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曲礼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至于坐的样子,要像祭祀时的尸那样端重;立的样子,要像斋戒时的人那般恭敬。礼节要顺应事之所宜,出使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分别事情的何时当同何时当异,明辨事情的得礼或失礼。依礼而言,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可说做不到的话。依礼,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也不得随便地与人套近乎。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行合忠信,言合仁义,这才是礼的实质。依礼,听说过招致贤人是要用他的德行来影响教化,没听说过招致贤人只是要他当块招牌而已。依礼,听说过有学生主动来到师门拜师学艺的规矩,没有听说过老师反而到学生住处去施教的。

    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六十岁叫做耆[qí] ,这时候就该役使他人了;七十岁叫做老,这时候就该把家事交给儿孙掌管了;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mào] ;七岁的孩子叫做悼。被称为耄与悼的老人和幼儿,即令有罪,也不对他们判刑。百岁老人叫做期,儿孙要尽心加以供养。

    大夫级别的官员,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把所掌管的事情交还君主而告老。如果告老未得允许,那么君主一定要赐给大夫几和杖,在本国因公外出,可以有妇人陪从。若出使异国,可以乘坐安车。在上述场合与人讲话,可以自称“老夫”,但在朝廷上与自己的国君讲话则要自称己名。邻国来问,国君必问于老者以答之。

    和长辈商议事情,一定要随身带着几杖去。长辈有所问,如果不先谦让一番而回答,就不合乎礼的规定。

    凡是作子女的都应做到冬天让父母过得温暖,夏天让父母过得凉爽,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早晨向他们问候请安。与平辈相处,不可发生争执。

    凡是做儿子的,可以以父亲的名义将某些财物送人,把一般财物赠人,还可以商量,但绝对不能赠送车马。所以本乡本土都称赞他的孝顺,兄弟亲戚都称赞他的善良,同僚们都称赞他的敬爱兄长,同志们都称赞他的对人厚道,和他有来往的人也都称赞他的诚实可靠。见到父亲的同志,若不叫上前就不敢上前,若不叫退下就不敢退下,若不间,不敢首先发话。就像对待父亲一般。这样做才算是孝子的行为。

    作儿子的,出行之前一定要当面禀告父母,回到家里也要这样。出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学习一定要有备忘的记事簿。平常讲话不可在自称中带有“老”字。对于年长自己一倍的人,应当待之如父;对于年长十岁的人,应当待之如兄;对于年长五岁的人,虽可以并肩而行,但仍须略微退后。平辈五人同居一处,应让年长者另坐一席。

    作儿子的,家居不可占据室内的西南隅,不可坐在席的中间位置,不可走在路的当中,不可立在门的当中。遇有宴请宾客的事,如何招待,自有家长裁决,不可自作主张;举行祭祀的时候,不可充当尸的角色。要时刻留心父母的意旨,先意承欢,不要等到父母发话或指使才办。不要登高,不要临深。不随便诋毁他人,不随便嘻笑。

    孝子不在冥暗之中做事,不行险以侥幸,怕给双亲带来不善教子的恶名。双亲健在,不应承诺为朋友报仇、卖命,也不应有私财。

    当儿子的,如果双亲健在,戴的帽,穿的衣,不可用素色镶边(因为那样有点像丧服)。主持家事的孤子,戴的帽,穿的衣,可用素色而不用彩色镶边,以此表达其持久的哀思。

    切记不可给儿童做出说谎话的榜样。儿童不宜穿皮衣和裙子。儿童立必正向一方,不得作出歪头听人讲话的样子。如果长辈要拉着儿童的手走路,儿童就应双手捧着长辈的手。长辈在或背或抱小儿时应当倾头与语,小儿也应该掩口回答。

    跟随先生走路,不应跑到路的另外一边和别人说话。在路上碰见先生,要快步上前,正立拱手。先生和自己讲话,就回答;先生不与自己讲话,就快步退下。跟随长者登上丘陵,一定要向长者所视的方向视去。登上城墙,不要指东画西,不要大呼小叫,以免蛊惑人心。

    将要到别人家去,凡事当求合理,不可失之粗野。将要进入人家的堂室,一定要发出较大的声响。户外有两双鞋子,听见室内的说话声音才可进去,否则就不进去。将要进门,目光一定要向下。进门以后要神情肃敬,目光不要东张西望,上下扫视。如果门本来是开着的,就让它仍旧开着;如果门本来是关着的,就让它仍旧关着。如果后面还有人进来,就把门轻轻关上,但不能关紧。进门时不要踩着别人脱在户外的鞋。将入席位,不要跨越坐席,应提起裙子的下摆走向席位下角。坐定之后,要谨慎地应对。

    大夫、士进出国君的大门,应由门橛的右边走,也不得践踏门坎。

    凡和客人一道进门,每到一个门口都要让客人先入。客人来至主人内室门口,主人要请客人稍等,而自己先进去铺好席位,然后再出来迎接客人,主人请客先入,客人要推辞两次,主人这才引导客人入室。主人进门后向右走,客人入门后向左走,主人走向东阶,客人走向西阶。如果客人身份较主人卑下,就应随主人走向东阶,要等主人一再谦让,然后客人才又拐回西阶。到了阶前,主客又互相谦让谁先登阶。谦让的结果主人先登,客人跟着,主人登上一阶,客人跟着登上一阶,每阶都是先举一足,而后举另一足与前足并拢,如此这般地一步接着一步地上去。上东阶的主人应先举右足,上西阶的客人应先举左足。

    在离帷帘遮挡较远的地方不要快步走,堂上不要快步走,手中拿着玉器时也不要快步走。堂上走路要用小碎步,堂下走路可以用大步,室内走路不可张开两臂。和别人坐在一起不可横起胳膊。把东西交给站着的人则自己不应跪,把东西交给坐着的人则自己不应立。

