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

    〈起甲戌新羅炤智王十六年。高勾麗文咨王三年。百濟東城王十六年。盡戊申新羅眞德女主二年。高勾麗寶藏王七年。百濟義慈王八年。〉凡一百五十五年。

    甲戌〈新羅炤智王十六年。高勾麗文咨王三年。百濟東城王十六年。○駕洛鉗知三年。○大國三。小國一。凡四國。〉春二月。扶餘降高勾麗。

    扶餘。爲勿吉所逐。王及妻孥。以國來降。〈此後無聞。○按通典及唐書。唐貞觀十四年。流鬼國。三譯入貢。自言北扶餘之裔。高勾麗滅之。北渡池漏河居焉。河東北流入黑水。其國在靺鞨東北。航海十五日乃至云。國北一月行。有夜叉國。人皆豕牙噉人云。更按日本北海中。有羅刹國。一名夜叉。疑此國。〉

    夏四月。鷄林大水。○秋七月。鷄林侵高勾麗不克。退保犬牙城。百濟遣兵救之。

    新羅將軍竹實等。與麗兵戰於薩水之原不克。退保犬牙城。〈疑今三登縣。〉麗兵圍之。百濟王。遣兵三千救解圍。

    齊冊高勾麗王。

    冊爲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郡公。

    冬十月。高勾麗桃李華。

    乙亥〈新羅炤智王十七年。高勾麗文咨王四年。百濟東城王十七年。〉夏四月朔。日食。〈中史不見。〉○秋八月。高勾麗侵百濟。鷄林遣兵救之。

    麗兵來侵。圍雉壤城。百濟請救於新羅。羅王命將軍德智。將兵救之。麗衆走。

    丙子〈新羅炤智王十八年。高勾麗文咨王五年。百濟東城王十八年。〉春二月。加耶。獻白雉于鷄林。〈尾長五尺。〉○高句麗遣使如齊。齊加冊高勾麗王。○夏五月。鷄林大水。○秋七月。高勾麗侵鷄林牛山城。鷄林將竹實。敗之于泥河。

    丁丑〈新羅炤智王十九年。高勾麗文咨王六年。百濟東城王十九年。〉夏四月。倭冦鷄林。○百濟眞老卒。以燕突爲兵官佐平。○秋七月。鷄林。命擧才堪牧民者各一人。○八月。高勾麗攻鷄林。拔牛山城。

    戊寅〈新羅炤智王二十年。高勾麗文咨王七年。百濟東城王二十年。〉春正月。高勾麗立子興安爲太子。○百濟設熊津橋。○秋七月。高勾麗創金剛寺。○八月。百濟伐耽羅。不至而還。

    濟王。以耽羅不修職貢。親征至武珍州。〈今光州。〉耽羅聞之。遣使乞罪乃止。

    己卯〈新羅炤智王二十一年。高勾麗文咨王八年。百濟東城王二十一年。〉冬百濟饑疫。

    百濟大旱年饑。民至相食。盜賊蜂起。群臣請發倉賑救。王不許。於是漢山饑民。亡入麗者二千餘家。重以大疫戶口蕭然。

    庚辰〈新羅炤智王二十二年。智證王元年。高勾麗文咨王九年。百濟東城王二十二年。〉春二月。倭冦鷄林。陷長峯鎭。○百濟起臨流閣。諫臣抗?不報。

    閣在宮東。高五丈。又穿池置囿。養奇禽。諫臣抗?不報。恐有復諫者。閉宮門。與左右宴于閣中。終夜極歡。金氏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以明君。虛己臨政。和顔受諫。猶恐人之不言。懸敢諫之皷。立誹謗之木而不已。今王。諫書上而不省。復閉門以拒之。莊子曰。見過不改。聞諫愈甚。謂之狼。其王之謂乎。

    夏四月。鷄林暴風拔木。龍見金城井。黃霧四塞。○百濟王。田於牛頭城。○五月。百濟旱。○百濟王。宴群臣於臨流閣。○秋九月。鷄林麻立干。納捺已郡女。

    初。捺已郡〈今榮川郡〉人波路。獻其女碧花。年十六。眞國色也。王不納。及還宮。思念不已。屢至其第幸之。路見老嫗。問曰。國人以王爲何如主。嫗曰。衆以爲聖。妾獨疑之。王幸波路女。屢微服而行。夫龍爲魚服。漁者制之。今王不自愼重。此而爲聖。孰非聖乎。王大慙。潛逆其女。置於別室。至生一子。崔氏曰。擧動。人君之大節。出警入蹕。左右扈從。儀衛甚嚴。猶懼其不自愼重。况離深宮。棄法駕。忘啣橜之虞。罔晝夜縱色荒者乎。王之過擧。婦女猶知而不能自悟。終乃遂非。何哉。

    冬十一月。鷄林麻立干炤智薨。再從弟智大路立。

    王薨無子。奈勿王曾孫智大路立。〈或云智度老。一云智哲老。〉是爲智證王。父葛文王習寶。母金氏烏生夫人。訥祗王之女。妃朴氏延帝夫人。登欣伊飡女。王體鴻大。膽力過人。卽位時。年六十四。

    辛巳〈新羅智證王二年。高勾麗文咨王十年。百濟東城王二十三年。武寧王元年。〉春正月。百濟京都老嫗。化爲狐。

    時。百濟灾恠疊出。王都有老嫗化狐而去。二虎闘於南山。捕之不得。三月降霜殺麥。自五月不雨而至于七月民皆愁困。而王興役不已。惟事遊獵。民不堪命矣。

    秋七月。百濟設柵于炭峴。〈在今扶餘縣以備新羅也。〉○八月。百濟以衛士佐平苩加。鎭加林城。〈今林川。〉○冬十二月。百濟苩加。弑其王牟大于馬浦村。子斯摩立。

    王耽樂游宴。喜田獵。十月。獵泗泚東原。十一月。獵熊川北。又田於泗泚西原。阻大雪。宿於馬浦村。初苩加。不欲出鎭加林。辭以疾。王不許。是以怨王。至是。使人刺王。乃薨。謚東城王。百濟謚法始此。〈按前此。盖鹵王。名慶司則盖鹵。謚也。〉第二子斯摩立。〈南史名隆。〉是爲武寧王。身長八尺。眉目如畫。仁慈寬厚。民心歸附。

    壬午〈新羅智證王三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一年。百濟武寧王二年。〉春正月。百濟苩加叛據加林城。王自將討誅之。

    加。自加林。帥兵至牛頭城。命扞卛解明討之。加出降。王斬之。投於白江。金氏曰。人臣無將。將必誅。苩加之元惡。不卽誅之。至其叛而後誅之。晩也。權氏曰。加旣弑逆。擧城以叛。其勢強矣。武寧卽位未久。能卛勵將士。執而誅之。得討賊之義矣。

    二月。鷄林始禁殉葬。

    前時王薨。殉以男女各五人。至是禁焉。崔氏曰。葬不遵古。作俑以葬。其弊至於殉人。不仁孰大。羅法王薨必殉。習以爲常。歷數十世而莫能革者。王能禁之。其視秦穆之亂命。康公之迫而納之壙中者。豈不賢哉。

    鷄林令州郡勸農。始敎民牛耕。○冬十月。高勾麗地震。○十一月。百濟遣將。襲高勾麗水谷城。○是歲。梁簒齊。冊高勾麗百濟王。

    進麗王爲車騎大將軍。濟王征東大將軍。〈南史補。〉

    癸未〈新羅智證王四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二年。百濟武寧王三年。〉秋九月。靺鞨冦百濟。

    靺鞨燒馬首柵進攻高木城。〈今未詳。〉王遣兵五千。擊退之。

    冬十月。鷄林定國號曰新羅。始稱王。

    群臣。言始祖創業以來。國名未定。或稱斯羅。或稱斯盧。或言新羅。臣等以爲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羅四方之業。其爲國號宜矣。又自古有國家者。皆稱帝稱王。今立國二十二世。但稱方言。未定尊號。今羣臣一意。謹上號新羅國王。王從之。

    甲申〈新羅智證王五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三年。百濟武寧王四年。〉夏四月。高勾麗遣使如魏。

    麗使芮悉弗入貢。魏主引見於東堂。悉弗進曰。小國係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産土毛。無愆王貢。但黃金出扶餘。珂産涉羅。〈今未詳。〉今扶餘爲勿吉所逐。涉羅爲百濟所幷。二品之不登王府。誠由兩賊。魏主曰。高勾麗世荷上奬。專制海外。九夷黠虜。悉得征之。甁罄罍耻。誰之咎也。卿宜宣朕志於卿主。還復舊疆。無失常貢也。

    新羅。始頒喪服。

    〈按禮者。人道之大節而冠婚喪祭。最切於用。箕王之世。必有一代之制。而惜乎夷貊交亂。彜倫斁?。禮樂文物。蕩然無存三國幷興。惟干戈是事。無禮俗之可稱。以其見於中國史者言之。後漢書曰。高勾麗。跪拜曳一脚。行步皆走。婚姻皆就婦家。生子長大。然後將還。便稍營送終之具。金銀財幣。盡於厚葬。積石爲封。亦種松栢。北史曰。高勾麗婚嫁。取男女相悅卽爲之。男家送猪酒而已。無財聘之禮。或有受財者。人共恥之。以爲賣婢。死者殯在屋內。經三年。擇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喪服皆三年。兄弟三月。初終哭泣。葬則皷舞作樂而送之。埋訖。取死者生時服玩車馬。置墓側。會葬者爭取而去。百濟。若朝拜祭祀。其冠兩翅。拜謁之禮。以兩手據地爲禮。婚娶之禮。畧同華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居服。餘親則葬訖除之。新羅婚嫁禮。唯酒食而已。輕重隨貧富。新婦之夕。女先拜舅姑。次卽大兄。夫死有棺斂葬送起墳陵。王及父母妻子喪。居服一年。此其大畧也。〉

