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公掞问学拾遗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理可使无怨,于事亦难,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伯淳)。子贡问为仁,孔子告以为仁之资,非极力言仁也(正叔)。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无得也。有始有卒,先后之序也。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正叔)。

    「毋意」,毋私意也。毋必为,毋固滞,毋彼我,乃曾子所言也(伯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虑当在事外(正叔)。

    忠者天下大公之道,恕所以行之也。忠言其体,天道也;恕言其用,人道也(正叔)。其言之不怍,所为言之不愧(伯淳)。

    「畏天命」,则可以不失付畀之重。「畏大人」,如此尊严而亦自可畏。「畏圣人之言」,则可以进德(伯淳)。周,至也。君子周至而不阿比(正叔)。

    「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动容周旋中礼,斯远暴慢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矣。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伯淳)。

    「尊五美,屏四恶」,为政在己(伯淳)。

    「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死可矣」,是不虚生也(伯淳)。性与天道,非自得之则不知,故曰「不可得而闻」(伯淳)。

    如「形而上者谓之道」,不可移「谓」字在「之」字下,此孔子文章(伯淳)。

    「弘」,宽广也。「毅」,奋然也。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伯淳)。君子以矜庄自持,不与人争(正叔)。九思各专其一(伯淳)。

    「何莫由斯道也?」可离非道(伯淳)。「吾斯之未能信」,不先自信,何以治人(伯淳)。「里仁为美」,里人之所止(伯淳)。

    见贤便思齐,有为者亦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盖莫不在己(伯淳)。生理本直。罔,不直也,亦生者,幸而免也(伯淳)。

    知之者,在彼而我知之也。好之者,虽笃而未能有之。至于乐之,则为己之所有(正叔)。

    民亦人也,「务人之义」乃知也。鬼神不敬则是不知,不远则至于渎,敬而远之所以为知(伯淳)。「先难」,克己也(伯淳)。

    圣乃仁之成德。谓仁为圣,譬犹雕木为龙。木乃仁也,龙乃圣也,指木为龙可乎?故博施济众乃圣之事,举仁而言之,则能近取譬是也(伯淳)。「能近取譬」,反身之谓也(伯淳)。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颜子当之(正叔)。

    彼之事是,则吾当师之;彼之事非是,则吾又何校焉,是以君子未尝校也(伯淳)。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皞。」司马牛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正叔)。贫不怨则谄,谄尤甚于怨,盖守不固而有所为也(伯淳)。

    君子为善,只有上达;小人为不善,只有下达(伯淳)。「古之学者为己」,为己,在己也(伯淳)。「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伯淳)。

    乐取于人为善,便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乃公也(正叔)。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先立其大者(伯淳)。

    公孙丑问孟子,加齐之卿相,恐有所不胜而动心。北宫黝之勇气,亦不知守也。孟施舍之勇,知守气而不知守约也。曾子之所谓勇,乃守约,守约乃义也,与孟子之勇同(伯淳)。

    告子「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