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奄宦(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①府库:指国库。

    ②环卫:即禁卫,指保卫宫廷的军队。

    ③末王:指王朝衰末时的君主。

    ④货贿:指各种珍宝,财富。造作:指制造、制作之物。

    ⑤禁城:宫城。

    ⑥外庭:即外廷、外朝,相对内廷而言,是指君臣议事或群臣等待上朝的地方。

    ⑦哓哓(xiāo):争辩、争吵的声音。

    【译文】

    君主将整个天下视为自己的家,所以把国库的所有东西看作自己的私有,把军队的力量当作是自己的力量,那是衰末之世的君主所干的事情。但是,如今宫内所需的衣服、饮食、马匹、甲仗、礼乐、珍宝及各种制作物品,无一不是在禁城数里范围之内制造的;而外廷所设立的衙门,百姓所缴纳的财物赋税,都被视为非君主所有,宦官为了争抢这些东西而吵嚷。让君主拥有的天下只不过就是禁城数里的范围,这是宦官的所作所为导致的。

    汉、唐、宋之奄宦,乘人主之昏而后可以得志。有明则格局已定①,牵挽相维②,以毅宗之哲王③,始而疑之,终不能舍之,卒之临死而不能与廷臣一见④,其祸未有若是之烈也!且夫人主之有奄宦,奴婢也,其有廷臣,师友也。所求乎奴婢者使令,所求乎师友者道德。故奴婢以伺喜怒为贤,师友而喜怒其喜怒,则为容悦矣⑤;师友以规过失为贤,奴婢而过失其过失,则为悖逆矣。

    【注释】

    ①格局:谓结构和格式。此指宦官专权代代相沿,成为干政的稳定力量。

    ②牵挽相维:此指宦官与朝臣相互牵制的状态。牵挽,牵制。维,连结。

    ③哲王:贤明的君主。

    ④临死而不能与廷臣一见:崇祯十八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其时只有宦官王承恩跟随从死。所以此处说临死之前,崇祯皇帝也没有与大臣见一面。《崇祯实录》:“(崇祯皇帝)散遣内员,携王承恩入内苑,登万岁山之寿皇亭。俄而上崩,太监王承恩亦自缢从死焉。……驾崩内庭,中外臣工莫有知者。”

    ⑤容悦:指曲意逢迎,以取悦于上。语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赵岐注:“为苟容以悦君者也。”朱熹注:“阿殉以为容,逢迎以为悦,此鄙夫之事,妾妇之道也。”

    【译文】

    汉、唐、宋历代的宦官,都趁着君主昏庸无能的时候才得志掌权,而明朝的宦官与朝臣相制衡的格局已经形成,宦官与朝臣相互牵制,即使是崇祯皇帝那般贤明的君主,开始对宦官也是半信半疑,但最终却也离不开宦官了,最终是临死也没能与朝臣见上一面,宦官之祸是没有比这更惨烈的了。君主需要宦官,是将他们当作奴婢而使用的;而对于廷臣,是将他们当作良师益友的。所以奴婢若逢迎君主的喜怒就是好奴婢,师友如果以君主的喜怒为自己的喜怒,就是曲意取悦君主;师友以规劝君主的过失为贤能,如果奴婢去纠正君主的过失,那就是悖逆了。

    自夫奄人以为内臣,士大夫以为外臣,奄人既以奴婢之道事其主,其主之妄喜妄怒,外臣从而违之者,奄人曰:“夫非尽人之臣与?奈之何其不敬也!”人主亦即以奴婢之道为人臣之道,以其喜怒加之于奄人而受,加之于士大夫而不受,则曰:“夫非尽人之臣与?奈之何有敬有不敬也!盖内臣爱我者也,外臣自爱者也。”于是天下之为人臣者,见夫上之所贤所否者在是,亦遂舍其师友之道而相趋于奴颜婢膝之一途。习之既久,小儒不通大义,又从而附会之曰:“君父,天也。”故有明奏疏,吾见其是非甚明也,而不敢明言其是非,或举其小过而遗其大恶,或勉以近事而阙于古则①,以为事君之道当然。岂知一世之人心学术为奴婢之归者,皆奄宦为之也。祸不若是其烈与!

    【注释】

    ①古则:古代的典章法度。

    【译文】

    自从以宦官为内臣,以士大夫为外臣后,宦官以奴婢的方式伺候君主,君主不恰当的喜怒,如果朝廷外臣的士大夫没有顺从的话,宦官就会说:“他们不也都是臣子吗?怎么对君主那么地不敬啊!”君主也把奴婢的行事方式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朝臣应当采取的行事方式,把自己的喜怒施加于宦官身上时,宦官欣然接受;但是当君主把自己的喜怒施加于士大夫身上时,士大夫却没有接受,于是君主就说:“他们不都是人臣吗?为什么会有敬与不敬的区别呢?大概内臣是爱我的人,而朝臣是只爱自己。”于是,天下做臣子的见到君主对于贤能与否的标准是如此判断的,也就纷纷舍弃了他们作为君主良师益友的职责,而争先恐后地变成奴颜婢膝一类人了。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那些浅陋的儒生不懂得君臣大义,反而附和说:“视君如父,天之道也。”所以明代的奏章、上疏,我看到那些是非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也没有人敢于直言对错,有的是避重就轻,只是指出君主的一些小过失,而回避重大过失;有的只以最近的事情来勉励君主,却不提及古代的法度以古鉴今。他们认为这样就是对待君主的方式。哪里知道一代的人心学术都变成了奴婢之道,这都是宦官造成的。宦官造成的祸患没有比这更惨烈的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