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董胶西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死罪死罪。

    夫尧舜三王之业,皆繇仁义为本,仁者所以理人伦也,故圣王以为治首。或曰:发号出令,利天下之民者,谓之仁政;疾天下之害于人者,谓之仁心。二者备矣,然后海内应以诚,惟君侯深观往古,思本仁义至诚而已。方今关东五谷咸贵,家有饥饿,其死伤者半,盗贼并起,发亡不止,良民被害,为圣主忧咎,皆由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当先坐。仲舒叩头死罪死罪。

    仲舒至愚,以为扶衰止奸,本在吏耳。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使百姓各安其产业,无有寇盗之患,以蠲主忧。仲舒叩头死罪,谨奉《春秋》署置术,再拜君侯足下。

    对

    高庙园灾对

    《春秋》之道,举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矣。按《春秋》,鲁定公、哀公时,季氏之恶已孰,而孔子之圣方盛。夫以盛圣而易孰恶,季孙虽重,鲁君虽轻,其势可成也。故定公二年五月,两观灾。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罪征,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定公不知省。至哀公三年五月,桓宫、厘宫灾。二者同事,所为一也,若曰燔贵而去不义云尔。哀公未能见,故四年六月,亳社灾。两观、桓、釐庙、亳社,四者皆不当立,天皆燔其不当立者,以示鲁,欲其去乱臣而用圣人也。季氏亡道久矣,前是天不见灾者,鲁未有贤圣臣,虽欲去季孙,其力不能,昭公是也。至定、哀乃见之,其时可也。不时不见,天之道也。今高庙不当居辽东,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于礼亦不当立,与鲁所灾同。其不当立久矣,至于陛下时,天乃灾之者,殆亦其时可也。昔秦受亡周之敝,而亡以化之;汉受亡秦之敝,又亡以化之。夫继二敝之后,承其下流,兼受其猥,难治甚矣。又多兄弟亲戚骨肉之连,骄扬奢侈恣睢者众,所谓重难之时者也。陛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重难之时,甚可忧也。故天灾若语陛下:“当今之世,虽敝而重难,非以太平至公,不能治也。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如吾燔辽东高庙乃可;视近臣在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如吾燔高园殿乃可”云尔。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况诸侯乎!在内不正者,虽贵如高园殿,犹燔灾之,况大臣乎!此天意也。罪在外者天灾外,罪在内者天灾内,燔盛罪当重,燔简罪当轻,承天意之道也。

    雨雹对

    元光元年七月,京师雨雹,鲍敞问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气而生之?”仲舒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于无阴,故亦谓之阴月。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自四月以后,阴气始生于天上,渐冉流散,故云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气上薄为雨,不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霰之至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雾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雪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而成膏。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也。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雹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

    敞曰:“四月无阴,十月无阳,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邪?”仲舒曰:“阴阳虽异,而所资一气也。阳用事,此则气为阳;阴用事,此则气为阴。阴阳之时虽异,而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也。加火极热,纯阳也。纯阳则无阴,息火水寒,则更阴矣。纯阴则无阳,加火水热,则更阳矣。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但是阳家用事,阳气之极耳。荠麦枯,由阴杀也。建亥之月为纯阴,不容都无复阳也。但是阴家用事,阴气之极耳。荠麦始生,由阳升也。其著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华于严寒,水极阴而有温泉,火至阳而有凉焰,故知阴不得无阳,阳不容都无阴也。”

    敞曰:“冬雨必暖,夏雨必凉,何也?”曰:“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故人得其暖,而下蒸成雪矣。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人得其凉,而上蒸成雨矣。”敞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敞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敞曰:“然则未至一日,其不雨乎?”曰:“然,颇有之,则妖也。和气之中,自生灾沴,能使阴阳改节,暖凉失度。”敞曰:“灾沴之气,其常存邪?”曰:“无也,时生耳。犹乎人四支五脏,中也有时。及其病也,四支五脏皆病也。”敞迁延负墙,俛揖而退。

