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草木子卷之三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司。隸於三臺。每歲巡歷州縣。糾察官吏。詢求民瘼。

    元朝建中臺為御史大夫者。自陳緱山始。開科為狀元。自張起巖始。緱山以德業舉。起巖以人物舉。

    元朝一品衙門用三臺金印。二品三品用兩臺銀印。其餘大小衙門印。雖大小不同。皆用銅。其印文皆用八思麻帝師所制蒙古字書。惟宣命之寶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異也。

    元之宣勅皆用紙。一品至五品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為勅。色以赤。雖異乎古之誥勅用織綾。亦甚簡古而費約。可尚也。

    元君立。另設一帳房。極金碧之盛。名為斡耳朵。及崩即架閣起。新君立。復自作斡耳朵。

    元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帶姑姑衣大袍。其次即帶皮帽。姑姑高圓二尺許。用紅色羅蓋。唐金步搖冠之遺制也。

    元朝正后皆用雍吉剌氏。自太祖與其族帳設誓。同取天下。世用其女為后。猶契丹有國。世用蕭氏為后也。自正后之下。復立兩宮。其稱亦曰二宮皇后三宮皇后。三日一輪。幸即書宣以召之。苟有子則為驗。遵大金之遺制也。與趙宋之法不同。宋後宮無三日之制。但遇幸者皆內朝之。時則所幸者具禮服謝恩。掌宮者即書其姓名。他日有子以為驗。

    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元為札剌兒氏。太祖與雍吉剌氏同取天下。約曰。我男長為帝。汝女長為后。

    元朝人死。致祭曰燒飯。其大祭則燒馬。

    元世祖既一天下。問劉太保曰。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耳。兩處何為最佳。劉曰。上都國祚短。民風淳。大都國祚長。民風淫。遂定都燕之計。

    元分天下為十一省二十三道。每州皆為路。在內為中書省。在外為行中書省。按歷代疆理天下。三代分天下為九州或十二州。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漢分天下為十三部一百六郡。晉分天下為十五道。唐十道。宋分天下為四京三十三路。此其大略也。

    元路州縣各立長官曰達魯花赤。掌印信。以總一府一縣之治。判署則用正官。在府則總管。在縣則縣尹。達魯花猶華言荷包上壓口捺子也。亦由古言總轄之比。

    元各路立萬戶府。各縣立千戶。所以壓鎮各處。其所部之軍。每歲第遷口糧。府縣關支。而各道以宣慰司元帥總之。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天下死囚。審讞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於囹圄。自後惟秦王伯顏出天下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斬戮。及見一死人頭。輒相驚駭。可謂勝殘去殺。黎元在海涵春育之中矣。

    元惠民有局。養濟有院。重囚有糧。皆仁政也。

    元自世祖以來。凡遇天壽聖節。天下郡縣立山棚。百戲迎引。大開宴賀。至庚申帝當誕日。禁天下屠宰。不宴賀。慮其多殺以煩民也。

    元世祖定大興府為大都。開平府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則駕幸上都以避暑。頒賜於其宗戚。馬亦就水草。八月草將枯。則駕回大都。自後官裏歲以為常。車駕雖每歲往來於兩都間。他無巡狩之事。山岳河海。惟遣使致祭。別無封禪繁縟之禮。欲以震耀古今。然亦莫掩其盛也。

    元西域胡僧八思麻。知緯候。佐世祖定天下。制蒙古字書。以七音為本。特定一代之文。封為帝師。詔尊之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師。卒葬於京。其墓上天雨寶花。令天下郡國皆立帝師殿。其制一同文廟。嗚呼謬哉。

    元朝行移文字。其正書則自前而後。蒙古書則自後而前。畏吾兒字則橫書。別立譯史。

    樂則郊祀天地。祭宗廟。祀先聖。大朝會用雅樂。蓋宋徽宗所制大晟樂也。曲宴用細樂胡樂。駕行。前部用胡樂。駕前用清樂大樂。其部隊遵依金制。駕後用馬軍。栲栲隊。其俗有十六天魔舞。蓋以朱纓盛飭美女十六人。為佛菩薩相而舞。

