曰“释地”。

    两河间曰冀州,(自东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自南河至汉。)河西曰?州,(自西河至黑水。○?,于用反。)汉南曰荆州,(自汉南至衡山之阳。)江南曰杨州,(自江南至海。)济、河间曰衮州,(自河东至济。)济东曰徐州,(自济东至海。○济,子礼切。)燕曰幽州,(自易水至北狄。)齐曰营州。(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九州。

    [疏]“两河”至“九州”。○释曰:此释九州之名及其界域也。○“两河间曰冀州”。注“自东河至西河”。○释曰:《周礼·职方氏》云:“河内曰冀州。”《禹贡》不说境界。孔安国云:此州帝都,不说境界,以馀州所至,即可知。以其《禹贡》“衮州”云济、河,自东河以东也;“豫州”云荆、河,自南河以南也;“雍州”云西河,自西河以西也。明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言东河、西河、南河者,皆据帝都冀州而言也。案,《禹贡》导河自积石、龙门,南流谓之西河。至于华阴,折而东,经底柱、孟津、过洛?,皆东流,谓之南河。至于大亻丕,折而北流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谓之东河。此惟云两河者,从可知。李巡曰:“两河间其气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也。”○“河南曰豫州”。注“自南河至汉”。○释曰:《职方》与此同。《禹贡》云:“荆、河惟豫州。”孔安国云:“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以其荆山在荆州,汉水所经,故文不同,其实一也。李巡云:“河南其气着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河西曰?州”。注“自西河至黑水”。○释曰:《周礼》“正西曰雍州”。《禹贡》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孔安国云:“西距黑水,东据河。”案,郦元《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然则雍州之境,东据龙门、河西距此黑水也。李巡云:“河西其气蔽壅,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壅也。○“汉南曰荆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曰:《周礼》“正南曰荆州”。《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孔安国云:“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言北据荆山,则至汉水也。李巡曰:“汉南其气燥,刚禀性︹梁,故曰荆。荆,︹也。”《释名》以为取荆山之名。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常警备也。○“江南曰杨州”。注“自江南至海”。○释曰:《周礼》“东南曰杨州”。《禹贡》:“淮、海惟杨州。”孔安国云:“北据淮,南距海。”然则杨州之境,跨江北至淮。此云江南者,举远大而言也。李巡曰:“江南其气躁劲,厥性轻杨。”《太康地记》云:“以杨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济、河间曰衮州”。注“自河至济”。○释曰:《周礼》“河东曰衮州。”《禹贡》:“济、河惟衮州。”孔安国云:“东南据济,西北距河。”孔《传》凡云“据”者,谓跨之也。距,至也。济、河之间相去路近,衮州之境,跨济而过,东南越济水,西北至东河也。李巡云:“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衮。衮,信也。”《释名》以为取衮水之义。○“济东曰徐州”。注“自济东至海”。○释曰:《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孔《传》云:“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此云“自济东”,则是西至济也。李巡曰:“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周合其地于青州。○“燕曰幽州”。注“自易水至北狄”。○释曰:《周礼》“东北曰幽州”。李巡曰:“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禹贡》其地合于冀州。《地理志》云:“涿郡故安县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也。”从此易水至于北狄幽州之境也。○“齐曰营州”。注“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释曰:《周礼》“正东曰青州”。《禹贡》:“海、岱惟青州。”孔《传》云:“东北据海,西南距岱。”然则此营州则青州之地也。《博物志》云:“营与青同海,东有青丘,齐有营丘,岂是名乎?”《太康地记》云:“东方少阳,其色青,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故以青为名焉。”云“此盖殷制”者,以此文上与《禹贡》不同,下与《周礼》又异,禹别九州有青、徐、梁,而无幽、并、营,是夏制也。《周礼》,周公所作,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是周制也。此有徐、幽、营,而无青、梁、并,疑是殷制也。以无正文,故云盖也。此上释九州之名,故题云“九州”也。

    鲁有大野。(今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

    [疏]“鲁有大野”。○释曰:此下至“周有焦护”,释十薮之名也。《禹贡》徐州云:“大野既猪。”《地理志》云: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钜,即大也。由其旁有大泽,故县以钜野为名。哀十四年《左传》云:“西狩于大野。”以其泽在曲阜西,故云“西狩”也。郭云:“今高平钜野县”者,东晋时,钜野属高平郡,故与《志》不同。凡注言“今”者,皆谓东晋时也。

    晋有大陆。(今钜鹿北广河泽是也。)

    [疏]“晋有大陆”。注“今钜鹿北广河泽是也”。○释曰:孙炎曰:“广河犹大陆。以地名言之,近为是也。”《禹贡》冀州云“大陆既作”是也。案,定元年《左传》晋魏献子“田于大陆,焚焉,还,卒于甯”。杜预注:“嫌钜鹿绝远,疑此田在汲郡吴泽。”甯,今?武县,近吴泽。计此二泽相去甚远,亦得言大陆者,以其广平曰陆。但广而平者则名大陆,故异所而同名也。泽虽卑下,旁带广平之地,故统名焉。

    秦有杨?夸。(今在扶风?县西。○?夸,于于反。)

    [疏]“秦有杨?夸”。注“今在扶风?县西”。○释曰:《周礼》冀州云:“其泽薮曰阳?夸。”郑注云:“所在未闻。”又雍州云:“其泽薮曰弦蒲。”郑注云:“在?。”案《地理志》?吴山在西,古文以为?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雍州薮。今注亦云“在?”。然则《周礼》弦蒲即此杨?夸也。

    宋有孟诸。(今在梁国雎阳县东北。)