    秋九月。新羅築骨火等十二城。

    乙酉〈新羅智證王六年。高勾麗文咨王十四年。百濟武寧王五年。〉春二月。新羅定州郡縣。○新羅。以異斯夫。爲悉直州軍主。

    外州置軍主。始此。〈按羅初郡縣之制。雖不得其詳。而據此觀之則州最大。郡次之。縣爲下。州置軍主統郡縣。猶我朝鎭管之制。山險要害。皆置城以禦外侮。其制槩可知矣。〉

    冬十月。新羅始制舟楫之利。

    新羅制度法章。自此稍稍備矣。

    丙戌〈新羅智證王七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五年。百濟武寧王六年。〉春。百濟大疫。○夏。新羅百濟饑。皆發倉賑救。○秋七月。靺鞨冦百濟。陷高木城。○冬十一月。高勾麗侵百濟。遇大雪還。

    士卒。凍皸而還。

    丁亥〈新羅智證王八年。高勾麗文咨王十六年。百濟武寧王七年。〉夏五月。百濟立二柵於高木城南。

    百濟以靺鞨數侵。立二柵於高木城南。又築長嶺城備之。

    冬十月。高勾麗將高老及靺鞨。攻百濟漢城。進屯橫岳。百濟擊退之。

    戊子〈新羅智證王九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七年。百濟武寧王八年。〉梁。加冊高勾麗王。

    梁主。以王誠欵不替。貢驛相尋。詔拜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王幷如故。

    己丑〈新羅智證王十年。高勾麗文咨王十八年。百濟武寧王九年。〉春正月。新羅復置京都東市。

    先是。新羅設京師市肆。至是置東市。設官以監之。

    新羅。設檻穽。

    將以除猛獸之害也。

    庚寅〈新羅智證王十一年。高勾麗文咨王十九年。百濟武寧王十年。〉春正月。百濟修堤堰。令游民歸農。○夏五月。新羅地震。

    壬辰〈新羅智證王十三年。高勾麗文咨王二十一年。百濟武寧王十二年。〉春三月。高勾麗。遣使如梁。○夏四月。百濟遣使如梁。○六月。于山國降新羅。

    于山國。在阿瑟羅州東海中。或名欝陵島。地方百里。〈遺事亐陵島。今作羽陵。在東海中。便風二日程。周回二萬六千七百三十步。〉恃險不服。〈按拾遺記曰。蓬萊山東。有蔚夷國。又王維送日本晁監序曰。扶桑若薺。蔚島如萍。皆指蔚陵島也。至今爲我國地方。多漁採之利。故倭人。常來漁釣云。〉軍主異斯夫。奈勿王之孫也。善用兵多智畧。謂于山人愚悍。難以威來。可以計服。乃多造木偶獅子。分載戰船。抵其國海岸。紿曰汝若不服。放此獸踏殺之。國人恐惧卽降。歲以土宜來貢。〈按異斯夫。遺事作朴伊宗。未詳孰是。〉

    秋九月。百濟王。大破高勾麗侵兵於葦川。

    麗兵。襲取加弗城。移兵破圓山城。虜男女千餘口。王帥勇騎三千。戰於葦川北。麗人見軍小易之。不設陣。王出奇急擊。大破之。

    甲午〈新羅智證王十五年。法興王元年。高勾麗文咨王二十三年。百濟武寧王十四年。〉春正月。新羅。置小京於阿尸村。〈今未詳。〉

    徙六郡及南地民。實之。〈小京之名始此。〉

    秋七月。新羅王智大路薨。元子原宗立。始行謚法。

    王薨。元子原宗立。是爲法興王。〈按南史。姓募名秦疑誤。〉母延帝夫人。妃朴氏保刀夫人。身長七尺。寬厚愛人。三國。自有國以來。王薨無謚。高勾麗或有謚。多以園陵爲號。其後自廣開土。凡薨王別上號。其法亦頗倣於謚。百濟,新羅。皆以王名爲號。濟自盖鹵,東城王。始別爲號。至是羅王薨。羣臣上號曰智證王。東方謚法。始此。

    丙申〈新羅法興王三年。高勾麗文咨王二十五年。百濟武寧王十六年。〉春三月戊戌朔。日食。○夏四月。高勾麗遣使如梁。

    丁酉〈新羅法興王四年。高勾麗文咨王二十六年。百濟武寧王十七年。〉夏四月。新羅置兵部令。

    〈按新羅。初置十七位。而無官府之制。其始有大輔主國政。後來。以伊伐飡,伊飡等官。或參國政。兼知兵馬事。至助賁王。始以昔于老。爲大將軍。又有將軍之號。又以主州郡者。謂州主郡主。主軍者謂軍主。主城者謂城主而已。至是。始置兵部令一人。始有官府之名。自此以後官制漸備焉。〉

    戊戌〈新羅法興王五年。高勾麗文咨王二十七年。百濟武寧王十八年。〉春三月。高勾麗。大風毁宮南門。

    己亥〈新羅法興王六年。高句麗文咨王二十八年。安臧王元年。百濟武寧王十九年。〉高勾麗王羅雲薨。太子興安立。

    王薨。號文咨明王。太子卽位。是爲安臧王。

    魏。冊贈高勾麗王及嗣王。

    時。魏主年幼。胡大后臨朝稱制。聞王薨。擧哀於東堂。遣使冊贈王車騎大將軍。嗣王鎭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勾麗王。

    庚子〈新羅法興王七年。高勾麗安臧王二年。百濟武寧王二十年。〉春正月。新羅頒律令。始制百官公服。

    自角干至大阿飡紫衣。阿飡至級飡緋衣。幷牙笏。大奈麻至奈麻靑衣。大舍至先沮知黃衣。伊飡,迊飡錦冠。波珍飡,大阿飡衿荷緋冠。上堂大奈麻赤位大舍組纓。

    高勾麗。遣使如梁。二月。梁冊高勾麗王。

    冊爲寧東將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高勾麗王。遣使者江法盛。賜王衣冠釰佩。至光州海中。爲魏人所執。送于洛陽。魏亦封王爲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勾麗王。

    秋九月。高勾麗遣使如梁。

    辛丑〈新羅法興王八年。高勾麗安臧王三年。百濟武寧王二十一年。○駕洛仇衡元年。〉夏四月。高勾麗王。如卒本。祀始祖廟。○駕洛君鉗知卒。子仇衡嗣。○新羅。遣使如梁。

    時。麗濟二國。皆通聘上國。而新羅地偏東隅。無以自達。至是隨百濟使。奉獻方物于梁。〈南史補○按南北史。始立新羅傳。南史曰。新羅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其地東濱大海。南北與勾麗百濟接。魏時曰斯盧。宋時曰新羅。或曰斯羅。其國小。不能自通使聘。梁普通二年。王姓募名秦。始使隨百濟。奉獻方物。其俗。呼城曰建牟羅。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國有六啄評五十二邑勒。土地肥饒。宜植五穀。多桑麻作縑布。服牛乘馬。男女有別。其官名。有子賁旱支壹旱支齊旱支謁旱支壹吉支奇貝旱支。其冠曰遺子禮。襦曰尉解。袴曰柯半。靴曰洗。其拜及行。與高麗相類。無文字。刻木爲信。語言待百濟而後通焉。〉

    秋。百濟饑。

    百濟。是歲五月大水。八月蝗。民饑亡入新羅者。九百餘家。

    冬十一月。百濟遣使如梁。梁加冊王。

    先是百濟。爲高勾麗所破。衰弱累年。遷居南韓地。至是上表。稱累破高勾麗。始與通好而更爲強國。武帝詔曰。百濟王餘隆。守藩海外。遠修貢職。朕有嘉焉。宜卛舊章。授玆榮命。加冊寧東大將軍。

