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祭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祭祀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使人感到厌烦,有厌烦之心就是对神不敬。祭祀的次数也不能太稀少,太稀少就会使人怠惰,有怠惰之心就会导致忘掉祖先。所以君子按照天的运行规律,春天举行钓祭,秋天举行尝祭。秋天来了,霜露覆盖大地,君-子脚踏霜露,一定会有凄凉之感;这倒不是由于天气的寒冷,而是由于触景生情,想起了死去的亲人;春天来了,雨露滋润大地,君子脚踏雨露,一定会J呼然动心,希望能像春回大地那样重见死去的亲人。人们以快乐的心情迎接亲人的归来,以悲哀的心情送别亲人的离去,所以构祭奏乐而尝祭无乐。

    致斋三天,必须在斋宫内进行;散斋七天,可以在斋宫外进行。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的居处,思念死者生前的笑语什么思念死者生前的志向,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喜欢吃的亲人这样专心致志地致斋三天,就会好像真正见到了将要祭祀。到了祭祀那一天,进入庙室,就隐隐约约好像看到了亲人的容貌;祭毕转身要出门时,肃然动心,又好像听到了亲人说话的声音;出得门来再仔细地听,又好像听到了亲人啃然长叹的声音。所以先王的孝敬父祖,父祖的容貌总在眼前晃动,父祖的声音总在耳畔回响,父祖的心思、爱好总是铭记在心。对父祖热爱到了这种程度,父祖自然总是活在心中;对父祖虔诚到了这种程度,父祖的容貌声音自然总是活灵活现。父祖在子孙的心里如此占有位置,怎能对他们不恭敬呢!

    君子对于父母,在他们活着时要尽心奉养,在他们去世后要虔诚祭享,终身牢记不做有辱父母的事。君子有一辈子的丧事,这句话是指忌日来讲的。每逢忌日这一天,什么事也不做,这并不是说这一天做事不吉利,而是说这二天全部心思都在想念父母,根本就谈不上做其他事。

    祭飨上帝是件难做的事,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祭飨双亲是件难做的事,只有孝子才能做到。.祭飨的“飨”字一,本来就是“向”的意思。只有孝子诚.合向往双亲、然后双亲才会接受祭飨。所以孝子在尸的面前总是和颜悦色。诸侯祭祀时,国君亲自把牺牲牵入太庙,夫人献上盎齐之酒;国君亲自以血毛献尸,夫人也献上豆篷;卿大夫们协助国君,卿大夫之妻协助夫人。严肃而又恭敬,和悦而又诚心,简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被祭的神灵来享用祭品。

    文王在祭祀双亲时,敬事亡魂就像他们活着在世一般,思念死者简直就像不想再活下去。每逢忌日,必定悲哀。提及父母的名讳,就好像见到了死去的双亲。祭祀的虔诚程度,就好像见到了双亲生前所喜爱,就好像看到了双亲满意的神色。能做到这一步的,大概也只有文王吧。《诗经》上说厂‘直到天亮还睡不着,是由于思念死去的双亲。”讲的就是文王啊。正祭的第二天,直到天亮还睡不着,又备办祭品祭飨双亲祀的日子里中自然快乐,既有快乐,也有哀伤,又因此更加思念他们。在祭想到双亲前来接受祭飨心;想到双亲接受祭飨以后还要离开,心中自然哀伤。

    孔子举行秋祭,亲自奉献祭品,其神态是那样的忠厚诚恳,其步伐是那样的急促快速.。祭毕,子贡问道:“老师曾教导我们:祭祀的时候,要仪表整齐,神态敬慎。今天看到老师您的祭祀,不讲究仪表整齐,神态敬慎,这该如何解释呢?”孔子回答说:“仪表整齐,那是与神疏远的样子;神态敬慎,那是自我矜持的样子。与神疏远的样子再加上自我矜持的样子,还能谈得上与神明的交接吗?答案自然是不能。那么干嘛还要仪表整齐和神态敬慎呢?如果我们参加国君的祭礼,九献已毕,音乐奏起,一道道熟食菜肴端了上来,大家按礼乐的规矩行事,百官各就各位,到了这个时候,君子才可以做出仪表整齐、神态矜持的样子,因为作为客人他们是不会和神明交通的。我说的话并非任何情况下都适用,这要由具体情况来决定。

    孝子将要举行祭祀,有关的事一定要提前考虑;届时,一切物品都要置办齐备;在做这些准备工作时,心中不可有其他杂念。宗庙中的宫室已经装修,墙屋已经粉刷,各种物品都已齐备,此时,孝子夫妇就可以进行斋戒、沐浴,穿上礼服,捧着祭品向神明进献。进献时的神情是那样的诚恳,那样的专注,就好像拿不动手中的祭品,又好像生怕失手脱掉,这都是孝子夫妇孝敬之心达到极端才有的表现吧。献上各种祭品,依礼奏起音乐,百官也都协助主人进献。此时此刻,通过祝的祝词表达孝子的心意,恍惚之中,仿佛真的是在和神明对话,仿佛神明真的在享用祭品。仿佛神明真的在享用祭品,这本是孝子的初衷啊!孝子的祭祀,其实是一种自尽其敬的行为,尽其虔诚之心而表现为虔诚的动作,尽其对神明的相信而表现为确信神明一定存在,尽其敬意而表现为敬事神明的行为,尽其礼节而表现为不违背一点规矩。举手投足,都必恭必敬,就好像真的听到了神明在讲话,有什么事要使唤自己似的。孝子的祭祀,其内心如何可以通过外表观察出来:他站立时,像鞠躬似的;捧着祭品向前走时,和颜悦色;献上祭品时,真心希望神明尝一尝;退下来返回原位时,好像在倾听神明的吩咐;到了撤下祭品而退出时,脸上还始终保持着庄重的神色。相反,孝子在祭祀时,如果不是鞠躬式的站立,那就显得太粗野;捧着祭品向前时不是和颜悦色,月吓就显得疏远神明;进献祭品时不是唯恐神明不来品尝,那就显得对神明并不真爱;退回原位站着时不是像在倾听神明的吩咐,那就显得傲慢;了撤下祭品退出时就全然失去了庄重的神色,那就等于忘掉祖宗了。这样的祭祀,就失去祭祀的意义了。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就一定会表现为曲意承欢的样子。孝子在祭祀时,容貌敬慎,就好像拿着贵重的玉,又好像端着满满的一杯水,那份虔诚,那份专注,就好像拿不动,又好像生怕失手打坏。相反,那种威严肃穆一本正经的样子,不是孝子可以用来事奉父母的态度,而只是作为成年人应有的态度。