    郊祀对

    廷尉臣汤昧死言:臣汤承制,以郊事问故胶西相仲舒。臣仲舒对曰:所闻古者天子之礼,莫重于郊。郊常以正月上辛日者,所以先百神而最居前。礼:三年丧,不祭其先,而不敢废郊。郊重于宗庙,天尊于人也。《王制》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此言德滋美而牲滋微也。《春秋》曰:“鲁祭周公,用白牲。”色白贵纯也,帝牲在涤三月,牲贵肥洁而不贪其大也。凡养牲之道,务在肥洁而已。驹犊未能胜刍秩之食,莫如令食其母便。臣汤谨问仲舒:“鲁祀周公用白牲,非礼也?”臣仲舒对曰:“礼也。”臣汤问:“周天子用骍,群公不毛。周公,诸公也,何以得用纯牲?”臣仲舒对曰:“武王崩,成王幼,而在繈褓之中,周公继文武之业,成二圣之功,德渐天地,泽被四海,故成王贤而贵之。诗曰:‘无德不报。’故成王使祭周公以白牡,上不得与天子同色,下有异于诸侯。臣仲舒愚以为报德之礼。”臣汤问仲舒:“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土,鲁何缘以祭郊?”臣仲舒对曰:“周公传成王,成王遂及圣,功莫大于此。周公圣人也,有祭于天道,成王令鲁郊也。”臣汤问仲舒:“鲁祭周公用白牲,其郊何用?”臣仲舒对曰:“鲁郊用纯も刚,周色尚赤,鲁以天子命郊,故以骍。”臣汤问仲舒:“祠宗庙或以鹜当凫,鹜非凫,可用否?”臣仲舒对曰:“鹜非凫,凫非鹜也,臣闻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慎之至也。陛下祭,躬亲斋戒沐浴,以承宗庙,甚敬谨,奈何以凫当鹜,鹜当凫?名实不相应,以承太庙,不亦不称乎?臣仲舒愚以为不可。臣犬马齿衰,赐骸骨,伏陋巷。陛下乃幸使九卿问臣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诏奉大对,臣仲舒冒死以闻。”

    颂

    山川颂

    山则巃嵸礧嶊,嵬崔嶵巍,久不崩陁,似夫仁人志士。孔子曰:“山川神祗立,宝藏殖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宫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滠。大者无不中,小者无不入。持斧则斫,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辟也。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无有去就,俨然独处,唯山之意。《诗》云:“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之谓也。水则源泉,混混汒汒,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间,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鄣防山而能清净,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春秋阴阳

    桓公十四年八月壬申,御廪灾。

    先是,四国共伐鲁,大破之于龙门。百姓伤者未瘳,怨咎未复,而君臣未惰,内怠政事,外侮四邻,非能保守宗庙终其天年者也,故天灾御廪以戒之。

    釐公二十年五月乙已,西宫灾。

    釐娶于楚,而齐媵之,胁公使立以为夫人。西宫者,小寝,夫人之居也。若曰妾何为此宫?诛去之意也。以天灾之,故大之曰西宫也。

    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天子不能诛。天戒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礼乐为而臧之?”

    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

    成居丧亡哀戚心,数兴兵战代,故天灾其父庙,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庙也。

    襄公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

    伯姬如宋。五年,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节三十余年,又忧伤国家之患祸,积阴生阳,故火生灾也。

    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火。

    陈夏征舒杀君,楚严王托欲为陈讨贼,陈国辟门而待之,至因灭陈。陈臣子尤毒恨甚。极阴生阳,故致火灾。

    昭公十八年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象王室将乱,天下莫救,故灾四国,言亡四方也。又宋、卫、陈、郑之君,皆荒滛于乐,不恤国政,与周室同行。阳失节则火灾出,是以同日灾也。