    壬寅〈新羅法興王九年。高勾麗安臧王四年。百濟武寧王二十二年。〉春三月。加耶請婚于新羅。

    以伊飡比助夫妹。送之。

    冬十月。百濟地震。

    癸卯〈新羅法興王十年。高勾麗安臧王五年。百濟武寧王二十三年。聖王元年。〉春二月。百濟築雙峴城。〈今未詳。〉

    濟王。幸漢城。徵漢北民年十五以上築之。三月還。

    夏五月。百濟王斯摩薨。子明禯立。始行謚法。

    王薨。上謚武寧王。百濟謚法始此。子明禯卽位。是爲聖王。知識英邁能斷事。國人稱爲聖王。

    秋八月。高勾麗侵百濟。

    麗兵至浿水。命左將志忠。帥步騎一萬。戰退之。

    甲辰〈新羅法興王十一年。高勾麗安臧王六年。百濟聖王二年。〉梁冊百濟王。

    冊爲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綏東將軍百濟王。

    新羅。定官制。○秋九月。新羅王。廵南境。加耶君來會。

    乙巳〈新羅法興王十二年。高勾麗安臧王七年。百濟聖王三年。〉春二月。百濟聘新羅。○新羅。置沙伐州。號上州。〈今尙州府。〉

    以大阿飡伊登。爲軍主。

    丙午〈新羅法興王十三年。高勾麗安臧王八年。百濟聖王四年。〉春三月。高勾麗遣使如梁。○冬十月。百濟修熊津城。立沙井柵。

    戊申〈新羅法興王十五年。高勾麗安臧王十年。百濟聖王六年。〉新羅舍人異次頓。伏誅。

    初。訥祗王時。沙門墨胡子。自高勾麗至一善郡人毛禮家。作窟室居之。時中國遣使遺香。王不知所用。徧問群臣。莫能對。墨胡子見之曰。是佛家三寶。曰佛陀。曰達摩。曰僧伽。燒此發願。必有靈應。時王女病。王使胡子。焚香表誓。病尋愈。王喜餽贈甚厚。胡子辭歸。不知所去。至炤智王時。有僧阿道和尙。與侍者三人。亦至毛禮家。貌如胡子。未幾無病而死。侍者留住講讀經律。往往有信奉者。至是王欲興佛敎。群臣不信。王難之。舍人異次頓。〈一云處道。按遺事。姓朴名猒髑。〉請斬小臣以定衆議。王召群臣議。僉曰今見僧徒。童頭異服。議論奇詭。今若從之。恐有後悔。異次頓獨曰。今羣臣之言非也。夫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佛敎淵奧。不可不信。王曰衆人之言。牢不可破而汝獨異言。下吏將誅之。異次頓。臨死曰我爲法就刑。佛若有神。吾死必有異事。及斬。血從斷處湧。色白如乳。衆恠之。不復毁佛。此新羅佛法之始也。權氏曰。佛氏之敎。淸凈寂滅。必使此心之理。皆空而至於無。乃爲正覺。心之所具者。三綱五常之理。人道之不可須臾離者也。而一切使無之可乎。楊朱爲我。墨翟兼愛。孟子猶謂之無父無君。佛氏甚於楊墨。今法興王欲興其法羣臣斥之。可謂有良知矣。異次頓。不惜其死。贊成其計。可謂基禍之主而陷君之臣矣。〈按西域之俗。善幻多技能。而佛其尤者也。故其種種靈異。見於傳記。而不可誣者。不一而足。若大明永樂中。命蕃僧設法於靈谷寺。有慶雲天花。靑獅白象。雲裡羅漢。空中梵唄之異。靈恠之狀。不可名言。羣臣來賀。上亦由此。潛心釋典。以成祖之明而不知見欺于幻化套中。噫。假使佛敎靈異。實有此事。是不過物外虛誕之敎。有何關於家國事耶。帝王之治天下。自有彜倫典常之道。實無待於他而世主。惑溺於怳惚神恠之中。不自覺焉。何哉。今此白乳之異。亦是胡鬼幻變欺誑之術而擧國迷惑。遂至信奉。至于後世。竟以亡國。可不戒哉。世傳阿道甞創寺設法。桃李冬華。故名山與寺曰桃李。在今善山府。佔畢齋詩曰。桃李山前桃李開。墨胡已去道師來。誰知赫赫新羅業。終作毛公窟裡灰。悲夫。〉

    新羅始行佛法。

    自異次頓之死。衆心疑懼。王亦惑之。遂行佛法。

    己酉〈新羅法興王十六年。高勾麗安臧王十一年。百濟聖王七年。〉新羅。禁殺生。

    從佛戒也。

    冬十月。高勾麗攻百濟。拔穴城。

    麗王。躬帥兵馬。侵百濟。拔北鄙穴城。〈今未詳。〉百濟佐平燕謨。領步騎三萬。拒戰於五谷原〈今未詳〉不克。死者二千人。

    辛亥〈新羅法興王十八年。高勾麗安臧王十三年。安原王元年。百濟聖王九年。〉夏四月。新羅置上大等。

    置上大等。居百官之上。緫國事。以伊飡哲夫爲之。上大等始此。

    五月。高勾麗王興安薨。弟寶延立。梁詔襲爵。

    王好色。甞出遊。至皆伯縣。〈今高陽德陽縣。〉有漢氏女。於高山頭。燃烽火以迎王。後人名其地。爲王逢。又曰高烽。〈今高陽高峯縣。〉及薨。號安臧王。無子。弟寶延卽位。是爲安原王。身長七尺五寸。有器量。安臧愛友之。及嗣位。梁主。下詔襲爵。

    壬子〈新羅法興王十九年。高勾麗安原王二年。百濟聖王十年。○是歲駕洛亡凡三大國。〉春三月。魏冊高勾麗王。

    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賜衣冠車旗。

    駕洛國君金仇衡。以國降新羅。

    仇衡〈一作仇亥〉地日削弱。遂與其妃及三子奴宗武德武力。以國幣寶物。降于新羅。羅王禮待之。授位上等。以本國爲食邑。三子皆授角干。駕洛亡。凡十君四百九十一年。

    夏四月。高勾麗遣使如梁。六月。遣使如魏。○秋七月。隕星于百濟如雨。○冬十一月。高勾麗遣使如梁。

    癸丑〈新羅法興王二十年。高勾麗安原王三年。百濟聖王十一年。〉春正月。高勾麗立王子平成爲太子。○二月。高勾麗遣使如魏。

    甲寅〈新羅法興王二十一年。高勾麗安原王四年。百濟聖王十二年。〉春三月。百濟遣使如梁。○夏四月。熒惑犯南斗。○新羅上大等哲夫卒。○是歲東魏。遣使冊高勾麗王。

    是歲。魏分爲二。孝文孫寶炬。爲宇文泰所立。是爲西魏。淸河王善見。爲高歡所立。號東魏。詔加王驃騎大將軍。餘如故。自是麗人。專意於東魏。貢獻無虛歲。

    乙卯〈新羅法興王二十二年。高勾麗安原王五年。百濟聖王十三年。〉春二月。高勾麗遣使如梁。○夏五月。高勾麗國南。大水。○新羅。創興輪寺。

    王。自行佛法以後。謝冕旒披方袍。施宮戚爲寺隷。創此寺。凡十年而成。〈二寺古址。俱在今慶州府南二里。○三國遺事補。〉

    冬十月。高勾麗地震。○十二月。高勾麗大疫。

    丙辰〈新羅法興王二十三年。高勾麗安原王六年。百濟聖王十四年。〉夏。高勾麗大旱。發使賑饑。○新羅。始稱年號。改元建元。

    中國分裂。正朔難行。故遂自稱年號。崔氏曰。周之時。吳楚僭稱王。春秋夷狄之所以謹名分也。建號記年。天子之事。諸侯而僭之。越禮犯分。莫甚焉。是後泰封盜竊。復僭年號。雖以麗祖之明達。開國之初。尙襲此弊。法興啓之也。

    秋八月。高勾麗。遣使如東魏。

    自是貢獻。亦歲歲不愆。

    戊午〈新羅法興王二十五年。高勾麗安原王八年。百濟聖王十六年。〉春正月。新羅令外官。挈家赴任。○新羅。滅阿尸良國。〈今咸安郡。〉○百濟。徙都泗泚。國號南扶餘。

    都熊津。凡六十三年而遷。〈泗泚。一名所夫里。今扶餘縣。〉

    庚申〈新羅法興王二十七年。眞興王元年。高勾麗安原王十年。百濟聖王十八年。〉秋七月。新羅王原宗薨。侄彡麥宗〈年表作麥原一作深麥夫〉立。太后金氏攝政。〈彡山先深三音。〉

    王薨。葬於哀公寺北峯。〈在今慶州府西岳里。〉王弟立宗之子彡麥宗立。是爲眞興王。時年七歲。母金氏法興王之女。王年幼。太后攝政。

    八月。新羅大赦國內。賜文武官一級。○九月。百濟侵高勾麗。

    百濟。遣將軍燕會。攻高勾麗牛山城。麗王。遣精騎五千。擊走之。

    冬十月。新羅地震。桃李華。○新羅。選童男女。號風月主。

    新羅君臣。病無以知人。欲使類聚群遊。以觀其行義然後擧用。選童男容儀端正者。號風月主。求善士爲徒衆。以勵孝悌忠信。後又擇人家美艶女子。奉爲源花。乃簡南毛,俊貞二人。兩花聚徒三四百人。二女爭娟相妬。俊貞引南毛於私第。強勸酒至醉。曳以投河水以殺之。事覺伏誅。由是徒人。失和罷散。王。下令廢源花。