    [疏]“宋有孟诸”。注“今在梁国雎阳县东北”。○释曰:《周礼》青州,“其泽薮曰望诸”。郑注云:“望诸,明都也。在雎阳。”《禹贡》豫州云:“导荷泽,被孟猪。”《左传》亦作“孟诸”。文不同者,声转字异,正是一地也。

    楚有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

    [疏]“楚有云梦”。注“今南”至“湖是也”。○释曰:《周礼》荆州云:“其泽薮曰云?。”郑注云:“云?在华容。”《禹贡》云:“云土、梦作?。”昭三年《左传》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定四年“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杜预云:“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南亦有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之梦也。”云梦一泽而每处有名者,司马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亦得单称云,单称梦。?即梦也。

    吴越之间有具区。(今吴县南太湖,即震泽是也。)

    [疏]“吴越之间”。注“今吴”至“泽是也”。○释曰:《周礼》杨州云:“其泽薮曰具区。”郑注云:“在吴南。”《地理志》云:“会稽吴县,故周泰伯所封国也。”具区在西,古文以为震泽。《禹贡》杨州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是也。

    齐有海隅。(海滨广斥。)

    [疏]“齐有海隅”。注“海滨广斥”。○释曰:此营州薮也。云“海滨广斥”,《禹贡》文也。孔《传》云:“滨,涯也。”言复其斥卤。”案《说文》云:“卤,咸地也。”“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海畔迥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也。

    燕有昭余祁。(今太原邬陵县北九泽是也。)

    [疏]“燕有昭余祁”。注“今太”至“泽是也”。○释曰:《周礼》并州“其泽薮曰昭馀祁”。郑注云:“在邬。”《地理志》云:“邬,九泽在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是也。

    郑有圃田。(今荧阳中牟县西圃田泽是也。)

    [疏]“郑有圃田”。注“今荧阳”至“田泽是也”。○释曰:《周礼》豫州云:“其泽薮曰圃田。”郑注云:“在中牟。”《地理志》云:“中牟,圃田泽在西,豫州薮。”僖三十三年《左传》云:“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又《诗·车攻》云:“东有甫草。”郑玄以为“甫田之草”,皆谓此也。

    周有焦护。(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疏]“周有焦护”。注“今扶风”至“中是也”。○释曰:孙炎云:“周,岐周也。”《诗·六月》云:“犭严狁匪茹,整居焦??。”是也。时人谓之瓠中也。

    十薮。

    [疏]“十薮”。○释曰:此题上事也。《说文》云:“大泽也。”《风俗通》云:“薮,厚也。有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也。”

    东陵,[A051]。南陵,息慎。西陵,威夷。中陵,朱滕。北陵,西?俞,雁门是也。(即雁门山也。○[A051],音信。)

    [疏]“东陵”至“是也”。○释曰:此五方之陵名也。其义及所在未详。云“雁门是也”者,此指解北陵也,即雁门山是也。

    陵莫大于加陵,(今所在未闻。)

    [疏]“陵莫大于加陵”。○释曰:莫,无也。陵,大阜也。言“陵无大于加陵”者,谓加陵最大也。今所在未闻。

    梁莫大于氵?梁,(氵?,水名。梁,?是也。○氵?,古壁切。)

    [疏]“梁莫大于氵?梁”。注“氵?,水名。梁,?是也”。释曰:《释宫》云:“?是谓之梁。”《诗》传云:“石绝水曰梁。”然则以土石为?是障绝水者名梁。虽所在皆有,而无大于氵?水之旁者。杜预云:“氵?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春秋》襄十六年公会晋侯以下于氵?梁是也。

    坟莫大于河坟。

    [疏]“坟莫大于河坟”。○释曰:坟,大防。亦谓?是。虽水所皆有,而河坟最大也。

    八陵。

    [疏]“八陵”。○释曰:此亦题上事也。大阜曰陵。氵?梁、河坟虽非大阜,以其绝大若陵,故通谓之八陵也。

    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于琪焉。(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于琪,玉属。○?,笋。?于,于。)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会稽,山名。今在山阴县南。竹箭,筱也。○会,古外反。稽,古兮反。)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犀牛皮角、象牙骨。)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黄金、?需石之属。)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山,今在平阳永安县东北。珠,如今杂珠而精好。)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ギ琳琅?焉。(ギ琳,美玉名。琅?,状似珠也。《山海经》曰:昆仑山有琅?树。○仑,路昆切。虚,音墟。)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幽都,山名。谓多野牛筋角。)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虎豹之属,皮有缛采者。○斥,音尺。)中有岱岳,与其五?鱼盐生焉。(言泰山有鱼盐之饶。)九府。

    [疏]“东方”至“生焉”。○释曰:此释八方、中国名山所产之物也。○注“医无”至“玉属”。○释曰:案《地理志》辽东郡无虑县,应劭曰:“虑,音闾。”颜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是县因山为名,故为山名,今在辽东。《周礼》幽州镇也。云:“??于琪,玉属”者,《说文》云:“?,《周书》所谓‘夷玉’也。”“?于,石之似玉者。”琪,玉也。皆玉之类也,故云“玉属”。○注“会稽”至“县也”。○释曰:《周礼》杨州云:“其山镇曰会稽。”郑注云:“在山阴。”《地理志》会稽郡山阴县云“会稽在南,上有禹冢、禹井”,故云山名,今在山阴县南也。云“竹箭,筱也”者,《禹贡》杨州云:“筱?既敷。”《释草》云:“筱,竹箭也。”郭云:“别二名。”则竹箭一名筱,是竹之小者,可以为箭?者也。○“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释曰:郭氏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