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计(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佛像许以金银,唯不得用铜。四年,交易百缗以上者,粟帛居半⑤。按唐以前,自交、广外⑥,上而赋税,下而市易,一切无事于金银⑦,其可考彰彰若是。

    【注释】

    ①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

    ②“贞元二十年”几句:事见《新唐书·食货志四》。贞元二十年,804年。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③“宪宗诏天下”几句:事见《新唐书·食货志四》。五岭,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今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流,流刑。把罪人放逐到远方。

    ④元和六年,贸易钱十缗以上参布帛:事见《新唐书·食货志四》。元和六年,811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缗,穿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

    ⑤“大和三年”几句:事见《新唐书·食货志四》:“大和三年,诏佛像以铅、锡、土、木为之,饰带以金银、石、乌油、蓝铁,唯鉴、磬、钉、镮、钮得用铜,余皆禁之,盗铸者死。是时峻铅锡钱之禁,吿千钱者赏以五千。四年,……凡交易百缗以上者,匹帛米粟居半。”大和三年,829年。大和,唐文宗年号(827——835)。

    ⑥交:交州,治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后移至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广:广州,治今广东广州(短期治今广东韶关)。

    ⑦无事于金银:不使用金银。

    【译文】

    唐朝民间交易时用布帛作为货币的地方很多,而用钱币的地方相对较少。唐代宗大历以前,岭南地方除使用钱币作为货币之外,还同时使用金银、丹砂、象牙作为货币。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朝廷下令民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绫罗、丝绢、布匹、杂货与钱币作为货币一起使用。唐宪宗时朝廷又诏令天下,凡出产白银的矿山必定蕴藏有黄铜,而只有白银对人毫无益处,五岭以北的地方,私自开采白银一两的人都要流放他州,当地官吏也要因此治罪。唐宪宗元和六年,规定商品交易额达十缗以上的要掺杂使用布帛作为货币。唐文宗太和三年,朝廷允许用金银来装饰佛像,但是不允许使用铜。太和四年,规定凡商品交易额达百缗以上的,就要掺杂一半的粟帛作为货币。考察唐以前的各朝,除交州、广州两地外,无论是向政府缴纳赋税,还是民间的市场交易,一切都不使用金银作为货币,这些都是明显有据可考的。

    宋元丰十二年,蔡京当国,凡以金银丝帛等贸易,勿受夹锡钱者,以法惩治①。盖其时有以金银为用者矣。然重和之令,命官之家,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余限二年听易金银之类②。则是市易之在下者,未始不以钱为重也。绍兴以来③,岁额金一百二十八两,银无额,七分入内库④,三分归有司⑤。则是赋税之在上者,亦未始以金银为正供⑥,为有司之经费也。及元起北方,钱法不行,于是以金银为母,钞为子⑦,子母相权而行⑧,而金银遂为流通之货矣。

    【注释】

    ①“宋元丰十二年”几句:事见《宋史·食货志下二》:“初,蔡京主行夹锡钱,诏铸于陕西,亦命转运副使许天启推行。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每缗用铜八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元丰十二年,此处有误。元丰为宋神宗年号(1078——1085),只有八年,无十二年。据《宋史·食货志》载,蔡京铸造夹锡钱事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译文据实译。夹锡钱,宋代时蔡京所铸的一种铜锡合金的货币。

    ②“然重和之令”几句:事见《宋史·食货志下二》:“(绍兴)二十九年,令命官之家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余限二年听转易金银,算请茶、盐、香、矾钞引之类,越数寄隐,许人告。”则此限钱的诏令发布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而重和为宋徽宗的年号(1118——1119),误,译文据实译。见钱,即现钱。

    ③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

    ④内库:指皇宫内的府库。

    ⑤有司:指提点坑冶铸钱司,为宋代在产铜各路设置的掌管铸钱的机构。

    ⑥正供:常供,法定的赋税。

    ⑦以金银为母,钞为子:母,发行纸币的本金。钞,即纸币。子,以金银为本金而发行的纸币。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在元代中统二年(1261),政府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其以银为本,金银为主要的流通手段,纸币则次之。

    ⑧相权:相互平衡,互为标准。

    【译文】

    宋崇宁二年,蔡京把持国政,规定凡是用金银丝帛等作为货币进行贸易,交易中不使用夹锡钱的,都要以法惩治。大概当时就已经有人用金银作为货币来使用了。然而,南宋绍兴年间,规定官宦之家可以保留二万贯钱币,普通百姓可以留有一万贯钱币,余下的钱币限令在两年之内兑换成金银等物品。这说明,百姓在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还是以钱币作为主要货币的。宋高宗绍兴年间以来,规定每年征收的赋税中有黄金一百二十八两,对于白银没有数额规定。上缴的赋税有十分之七归于内库,十分之三归提点坑冶铸钱司所有。这说明即使是上缴的赋税,也没有以金银作为税收的主要来源,而是作为提点坑冶铸钱司的经费。等到元朝兴起于北方,钱币则不再流通了,于是以金银为本金,纸币为次要流通手段,金银和纸币相互权衡,同时流通,于是金银就成为可以流通的货币了。

    明初亦尝禁金银交易,而许以金银易钞于官,则是罔民而收其利也①,其谁信之?故至今日而赋税市易,银乃单行,以为天下之大害。盖银与钞为表里,银之力绌②,钞以舒之③,故元之税粮,折钞而不折银。今钞既不行,钱仅为小市之用④,不入贡赋⑤,使百务并于一途,则银力竭。元又立提举司⑥,置淘金户⑦,开设金银场,各路听民煽炼⑧,则金银之出于民间者尚多。今矿所封闭,间一开采,又使宫奴专之⑨,以入大内,与民间无与,则银力竭。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⑩,如水赴壑。承平之时,犹有商贾官吏返其十分之二三,多故以来?,在燕京者既尽泄之边外,而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之金银而去。此其理尚有往而复返者乎!