    辛酉〈新羅眞興王二年。高勾麗安原王十一年。百濟聖王十九年。〉春三月。新羅以金異斯夫。爲兵部令。

    掌內外兵馬事。

    百濟。與新羅和親。○高勾麗百濟。幷遣使如梁。

    濟王。請毛詩博士涅槃等經義。幷工匠畵師。梁主從之。

    甲子〈新羅眞興王五年。高勾麗安原王十四年。百濟聖王二十二年。〉春二月。新羅作興輪寺。度人爲僧尼。

    新羅自此。廣興寺刹。奉佛之勤。最於三國矣。

    新羅。置中原小京。○新羅。置軍幢等號。

    幢。軍號也。新羅至此。始立軍號。曰大幢。置將軍大監以眞骨爲之。又有弟監監舍知小監等官以掌之。又於十停。置幢停軍營之稱。十停曰音里火停。〈今商州靑里縣。〉曰古良夫里停。〈今靑陽。〉曰居斯勿停。〈今巨寧縣屬鎭安。〉曰參良火停。〈今玄風。〉曰召參停。〈在今咸安。〉曰末多夫里停。〈今未詳一云多一作冬今南平。〉曰骨乃斤停。〈今呂州。〉曰伐力川停。〈未詳一云今洪州。〉曰伊火兮停。〈今安德縣屬靑松。〉各置隊大監小監大尺等官。統騎步兵。又於都畿之內。置仇力〈後稱大城郡〉西兄山〈後稱商城〉二郡。分置六停。曰毛只停。〈後稱東畿。〉曰道品兮停。〈後稱南畿。〉曰豆良彌知停。〈後稱西畿。〉曰雨谷停。〈後稱北畿。〉曰根乃停。〈後稱中畿。〉曰官阿良只停。〈後稱莫邪。〉皆鎭衛王城焉。自是以後。其軍號之加設者。有二十三。曰六停。曰九誓幢。曰三千幢。曰五州誓。曰三武幢。曰罽衿幢。曰急幢。曰四千幢。曰京五種幢。曰二節末幢。曰萬步幢。曰大匠尺幢。曰軍師幢。曰仲幢。曰百官幢。曰四設幢。〈弩雲梯衝車石投是也。〉曰皆知戟幢。曰三十九餘甲幢。〈京餘甲小京餘甲外餘甲是也。〉曰仇七幢。曰二罽幢。曰二弓。曰三邊守。曰新三千幢。皆以綠紫白緋黃黑碧赤靑罽衿色相別。其形如半月着衣上。又以金銀銅鐵爲鈴。大小隨位高卑。懸馬上。將軍大監以下。各以猛獸皮鷙鳥羽大小長短。亦視位置杠上。謂之花。

    乙丑〈新羅眞興王六年。高勾麗安原王十五年。陽原王元年。百濟聖王二十三年。〉春三月。高勾麗王寶延薨。太子平成立。

    王薨。號安原王。太子立。是爲陽原王。〈一云陽岡上好王。〉生而聦慧。及壯?豪過人。

    秋七月。新羅始修國史。

    伊飡異斯夫。奏曰國史者。記君臣之善惡。示褒貶於萬代。不有修撰。後代何觀。王然之。命大阿飡居漆夫〈姓金〉等。廣集文士修之。居漆夫。奈勿王之五世之孫。少有遠志。初爲僧。入高勾麗覘強弱。聞僧惠亮。開堂說法。遂詣聽講。一日亮問曰。汝從何來。因握手密語曰。見汝容貌非常。其殆有心乎。老僧不敏。亦能識子。恐子見執。宜速返將還。亮曰汝燕頷鷹視。必爲將帥。他日無貽我害。與之相誓而來。從仕至大阿飡。

    十二月。高勾麗。遣使如東魏。

    丙寅〈新羅眞興王七年。高勾麗陽原王二年。百濟聖王二十四年。〉秋七月。高勾麗。築白巖城。○高勾麗。遣使如西魏。

    丁卯〈新羅眞興王八年。高勾麗陽原王三年。百濟聖王二十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

    戊辰〈新羅眞興王九年。高勾麗陽原王四年。百濟聖王二十六年。〉春正月。高勾麗以濊兵侵百濟。新羅將朱珍。擊破之。

    麗王。以濊兵六千。攻漢北獨山城。濟王遣使。請救於新羅。羅王。命將軍朱珍。將甲卒三千救之。朱珍日夜兼程。至獨山城下。與麗兵一戰。大破之。

    己巳〈新羅眞興王十年。高勾麗陽原王五年。百濟聖王二十七年。〉春正月。百濟白虹貫日。○梁遣使。送佛舍利于新羅。

    先是。新羅僧覺德。入學于梁。至是梁主。遣使與覺德。送佛舍利。王使百官。奉迎興輪寺前。

    冬十月。百濟遣使如梁。侯景拘之。

    時梁侯景。叛圍?城。王不知。遣使入梁。使人旣至。見城闕荒毁。號泣於端門外。見者莫不灑淚。景聞之。怒執囚之。及景平。方得還。

    庚午〈新羅眞興王十一年。高勾麗陽原王六年。百濟聖王二十八年。〉春正月。百濟高勾麗交侵。各陷一城。新羅乘間擊取之。

    百濟侵麗。拔道薩城。麗人攻拔濟金峴城。羅王乘兩國兵疲。命異斯夫。出兵擊取二城增築。留甲士一千。戍之。

    是歲。北齊簒東魏。○高勾麗遣使如齊。齊冊高勾麗王。

    爲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勾麗王。

    辛未〈新羅眞興王十二年。高勾麗陽原王七年。百濟聖王二十九年。〉春正月。新羅。改元開國。○加耶樂師于勒。投新羅。

    初。加耶王嘉實。見唐樂部有箏。以爲諸國方言各異聲音豈可一哉。乃倣箏製十二絃琴。象十二月之律。乃命樂師省熱縣〈今未詳〉人于勒。造下伽倻,上伽倻等十二曲。名曰加耶琴。至是勒以其國將亂。携樂器投新羅。王廵次娘城。〈今淸州府。〉聞于勒及其弟子尼文知音樂。駐河臨宮。令奏其樂。二人各製新歌奏之。王喜置之國原。〈今忠州府。〉命大奈麻法知,階古,大舍萬德等三人。傳其業。勒。量其能而敎之。敎階古以琴。法知以歌。萬德以舞。三人旣傳十二曲。相謂曰此聲繁淫。不可以爲雅正。遂約爲五曲。勒。始聞而怒。及聽其五種之音嘆曰。樂而不流。哀而不悲。可謂正也。業成奏之。王大悅而厚賞焉。諫臣曰。加耶亡國之音。不足取也。王曰。加耶王。淫亂自滅。樂何罪乎。聖人制樂。緣人情以爲撙節。國之理亂。不由音調。乃行之以爲大樂。有河臨嫩竹二調。共百八十五曲。〈按子曰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孟子曰。今樂由古樂。先儒謂樂是一箇和。由是觀之。則和爲樂之本也。聲器其末也。如使政成人和則巴渝下里。足以爲樂。苟或政乖人怒則咸韺韶頀。適足以增怨。眞興之言。可謂得矣。然而殫財佞佛。無有窮已則其所謂政。可知矣。○更按樂者。天地之和氣也。人禀天地之氣以生。無論華夷。其本然之和則未甞已也。夫嬰兒之歡咲。童子之謳吟。皆樂之始也。方隅雖別。爲樂則同。夏商之際。東夷甞獻其樂舞矣。周禮東夷之樂曰侏?。言陽氣所通。萬物離地而生也。五經通義。東夷之樂。持矛舞助時養也。由是觀之則東夷之有樂。久矣。箕子東來。禮樂俱從則必有樂律之可言而史無所傳。其人民之歌詠。有黃河嵩山之曲而文獻無徵。惜哉。自玆以降。因中國之史而畧有可據。後漢書高勾麗傳曰。武帝時。賜皷吹伎人。其俗男女群聚爲倡樂。北史曰。高勾麗樂有五絃琴箏篳篥橫吹簫皷之屬。吹蘆以和曲。百濟有皷角箜篌箏竽箎笛之樂。投壺樗蒲弄珠握槊等戲。按遺事云。新羅人。以蹴踘爲弄珠戲。南史曰。高勾麗。喜歌舞。國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戲。杜氏通典及文獻通考曰。濊貊。常以歲十月祭天。晝夜飮酒歌舞。名爲儛天。其作樂。大抵與扶餘同。特所用異耳。三韓。其俗信鬼神。常以五月祭之。晝夜群飮。皷瑟歌舞。踏地爲節。十月農功畢。亦如之。馬韓國常以五月下田種畢功。因祭鬼神。晝夜聚飮歌舞。數十人踏地低仰。以手足相應爲節。有類鐸舞。農功畢。亦如之。扶餘。以臘月祭天。大會連日。飮食歌舞。名曰迎皷。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音聲不絶。高麗樂工。紫羅帽餙以鳥羽。黃大袖紫羅帶。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緇繩。舞者四人。椎髻於後。以絳抹額。餙以金璫。二人黃裙襦赤黃袴。二人赤黃裙襦袴極長其袖。烏皮靴。雙雙倂立而舞。樂用彈箏一搊箏一。鳳首箜篌卧箜篌一。竪箜篌一。琵琶一。以蛇皮爲槽。厚寸餘。有鱗甲楸木爲面。象牙爲捍撥。畫國王形。又胡旋舞。舞者立毬上。旋轉如風。五絃一。義觜笛一。笙一。葫蘆笙一。橫笛一。簫一。小篳篥一。大篳篥一。桃皮篳篥腰皷一。齊皷一。龜頭皷鐵板具擔皷一。具貝一。隋唐九部樂。有高麗伎。武后時。尙餘二十五曲。貞元末。唯能集一曲。衣服亦寢衰敗。失其本風。傀儡幷越調夷賓曲。李勣。破高麗所進也。宋乾德四年。鎭州進伶官二十八人。善習高麗部樂。賜衣服銀帶。遣歸本道。百濟樂。宋初得之。後魏太武。滅北燕得之而未具。周武滅齊。麗濟二國各獻其樂。周人列於樂部。謂之國伎。唐滅百濟。盡得其樂。中宗時。工人亡散。開元中。岐王範爲太常卿。復奏置之。其器有箏笛桃皮篳篥箜篌。其歌入般涉調。薛仁貴。破百濟。得而進之也。歌有五種焉。其舞用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章甫。商冠也。而東夷服之。豈亦得其遺制歟。古人謂禮失。求諸夷。信矣。其樂器。多倣中國。渤海。其俗每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隨之。更迭倡和。回旋宛轉。號曰踏鎚焉。新羅。每歲八月十五日。設樂。令群官射。賞以馬布。唐貞觀中。獻女樂二人。宋至道元年。定州言新羅設番人二十人。自契丹亡歸。帝卽見便殿。皆手持大螺。如五升器。稱在契丹十一年。敎令學吹此者。凡五十輩。帝令吹之。聲重濁奮厲。大卛如角。問其曲云單于並隷軍籍。以東史言之。麗濟無考。新羅樂器。三竹三絃。拍板大皷歌舞。舞二人。放舟幞頭紫大袖公襴紅鞓鍍金銙腰帶烏皮靴。三絃一玄琴二加耶琴三琵琶三竹一大笒二中笒三小笒。笒卽笛也。各有調曲。鄕樂始於儒理王。三國史樂志曰。會樂及辛熱樂。儒理時作。曰突阿樂。解脫時作。曰枝兒樂。婆娑時作曰思內樂。奈解時作曰笳舞。奈勿時作曰憂息樂。訥祗時作曰碓樂。慈悲時百結先生作曰竽引。智證時川上郁皆子作曰美知樂。法興時作曰徒領歌。眞興時作曰捺絃引。眞平時僧淡水作曰思內奇物樂。原郞徒作曰內知。日上郡樂也曰白實。坤梁郡樂也曰德思。內河西郡樂也曰石南思。內道同伐郡樂也曰祀中。北隈郡樂也。皆鄕人喜樂之所由作也。凡十八曲。聲器之數。歌舞之容。不傳於後世。而樂工皆謂之尺。歌尺,巫尺是也。崔致遠詩。有鄕樂雜詠五首曰。金丸月顚大。面束毒狻猊。皆雜戱也。〉