    惟郊天則修大駕而用輦。其餘巡行兩都。多用氈車。散樂則立教坊司。掌天下妓樂。有駕前承應雜戲飛竿走索踢弄藏木厭等伎。

    元世祖中統至元間立鈔法。以至元寶為母。中統交為子。子母相推而行。中統二貫準至元二百文。一貫準至元一百文。行之四五十年。中統以費工本多。尋不印行。獨至元鈔法通行。用以權百貨輕重。民甚便之。至正間。丞相脫脫當承平無事。入邪臣賈魯之說。欲有所建立。以求名於後世。別立至正交鈔。料既窳惡易敗。難以倒換。遂澁滯不行。及兵亂。國用不足。多印鈔以賈兵。鈔賤物貴。無所於授。其法遂廢。嗚呼。蓋嘗考之。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後世變通不得其術也。元之鈔法。即周漢之質劑。唐之錢引。宋之交會。金之交鈔。當其盛時。皆用鈔以權錢。及當衰叔。財貨不足。止廣造楮幣以為費。楮幣不足以權變。百貨遂澁而不行。職此之由也。必也欲立鈔法。須使錢貨為之本。如鹽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則茶鹽立得。使鈔法如此。烏有不行之患哉。當今變法。宜於府縣各立錢庫。貯錢若干。置鈔準錢引之制。如張詠四川行交子之比。使富室主之。引至錢出。引出錢入。以錢為母。以引為子。子母相權。以制天下百貨。出之於貨輕之時。收之於貨重之日。權衡輕重。與時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溝。與所出之溝相等。則一池之水。動蕩流通。而血脈常活也。借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惟有漲滿浸淫。而有濫觴之患矣。此其理也。當時不知。徒知嚴刑驅窮民以必行。所以刑愈嚴而鈔愈不行。此元之所以卒於無術而亡也。

    又如富人糶穀以給批。行批得穀。其批行矣。貧人給批以無穀。批乃虛文。又何以行之哉。

    元朝止行鈔法而不鑄錢。獨至大官裏行至大二等錢。當五以蒙古字書。小錢以楷書。及至正官裏脫脫為相。立寶泉提舉司。鑄至正錢。直世道變。尋亦罷鑄。參較改正。至今百有餘年。略無訛舛。其法誠為不刊之典。

    元朝至元寶鈔凡十等。一十文為半錢。二十文為一錢。三十文為一錢半。五十文為二錢半。一百文為五錢。二百文為一貫。三百文為一貫五錢。五百文為二貫五錢。一貫為五兩。二貫為十兩。五箇一貫為半錠。五箇二貫為一錠。

    元世祖立鹽法。瀕海州郡立場。差官主治。差鹽亭戶丁煮鹽。至十月結場住煎。及額而止。鹽商於各省府運司買引。就各處鹽場支鹽。後鹽積而不售。均派戶口收買。令其入錢縣官收市。其中貧富不等。皆令入錢。胥吏並緣為姦。民甚苦之。嗷然皆言其不便。事尋罷。復命富商收市。嘗考歷世鹽法。在夏禹時惟止入貢。至齊管仲始煮鹽以富國。及漢武始立榷法。為牢盆之制。自是歷代皆踵行之。計其利。於軍國之費略於其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無瘳。大抵率由養兵多而資費廣。故不能革也。

    元朝於江西及湖廣立提舉司。使之產茶路分賣引。照茶以行。批驗所驗引無弊。即放行。至賣處收稅。

    御茶則建寧茶山別造以貢。謂之噉山茶。山下有泉一穴。遇造茶則出。造茶畢即竭矣。比之宋朝蔡京所製龍鳳團。費則約矣。民間止用江西末茶。各處葉茶。

    元海運自朱清張瑄始。歲運江淮米三百餘萬石。以給元京。四五月南風至起運。得便風十數日即抵直沽交卸。朝廷以二人之功。立海運萬戶府以官之。賜鈔印。聽其自印。鈔色比官造加黑。印硃加紅。富既埒國。慮其為變。以法誅之。而海運自後歲以為常。及張九四據有浙西。而海道又有方國珍。運道遂梗。而國已不國矣。

    傳命。陸有馬站。水有水站。州縣凡十里立一鋪。大事則遣使馳驛。起船馬有劄子。小事文書。以鋪兵傳送。

    法酒。用器燒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酒極醲烈。其清如水。蓋酒露也。每歲於冀寧等路造葡萄酒。八月至大行山中。辨其真偽。真者不冰。傾之則流注。偽者雜水即冰凌而腹堅矣。其久藏者。中有一塊。雖極寒。其餘皆冰而此不冰。蓋葡萄酒之精液也。飲之則令人透液而死。二三年宿葡萄酒。飲之有大毒。亦令人死。此皆元朝之法酒。古無有也。

    北人茶飯重開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鑌鐵定鐵造之。價貴於金。實為犀利。王公貴人皆佩之。

    筵席則排桌五蔬五果五按酒。置壺瓶臺盞馬盂於別桌。於兩楹之間。把盞則三跪。謂舉盞至尊者。前半跪。退三步。執臺全跪。俟尊者飲畢。起。進前接盞。又半跪。平交則平禮。尊者賜卑者。進接盞半跪。退三步全跪飲。其尊者從人相齊同跪。接盞退。盞不敢復還尊者。湯食非五則七。割挈設而散。酒行無算。

    挈設蓋茶飯中之體薦也。胡語言挈設。上賓則用羊背皮馬背皮之類。其餘賓用前手後手之類。或鵝則用胸於上賓。餘賓多寡隨分。

    北方有詐馬筵席最具筵之盛也。諸王公貴戚子弟。競以衣馬華侈相高。

    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之術也。飲茶始於唐。陸羽著為經也。糖霜始於宋。自蜀遂寧州入貢宣和始。葡萄酒答剌吉酒自元朝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