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佛法金汤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明鸿苞居士屠隆着

    或问。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居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大珠和尚曰。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只用一星之火。业障如草。智慧似火。乃释迦已证如来。尚不能免九恼。何以故尔。答。日火能消众罪者。见般若之大劝人不可不修行如来不能免九恼者。见业力之重戒人不可造罪。如来受报。为世人作榜样。受犹不受也。是故如来而不免受报。何况凡夫。宁逃定业。如来而不免灭度。何况凡夫。宁免无常。

    问。闻声悟道声闻人与观自在同。而大小乘云胡分别。答。声闻人闻声而断集入灭证偏空之理。观自在闻声而入流忘所开圆通之门。大小二乘。所以逈别。

    问。十二因缘。单为缘觉人说耶。答。有小乘十二因缘。有菩萨十二因缘。小乘悟因缘而灭色入空。所以局於自了。菩萨悟因缘而即色即空。所以弘於普度。

    问。天台四教。分藏通别圆。人病其教支离琐碎。然否。答。道惟一乘。分为四教。为是众生机器不同。不得不尔柯条分布根本同归。必言台教云云者。则华严三贤十圣。亦属支离。楞严七处八还亦名琐碎。且智者大师。得悟法华三昧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传佛心印。乌可轻诋也。

    问。千经万卷。一字一句皆有玅理。皆有妙解。狗子无佛性一语。独不可解。如何。举扬。答。玅正在不可解。

    问。经云。善男子我等住於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泳-永+芝]无念立。无想天灭尽心想亦是无念。如何不得入佛知见。名为外道。荅。佛言无念。无妄念。正念不灰灭。般若智在故。外道言无想。正念灰灭。无般若智熏观故。

    问。何名般若。答。般若无口眼。无名相无念无无念无为无无为。无净无无净。遍一切处不住一切处。不住一切处。遍一切处如大火聚。不泊一物。物物皆然。如大圆镜不立一像。像像悉现。

    问。如何是妄念。答。妄无圣凡。只要念不住。圣念若住。圣念即是妄念。凡念不住。凡念即是正念。所谓妄念。宁。独外牵尘缘内起尘念。如经所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虽得净。不以净为证。不得作净想若有所得。即作得想。即是妄念。不名解脱。

    或问。大珠和尚曰。此顿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问。何名邪念何名正念。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惟念菩提。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问。既不可得云何惟念菩提。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後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问。既言以智为用者。云何为智。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是名为智。亦名了邪正。亦名识体用。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即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善恶爱憎。名二性空。

    昔人问禅师。闻鸦鸣否。曰闻鸦飞去。问闻否曰闻问。鸦鸣故闻。鸦飞去。何故复言闻。答。▆尘会去。闻性不灭故。人问木殊和尚曰。对一切色像时。即名为见不对色像时。亦名见否。答。见问。对物时有见。不对物时。云何有见。答今言见者。不论对物与不对物。何以故。为见性常故。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去来也。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答。见中不立物。问。正见无物时见中有无物否。答。见中不立无物。

    问。定能生慧慧亦能生定否。答。慧之生定。更疾于定之生慧。定之生慧。如定水不波。诸物尽照慧之生定如慧灯一朗。阴怪尽灭。妙喜曰诸方说静了方悟。我是悟了方静。未悟时。心识纷飞悟了时。方贴贴地。

    问。净土十六观。观栏楯罗网。宝树楼阁。金沙莲池。宝地乐华。弥陀大士妙相缨珞种种结想种种熏观得无碍空观否。答。众生想念人世。一切尘缘。悉为心障。此想自多生以来机久根熟。移此想而观净土胜妙诸境积久熏心尘缘顿尽。且十六观者。即观。即空即假即中。般若中熏原无住着。何碍之有。

    问。若说菩提心。不住一切处。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心净时不住于净心空时不住于空。一切过去未来现在都不住。此时修净土人。还教住于净土否。答。若到此时连西方也。不住。问。连西方也不住。莫恐生西方便不成否。答。连西方也不住生西方是等闲。

    或问定慧于居士。居士曰汝谓定慧如何。曰泰山崩雷电击。虎狼逼心屹不动。是定隔壁见一切物。千万人举心动念。皆能了知千百世过去未来事。皆能照见是慧曰。汝莫作是念汝若作是念。定慧不成。早已着魔了。问。如何是定慧。答。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於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

    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答。有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亦同入。问。既同入。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同众生入地狱。是众生受罪。佛性不受问。既同入。因何不受。答。众生受罪时。佛性已化为识神。是识神受罪。非佛性受罪。问。佛性既已化为识神。如何说佛性同入。答。佛性已化为识神。故识神受罪。识神元是佛性。故佛性同入。譬如梨园扮演帝王者。帝王偶扮罪人。是罪人受罪。非帝王受罪。罪人元是帝王扮。故云帝王同入。受罪元是罪人。故云帝王不受罪。罪人受罪已毕。依旧帝王。地狱识神受罪已毕。依旧佛性。

