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莫斯科的鸟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特色!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前,莫斯科的贫民窟的破屋————每屋有四五间用破板隔着的狭隘、黑暗、龌龊、潮湿的“斗室”(cell)————里面堆塞着贫民三十四万余人!每个“斗室”里塞满着已娶的和单身的,儿童和成人,未病和已病的,堆塞在一起,有无床铺当然顾不到,箱子上地上随处都睡,把破烂的衣服蒙在身上当被窝。有这“斗室”塞塞的,在当时的普罗列脱利亚还算是幸运的了;还有无数无家可归的,便在夜里钻到“贫民旅店”里的地上去占得一个睡的地位(这种“贫民旅店”英文称“doss-house”,大抵费几个铜板租地上一个躺身的地位宿一夜,这地上当然拥挤着许多贫民,像猪栅狗栏一样,称为“旅店”,当然还嫌过于文雅)。现在不同了,在许多林立着的工厂附近,你可以看见一座一座的钢骨水泥新建四五层高的新式住宅————劳动者的住宅————有许多玻璃窗引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阳台上排着花草,玻璃窗上挂着窗帷。

    此外我们看得最多的是莫斯科的“绿化”。这里增加了一个公园,那边增加了一块草地。在许多马路上时时可遇到一个三角形或是一个四方形的草地,上面种有花草,排有长椅。有许多是已布置好的,有许多是正在布置中的。要使莫斯科绿化,这也是莫斯科的工人所积极努力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老莫斯科时代,有的是大众所无从问津的私家花园,一般平民所能享到的“公园”只是若干坟地,和死人共享,也许是揩死人的一些油!一九二五年,莫斯科的草地便比老莫斯科加了一倍,后来进行更积极,特别组织了一个栽植委员会,计划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的三年间,要使莫斯科增加三千赫脱(1)(hectare,每赫脱约合两个半)的草地,即再增加一倍,他们要努力把莫斯科做成一个“花园城”。

    莫斯科电车的拥挤,我们是已早闻大名的,但是说来似乎很奇!在帝俄时代,电车很少,而却不拥挤;在革命后,电车增加,反而拥挤!(在帝俄时代,莫斯科电车轨不逾二百七十五公里,电车约八百辆;现在电车轨约四百六十公里,电车两千辆。)我们在这第一天就看见电车还不免拥挤的情形,虽则有人说已不及从前拥挤得厉害。在革命前车少反而不挤,在革命后车多而挤起来,此中秘密一经说穿了,却也很平常。原来在革命前,只于布尔乔亚的区域有电车道的铺设,以增加他们的便利;在那些拥挤不堪的工人区域,根本就没有什么叫作电车。在当时电车上定有一条规则,说衣服不整洁或身有令人厌恶的臭味的人,一经卖票员或其他乘客指出,即须遵命下车。这当然是拒绝当时劳动者乘车的好方法。其实这个妙法用的机会也还不多,因为当时的劳动者每天只赚四五十个戈比,哪有力量每天拿出一二十个戈比来坐电车?他们大概只在放假的日期,偶尔乘乘电车,作为一种有趣的玩意儿,好像他们的子孙在现在的莫斯科,偶尔试乘飞机,视为一种偶尔为之的有趣的玩意儿一样!

    我们的车经过真理报馆前面的时候,看见正从该报馆里出发的四人一排的长队,有男的,有女的,有二三百人之多,步伐整齐,精神抖擞,边走边唱歌,我们询问招待员,才知道这些都是该报馆的工人,于工余集队到运动场去的。数百男女工人成群结队,边走边唱,歌声和步伐声相和,我们在这天遇着好几起。他们那种振作的精神和态度,很引起在车内的一群“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在车内忽而听见这里有一位男朋友笑着喊道:“看!那边又有一队来了!”忽而又听见那里有一位女朋友笑着喊道:“看!那边又有一队来了!”这些队伍走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停车让他们过去,他们看我们的模样,知道是来观光的游客,都欣欣然笑容可掬地举手对我们欢呼,我们也争相举手欢呼相应。我心里想,这些在别国都是贫民窟的人物,这里是别有天地啊!

    这天我们所经过的地方,也引起我们特殊注意的,当然还有红场(Red Square)、克伦姆林(Kremlin)和列宁墓等,但此时只从外表看看,所以想等到后来有过较仔细的观览后,再做详细叙述。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伦敦

    * * *

    (1) 赫脱,即公顷,1公顷为10000平方米。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