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觉湛性海。本自澄圆。标其体也。圆澄之觉。妙乎万物。标其用也。此人人本具之圆通。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从元妙中。忽起妄明。是曰元明。妄有所照。故生所。所谓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也。所明既立。照性随失。

    迷妄有虚空因空立世界。

    性真既隐。空觉遂分。根器二界。悉因顽迷妄想安立。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妄想凝结。则成无情国土。妄识知觉。则成有情众生。则彼澄妙者。遂莫得而圆。莫得而通矣。

    空生大觉中(至)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牒上迷澄圆而成根器。融根器则复归澄圆。言大觉海中本绝空有。由微风飘鼓。妄发空沤。而诸有生焉。迷风既息。则空沤自灭。所依诸有遂不可得。而空觉圆融。复归元妙矣。三有指微尘国中三有也。

    归元性无二(至)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二十五圣。同一圆通。故曰无二。其曰多门。方便法耳。在夫圣性。逆顺皆通。不容料拣。其如初心。迟速随宜。故须选择。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此下拣六尘也。言色能起。想结尘使。精性不彻。以故二十五圣所证之法门。若非有如来加被之力。焉获圆通乎。终不如观音耳根之妙也。

    音声离言语但伊名句味一非合一切云何获圆通。

    声性名句。语言意味。不该不遍。非是以一而含一切者。云何获圆通。问。闻声与观音耳根何殊。何故拣以为非。答。观音不自观音。而返观观者。是了自己心性。不为声尘所转。若作闻声。虽是佛语。亦属所闻。

    香以合中知(至)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三句即一意。言味香触皆在外。与己性无干。

    法称为内尘凭尘非所有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法尘无相。独意能缘。是意为能缘。法为所缘。能于此者。必不能于彼。此为所缘。则彼必非所缘。故云非遍涉也。

    见性虽洞然(至)支离非涉入云何获圆通。

    此下拣六根也。眼亏四维。鼻无交气。不名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与前味尘意同。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见触方触。不能以意触。故云不冥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杂乱起思。则于湛了之性。终无所见。如前精了不能彻也。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眼见以眼根对境。而后起识。故云杂三和。若穷其本。则本无自体。故曰非相。既无自体。不自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普贤菩萨能知河界外事。此由修法界行。大因所生。非初心能入也。初心既不能入。焉能获圆通乎。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孙陀散乱。故佛令观鼻端。此亦权教耳。盖真心无住。有住则妄。故曰住则成所住。

    说法耳音闻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夙根之人。一闻千悟。声入心通。故开悟者。必先成之人。初心则不能入也。况名句多有挂漏。焉能获圆通乎。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波离持犯。但束一身而已。不该不遍。焉获圆通。

    神通本夙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目连神通。缘会如意。本乎夙因。非关意识法。分别即意识也。而且有缘有念。不离于念。故非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以下拣七大。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持地平填。当涉有为。非实圣性。月光水观。未离念想。难契如如。盖如如之理。非觉观之法也。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真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乌刍闻说欲火。而生厌离。是厌有也。有厌而离。岂真离乎。初心起厌。非方便法也。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观风性动。则与寂对。有对非真觉也。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晦昧为空。故云昏钝。弥勒修惟识观。而所观之识。念念生灭。存心观之已妄。况获圆通耶。

    若以识性观(至)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势至修念佛行。而念性即生灭法。依生灭因。求常住果。是殊感也。星按。文殊所拣。是言初心难入。若二十五菩萨各举所得。所谓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也。何得拣择。

    我今白世尊(至)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此选耳根。堪忍众生迷本循声。昏惑障重。必须闻熏闻修。以消尘除障。然后可入。然以闻为入。特得其一而已。必期于遗闻反闻。然后为至也。

    离苦得解脱(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于沙劫入尘国。叹三十二应也。得自在施无畏。叹四不思议十四无畏也。说法不滞为妙音。寻声救苦为观音。音性无著为梵音。应不失时为潮音。

    我今启如来(至)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分圆通二字。以显真实之理。耳根之妙。设有一处不闻。不得为圆。

    目非观障外(至)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一为所隔。不得为通。

    音声性动静(至)生灭二因离是则常真实。

    动静有无。皆属声尘。耳根圆离。不随生灭。是则常性之真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此正显常真实也。五根皆待意思。有无不常。惟耳在梦。能闻杵声。是不为不思而无也。其为觉观。出乎思惟之表。绝胜余根矣。故曰。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至)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宣明者。明己之本闻自性也。众生迷己之本闻。乃循声而流转。如阿难落邪。岂非循声色而流转乎。虽多闻强记。何益之有。若能旋流返闻。始获自性。而无轮转之妄矣。

    阿难汝谛听(至)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末句谓将汝循声之妄闻。以持诸佛之言教。何不反闻自性以求解脱乎。温陵谓。佛佛乃佛之佛性。不作佛语者。义长。

    闻非自然生(至)一根既返流六根成解脱。

    上既警其自闻。今乃略示修相。先指妄闻。非无缘生。生必藉因。因即声教也。当以三慧旋此根境。俱令脱粘。所拈既脱。则能脱之慧。复何名状。但得一根返流。则六根皆解脱矣。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

    见闻句通指妄根也。三界句通指妄境也。以皆妄故。闻复则翳除。尘消而觉净。所以一返源而六解脱也。

    净极光通达(至)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净极二句根解脱也。却来句境解脱也。然则摩登正在梦境。谁能留汝。使不解脱哉。

    如世巧幻师(至)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幻师妄性也。一机妄识也。性由识动。故息机归寂。则诸幻无性。而各各解脱矣。

    六根亦如是(至)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一精明识精也。六根因之与尘和合。幻作诸妄。故一处休复。六处皆不成。而想尘垢识。应念消亡。得妙圆通矣。细惑未尽。曰余尘。分证未满。曰诸学。惑净用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至)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能旋倒妄。反闻自性。必资此性。性成无上菩提。性成。所谓性一切心也。

    此是微尘佛(至)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

    涅槃门。超生死证真常之要道也。三界果人。莫不由此。故未来学人当依此法。

    诚如佛世尊(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成就不生不灭涅槃妙心。惟耳根为最。余则佛之威神加被。今即己事而舍尘劳。非始终长修浅深同说之法也。欲其长修同说。无如观音法门矣。如那律失明而旋见。毕陵触刺而遗身。乌刍厌欲而登觉。持地待佛而消尘。皆己事而已。岂因己之一事。便获圆通乎。明知其为威神加被也。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至)三藐三菩提心。

    △决定清净明诲第二十三

    阿难心迹圆明。悲喜交集。欲以是法应世度生。而恐末劫邪师。妄说佛法。受其眩惑。易退觉心。难入正定。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安立道场。远诸魔事。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至)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小乘权教有五净肉。谓不见。不闻。不疑。自死。乌残。名五神力所化。于中又除人驼象马驴狗狮子狐猪猕猴十种身。谓之血肉身分。谓丧毳之类。二涂谓身不服食。心不贪求。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至)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多罗。贝多树也。刀断则不复生。

    卷第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