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颜渊篇第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犹勉。有约束义,有抑制义。克己,约束己身。

    或说:克去己私。下文为仁由己,同一己字,皆指身,不得谓上一己字特指私欲。或又说:克己犹言任己,谓由己身肩任。

    然下文四勿,明言约束,非肩任义。盖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复礼:复如言可复也之复,谓践行。又说:复,反也。如汤武反之之反。礼在外,反之己身而践之。故克己复礼,即犹云约我以礼。礼者,仁道之节文,无仁即礼不兴,无礼则仁道亦不见,故仁道必以复礼为重。宋儒以胜私欲全天理释此克己复礼四字,大义亦相通。然克己之己,实不指私欲,复礼之礼,亦与天理义蕴不尽洽。宋儒之说,未尝不可以通《论语》,而多有非《论语》之本义,此章即其一例,亦学者所当细辨。

    为仁:犹谓如是乃为仁。仁存于心,礼见之行,必内外心行合一始成道,故《论语》常仁礼并言。一说:此为字作行字解,谓克己复礼以行仁,今不从。

    天下归仁焉: 一说,归,犹与。言能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莫不归与其仁,极言其效之速且大。然仁为己之心德,以存诸己者为主,不以外面之效应为重,且亦无此速效。即如所解,当云天下归仁矣。今言归仁焉,焉有于此于彼之义。言天下于此归仁,原义当谓苟能一日克己复礼,即在此处,便见天下尽归入我之仁心中。人心之仁,温然爱人,恪然敬人。

    礼则主于恭敬辞让。心存恭敬,斯无傲慢。心存辞让,斯无伤害。对人无傲慢,无伤害,凡所接触,天下之大,将无往而不见其不归人于我心之仁矣。是则效在内,不在外。或说:此言人君若能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民咸归其仁政,此成偏指,非通义,今不从。

    为仁由已: 为仁,犹言行仁。行仁道当由己,不由人。克己,由己克之,复礼,亦由己复之。能克己,斯能由己矣。所以欲克己,即为欲由己。两己字不当分别说之,而克与由则分指两项工夫。

    请问其目: 目,条目。颜渊闻孔子言,知为仁之要在于克己复礼,而请问克己复礼之条目。

    非礼勿视、听、言、动: 此处四勿字,即约己工夫。视、听、言、动皆由己。约束己之视、听、言、动,使勿人于非礼,使凡视、听、言、动皆是礼,是即为复礼。此亦不专指社会外在之种种礼俗言。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盖礼有其内心焉,礼之内心即仁。然则克己复礼,即是约己归仁。惟言归仁,若偏指内心,又不见工夫所在。言复礼,则明属外面行事,并有工夫可循,然后其义始见周匝。苟己之视、听、言、动能一一复于礼,则克己正所以成己,复礼亦正所以复己。于约束抑制中得见己心之自由广大,于恭敬辞让中得见己心之恻怛高明,循此以往,将见己心充塞于天地,流行于万类。天下之大,凡所接触,全与己心痛痒相关,血脉相通,而天下归仁之境界,即于此而达。岂只在社会现行礼俗之细节处规行矩步而便谓之约礼?故非颜渊之贤,亦无以胜于请事斯语之内涵。

    本章问答,乃孔颜传授切要之言。宋儒教人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若不从本章克己四勿之教切实下工夫,而徒从吾与点也等章探索寻觅,纵是革食飘饮,曲肱陋巷,恐终不得孔颜真乐何在。学者其审细参之。

    白话试译

    颜渊问仁如何般求?先生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见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为仁完全由自己,哪在外人呀!颜渊说:请问了详细的节目。先生说:凡属非礼的便不看,凡属非礼的便不听,凡属非礼的便不说,凡属非礼的便不行。颜渊说:回姿质虽钝,请照先生这番话切实努力吧!“

    (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与上章义相发。大宾,公侯之宾也。大祭,褅郊之属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在邦谓仕诸侯,在家谓仕卿大夫。无怨,旧说谓是为仁之效。疑当如求仁得仁又何怨之义。乃指不怨天不尤人,无论在邦在家皆无怨。非人不怨己,乃己不怨人。此敬恕与不怨之三者,皆指心言,即复礼归仁之要端。人能践行一本于礼,对人自无不敬恕。苟其心能敬能恕,则自无怨。如此居心,则视、听、言、动自无不合于礼,而我心之仁亦自然呈露。心行相发,内外交融,亦一以贯之。此两章重要在指示学者以求仁之工夫,克己复礼敬恕与无怨皆是。学者就此悉心体会,反躬实践,自识己心,则求仁得仁,自见仁之不可胜用矣。

