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五 释乐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疏]“大篪谓之沂”。○释曰:李巡曰:“大篪其声悲一也。”孙炎曰:“篪声悲。沂,悲也。”《释名》曰:“篪,啼也,声如婴儿啼。”郭云:“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郑司农注《周礼》云:“篪七空。”盖不数其上出者,故七也。

    大埙谓之[A14B]。(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埙,喧。[A14B],叫。)

    [疏]“大埙谓之[A14B]”。○释曰:《说文》云:“埙,乐器名。从土,熏声。”埙、?熏古今字。《释名》云:“埙,喧也,声浊喧喧然。”大埙名[A14B]。孙炎曰:“音大如叫呼声。”郭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周礼·小师》注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郑司农亦云“六孔”,是相传为然也。《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谯周《古史》云:“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时暴辛公善埙,苏成公善篪,记者因以为作,谬矣。”《世本》之谬,信如周言。其云苏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盖以《诗·小雅》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苏公剌暴公也,故致斯谬。

    大钟谓之镛,(《书》曰:“笙镛以间。”亦名钅薄。○钅薄音博。)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

    [疏]“大钟”至“之栈”。○释曰:此别钟大小之名也。《说文》云:“钟,乐器也。”《世本》云:“垂作钟。”《考工记》:“凫氏为钟。”《释名》曰:“钟,空也,内空受气多。”其大者名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孙炎曰:“镛,深长之声。”又名钅薄。《大射礼》云:“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钅薄。”郑云:“钅薄,如钟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孙炎曰:“剽者,声轻疾也。”李巡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栈。李巡云:“栈,浅也。”东晋太兴元年,会稽剡县人家井中得一钟,长三寸,口径四寸,上有铭古文,云栈,钟之小者,既长三寸,自然浅也。注“《书》曰:笙镛以间”。○释曰:《尚书·益稷》篇文也。

    大箫谓之言,(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谓之?。(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音交。)

    [疏]“大箫”至“之?”。○释曰:此别箫大小之名也。《风俗通》云:“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博雅》曰:“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小者十六管,有?。”其大者名言。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郭云:“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其小者名茭。李巡曰:“小者声扬而小,故言茭。茭,小也。”郭云:“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又《通卦验》云:“箫长尺四寸,其言管数、长短虽异,要是编小竹管为之耳。”

    大管谓之{?乔},(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贾氏以为如篪,六孔。”○{?乔},娇。)其中谓之{?涅},小者谓之{?眇}。({?涅},乃结切。{?眇}音眇。)

    [疏]“大管”至“之{?眇}”。○释曰:别管大小之名也。大管名{?乔}。李巡云:“声高大,故曰{?乔}。{?乔},高也。郭云:“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贾氏以为如篪,六孔。”《小师》注云:“管如笛,形小,并两管而吹之。今大予乐官有之。”是也。其中不大不小者,名{?眇}。

    大?谓之产,(?如笛,三孔而短小。)其中谓之仲,小者谓之{?约}。

    [疏]“大?”至“之{?约}”。○释曰:?,乐器名。其大者名产,其中者名仲,小者名{?约}。郭云:“?如笛,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周礼》:“笙师掌教吹?。”郑注云:“?如笛,三空。”《诗·邶风》云:“左手执?。”毛传云:“?六孔。”所见异也。

    徒鼓瑟谓之步,(独作之。)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谣,(《诗》云:“我歌且谣。”○吹,昌睡切。和,去声。)徒击鼓谓之Ф,(《诗》云:“或歌或Ф。”○Ф,五各切。)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B121]。(未见义所出。○[B121],纪展切。)

    [疏]“徒鼓瑟”至“之[B121]”。○释曰: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乐名,故此辨其异名也。徒,空也。郑注《周礼·小师》云:“出音曰鼓。”空作一器以出其音者,谓之徒鼓.故郭云“独作之”也。注“《诗》云:我歌且谣”。○释曰:此《魏风·园有桃》篇文也。毛传云:“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孙炎云:“声消摇也。”注“或歌或Ф”。○释曰:《大雅·行苇》篇文也。毛传云:“歌有比于琴瑟也,徒击鼓曰Ф。”孙炎云:“声惊Ф也。”

    所以鼓?谓之止,(?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昌孰切。)所以鼓?谓之{?甄}。(?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钅吾,刻以木,长尺,栎之,{?甄}者其名。○{?甄}音真。)

    [疏]“所以鼓?”至“之{?甄}”。○释曰:此别??之名也。《周礼》:“小师掌教鼓鼗??。”??皆以木为之,故《大师》注云:“木??也。”《礼记》谓之?空?曷。所以鼓动其?以出其音者名止,所以鼓动其?以出其音者名{?甄}。郭云:“?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Θ钅吾,刻以木,长尺,栎之,{?甄}者其名。”《皋陶谟》云:“合止??。”郑注云:“?,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于其中而撞之。?,状如伏虎,背上刻之,所以鼓之以止乐。”此等形状,盖依汉之大予乐而知之。

    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麻者音概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乱。○鼗,桃。料,聊。)

    [疏]“大鼗”至“之料”。○释曰:《诗·颂》云:“鼗磬??。”郑注《小师职》云:“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一名麻。其小者名料。麻者音概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乱。

    和乐谓之节。

    [疏]“和乐谓之节”。○释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谓之和乐。乐和则应节。《乐记》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是也。《乐记》又云:“大业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此对文尔。总而言之,则礼乐相将,故此和乐亦谓之节。一云:节,乐器名,谓相也。《乐记》云:“治乱以相。”郑注云:“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言治理奏乐之时,击拊以辅相于乐,而为节也。既以?作乐,以?止乐,故以节为和乐,义所通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