    秋九月。突厥冦高勾麗。

    突厥,匈奴別種也。蠕蠕衰突厥復興於北漠。至是來攻高勾麗。圍新城不克。移攻白巖城。遣將軍高紇。將兵一萬。拒克之。殺獲千餘級。

    新羅。侵高勾麗。取十城。

    羅王。命居漆夫及仇珍比台等八將。與百濟連兵。侵高勾麗。濟人先攻破之。居漆夫等。乘勝取竹嶺以外高。峴以內十郡。

    新羅。始設百座講八關會。

    居漆夫等。擊高勾麗時。僧惠亮。卛其徒。見于道左。遂與俱來。見於王。王以爲僧統。始置百座講會。及八關之法。其法。每歲仲冬。會僧徒於闕庭。置輪燈一座。列香燈四傍。又結兩綵棚。呈百戱歌舞以祈福。八關者。一不殺生。二不偸盜。三不淫泆。四不妄語。五不飮酒。六不坐高大床。七不着香華。八不自樂觀聽。關者。閉也。謂禁閉八罪不犯也。崔氏曰。此特一種枯槁寂滅之戒。固非關於君天下國家之事。君天下國家者。亦自有戒。欽若昊天。敬授人時。堯之戒也。兢兢業業。一日萬幾。舜之戒也。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禹之所以戒子孫也。三風十愆。湯之所以儆有位也。先知小人之艱難。卑服卽康功田功。不敢盤于遊田。文武之所以戒嗣王也。是足以保天命民心而歷年愈長。八關之會。其無稽作俑之罪。大矣。

    壬申〈新羅眞興王十三年。高勾麗陽原王八年。百濟聖王三十年。〉高勾麗。築長安城。○北齊。遣使高勾麗。請魏末流人。

    先是。魏人多流入高勾麗。至是。齊王至營州。使崔柳于麗。以五千戶返。〈北史補。〉

    新羅。置上州停。○是歲。百濟傳佛法于倭國。〈倭史補。〉

    癸酉〈新羅眞興王十四年。高勾麗陽原王九年。百濟聖王三十一年。〉春二月。新羅主捨新宮爲黃龍寺。

    初。羅王築新宮於月城。時有黃龍見。故王改爲佛寺。賜號曰黃龍。凡十四年而成。〈古址。在今慶州月城東。丈六像尙在。〉

    秋七月。新羅取百濟東北鄙。置新州。

    以金武力。爲軍主。

    冬十月。新羅王娶百濟王女。爲小妃。○是歲。契丹萬餘家。投高勾麗。

    時。齊王討契丹大破之。其後。復爲突厥所逼。以其部落萬餘家。寄於高勾麗。其俗與靺鞨同。好冦盜無禮頑嚚。於諸夷爲最。至隋文帝時。別部出伏等。背麗附隋。〈通考補。〉

    甲戌〈新羅眞興王十五年。高勾麗陽原王十年。百濟聖王三十二年。威德王元年。〉秋七月。百濟王明禯。侵新羅。戰于狗川。兵敗死。

    先是。百濟欲共新羅。謀伐高勾麗。羅王曰。國之興亡在天。若天未厭麗。我何敢望。麗王。聞而感之。遂與羅通好。百濟王怨之。親帥步騎。來攻管山城。王。夜至狗川。新羅軍主于德耽知等。逆戰失利。武力。領新州〈按官職志曰。漢山停。本新州。然則今廣州府。爲新州。〉兵赴之。及交戰。裨將三年山郡都刀。擊殺濟王。乘勝大克。斬佐平四人。士卒二萬九千六百人。疋馬無反者。

    百濟王子昌。立。

    是爲威德王。

    冬十月。高勾麗。攻百濟熊川城。不克。○十二月辛巳晦。日食。〈中史無。〉○是歲。百濟遣使倭國。

    先是。百濟傳佛法于倭。至是。又送五經醫學等博士。自是。倭人崇信佛敎。能通文字。〈倭史補○按海東記。倭皇欽明之十五年。百濟送五經博士醫學博士。〉

    乙亥〈新羅眞興王十六年。高勾麗陽原王十一年。百濟威德王二年。〉春正月。新羅置比斯伐州。號下州。〈今昌寧。〉○冬十月。高勾麗。有虎入王都。○新羅王。幸北漢山。

    先是。北漢山。爲百濟所都。後沒于高勾麗。爲別都。與國內長安幷稱三京。號漢城。至是。爲新羅所取。王廵行北漢山。拓定彊埸。及還。復所經州郡一年租調。原輕罪。初新羅收漢山。築城於漢山北漢江上。置重鎭。號長漢城。後爲高句麗所據。羅人擧兵復之。作長漢城歌。以記其功。〈其遺址。在今廣州夢村上江邊。〉

    丙子〈新羅眞興王十七年。高句麗陽原王十二年。百濟威德王三年。〉秋七月。新羅置比列忽州。〈今安邊。〉

    以沙飡成宗。爲軍主。

    丁丑〈新羅眞興王十八年。高句麗陽原王十三年。百濟威德王四年。〉夏四月。高句麗立王子陽成。爲太子。○新羅。廢沙伐州。置甘文州。號靑州。

    以伊飡起宗。爲軍主。

    新羅廢新州。置北漢山州。○新羅。徙貴戚子弟六部豪民於國原小京。○冬十月。高句麗丸都城干朱理。叛伏誅。○是歲。陳簒梁。周簒魏。

    戊寅〈新羅眞興王十九年。高句麗陽原王十四年。百濟威德王五年。〉新羅。始作弩砲。

    奈麻身得造之。列置城上。

    己卯〈新羅眞興王二十年。高句麗陽原王十五年。平原王元年。百濟威德王六年。〉春三月。高句麗王平成薨。太子陽成立。〈隋唐書名暘。〉

    王薨。號陽原。太子立。是爲平原王。〈一云平崗上好王。〉有膽力。善騎射。

    夏五月丙辰朔。日食。

    庚辰〈新羅眞興王二十一年。高句麗平原王二年。百濟威德王七年。〉春二月。北齊冊高句麗。

    爲使持節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句麗王。

    高句麗王。幸卒本。祀始祖廟。

    辛巳〈新羅眞興王二十二年。高句麗平原王三年。百濟威德王八年。〉夏六月。高句麗大水。○秋七月。百濟侵新羅。新羅擊破之。○冬十一月。高句麗遣使如陳。

    壬午〈新羅眞興王二十三年。高句麗平原王四年。百濟威德王九年。〉春二月。陳冊高句麗王。

    授寧東將軍。

    秋九月。新羅伐大加耶國滅之。

    加耶服屬于羅。至是叛。王命伊飡異斯夫討之。有斯多含者。奈勿王七世孫也。年十六爲國仙。其徒千餘人。盡得其歡心。請從軍爲貴幢裨將。領五千騎。先馳入旃檀梁。〈加耶謂門爲梁。〉立白旗。城中恐懼。不知所爲。大兵乘之。遂滅其國。大加耶。與駕洛幷立。自始祖伊珍阿豉王。〈或云內珍朱智。〉九世有異腦。異腦七世。至設智而亡。凡十六世五百二十一年。〈按今高靈縣南一里。有大加耶宮闕遺址。又縣西二里許。有古藏。俗稱錦村王。陵〉羅師還論功。含爲?。王賞以良田及俘口三百。含分其田與戰士。生口放爲良人。王强之。請賜閼川不毛之地而已。國人美之。含。始與武官郞。約爲死友。後友卒。哭慟七日。亦卒。年十七。時人憐之。