    定公二年五月,雉门及两观灾。

    此皆奢僭过度者也。先是,季氏逐昭公,昭公死于外。定公即位,既不能诛季氏,又用其邪说,滛于女乐,而退孔子。天戒若曰:去高显而奢僭者。

    哀公三年五月辛卯,桓釐宫灾。

    此二宫不当立,违《礼》者也。哀公又以季氏之故,不用孔子。孔子在陈闻鲁灾,曰:其桓、釐之宫乎!以为桓,季氏之所出;釐,使季氏世卿者也。

    哀公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

    亡国之社,所以为戒也。天戒若曰,国将危亡,不用戒矣。《春秋》火灾,屡于定、哀之间,不用圣人而纵骄臣,将以亡国,不明甚也。

    严公二十八年冬,大水亡麦禾。

    夫人哀姜滛乱,逆阴气,故大水也。

    桓公元年秋,大水。

    桓弑兄隐公,民臣痛隐而贱桓。后宋督弑其君,诸侯会,将讨之,桓受宋赂而归,又背宋。诸侯由是伐鲁,仍交兵结雠,伏尸流血,百姓愈怨,故十三年夏复大水。

    严公七年秋,大水亡麦苗。

    严母文姜与兄齐襄滛,共杀桓公。严释父雠,复娶齐女。未入,先与之滛,一年再出,会于道逆乱,臣下贱之之应也。

    严公十一年秋,宋大水。

    时鲁、宋比年为乘丘、鄑之战,百姓愁怨,阴气盛,故二国俱水。

    严公二十四年,大水。

    夫人哀姜滛乱不妇,阴气盛也。

    宣公十年秋,大水、饥。

    时比伐邾取邑,亦见报复,兵雠连结,百姓愁怨。

    成公五年秋,大水。

    时成幼弱,政在大夫。前此一年再用师,明年复城郓以强私家。仲孙蔑、叔孙侨如颛会宋、晋,阴胜阳。

    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

    先是一年,齐伐晋,襄使大夫帅师救晋,后又侵齐,国小兵弱,数敌强大,百姓愁怨,阴气盛。

    成公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

    鼷鼠食郊牛,皆养牲不谨也。

    釐公二十一年夏,大旱。

    齐桓既死,诸侯从楚,釐尤得楚心。楚来献捷,释宋之执。外倚强楚,炕阳失众。又作南门,劳民兴役。诸雩旱不雨,略皆同说。

    桓公十五年春,亡冰。

    象夫人不正,阴失节也。

    成公元年二月,无冰。

    方有宣公之丧,君臣无悲哀之心,而炕阳,作丘甲。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实。

    李梅实,臣下强也。记曰:“不当华而华,易大夫;不当实而实,易相室。”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

    桓公八年十月,雨雪。

    象大夫专恣,阴气盛也。

    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雪。

    季孙宿任政,阴气盛。

    定公元年十月,陨霜杀菽。

    菽,草之强者。天戒若曰,加诛于强臣。言“菽”,以微见季氏之罚也。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

    宋三世内取,大夫专杀,杀生不中,故螽先死而至。

    宣公十五年冬,蝝生。

    “蝝,螟始生也,一曰螟始生。”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宣是时初税亩。税亩,就民田亩择美者税其什一,乱先王制而为贪利,故应是而蝝生,属臝虫之孽。

    釐公十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夷伯,季氏之孚也。陪臣不当有庙。震者,雷也。晦者,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

    隐公五年秋,螟。

    时公观渔于棠,贪利之应也。

    严公六年秋,螟。

    先是,卫侯朔出奔齐,齐侯会诸侯纳朔,许诸侯赂。齐人归卫宝,鲁受之,贪利应也。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

    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前事已大,后事将至者又大,则既先是鲁、宋弑君,鲁又成宋乱,易许田,无事天子之心。楚僭称王,后郑岠王师,射桓王,又二君相纂

    桓公十七年十月朔,日有蚀之。

    言“朔”不言“日”,恶鲁桓且有夫人之祸,将不终日也。

    严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

    “宿在东壁,鲁象也。”后公子庆父、叔牙果通于夫人以弑公。

    严公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后狄灭邢、卫。

    严公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宿在心,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线之象也。

    严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鲁二君弑,夫人诛,两弟死,狄灭邢,徐取舒,晋杀世子,楚灭弦。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先是,齐桓行伯,江、黄自至,南服强楚。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郑伯逃盟,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戒。其后晋灭虢,楚围许,诸侯伐郑,晋弑二君,狄灭温,楚伐黄,桓不能救。

    僖公十二年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是时楚灭黄,狄侵卫、郑,莒灭杞。

    僖公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

    后秦获晋侯,齐灭项,楚败徐于娄林。

    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先是,大夫始执国政,公子遂如京师。后楚世子商臣杀父,齐公子商人弑君,皆自立,宋子哀出奔,晋灭江,楚灭六,大夫公孙敖、叔彭生并专会盟。