    凡是为长者扫除席前之礼,一定要用扫帚遮住畚箕。扫的时候要一手持帚扫地,一手举起衣袖遮住扫帚,边扫边退,这样就不会使灰尘飞扬,污及长者。撮垃圾时,要使畚箕朝向自己。双手捧席要横着,像井上桔棒那样左端昂起右端低垂。为尊者铺设坐席,要问面向何方;为尊者铺设卧席,要问脚朝何方。席是南北方向铺设的,以西方为尊位;东西方向铺设的,以南方为尊位。若不是请来吃饭的客人,席要散开些,一般说来,席与席之间要有一丈的距离。当主人跪着为客人整理席位时,客人也要跪着并且按住席子说不敢当。客人提出要撤去重迭的席子时,主人要一再地表示辞让阻止。客人就席之后,主人才能坐下。主人如果不问话,客人不可率先发话。

    将就席,要仪容庄重,不可有失常态。两手提起衣裳的下缉,使下缉离地一尺左右,这样才不致于脚踩着衣裳。不要掀动上衣。迈步不要慌里慌张,以免脚下有失。如果在当行的路前放有先生的书册琴瑟,就要跪下来把它们移开,千万不可从上面跨越过去。不是饮食之座,应尽量往后坐;饮食之座,则要尽量靠前。坐要安稳,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长者没有提及的事,不要随便插嘴打断。要神情端庄,恭恭敬敬地听先生讲话。不可把别人的见解说成是自己的见解,不可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说话一定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也可引述先王之言为根据。在先生身边陪坐,先生问到自己,要等到他的问话终了再回答。向先生请教书本中的问题,要起立;请先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再讲一遍,也要起立。父亲召唤时,不可用“诺”来答应;先生召唤时,也不可用“诺”来答应;应该用“唯”来回答,同时起立。在所尊敬的人身边陪坐,要尽量靠近,不要使自己的席端留有余地。见到同辈的人来,可不起立。见到执掌火炬的人来,要起立。见到端饭的人来,要起立。见到主人的贵客来,要起立。晚上座谈,不可使客人发现有许多火炬柄,否则,客人将误会为主人不欲留客久坐。在贵客面前不得大声喝斥狗。主人请客人进食时,客人不可吐口水。

    在君子身旁陪坐,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懒腰,或是准备拿起手杖和穿鞋,或是据太阳的位置看时间的早晚,陪坐者就该主动告退了。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如果问及另外的事,陪坐者要起立回答。在君子身旁陪坐,如果有人进来说:“想借用片刻空闲,有话要讲。”这时候,陪坐者就应暂时避开,在不影响来人说话的地方等待。不要侧耳探听别人的说话,不要粗声大气地答应,不要转动眼珠斜看,不要做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走路不要露出傲慢的样子,站立时要双腿挺直,不可一腿直立,一腿打弯,坐着时不要像畚箕一样把双腿叉开,睡觉时不要俯卧。头发要用帛束好,不要让它像假发那样下垂。帽子不可随便脱下,干活时不要脱衣露体,热天也不要撩起裙子。

    凡在长者身旁陪坐,要把鞋子脱在阶下,不可穿着鞋子上堂。脱下的鞋子切莫放在当阶,以免妨碍后来者升堂。穿鞋时,要跪着拿起鞋子,退到一旁再穿。如果面向长者穿鞋,就要跪着把鞋子旋转180度,然后弯腰穿上。

    遇到两个人并排坐着或并排立着,自己就不要再插身其间。遇到两个人并立,不要从他们中间穿过。男女不可同坐在一起,不可共用同一个衣架,不可共用同一面巾和梳子,不可亲手互相递交东西。小叔和嫂嫂不互相问候。不可让庶母洗自己的下身衣裳。男人谈的事情不得让女人知道并干预,女人谈论的事情也不可让男人知道并干预。街谈巷议不得带入闺房;妇女在闺房所讲的话也不得拿到外边宣扬。女子订婚之后,就要头上佩戴彩带,表示已经有主了。没有大事,不得进入其居室之门。姑母、姐妹、自己的女儿,出嫁以后回到娘家,兄弟不可与之同席而坐,不可与之共用同一器皿进食。父子不可同席而坐。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媒人往来提亲,就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如果女方还没有接受财礼,双方就不会有交往,更不会关系亲密。因此,结婚的年月日要向官方登记,还要斋戒禀告祖先,还要置办酒席邀请乡邻、同事、朋友,如此郑重其事,就是为了强调男女之别。娶妻不得取同姓女子,所以买妾不知她的本姓,就得通过占卜决定可否。寡妇的儿子,除非表现出具有卓异的才能,不得和他交朋友。

    祝贺娶妻者,如果祝贺者本人不在场,其所派使者应当这样说:“是某君派我来的,某君听说您要宴请宾客,特派我来进献一点酒食。”对于贫穷的人,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货财为礼了;对于年老的人,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体力为礼了。

    凡陈设便餐,带骨的肉放在左边,切好的大块肉放在右边,饭食放在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人的右手方;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放在盛肴胾的器皿之外,离人远些;醋和肉酱放在盛肴胾的器皿之内,离人近些。蒸葱放在醋和肉酱之左,酒和浆放在羹汤之右。如果还要摆设干肉,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如果客人的身份较主人卑下,就应端着饭碗起立,说自己不敢当此席位,这时主人就要起身劝说客人不要客气,然后客人才又落座。主人请客人和他一道祭食。祭饭食的方法是,主人先摆上哪一种就先祭哪一种。祭肴馔的方法是逐一祭之,祭个遍。吃过三口饭后,主人要请客人吃切好的大块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