    癸未〈新羅眞興王二十四年。高勾麗平原王五年。百濟威德王十年。〉夏。高勾麗大旱。

    王减膳祈禱山川

    甲申〈新羅眞興王二十五年。高勾麗平原王六年。百濟威德王十一年。〉新羅。始置各京仕臣。○新羅高勾麗。遣使如北齊。

    〈按北史新羅傳曰。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勾麗東南。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秦韓。辰韓之始有六國。稍分爲十二。新羅其一也。亦曰斯盧。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罰干貴如相國。次伊尺干。次迊干。次破彌干。次大阿干。次阿尺干。次乙吉干。次沙咄干。次及伏干。次大奈摩干。次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士。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外有郡縣。其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選人壯健者。悉入軍。烽戍邏俱有屯管部伍。風俗刑政衣服。畧與高麗百濟同。每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賚群臣。其日拜日月神主。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賞以馬布。其有大事則聚官詳議定之。服色尙素。婦人辮髮。繞頸以雜綵及珠爲餙。婦嫁禮。唯酒食而已。輕重隨貧富。新婦之夕。女先拜舅姑。次卽拜大兄。夫死有棺斂葬送起墳陵。王及父母妻子喪。居服一年。田甚良沃。水陸兼種。其五谷果菜鳥獸物産。畧與華同。大業以來。歲遣朝貢。新羅地多山險。雖與百濟構隙。百濟亦不能啚之也。〉

    乙酉〈新羅眞興王二十六年。高勾麗平原王七年。百濟威德王十二年。〉春正月。高勾麗立子元。爲太子。○二月。北齊冊新羅王。

    爲使持節東夷校尉。樂浪郡公新羅王。

    秋八月。新羅以阿飡春賦。出守國原。○九月。新羅廢比斯伐州。置大耶州。〈今陜川。〉○陳。遣使聘新羅。

    陳。遣劉思與僧明觀。聘新羅。送釋氏經論千七百卷。

    丙戌〈新羅眞興王二十七年。高勾麗平原王八年。百濟威德王十三年。〉春二月。新羅創祗園實際二寺。

    是歲。黃龍寺成。有卛居者。畫老松於壁。枝葉盤屈。烏雀往往飛棲。蹭蹬而落。歲久色暗。寺僧以丹靑補之。烏雀不復至。世以爲神畫。

    新羅立子銅輪。爲太子。○新羅高勾麗。幷遣使如陳。○新羅。賜白雲金闡。及女子際厚爵。

    初。有二達官。家同里閈。一時生男女。男曰白雲。女曰際厚。二家約爲婚媾。白雲十五而盲。際厚父母。欲改聘于茂榛太守〈茂榛今未詳〉李佼平。際厚。密語白雲曰生同一辰。約爲夫婦久矣。父母改舊圖新。違命則爲不孝。歸茂榛則死生在我。子有信義。尋我於茂榛。際厚旣歸。謂佼平曰婚姻。人道之始。請涓吉爲禮。佼平從之。白雲尋至茂榛。際厚出從。俱潛行山谷。忽遇俠客掠去。白雲之徒金闡。勇士善騎射。追殺俠客。奪際厚以還。事聞。王曰三人信義可尙。賜爵。〈按爵祿者。命德之器而礪世之具也。三人。可罪而不可爵也。白雲。縱有抱柱之信。旣犯作奸之科。金闡。雖出許友之義。難免咎繇之執。際厚之必欲守約則賢矣。與外間男子。私相密。語已爲非禮。與白雲潛行山谷。無異私奔。爲俠客所掠而又不之死則其節安在。羅王。不能斷之以禮律。反加縻爾之寵以褒之。不亦過乎。〉

    丁亥〈新羅眞興王二十八年。高勾麗平原王九年。百濟威德王十四年。〉春三月。新羅百濟。幷遣使如陳。○百濟。遣使如北齊。

    戊子〈新羅眞興王二十九年。高勾麗平原王十年。百濟威德王十五年。〉春正月。新羅改元大昌。○夏六月。新羅遣使如陳。○冬十月。新羅廢北漢山州。置南川州。〈卽南川停也。今利川府。〉○新羅。廢比列忽州。置達忽州。〈今高城郡。〉

    庚寅〈新羅眞興王三十一年。高勾麗平原王十二年。百濟威德王十七年。〉春二月。北齊冊百濟王。

    爲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百濟王。

    新羅高勾麗。幷遣使如陳。

    辛卯〈新羅眞興王三十二年。高勾麗平原王十三年。百濟威德王十八年。〉春正月。北齊加冊百濟王。

    爲使持節都督靑州諸軍事。東靑州刺史。

    秋七月。高勾麗王。田於浿河原。五旬而返。○八月。高勾麗修宮室。尋以蝗旱罷役。○高勾麗新羅。幷遣使如陳。

    壬辰〈新羅眞興王三十三年。高勾麗平原王十四年。百濟威德王十九年。〉春正月。新羅改元鴻濟。○三月。新羅太子銅輪卒。○新羅百濟。幷遣使如北齊。○秋九月庚子朔。日食。○冬十月。新羅設八關會。

    爲戰死士卒。設會七日而罷。

    甲午〈新羅眞興王三十五年。高勾麗平原王十六年。百濟威德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高勾麗遣使如陳。○三月。新羅。鑄黃龍寺丈六像。

    銅重三萬五千七斤。鍍金重一萬一百九十八分。左右二菩薩像。鐵重一萬二千斤。金一萬一百三十六分。

    丙申〈新羅眞興王三十七年。眞智王元年。高勾麗平原王十八年。百濟威德王二十三年。〉春。新羅置花郞。

    時。新羅風月主源花之法。廢已累年。王。以爲欲興邦國。須先風月道。更下令選貴人。及良家子弟之貌美有德行者。傅粉粧餙之。名花郞。亦曰國仙。於是。得薛原郞以奉之。國人尊事。自此徒衆雲集。多者至千餘人。或相磨以道義。或相悅以歌樂。遊娛山水。無遠不到。因此知其邪正。擇其善者。薦之於朝。賢佐忠臣。良將勇卒。多從此出。後人。備記郞徒設敎之由名仙史。〈按新羅人金大問。作花郞世記。又崔致遠鸞郞碑序曰。國有玄妙之道曰風流。設敎之源。備詳仙史。今皆不傳。〉

    新羅。遣僧安弘。入周求法。〈周本記作隋誤。〉

    弘。與胡僧毗摩羅。來獻稜伽勝鬘經。及佛舍利。

    秋八月。新羅王彡麥宗薨。次子金輪立。

    王。自卽位以來。一心奉佛。末年祝髮被僧衣。自號法雲。以終其身。王妃思道夫人朴氏。角干英失之女。亦落彩爲尼。初毛禮之妹名史氏。投墨胡子爲尼。妃與之〈此東方尼始〉住永興寺。王薨謚眞平。葬於哀公寺北峯。〈在今慶州府西岳里。〉子金輪卽位。是爲眞智王。妃知道夫人朴氏。崔氏曰。蕭梁捨身爲奴。貽笑萬世。然只捨其身。未聞捨及其妃。今王與妃。同時剃髮。將何以奉宗社臨群臣乎。是必髡一國之士女然後已也。新羅之終於佛法。衰敗不亦宜乎。

    新羅。以居漆夫。爲上大等。

    委以軍國事

    丁酉〈新羅眞智王二年。高勾麗平原王十九年。百濟威德王二十四年。〉秋七月。百濟遣使如陳。○冬十月。新羅。敗百濟兵於一善北。築內利西城。

    百濟。侵新羅西鄙州郡。新羅。命伊飡世宗。擊破於一善北。斬獲三千七百餘級。

    高勾麗。遣使如周。周冊高勾麗王。

    拜王爲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遼東郡開國公。高勾麗王。

    十一月。百濟遣使如周。○高勾麗。以溫達爲大兄。

    溫達。高勾麗之乞人也。容貌龍鍾。乞食養母。破衫弊屨。往來市井間。時王有小女好啼。王戱曰。汝常啼聒我耳。長必歸之愚溫達。女年十六。將嫁上部高氏。女曰王者無戱言。王常語我爲溫達婦。今何故改前言。匹夫猶不食言。况至尊乎。王怒任其所適。於是。女以寶釰數十枚。繫肘後出宮獨行。訪至溫達家。見其母前拜。溫達採楡皮而來。已而女與其母子。備言之。遂爲夫婦。女出寶釰。買田宅奴婢。且令溫達。買國馬病瘦而棄者。溫達如其言。女養之甚勤。馬日肥壯。國俗常以三月三日。會獵於樂浪之丘。獲禽祭天及山川神。至其日。王出獵。群臣及五部兵士。皆從之。溫達。以所養馬隨行。其馳騁常在衆前。所獲亦多。王召問姓名。驚異之。是時。周主滅北齊。出師伐遼東。王。領軍逆戰於拜山之野。〈一作肄山。〉溫達爲先鋒。斬數十級。諸軍乘勝奮擊大捷。及論功。溫達爲第一。王嘉歎曰。是吾甥也。備禮迎之。賜爵爲大兄。寵榮優渥。〈按麗王之語。出一時調戱之事。初無與溫達約婚者則王女雖欲守信。所謂皮之不存者也。况其自歸溫達。便是淫奔。婚禮不備。貞女不行。以王姬之尊。不憚厭浥之露。獨行原野。自嫁於素不聞之氓庶。可謂貞乎。麗王。不能訓誨一女。任其所適。其爲辱國傷風。亂倫敗義大矣。夷俗僻陋之致。何足道哉。〉

    是歲。周滅北齊。

    戊戌〈新羅眞智王三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年。百濟威德王二十五年。〉秋七月。新羅遣使如陳。○百濟。遣使如周。○新羅與百濟。閼也山城。〈今礪山。〉

    己亥〈新羅眞智王四年。眞平王元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一年。百濟威德王二十六年。〉春二月。百濟築熊峴,松述二城。

