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峰集卷之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获其女妲己嬖之。惟言是用。作奇技淫巧以悦之。使师涓作新淫之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盈钜桥之粟。广沙丘苑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纵男女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作炮烙之刑。取妲己笑乐。刳孕妇。斮朝胫。醢九侯。脯鄂侯。囚周侯于羑里。周臣进美女奇物善马得释。更赐弓矢斧钺。专征伐为西伯。西伯卒。子发立。时纣恶未悛。微子去之。以存宗祀。比干谏而剖心。箕子佯狂为奴。西伯发帅诸侯伐纣。纣奔鹿台。衣宝玉自焚。

    周

    武王(姓姬。名发。文王子。都镐。以木德王。在位七年。)

    太公为师。周公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九年。戡黎。十三年。伐纣。践天子位。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陈洪范而万世彝伦之道明。戒丹书而敬怠义欲之辨著。报本反始则崇追王祭祀之礼。垂裕后昆则立教世子之法。其建官也惟贤。其位事也惟能。重民五教。而食丧祭之加谨。惇信明义。而崇德报功之兼尽。此其所以垂拱而天下治。尚何难之有。

    成王(诵。武王子。在位三十七年。)

    周公应问无穷。导之以道。太公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以充大其志。召公廉洁而切直。匡过谏邪。以矫拂其行。史逸博闻强记。敏给而善词。以承救其遗忘。王虽童蒙而四臣维之。朝廷无过事。王因风雷之变。知周公之元圣。致辟群叔。于无逸之书。知稼穑之艰难。以复后稷,公刘之业。求群臣之助则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又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皆得于周公者。其定礼乐立法制。为三代之令王。宜哉。

    康王(钊。成王子。在位二十六年。)

    既居天子位。诰诸侯。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再拜稽首曰。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予一人钊报诰。昔君文武。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虽尔身在外。尔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群公皆听命。又册命毕公。以成周之众。保釐东郊。王克遵洪范。敬恭神人。四夷宾服。海内晏然。百姓兴于礼义。囹圄空虚。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不用者四十馀年。有唐虞之风焉。

    昭王(瑕。康王子。在位五十一年。)

    王在位久。不能彊于政治。风化稍衰。时月有光五色贯紫微。井水溢。楚人不朝。王南征返济汉。汉滨人济以胶船。中流胶液。王及祭公皆溺死。

    穆王(满。昭王子。在位五十五年。)

    初年。举用贤才。命君牙为大司徒。作君牙。有曰。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命伯囧为大仆正。作囧命。有曰。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于时王心未肆也。迨夫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先王耀德不观兵。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又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不听。遂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由是荒服不至。诸侯有不睦者。周德始衰。又东巡至郑大之谷。起春霄宫。集诸方士。言神仙事。造父得八骏马献王。

    王喜。欲周行天下以求神仙。于是西巡。乐而忘返。作白云黄竹之歌。天下愁怨。徐偃修饰仁义。诸侯多归之者。僭称王。王闻之。驰归。造父为御。起诸侯师。与荆楚合攻徐破之。偃王走死。未几。王又欲出游。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风王。王感而止。命修辞令以怀诸侯。以柔四夷。周室再安。末年。王在位久。教化衰。刑罚繁。思有以靖之。此吕刑之书所以作也。

    共王(繄扈。穆王子。在位十年。)

    游于泾上。密康公从。受三女之奔。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女三为粲。粲美物也。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女色之倾人国。固如此夫。

    孝王(辟方。懿王弟。在位十五年。)

    恶来之后有非子者好马。善养息之。王命主马。汧渭之间。马大蕃息。王邑之秦。于时大雹。江汉冰。牛马死。当嬴秦始封之世。而灾异之见杀气若兹。履霜之象。已兆于此矣。天道之倚伏。可畏也哉。

    夷王(燮。孝王子。在位十六年。)

    觐礼不明。王始下堂而见诸侯。纲常自此紊矣。时荆熊绎五世孙熊渠。甚得江汉民和。西伐庸东侵杨粤。

    僭立三子为王。卫康公七世孙顷公。首坏王制。并邶鄘之地。

    厉王(胡。夷王子。在位四十年。)

    诗之变雅始作。时荣夷公好专利。有宠于王。大夫芮良夫谏曰。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王人者。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使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今王好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济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不听。卒以为卿士用事。政益暴虐。四夷交侵。征敛数起。虐用其民。民不堪命。聚而谤王。王得卫巫。使监谤以告。辄杀。国人莫敢言。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三年。民不堪命。作乱流王于彘。十四年。王崩于彘。

    宣王(靖。厉王子。在位四十六年。)

    王即位。周召为辅。王承衰乱之后。旱灾知惧。侧身修行。以销天变。任贤使能。兴衰拨乱。有山甫以补衮职之阙。有申伯以蕃四国之维。命召公平淮夷。吉甫伐猃狁。方叔征蛮荆。故能复文武之境土。会诸侯于东都。而周室中兴焉。况当是时。内有姜后之贤。脱簪珥以谏。所以辅成。早朝晏罢。勤于政事者多矣。惜乎。耤田不修。虢公徒谏。战千亩而料民。杀杜伯非其罪。祈父,白驹,黄鸟之诗。终不能免诗人之刺。则当时司马之职匪人。贤者之去。欲留不可。末年。生民盖有失其所者矣。

    幽王(宫涅。宣王子。在位十一年。自幽王二十六代至赧王延亡。)