    【注释】

    ①罔民:欺骗、坑害百姓。

    ②绌(chù):不足,减损。

    ③舒:缓解。

    ④小市:此处指进行较小型商品交易的市场,或小集市。

    ⑤贡赋:此指赋税。

    ⑥提举司:元代提举司是具体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基层管理机构,设达鲁花赤、提举为长官。提举司名目繁多,管理货币金银事务的有交钞提举司(后改宝钞提举司)、宝泉提举司、银场提举司、冶银提举司等。

    ⑦淘金户:宋元时期有世代从事淘采黄金的人户,按期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黄金,可免杂泛差役。

    ⑧煽炼:冶炼。

    ⑨宫奴:宦官。

    ⑩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一组称一纲。此法开始于唐代,其后多有沿袭。

    ?多故:多战乱。此指明末在辽东与后金的战争,以及与农民起义军的战争。

    【译文】

    明朝初年,朝廷也曾经禁止以金银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但是允许百姓用金银和官府兑换纸币,这实际上就是欺骗坑害百姓而从中牟利,谁会相信呢?所以到了今日,征缴赋税、市井交易,都是单一使用白银作为货币,实在是天下之大害。由于白银与纸币应互为表里,白银出现短缺,发行纸币来缓解状况,所以元朝的税赋和田赋,都是要求折算成纸币而不折算为白银。如今纸币已经不流通,钱币仅在小型集市商品交易中使用,不能用于缴纳贡税,使得各种事务全部都由白银结算,于是白银出现严重短缺。元朝又设立提举司,设置淘金户,开设金银冶炼场,各路都允许百姓冶炼金银,于是金银出自民间的还比较多。现在,矿所封闭,偶尔有所开采,朝廷又让宦官主管,开采出的金银也全都流入大内宫库,不再民间流通,于是白银出现严重短缺。二百多年以来,天下的金银都被成批地搬运到了北京,就像水流入沟壑一般。天下太平之时,尚且还有商贾官吏将储藏金银的十分之二三投入市场,自从战事多发以来,在北京的金银全都流至边外作为军费,而那些富商大贾、达官显贵、狡猾的胥吏们也从北方迁至南方,并凭借其各种手段、势力将天下的金银都聚敛而去。如此,这些金银还有返回的可能吗?

    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①,将于何所?故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十一,岂其壤瘠与?曰:否。不能为赋税也②。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十一,岂其物阜与③?曰:否。市易无资也④。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⑤,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⑥,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⑦,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轻赍不便⑧,民难去其乡,四也;官吏赃私难覆⑨,五也;盗贼胠箧⑩,负重易迹?,六也;钱钞路通,七也。然须重为之禁,盗矿者死刑,金银市易者以盗铸钱论而后可。

    【注释】

    ①皇皇:惶恐的样子。皇,通“惶”。

    ②不能为赋税:不能缴纳土地所征收的赋税,只得低价出卖土地。

    ③阜:丰厚,富有。

    ④资:资本,货币。

    ⑤宛转: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此指挣扎。汤火:滚水与烈火。比喻极端危险或悲惨的处境。

    ⑥沛泽:盛大的恩泽。此指免除赋税。

    ⑦货无匮竭:货币不会匮乏。货,此指货币。

    ⑧轻赍(jī)不便:此指铜钱沉重,出行携带不便。轻赍,指缴纳赋税,以金银折抵粮食。因为金银较粮食便于运输,所以称“轻赍”。

    ⑨难覆:难以覆盖、掩藏。

    ⑩胠(qū)箧:撬开箱子。泛指盗窃。胠,从旁撬开。箧,小箱子。

    ?迹:痕迹。此指追踪。

    【译文】

    虽然白银已经严重枯竭了,但是赋税仍要求征收白银,市场交易也仍然要用白银。大家都惶恐地到处搜求白银,而去哪里寻求白银呢?因此,土地的价格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难道是因为土地贫瘠吗?我说:不是,是因为不能承担赋税,只能被贱卖。各种物品的价格也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难道是因为物品丰富了吗?我说:不是。是因为市场交易中没有足够的货币了。现在这个时候,对于这些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而言,即使是四时和顺、五谷丰登也毫无益处;即便是朝廷鼓励农桑、蠲免赋税也毫无益处。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禁止以金银作为货币。废止以金银作为货币有七项好处:以粟米布帛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那么他们的家庭就很容易富足,这是其一;铸造铜钱用来互通有无,铸造铜钱不停止,而货币也不会匮竭,这是其二;不贮藏金银,就不会出现特别贫困或特别富有的人家,这是其三;铜钱不便于携带,百姓难以离开其故里,这是其四;官吏贪污受贿所得难以掩盖,这是其五;盗贼打开箱子,偷盗铜钱,但沉重使得其不容易搬走,很容易找到痕迹将其抓获,这是其六;钱币和纸币各处都可以通行,这是其七。但是必须实行严格的禁令,私自采矿者处以死刑,对于用金银在市场上交易的就以私自铸造钱币罪进行处罚,这样才可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