    以梗新羅蒜山麻知峴內利西城之路。

    秋七月。新羅王金輪薨。兄子伯凈立。

    王薨。謚眞智。葬於永敬寺北。太子銅輪之子伯凈。卽位。是爲眞平王。生有奇相。身長十一尺。志識沉毅明達。母金氏萬呼夫人。眞興之妹。妃金氏摩耶夫人。葛文王福勝之女。

    冬十月。長星竟天。〈二十日而滅。〉○百濟地震。○新羅。以弩里夫。爲上大等。追封母弟二人。爲葛文王。

    伯飯。爲眞正葛文王。國飯。爲眞安葛文王。

    新羅。作天賜玉帶。

    王。作帶鐫金粧玉。長十圍。鐫銙六十二。謂神人降。以上帝命賜之。名天賜玉帶。國人以王是聖骨之主。故稱曰聖帝帶。與黃龍寺九層塔丈六佛。謂之新羅三寶。〈按經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語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成焉。論天之道。於斯盡矣。古昔聖君。道與天契。心與天通。未聞與天。言語往來而一隅夷裔之地。何其神奇之多也。桓?從天降。解慕潄往來天宮。解夫婁以天帝言而遷都。眞平王又從天帝受玉帶。又見三國遺事。景德王無子。使僧表訓。請於上帝生子。帝許以女。又遣請生男。許之。生惠恭王。王轉女爲男。故兒時常爲婦女之戱。噫嘻。東人之好恠誕而無忌憚。矯誣上天。至於如此哉。究其本源則皆異敎興行。習於妄誕。事在旣往則駕虛立說。以惑後人。若在當時則自神其事。以愚世人。嗚呼。人生斯世。醉生夢死於異敎幻弄之中。幾千餘年而不知悟焉。不幸也夫。〉

    庚子〈新羅眞平王二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二年。百濟威德王二十七年。〉春。新羅以金后稷。爲兵部令。

    后稷。智證王之曾孫也。性本忠直。時王頗好田獵。后稷諫曰。古之王者。一日萬幾。左右正士。容受直諫。不敢逸豫然後。國家可保。今殿下。日與狂夫獵士。事鷹犬逐雉兔。不能自止。內則蕩心。外則亡國。不可不省也。王不從。又切諫不聽。後后稷病將死。謂其三子曰。吾爲人臣。不能匡救君惡。恐王遊娛不已。以至於亡。吾死須瘞於王遊畋路側。三子如其言。他日王出畋。中路有聲。若曰王無去者。王顧問之。從者曰。彼后稷墓也。聲從此出。遂陳后稷臨死之言。王潸然流涕曰。夫子生而忠諫。死而不忘。其愛我深矣。若終不改。何顔見夫子於地下。遂不復獵。權氏曰。史魚尸諫。前史美之。今后稷之死也。能托於聲氣。若呼而警之也。是其愛君之心。出於至誠。雖骨化重泉而精神不昧。感觸而有聲。志士仁人。豈以生死貳其心乎。人之精神。與天地流通。故死未散而現異。如結草之類多。何獨疑於此。〈按書稱堯舜從諫弗咈。又言成湯改過不吝。聖如堯舜而有可諫之事。德如成湯而有可改之過。則他尙何言。是以。聖人不咎其有過而貴於改過。若眞平之好獵。是其過也。及聞后稷臨死之言。潸然出涕。遂至不復獵焉。則其納諫之誠。剛制之德。誠後主之所當法也。〉

    辛丑〈新羅眞平王三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三年。百濟威德王二十八年。〉春正月。新羅置位和府。

    如吏部掌選擧。

    二月。高勾麗星隕如雨。○秋七月。高勾麗霜雹殺穀。王廵撫賑饑。○是歲隋簒周。○百濟高勾麗。幷遣使如隋。隋冊百濟高勾麗王。

    冊百濟王爲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授高勾麗王大將軍遼東郡公。翌年。復皆遣使入朝。

    癸卯〈新羅眞平王五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五年。百濟威德王三十年。〉春正月。新羅置船府署。

    屬兵部掌舟楫。

    二月。高勾麗遣使郡邑。諸不急之事。悉减之。○新羅。伐倭西鄙。〈倭史補○按海東記。倭皇敏達之十二年癸卯。新羅來伐西鄙。羅濟邊倭。累被其患而交聘戰伐。史籍罕記。未聞有渡海征倭之事。倭史年代記。應神天皇。當新羅儒禮王之時。羅兵至明石浦。殺白馬受盟而歸。至今其國赤間關之東。有白馬塚。又記新羅來伐者數處。盖我史殘缺不傳也。今東萊絶影島。有太宗臺。俗傳新羅太宗。伐對馬島時。駐蹕處也。新羅。以區區一隅之地。能陸敵麗濟。水伐島倭。其兵力之?。可以想知。宜其混一東土也。後世以海東全地。受困島夷者。必有其由矣。籌國之士。當思其抵禦之策。〉

    甲辰〈新羅眞平王六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六年。百濟威德王三十一年。〉春二月。新羅改元建福。○三月。新羅置調府乘府。

    掌貢賦及車乘。

    高勾麗。遣使如隋。

    時。麗人連歲朝隋。或一歲二三至。至是。隋主宴使臣於大興殿以寵之。

    冬十一月。百濟遣使如陳。

    乙巳〈新羅眞平王七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七年。百濟威德王三十二年。〉春三月。新羅旱。王避殿减膳。御南堂錄囚。○秋七月。新羅遣僧智明。入陳求法。

    新羅奉佛已久。愈信其敎。名僧高釋。求法中國者。前後相望。安弘甞前此入周。至是。智明入陳。十八年而還。後圓光入陳。十二年而還。曇育入隋。十年而還。王尊禮智明。以爲大德。

    冬十二月。高勾麗遣使如陳。○新羅。置三宮私臣。

    以大阿飡和文爲大宮。阿飡首盻爲梁宮。伊飡弩智爲沙梁宮私臣。

    丙午〈新羅眞平王八年。高勾麗平原王二十八年。百濟威德王三十三年。〉春正月。新羅置禮部。

    其官。有令,卿,大舍〈稱主簿〉,舍知〈稱司禮〉,史。

    夏五月。新羅星隕如雨。○百濟遣使如陳。○高勾麗徙都長安城。

    都平壤百六十年而遷。

    己酉〈新羅眞平王十一年。高勾麗平原王三十一年。百濟威德王三十六年。〉秋七月。新羅大水。

    國西大水。漂沒人戶三萬三百六十。死者二百餘人。王發使賑恤。

    是歲。隋滅陳。百濟遣使賀隋。

    隋旣平陳。有戰艦一艘。漂至耽牟羅。將還道經百濟。王厚送。仍遣使奉表賀平陳。隋主善之。詔書褒美曰。相去雖遠。事同言面。不須年別入貢。朕亦不遣使往。

    庚戌〈新羅眞平王十二年。高勾麗平原王三十二年嬰陽王元年。百濟威德王三十七年。〉隋以璽書。責諭高勾麗王。

    麗王。聞陳亡大懼。理兵積穀。爲拒守計。隋主。璽書責之曰。雖稱藩附。誠節未盡。今黜王。更選官屬。就彼安撫。王若洒心易行。卽是朕之良臣。何勞別遣才彦。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勾麗之人多少。何如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王得書惶恐。將奉表陳謝而未果。

    冬十月。高勾麗王陽成薨。太子元立。

    麗自文咨以後。皆中才庸主。至王敬天勤民。有足多者。及薨號平原。太子卽位。是爲嬰陽王。〈一云平陽。〉風神俊爽。以濟世安民自任焉。

    隋。遣使冊高勾麗王。

    爲上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遼東郡公。賜衣一襲。

    高勾麗大兄溫達。將兵欲復漢北舊境。戰於阿旦城死之。

    溫達告王曰。新羅割我漢北之地。爲郡縣。漢北之民。未甞忘父母之國。願大王。不以愚爲不肖。授之以兵。往必復之。王許之。臨行誓曰。所不以鷄立峴竹嶺之西。歸我者。不返也。遂行。與羅軍戰於阿旦城下。爲流矢所中而死。欲葬。柩不肯動。妻來撫棺曰。死生决矣。嗚呼歸矣。遂擧而窆。王聞之悲慟。

    辛亥〈新羅眞平王十三年。高勾麗嬰陽王二年。百濟威德王三十八年。〉春正月。高勾麗遣使朝隋。隋冊爲高勾麗王。賜之車服。○二月。新羅置領客府。

    新羅。與倭交聘。置舘名倭典。以待其使。至是改號。

    夏五月。高勾麗遣使如隋謝恩。

    壬子〈新羅眞平王十四年。高句麗嬰陽王三年。百濟威德王三十九年。〉秋七月壬申晦。日食。

    癸丑〈新羅眞平王十五年。高勾麗嬰陽王四年。百濟威德王四十年。〉秋七月。新羅改築明活城。

    新羅去歲。築南山城。〈在月城南。〉周二千八百餘步。至是。又築明活城。〈在月城東。〉周三千步。西兄山城。〈今慶州府西七里仙桃山。〉周二千步。

    甲寅〈新羅眞平王十六年。高勾麗嬰陽王五年。百濟威德王四十一年。〉新羅遣使朝隋。隋冊新羅王。

    拜王。爲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

    冬十月。有星孛于角亢。

    丙辰〈新羅眞平王十八年。高勾麗嬰陽王七年。百濟威德王四十三年。〉冬十月。新羅永興寺火。王。親臨救之。

    戊午〈新羅眞平王二十年。高勾麗嬰陽王九年。百濟威德王四十五年。惠王元年。〉春。高勾麗冦隋。隋詔削王官爵。大擧伐之。王上表謝罪。隋師乃還。

    王。卛靺鞨之衆萬餘。侵遼西。營州揔管韋冲。擊退之。隋主。聞而大怒。命漢王諒及王世績。將水陸三十萬衆來伐。夏六月。隋主下詔黜王官爵。諒軍出臨楡關。値水潦餽轉不繼。軍中乏食。復遇疾疫。周羅?自東萊。泛海趣平壤城。遭風船多漂沒。秋九月師還。死者十八九。王亦恐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隋主。於是罷兵。待之如初。

