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聖賢第十四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明道先生曰:堯與舜更無優劣。及至湯武便別,孟子言性之反也。自古無人如此說,只孟子分別出來。便知得堯舜是生而知之,湯武是學而能之。文王之德則似堯舜,禹之德則似湯武。要之皆是聖人。

    2、仲尼,元氣也。顔子,春生也。孟子並秋殺盡見。仲尼無所不包,顔子視不違如愚之學於後世,有自然之和氣,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則露其材,蓋亦時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顔子,和風慶雲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氣象也。觀其言皆可見之矣。仲尼無迹,顔子微有迹,孟子其迹著。孔子儘是明快人,顔子盡豈弟,孟子盡雄辯。

    3、曾子傳聖人學,其德後來不可測,安知其不至聖人?如言"吾得正而斃",且休理會文字,只看他氣象極好,被他所見處大。後人雖有好言語,只被氣象卑,終不類道。

    4、傳經爲難。如聖人之後,才百年,傳之已差。聖人之學,若非子思孟子,則幾乎息矣。道何嘗息,只是人不由之,道非亡也,幽厲不由也。

    5、荀卿才高,其過多。揚雄才短,其過少。

    6、荀子極偏駁,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揚子雖少過,然已自不識性,更說甚道?

    7、董仲舒曰:"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諸子。

    8、漢儒如毛萇董仲舒最得聖賢之意,然見道不甚分明。下此即至揚雄,規模又窄狹矣。

    9、林希謂揚雄爲祿隱,揚雄後人只爲見他著書,便須要做他是,怎生做得是?

    10、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則未盡。王者如天地之無私心焉,行一不義而得天下不爲。孔明必求有成而取劉璋。聖人甯無成耳,此不可爲也。若劉表子琮將爲曹公所並,取而興劉氏可也。

    11、諸葛武侯有儒者氣象。

    12、孔明庶幾禮樂。

    13、文中子本是一隱君子,世人往往得其議論,附會成書。其間極有格言,荀揚道不到處。

    14、韓愈亦近世豪傑之士。如原道中言語雖有病,然自孟子而後,能將許大見識尋求者,才見此人。至如斷曰:"孟子醇乎醇。"又曰:"荀與揚,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若不是他見得,豈千餘年後,便能斷得如此分明?

    15、學本是修德,有德然後有言。退之卻倒學了。因學文日求所未至,遂有所得。如曰:"軻之死,不得其傳。"似此言語,非是蹈襲前人,又非鑿空撰得出。必有所見,若無所見,不知言所傳者何事。

    16、周茂叔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其爲政,精密嚴恕,務盡道理。

    17、伊川先生撰明道先生行狀曰: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寬而有制,和而不流。忠誠貫于金石,孝悌通於神明。視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陽之溫。聽其言,其入人也,如時雨之潤。胸懷洞然,徹視無間。測其蘊,則潔乎若滄溟之無際。極其德,美言蓋不足以形容。

    先生行己,內主於敬,而行之以恕。見善若出諸己,不欲弗施於人。居廣居而行大道,言有物而動有常。先生爲學,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茂叔論道,遂厭科舉之業,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濫于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明于庶物,察於人倫。知盡性至命,必本於孝悌。窮神知化,由通于禮樂。辨異端似是之非,開百代未明之惑。秦漢而下,未有臻斯理也。

    謂孟子沒而聖學不傳,以興起斯文爲己任。其言曰:"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物。言爲無不周遍,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妖異之說競起,塗生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