    沈湎淫泆。谗夫并进。赋敛烦重。百姓愁怨。不以礼信待诸侯。赏罚不当。诸侯怨叛。初。王嬖于申。生太子宜臼。后嬖褒姒。生伯服。虢石父。与褒姒谮后及太子。王废之。而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娇恣。王惑之。诗人知其必亡。刺之曰。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宜臼奔申。申侯怒。与犬戎攻宗周。杀王骊山下。诸侯东迎故太子于申。归而立之。是为平王。而周辙遂东矣。自是以后。周室微弱。诸侯强僭。平王之诗。降为国风。桓王之伐郑。卒至无功。五霸之兴。始于庄王。终于定王。历七王七十五年之久。政在霸主。孔子作春秋以讥之。及威烈王封晋大夫为诸侯。王法尤坏。七国争雄。自相侵灭。而周之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徒拥虚名于百辟之上。是亦无足取矣。然窃尝论之矣。周之衰微至于如此。尚且绵历数百载而后亡。何也。盖文武周公。立经陈纪。创法定制。靡不备具。而仁以固结之。礼以维持之。端本洪源。自足与天无极。故晋侯之强而其请隧也。以王章不许。楚子之僭而其问鼎也。以天命未改沮之。至于帝秦之说。屈于匹夫之议。呜呼。不有赧王柔懦衰削之甚。虽以虎狼之秦。若我何。然此已矣。孔子生于灵王之二十一年庚戌。虽不得位。乃叙书传礼记。正乐系易。作春秋。实绍伏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统。传之于后。纵未能东周乎一时。盖亦有以东周乎万世。呜呼盛哉。

    汉

    高祖(姓刘。名邦。都长安。以火德王。在位十二年。)

    帝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降秦蹙项。擒魏仆赵。降燕击齐。曾未五年。遂登帝位。何成功之速哉。帝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人亦以此称之。然岂无其本而然欤。帝之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知人善断。此德性之美。得于天赋者也。入关之初。与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及羽弑义帝。为之发丧。三军缟素。此仁义之心。见于行事者也。三代之所以得天下。亦不是过也。及天下既定。赦季布。斩丁公。示君臣之大义。封功臣封同姓。乃曰。非有功不侯。非刘氏不王。得深长之虑矣。次律令。申军法。定章程。制朝仪。此皆制作之要。子孙持守之具也。过鲁而祠孔子。诏郡国而举明德。减田租而十五税一。其崇先圣礼贤士。爱元元之意何如哉。所恨者。帝天性虽明达。无学力以磨治之。以功业骄其父兄。以爵禄骄其臣子。始于伪游而功臣不保。牵于私爱而国本几摇。其于人道之大纲。有所未尽者矣。且其大风一歌。气豪力雄。虽足以振国势于四百年之久。而霸心之存。不能追迹三代之圣王。惜哉。

    惠帝(盈。高祖子。在位七年。)

    减田租。重吏禄。举孝弟力田复其身。除挟书律。民年七十已上及不满十岁者。有罪当刑。皆宥之。此皆为政之善者也。当是时。曹参为相。清静守职。帝垂拱仰成。天下晏然。衣食滋息。而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遭母后亏损至德。过爱鲁元。纳甥女为后。缘张后无后。杀宫人取其子以为嗣。帝于人伦之大者。俱不得其正矣。

    文帝(恒。高帝次子。封于代。诸吕灭。迎立之。在位二十三年。)

    迹帝之二十三年政治之美。建国本。崇节俭。尚德化。恤刑狱。务本爱民。开言路。举贤良。抑贡献。崇谦逊。吏安其职。民乐其业。是以。蓄积岁增。户口蕃息。禁网疏阔。刑罚大省。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独其宠爱邓通而赏赐钜万。好黄老之言而所尚差矣。善晁错术数之说。拜太子家令。专尚刑名。峭直刻深。启七国之变。俾景帝终为刻薄任数之君。贻谋之道有歉焉尔。不惟是也。高帝以来数十年。制度所宜立。教化所宜修。乃于贾生之请。谦让未遑。遂使因陋就简。教化不行。至于富民以锦绣被墙屋。公卿大夫以下竞至奢侈无度。豪侠之徒横于闾里。君上之恩过于三代。下民之苦刻于亡秦。此不得不为帝恨之也。

    景帝(启。文帝子。在位十六年。)

    即位之初。除田半租。定笞律从轻之法。有足称者。惜其以少恩而废皇后。无罪而诛太子。轻许梁王以传位。而俾王不得终。申屠嘉刚直可尚也。见黜而死。周亚夫定七国之功。不可忘也。以窜而死。吴王之叛。积怨于杀太子之时。而特发于削地之日耳。遽斩错以谢。错固不足恤。岂非伤于大体乎。恨释之之劾奏则斥死淮南。怨邓通之吮痈则困迫至死。其于人伦之间。刻薄任数。戕害杀戮。曾不小忍。岂慈父之所可同日语哉。又文帝宽仁大度。有高祖之风。以德化民。无事则谦抑如不能。有难则英武奋发。景帝忌刻少恩。乏人君之量。以智数绳下。平居则诛赏肆行。缓急则惴惧失措。父子之操心处事。大相反矣。史以文,景并称。何也。盖节俭不妄费。育民以致殷富。虽曰克遵洪业。可也。若其所谓风俗淳厚者。岂帝蒙其父文帝之深仁厚泽。酝酿滂沛之所成。而因以同称耶。

    武帝(彻。景帝子。在位五十四年。)

    以少年英锐之资。雄才大略。得于所禀。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又招选天下文学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史称其得人之盛。然新进用事而大臣退屈。宦官典领尚书而外庭疏远。丞相多不择人而被诛戮者五。曲学阿世如公孙弘,儿宽之徒。何足道哉。老儒如申公力行一语。卒使放归。大儒如董仲舒春秋三策。仅相江都。直如汲黯多欲之对。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