    白话试译

    仲弓问仁。先生说:平常出门像见大宾般,居上使民像临大祭般。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在邦国中,在家族中,该能无所怨。仲弓说:雍姿质虽钝,请照先生这番话切实努力吧!“

    (三)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其言也讱:钝义,难义。《史记》:司马牛多言而躁。一说:孔子就其偏而勉之。又一说:牛之兄桓魋,有宠于宋君,将为乱,牛忧之,情见乎辞。然兄弟之亲,必有所难言者。孔子就此加以指点,使易于体悟。就本章及下章牛之再问,则牛之易于言可知。本章下文孔子答为之难,亦可指兄弟之间言。

    则两说皆可通。前说主从本文体会,后说旁求事证,学者合以求之可也。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司马牛再问也。牛疑仁道广大,言语钝讷,岂便为仁。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言由心出,心感其事之难,始言之若不易。兄弟之间,感有难言,亦仁之一端。

    本章虽专为司马牛发,然亦求仁之通义。孔子又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苟能安于所难,而克敬克恕以至于无怨,斯其去仁也不远矣。孔子又曰:刚毅木讷近仁。学者当会通诸章求之,勿谓此章乃专为一人发而忽之可也。

    白话试译

    司马牛问仁。先生说:仁者说话常迟钝。司马牛说:说话迟钝,就说是仁吗?先生说:因知做来难,说来哪得不迟钝?

    “

    (四)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优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常人扰扰,多在忧惧中,司马牛亦正为忧惧所困,故孔子以君子不忧不惧告之。然徒求不忧不惧,其人岂便为君子?盖非不忧不惧之为贵,乃其内省而无疚之为贵。疚,病义。问心无病,仰不愧,俯不怍,斯无所用其忧惧矣。孔子亦非教司马牛恝然于其兄而无动于心,此有义命之辨,学者当从实境中磨炼。故本章虽亦针对司马牛而发,然亦君子修德之通义。

    白话试译

    司马牛问,如何可得谓君子?先生说: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说:不忧不惧,就得称君子吗?先生说:只要内心自省不觉有病,那又何忧何惧呀?

    (五)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我独亡:亡,同无。司马牛兄向魋,魋又有兄巢,有弟子颀、子车,皆与魋在宋作乱。

    商闻之矣: 谓闻之于孔子也。孔子卒在桓魋作乱后两年,子夏言此时,孔子当已卒。魋、巢等或奔或死,牛身栖异国,故有独无兄弟之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命者不由我主。如人之生,非己自欲生。死,亦非己自欲死。天者,在外之境遇。人孰不欲富贵,然不能尽富贵,此为境遇所限。

    敬而无失:无失,即中也。敬而无失,操之纯熟,斯从容中道矣。或曰:失当读为佚。佚,乐也。无佚申言敬,有礼申言恭。今从前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意是而语滞者,孔子无是也。孔子曰:天下归仁,后人因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孔子曰:虽蛮貊之邦行矣,子夏因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学者遇此等处,惟当通知言者意指所在,勿拘执文字以为说可也。

    今按:《左传》桓魋诸兄弟为乱而败,魋奔卫,牛致邑与珪而适齐。魋后奔齐,牛复致邑而适吴。吴人恶之而返。赵简子召之,陈成子亦召之,因过鲁而卒于鲁郭门之外。牛之诸兄弟,全是决气,惟牛凄然孤立,流离无归,忧可知矣。读此三章,孔子子夏当时师友诲导之情,千载之下,宛然可见。然则本章四海皆兄弟之语,乃是当时一番极真挚恳切之慰藉。子夏之言此,复何病?

