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嘱累品第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甲三 依教奉行分

    嘱累品第十三

    此经全部三大分,第一教起因缘分──序分,第二圣教正说分──正宗分,已经讲完了,今讲此第三依教奉行分,即是流通分。嘱累者,嘱托以此事而烦累彼的意义,如法华文句云‘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天台维摩经疏十云‘嘱是付嘱为义,累是烦劳荷负之义’。又、以累担付嘱于彼的意义,如净影维摩经疏云‘累是担累,法是宣传者之重担,故名为担累;以此嘱付令人传道,故名嘱累’。此经嘱累的意义,如云“今以此法付嘱汝等!……汝等大众,住大忍力流通此经’。释迦如来将此法──心地观法付嘱于文殊菩萨等,而且再三地叮嘱,此法不仅利益于当时海会大众,还要辗转流通于未来,使未来众生法乐均沾,利益到无穷无尽。

    乙一 付嘱流通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告文殊师利菩萨等阿僧祇海会大众言:“我于无量那庾多百千大劫,不惜身命、头目、手足、血肉、骨髓、妻子、国城、一切珍宝,有来求者悉用布施,修习百千难行苦行,获证大乘心地观门。今以此法付嘱汝等,当知此甚深经,十方三世无上十力之所宣说。如是经宝最极微妙,能为有情一切利乐。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诸佛国土之中,所有无边诸有情类,傍生、饿鬼、地狱众生,由此大乘心地观经殊胜功德威神之力,令离诸苦得受安乐。如是经力福德难思,能令所在国土丰乐,无诸怨敌。譬如有人得如意珠,置于家中,能生一切殊妙乐具;此妙经宝亦复如是,能与国界无尽安乐。亦如三十三天末尼天鼓,能出种种百千音声,令彼天众受诸快乐;此经法鼓亦复如是,能令国界最胜安乐。以是因缘,汝等大众伏大忍力,流通此经”。

    此经说法,共计有六个法会:第一法会,在灵鹫山放光瑞相,为妙德长者说报四恩的法;到了为智光长者说远来问法以下,是第二法会;观心品是第三法会;发菩提心品是第四法会;成佛品是第五法会;此嘱累品是第六法会。第一、第二法会,为人、天、二乘外内凡说法。现的是千百亿化身佛。第三法会为地前四加行位菩萨说法,所以现胜应身。第四法会为地上菩萨说法,所现的是他受用身。及至第五法会为究竟菩萨地说法,总显三身而现的亦是他受用身。不过在观心品以后的法会,所现的佛身,是具足福智神通庄严的。因为要此法流通于人间,所以此第六法会仍现千百亿化身──丈六身而说法。这所以有种种现身差别相者。因菩萨智慧程度不同的缘故。虽法会有六,而道场只有一处──灵山;如华严经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的事,是个很好的比例。

    在此法会群众之中,以文殊菩萨等而为上首,所以佛对他们说:我于无量百千百万大劫之中,把所有的内财、内外财、外财都布施于人,修学种种苦行,才证得大乘的心地观法门。今以此法付嘱汝等,不要看得太容易了,不要如世间物一样底忽略过去,此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生希有难遭遇想!十力,此处作佛的德号用。菩萨地也可以得十力,但如来乃是无上十力。十力者何?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深浅次第如实遍知,故名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不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八、知天眼无碍智力,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文意见大智度论)。此十力,是十种智慧之力,一切法从佛的智慧力而转,所以称佛为法中之王,一切法得其自在无有障碍。众生因无明障蔽,无智慧力生起,所以一味地愚痴颠倒。此法、既是具足无上十力的佛说的,所以是微妙之法──其理微细,其用胜妙。由此三千大千世界,推之于十方国土,无论何类众生,由此大乘心地观经殊胜功德和威神之力,皆能离苦得乐。此经福德之力不可思议,在某一国家里只要有人去讲说修持,无形之中有这样的功用:国土丰乐,无诸怨敌。今讲此经者,亦是回向中国国家安宁,人民丰乐。此经有如是之功德,所以释迦如来再四的叮嘱,要有坚忍的能力和毅然决然的精神去流通此经。

    乙二 问答持福

    丙一 文殊赞问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希有善逝!乃说甚深大乘微妙心地观经,能广利益大乘行者。唯然世尊!实为深妙!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持此经乃至一四句偈,如是之人得几所福”?

    从尔时文殊至实为深妙,这是赞佛的;从若有善男子至得几所福,这是问佛的。如来出现人世间,固然是希有,如说法更是希有。此法能利益于顿悟直往的菩萨或渐悟曲往的菩萨,纵然你不是大乘行者,或顿、或渐、或上、或下,也都能得受其利益。能持此经者,受持之义,谓从上师传而领受忆持。过去的印度和现在的西藏,都是如此。而我们中国。只要你认识文字,就可以自由读诵研究修持。甚至一般学时髦的,无聊时也来玩味佛经,偷几个佛经里的术语,应用到别的文字里去,玩弄些野狐禅,这全是一时的好奇心所激动,有信心与否,却是另一个问题。如此轻视佛法,罪过罪过!若要真正修学佛法,必须要礼拜上师请其传授。此上师是从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们对之应如佛一样的看待。你要信心具足,把上师所传授的教法受持不失。即使不能把整部的经文受持不失,只要能持七字一句或五字一句的四句颂偈,或者是一行的长行文字,都可以得到无上的福德。我们所闻的法,虽是各自有漏心上所生起的影像,但法是无漏心的佛所说的,故一切教法都以无漏心境为本质。我们若能依此法读诵修持,则能增长善根福德。到底有多少福德?这就是文殊菩萨所请问的焦点。

    丙二 释尊广明

    丁一 喻校持福

    尔时、薄伽梵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以用供养十方诸佛,为一一佛造立精舍七宝庄严,安置供养佛及菩萨,满恒沙劫;彼诸如来所有无量声闻弟子,亦以供养一切所须如供养佛等无差别。如是诸佛及声闻等般涅槃后,起大宝塔供养舍利。若善男子、善女人暂闻信解此心地经一四句偈,发菩提心,受持、读念、解说、书写乃至极少为一人说,以彼种种供养功德,比此说经所获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况能具足受持、读习、广为人说,所得福利不可限量”。

    佛告诉文殊菩萨说:若有善男信女,把世间种种的宝物,充满如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之多,以供养十方诸佛;不但此也,而且建立广大精舍,安住清净佛菩萨僧、声闻僧;而且还为诸佛、菩萨僧等建立宝塔,供养舍利。这些的功德,若与信解此心地观经一四句偈的人所获的功德比较,十六分之一的功德也没有。只要能发菩提心,去受持、读念、解说、书写,乃至从极小的部分做起,乃至只曾为一个人讲说,就已如此,又何况具足受持等五法行所得的福德呢?此中受持等五法行,是十法行之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