    秋九月。百濟遣使朝隋。

    濟王。聞隋興遼東之役。遣長史王辨那。請爲軍導。隋主下詔。諭以高勾麗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遣之。麗王知其事。由是恨之。侵掠百濟之境。

    冬十二月。百濟王昌薨。子季明立。

    王薨。謚威德。太子立。是爲惠王。〈按威德之父。甞爲新羅所殺則威德之於新羅。實有不共戴天之讐。王卽位以後。只二度侵掠。反見敗衂而四十餘年之間。未甞興一義兵。何哉。若國勢單弱。無以逞志則此時倭麗。皆與羅失和。王當哀告二國。使吾復讐之心。炳然不昧。必欲與之俱死。倭麗俱動。三面合攻。豈不能遂吾之志哉。廟號威德。遵何義歟。噫。〉

    己未〈新羅眞平王二十一年。高勾麗嬰陽王十年。百濟惠王二年。法王元年。〉百濟王季明薨。子宣立。〈隋書以宣爲威德王之子。〉

    王薨謚惠。宣立。是爲法王。

    冬十二月。百濟禁殺生。

    禁民畜鷹鷂。焚網罟漁獵之具。

    庚申〈新羅眞平王二十二年。高勾麗嬰陽王十一年。百濟法王二年武王元年。〉春正月。百濟創王興寺。度僧三十人。○高勾麗修國史。

    國初始用文字。時。有人記事百卷。名曰留記。至是。命太學博士李文眞。約爲新集五卷。

    百濟大旱。王幸漆岳寺祈雨。○夏五月。百濟王宣薨。子璋立。

    王遘疾。親詣佛寺聽講。又多度人爲僧。以冀陰佑而竟至於薨。謚法。子璋立。是爲武王。風儀英偉。志氣?傑。權氏曰。佛氏以因緣罪福之說。誑誘愚民。以爲崇信其法則報應不差。生增福壽。死亦蒙益。此其所以久惑乎世者也。百濟王宣。事佛勤故其死也。謚爲法王。然生旣不能使之增壽則死亦不能使之蒙益必矣。後之惑佛者。觀此。亦可知其妄矣。

    壬戌〈新羅眞平王二十四年。高勾麗嬰陽王十三年。百濟武王三年。〉秋八月。百濟攻新羅。新羅將貴山箒項。力戰死之。百濟敗績。

    濟兵圍阿莫城。〈一名母山城。今雲峯縣。〉王遣精騎數千距戰。濟兵失利。新羅。築小陁,畏石,泉山,甕岑四城。〈今幷未詳。〉侵逼濟境。百濟王怒。令佐平解讎。帥步騎四萬。進攻四城。新羅。命將軍乾品武殷等。卛衆拒戰。解讎不利。退伏於泉山西大澤中。武殷乘勝。領甲卒一千。追至大澤。伏兵發急擊武殷墜馬。士卒驚駭。不知所爲。武殷子貴山。大言曰。吾甞受敎於師。曰臨戰無退。豈敢奔退以墜師敎乎。以馬授父。與其友箒項。揮戈力闘。殺數十人。諸軍因奮擊。百濟敗績。橫屍滿野。解讎僅以身免。貴山箒項。金鎗滿身而死。王與羣臣。迎於阿那之野。〈今未詳。〉臨屍痛哭。以禮殯葬。贈貴山奈麻。箒項大舍。

    癸亥〈新羅眞平王二十五年。高勾麗嬰陽王十四年。百濟武王四年。〉高勾麗。侵新羅北漢山城。不克。

    自北漢爲新羅所有。麗人必欲取之。至是。又遣將軍高勝取之。羅王將兵一萬。過漢水城中。皷譟相應。勝以衆寡不敵。恐不克而退。〈按列國分治。各有界限而其形勝之地。我守之而爲要。敵據之而爲害者。是有國者之所必爭而爲固者也。北漢爲地。南臨漢水。北阻臨津。東連泰山。西俯大海而四方之道里正均。此實海東之第一要會也。是以三國之時。爲必爭之地。勾麗得之而羅濟苦兵。新羅得之而顚麗踣濟。誠得地理之宜也。〉

    甲子〈新羅眞平王二十六年。高勾麗嬰陽王十五年。百濟武王五年。〉秋七月。新羅遣使朝隋。○新羅。廢南川州。復置北漢山州。○隋太子廣。弑帝自立。

    乙丑〈新羅眞平王二十七年。高勾麗嬰陽王十六年。百濟武王六年。〉秋八月。新羅侵百濟。

    丁卯〈新羅眞平王二十九年。高勾麗嬰陽王十八年。百濟武王八年。〉春三月。百濟遣使朝隋。

    王遣扞卛燕文。入隋朝貢。又遣佐平王孝隣。請討高勾麗。煬帝許之。令覘其動靜以聞。

    高勾麗。遣使突厥。○隋廣。勑高句麗入朝。王不從。

    隋主。幸突厥可汗啓民帳。時麗使在啓民所。啓民不敢隱。與之見隋主。裴矩說隋主曰。高勾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爲郡縣。今乃不臣。別爲異域。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楊諒不肖。師出無功。當陛下之時。安可不取。使冠帶之境。遂爲蠻貊之鄕乎。今其使者。親見啓民擧國從化。可因其恐懼。脅使入朝。隋主從之。勑牛弘宣旨曰。朕以啓民誠心奉國。親至其帳。明年當往涿郡。王宜來朝。存育之禮。當如啓民。苟或不朝。卛啓民往廵彼土。王不從。隋主遂欲伐之。

    夏五月。高勾麗侵百濟。

    高勾麗。攻百濟松山城不下。移襲石頭城。虜男女三千而還。

    戊辰〈新羅眞平王三十年。高勾麗嬰陽王十九年。百濟武王九年。〉春正月。新羅遣使朝隋。

    羅王。患高勾麗屢侵。欲請隋兵以征之。命僧圓光。修乞師表。光曰。求自存而滅人。非沙門之行。然王有命。敢不從。乃述以聞。

    二月。高勾麗。侵新羅北境。又拔牛鳴山城。○三月。隋遣使由百濟如倭。

    時。隋主以天下富彊。遊心遠畧。北服突厥。東征高勾麗。又遣文林郞裴世淸。使倭。經百濟南海而過。

    己巳〈新羅眞平王三十一年。高勾麗嬰陽王二十年。百濟武王十年。〉春正月。新羅地燃。

    新羅。毛只嶽〈西兄山郡今慶州地〉下地燒。廣四步。長八步。深五尺。至十月乃滅。

    辛未〈新羅眞平王三十三年。高勾麗嬰陽王二十二年。百濟武王十二年。〉春二月。隋廣。自將擊高勾麗。徵天下兵。會涿郡。新羅百濟。幷遣使如隋。請師期。

    隋主。遣幽州揔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詔揔徵天下兵。會涿郡。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於是。四遠奔赴如流。隋主。至涿郡臨朔宮。勑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供載衣甲。令兵士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天下騷動。時。新羅遣使請師。許之。百濟遣國智牟請軍期。隋主悅。遣起居郞席律。使百濟。與王相謀。

    冬十月。百濟。陷新羅椵岑城。縣令讚德死之。

    讚德。牟梁人。勇而有志節。時守椵岑城。〈今未詳。〉百濟兵。圍城百餘日。讚德固守。王命上州〈今尙州〉,下州〈今昌寧〉,新州之兵。救之不克。皆引還。讚德憤。謂士卒曰。三州軍帥。見敵强不進。城危不救。是無義也。與其不義而生。不若死。乃激昂奮勵。且戰且守。以至糧盡水渴。猶食屍飮尿。力戰不怠。城將陷。讚德仰天大呼曰。吾王。委我以一城而不能全。爲敵所敗死。必爲厲鬼。殲盡百濟人。以復此城。遂攘臂瞑目。觸槐而死。城遂陷。軍士皆降。王以其子奚論。爲大奈麻。

    壬申〈新羅眞平王三十四年。高勾麗嬰陽王二十三年。百濟武王十三年。〉春正月。隋兵分道。擊高勾麗。

    時。四方兵皆集涿郡。隋主。問合水令庾質曰。高麗之衆。不能當我一軍。今以此衆伐之。克否。對曰。伐之可克。然陛下親行戰。或未克懼損威靈。若車駕留此。命猛將勁卒。出其不意。克之必矣。事機在速。緩則無功。帝不悅。遂下詔罪責高勾麗。略曰。高勾麗小醜。昏迷不恭。崇聚渤碣之間。荐食遼濊之境。誘納亡叛。充斥邊陲。乃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靑丘修貢。遂敓攘琛貢輶車奉使而拒絶王人。無事君之心。豈爲臣之禮。且其法令苛酷。賦斂煩重。強臣豪族。分執國鈞。朋黨成俗。貨賂如市。重以饑饉。兵戈不息。朕省俗觀風。吊人問罪。親揔六師。用伸九伐。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十二軍。出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