    白话试译

    司马牛很忧愁地说:人人皆有兄弟,独我没有呀!子夏说:商曾听先生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能敬,做事没有差失,对人能恭,有礼,那就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哪怕没兄弟呢? “

    (六)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之谮: 谮者之言,如水渐渍,初若不觉,久自润湿。

    肤受之诉: 一说:如皮肤受尘垢,当时不觉,久乃睹其不净。一说:如肌肤亲受,急切迫身,骤听之,易于动信。今从后说。谮者毁人行,诉者诉己冤。

    可谓远也已矣:远,明之至也。

    白话试译

    子张问:怎样可算是明呀?先生说: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明了。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远了。

    (七)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仓糜实、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能使其民对上有信心。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遇不得已,兵、食、信三者不能兼顾,必去其一,则何者可先。

    去兵:此如今言宁因黄油去炮弹,不为炮弹去黄油。

    于斯二者何先:又不得已,顾食则失信,全信则失食,则二者孰可去。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与其去信,宁去食。此不仅指为政者发仓禀以拯民言,亦兼指为政者教民取舍言。民无食必死,然无信则群不立,涣散斗乱,终必相率沦亡,同归于尽。故其群能保持有信,一时无食,仍可有食。若其群去信以争食,则终成无食。去兵者,其国贫弱,恐以整军经武妨生事,故且无言兵,使尽力耕作。去食者,如遇旱蝗水涝,饥馑荒歉,食固当急,然亦不可去信而急食。

    本章因子贡善问,推理至极,遂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说。然子适卫,告冉有:既庶矣,当富之。既富矣,当教之。与本章足食在前,而兵与信次之同意,可见为政者首以使民得食能保其生为先。惟遇不得已,则教民轻食重信,一处常,一临变,读者须于此善体,不可徒认自古皆有死之单辞,遂谓为政者可以不顾民命,而高悬一目辬以强民之必从。此亦一义命之辨。为政者首重民食是义,宁去食是命。立身立群同是一理,立身有舍生取义,导群亦有去食存信,此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各申一面,不相害。

    白话试译

    子贡问为政之道。先生说:先求充足粮食,次乃讲究武备,民间自然信及此政府了。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三者间,必去其一,则孰可先去呢?先生说:减去武备吧!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二者间,再必去其一,则孰当先去呢?

    先生说:减去食粮吧!自古以来,人谁不死?若苟无信,则一群都不存在了。

    (八)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卫大夫。

    惜乎! 夫子之说君子也: 此九字为一句,夫子指棘子成,当时称大夫皆曰夫子。子贡谓棘子成之论君子,失言可惜。盖棘子成疾孔子教子贡之徒若为文胜,子贡谓其妄意讥毁圣人之教,故伤叹而警之。

    驷不及舌:驷,四马。古用四马驾一车。舌以出言,既脱口,四马追之不及。

    虎豹之鞟, 犹犬羊之鞟: 皮去毛曰鞟。虎豹与犬羊之别,正因其毛文之异。若去其文之炳蔚,则虎豹之皮将与犬羊之皮无别。此见君子小人相异,正在君子之多文。故说质犹文也,文犹质也,二者同重,不可偏无。若必尽去其文,则犹专主十室之忠信,而不取孔子之好学。

    白话试译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质就够了,何用再加以文呀?子贡说:可惜了,你先生这样的解说君子呀!虽有四马骏足,也追不及你舌头上这一失言了。文犹之是质,质犹之是文。虎豹之皮,若去了它的花纹便犹如犬羊之皮了。

    (九)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盍彻乎:税田十取一为彻。盍,何不义。

    二吾犹不足:哀公于田税外复加赋,用作军费,是一亩田已征两分税。但哀公仍嫌不足。有若请其只收田税,则更不足。

    君孰与不足: 民富,君不独贫。民贫,君不独富。人必相人偶,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有若之言,亦仁言也。孰与之问,甚有深意。孔子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左传》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谓按亩分摊军费。是年及下年皆有虫灾,又连年用兵于邾,又有齐警,故说年饥而用不足。有若教以只税田,不加赋,乃针对年饥言。哀公就国用不足言,故有若又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白话试译

    每哀公问有若道:年岁荒歉,国用不足,有何办法呀?有若对道:何不只收十分一的田租呢?哀公说:我在田租外加收了田赋,共已收了两份,尚感不足,怎可只收一份田租呢?

    有若对道:只要百姓都足了,君和谁不足呀?若使百姓都不足,君又和谁去足呀!

    (一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崇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为德。崇德者,以德为崇,略犹《中庸》言尊德性。

    辨惑:惑,心有所昏昧不明。辨惑者,辨去其不明,略犹《中庸》言道问学。子张问如何而始可谓是崇德辨惑,此两语当是古言,而子张引以为问。

    主忠信:忠信存于我心,若不以忠信为主,而徒争在外之事业功名,则离德已远,不能谓之崇德。

    徙义: 闻义, 徙己意以从之, 犹云迁善。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此为崇德之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此犹云进人若将加诸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