    文公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后宋、齐、莒、晋、郑,八年之间,五君杀死,楚灭舒蓼。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先是,楚商臣弑父而立,至于严王遂强。诸夏大国惟有齐、晋,齐、晋新有簒弑之祸,内皆未安,故楚乘弱横行,八年之间,六侵伐而一灭国。伐陆浑戎,观兵周室。后又入郑,郑伯肉袒谢罪。北败晋师于泌,流血色水。围宋九月,析骸而炊之。

    宣公十年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后陈夏征舒弑其君,楚灭萧。晋灭二国,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宣公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后邾支解鄫子,晋败王师于贸戎,败齐于鞌。

    成公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后晋败楚、郑于鄢陵,执鲁侯。

    成公十七年十二月丁已朔,日有食之。

    后楚灭舒庸,晋弑其君,宋鱼石因楚夺君邑,莒灭鄫,齐灭莱,郑伯弑死。

    襄公十四年二月朔,日有食之。

    后卫大夫孙、宁共逐献公,立孙剽。

    襄公十五年八月丁已,日有食之。

    先是晋为鸡泽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湨梁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斿,不得举手。

    襄公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陈庆虎、庆寅蔽君之明,邾庶其有叛心。后庶其以漆、闾丘来奔,陈杀二庆。

    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晋栾盈将犯君,后入于曲沃。

    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宿在轸、角,楚大国象也。后楚屈氏谮杀公子追舒,齐庆封胁君乱国。

    襄公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后卫侯入陈仪,宁喜弑其君剽。

    襄公二十四年八月癸已朔,日有食之。

    比食又既,象阳将绝,夷狄主上国之象也。后六君弑,楚子果从诸侯伐郑,灭舒鸠,鲁往朝之,卒主中国伐吴,封庆封。

    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礼义,将大灭绝之象也。时吴子好勇,使刑人守门。蔡侯通于世子之妻,莒不早立嗣,后阍戕吴子,蔡世子般弑其父,莒人亦弑君,而庶子争。

    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先是,楚灵王弑君而立,会诸侯,执徐子,灭赖。后陈公子招杀世子楚而灭之,又灭蔡。后灵王亦弑死。

    昭公十七年六月甲戍朔,日有食之。

    时宿在毕,晋国象也。

    昭公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周景王老,刘子、单子专权,蔡侯朱骄,君臣不悦之象也。后蔡侯朱果出奔,刘子、单子立王猛。

    昭公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宿在心,天子之象也。后尹氏立王子朝,天王居于狄泉。

    昭公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宿在胃,鲁象也。后昭公为季氏所逐。

    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宿在心,天子象也。时京师微弱,后诸侯果相率而城周,宋中几亡尊天子之心,而不衰城。

    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后郑灭许,鲁阳虎作乱,窃宝玉大弓。季桓子退仲尼,宋三臣以邑叛。

    定公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后晋三大夫以邑叛,薛弑其君,楚灭顿、胡,越败吴,卫逐世子。

    定公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宿在柳,周室大坏,夷狄主诸夏之象也。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楚而围蔡,蔡恐,迁于州来。晋人执戎蛮子归于楚京师是也。

    严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中星陨如雨。

    常星二十八宿者,人君之象也。众星,万民之类也。列宿不见,象诸侯微也。众星陨坠,民失其所也。夜中者,为中国也。不及地而复,象齐桓起而救存之也。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

    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者,恶气之所生也。谓之孛者,言其孛孛有所妨蔽,闇乱不明之乱也。北斗,大国象。后齐、宋、鲁、莒、晋皆弑君。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大辰,心也。心为明堂,天子之象。后王室大乱,三王分争,此其效也。

    哀公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不言宿名者,不加宿也。以辰乘日而出,乱气蔽君明也。明年,春秋事终。

    釐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

    象宋襄公欲行伯道,将自败之戒也。石,阴类,五,阳类,自上而陨,此阴而阳行,欲高反下也。石与金同类,色以白为主,近白祥也。鶂,水鸟,六阴数,退飞,欲进反退也。其色青,青鸟也,属于貎之不恭。天戒若曰,德薄国小,勿持炕阳,欲长诸侯,与强大争,必受其害。襄公不寤,明年,齐桓死,伐齐丧,执滕子,围曺,为盂之会,与楚争盟,卒为所执。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与楚战于泓,军败身伤,为诸侯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