    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原则有这么五条:教育大家都来尊重有德的人,尊重有地位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爱护下一代。这五条,就是先王之所以能够安定天下的原因。尊重有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德的人近乎天理人情。尊重有地位的人,是因为他们近乎国君。尊重老年人,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双亲。尊敬年长的人,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兄长。爱护下一代,是因为他们近乎自己的子女。所以,完全做到了“孝”字就近乎建成王道之业,完全做到了“佛”字就近乎建成霸主之业。做到了“孝”字就近乎建成王道之业,这是因为虽天子也有其父。做到了“涕”字就近乎建成霸主之业,这是因为虽诸侯必有其兄。对于先王的这种教化,后王如果能遵循不改,就可以领导天下国家。

    孔子说:“人君欲立爱于天下,应当教育人民首先爱自己的双亲,这样就可以使人民和睦相处。人君欲立敬于天下,应当教育人民首先敬自己的兄长,这样就可以使人民懂得顺从。,教导人民慈爱和睦,人民就会以事奉双亲为美德。教导人民尊敬兄长,人民就会以顺从命令为美德。以孝心事奉双亲,以顺从的态度听从长者的命令。普天之下人人如此,就不会有办不到的事情。”

    天子南郊祭天,这是最最重要的吉祭,谁家死了人也不敢哭,披麻戴孝的人也不敢进入国都城门,对天的恭敬真是到极点了。举行宗庙之祭时,国君亲自牵引牺牲,嗣子在旁协助,卿大夫按照班序紧随其后。进入庙门以后,就把牺牲拴在庭中的石碑上,卿大夫袒露左臂宰牛,先取牛耳上的毛献祭,然后用莺刀分割牲体,取出血和肠间脂肪献祭,乃退。接着还要用半生不熟的肉献祭,还要用生肉献祭,祭毕退下,也真是恭敬到极点了。

    南郊祭天,是为了普遍报答上天诸神而以日神为主,以月神为配享。夏人尚黑,在黄昏时祭天。殷人尚白,在中午时分祭天。周人尚文,从早上一直祭到黄昏。祭日神是在坛上,祭月神是在坑内,以此区别幽暗和光明,以此划分上下。祭日于东方,祭月于西方,以此区别内外,、端正其位。因为旭日出于东方,新月生子西方。日月一阴一阳,昼夜或长或短,终始相接,循环往复,天下的有条不紊即由此而生。

    天下的礼有这么五项作用:一是让人们缅怀初始,二是让人们不忘祖宗,三是开发资源以便利用,四是树立道义,五是提倡谦让。缅怀初始,意在使人饮水思源而不忘其本。不忘祖宗,意在使人知道尊上。开发资源以便利用,意在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树立道义,意在理顺君君、臣臣、父子的关系。提倡谦让,意在消除争讼。把这五项作用合起来,就构成了治理天下的无所不包的字,即令还有些坏人坏事不能治住,其数量也微乎其微。

    宰我说:“我听到人们常说鬼呀神呀的,就是不知其涵义。”孔子回答说:“气是神的旺盛,魄是鬼的旺盛。既祭鬼,又祭神,这便达到了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完满境界。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这就叫鬼。体魄腐烂于地下,化为野土;而其灵魂则发扬于上,成为看得见的光明,闻得到的气味,感受到的凄酸,这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灵,也是神的存在的显示。圣人就根据万物的这种精灵,给它们取了个至高无上的名子,曰鬼日神,作为黎民百姓遵守的法则,于是黎民百姓都害怕鬼神,服从鬼神。圣人以为光这样做还不够,于是又建造宫室,设立宗庙和桃庙,以区别鬼神的亲疏远近,教导人民不但要缅怀远祖,而且要祭祀父母,不要忘掉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着很奏效,老百姓之所以服从领导,就是由于这一点,而且服从得非常快。既然设立了鬼和神这两个名称,就相应地报以两种不同的祭礼。一是朝事之礼,即把牲血和肠间脂肪放在萧篙上焚烧,升起的烟,既有芳香之气,还杂有萧篙之气。这是用气味来报答气,也就是神的。这种质朴尚古的祭祀可以提醒人们追怀初始。一是进献熟食之礼,即献以黍樱,又献以牲的肝、肺、首、合。加上两瓶醛酒,再加上郁粤香酒。这是用熟食来报答魄,也就是鬼的。这种进献熟食之祭可以起到教民相爱的作用。对上有报神之祭,对下有报鬼之祭,从礼数上来讲可以说两头都照顾到了。君子缅怀父母以至于远祖,不忘掉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对他们是有多少敬意就拿出多少敬意,有多厚的感情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