    问。如何是常不离佛。答。心无起灭。对境寂然一切时中。毕竟空寂。即是常不离佛。心若有起灭。念佛佛在口上拜佛佛在膝上覩佛佛在眼上。心若无起灭佛在心中。

    问。不思善。不思恶。恶不可思。善如何也不思善既不思。还复思恶耶。答。善且不思何况于恶。一切不思。又非无记。廓然洞然乃证真空。问。一切不思。定是无记。如何又非无记。答。为有廓然洞然意思在。

    问。真如之性。为实空为实不空若言不空即是有相。若言空者。即是断灭。此意云何。答。亦空亦不空。一切法中。绝爱憎取舍诸相。是名亦空。於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万法。是名亦不空。於万法中。绝爱憎取舍。是空而即含不空。万法具足。而毕竟绝爱憎。去取舍。是不空而即舍空。对空有不空之名。今非空故无不空。对不空有空之名。今非不空。故无空。

    问。佛以度尽众生为本愿。一物不度不取正觉。如何众生至今还度不尽。佛得无成诳语否。答。度尽众生。是佛真实愿。何得为诳众生为业力所牵。自不能度。众生度不能尽而佛终不舍度尽众生心。所以为真实。所以为不诳。

    问。佛度众生心切否。曰切。佛之求人。甚於人之求佛。问。人有求佛而佛不应者。何▆曰▆是信不及。问。信矣如何。曰。为是心不专。问。专矣如何。曰。心专亦难说。念头有净有秽。是不专有出有入是不专。有定有乱是不专。行道有作有辍是不专。问。毕竟专时如何。曰。毕竟专。毕竟度。问。毕竟度者亦不见幢盖来临。曰。佛有密度。有显度。显度者幢盖来临是。密度者。使汝心开目明是。然临了到底幢盖定来。龙华有期。灵山未散。

    问。无情是佛否。答。无情是佛者。死人应是如来所谓无情。为无凡情。非无圣情。问。何名圣情。何名凡情。答。无分别是非。於一切境上法上。不着不取。是名圣情。有分别是非於一切境上取着。是名凡情。无凡情。有圣情。有情亦是无情。不是死人一般无情也。

    问。道人何故有神通。凡夫却无。答。真性无碍。便是神通。为形相所碍神通不显。道人见性故空形相。形相不碍故有神通。非术非恠也。鬼脱躯壳便有五通。故知凡夫无通。定是为形相所碍。

    逹观与田叔坐。一狗子在桌下忽去。师问田叔。狗去。桌子去否。田叔无答。余代为答曰。桌子去。师曰。狗能去。桌子是木。安能去。答。佛下自天宫。木佛出来迎。彼木能来。定知此木能去。

    问。有人乘舩。舩底刺杀螺蚬为是人受罪。为复舩当罪。曰。俱不受罪。罪从心生。无心何罪。官枉杀人。罪坐官。不坐刽子手。宦有意。刽子手无意也。皂隶笞人。人怨官。不怨皂隶。官有意。皂隶无意也。问。误杀众生者未尝有意得无罪否。曰。佛有禁戒。不得误杀众生。不留心禁戒。便自有杀理。乌得无罪。以故杀者以故报。以误杀者以误报。

    问。佛既普度众生。愿力广大。乃又有不能度者。何以故。答。大冶洪炉不问金银铜锡。钗钏簮环。无一不熔。然不能熔瓦石。长天朗月。不问江湖河海。溪涧沟渠。无一不暎。然不能暎沙土。

    问。释迦成道。广化有情。摩登[婬-壬+(工/山)]女。一见证果。独城东老母。终身不见佛。此时此会。尚尔无缘。更复何时。兴起道念。当是此媪。定无佛性底。答。不然世间史无一无佛性底众生。此媪与释迦无缘。安知遇他佛时。不便兴起道念。问。地狱众生。正受罪时。能念佛号一声。得出地狱否。曰。即出。咦。这一声佛号讵同小可。譬如日轮出空。万恠陵灭。诏书颁赦。万罪俱销。问。审如是者。众生造罪种种。何不牢记此一声。到此时用着。答。众生业重自障。此时决不记得这一声。譬如人临睡时作念。我此番睡去。决要作一好梦及至睡去。随缘梦来。决不是先作念底梦。一窹寐相隔。便不由我作主。何况生死相隔。安能图此侥幸。惟一向念佛修行人。偶犯地狱罪。正受罪时。旧根发起。一声佛号。脚下便生莲华。理则有之。问。生前千声佛号尚不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