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故事发生在1951年。

    在帕米尔高原,公格尔山南麓的冰山雪海之间,有片一马平川叫做“苏巴什”的戈壁。这辽阔的戈壁上铺着一层深褐色的细沙,每当太阳从高耸透明的冰山顶上爬过来,戈壁便像海水一样闪着光,所以过路的旅人都称它冰山里的海洋。

    不管是骆驼队、毛驴队,还是结伙同行的旅伴,穿过漫长深邃的石峡,面对着这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瀚海,谁能不亮开嗓门、胸怀爽朗地唱一唱歌?所以这里虽然没有站口,没有吉尔吉斯人的帐幕,没有塔吉克人的方形土屋,但是过路的人不断,歌声也不断。

    现在是三伏天气,临近晌午,高原上的天空瓦蓝瓦蓝的,白云像一群绵羊擦着戈壁上稀疏的骆驼刺,贴着地皮飞。

    远远有一簇骑马娶亲的塔吉克人,在云朵里时隐时现,一边赶路一边唱着歌子:

    嗬咿耶……

    咿耶……

    走过多少岭,

    爬过多少坡,

    谁见过亮堂堂的冰山,

    哗啷啷的雪水河?

    嗬咿耶……

    冰山里盖着宝,

    雪水把玉石磨,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哪,

    好唱咿耶……

    好唱歌……

    骑马的人们走近了。

    为首的是弹着野羊琴的老牧人尼牙孜和一个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司马宜·阿不都力密提。

    老牧人在白色镶着黑边的塔吉克毡帽上加了一顶维吾尔式小圆帽,并且精心地用报纸包裹着,因此,骑在马上他显得比别人高。

    司马宜·阿不都力密提是个精悍活泼的小伙子,虽然在长途旅行中,他依然系着武装带、挂枪、佩刀,在马上腰板挺得笔直。他的马褡子、皮囊,一切都按照骑兵的规矩放置得舒齐,唯一显得不协调的地方,就是挂在后鞍桥上的那对大罐头盒子,悠悠荡荡的,倒像一个调皮孩子的随身玩具。

    有四个青年,两个打着手鼓,两个吹着用鹰骨制成的横笛。接着是六七个迎亲的男女们,他们一边唱着,一边在马上挥舞着双手……

    老牧人的儿子阿不力孜和新娘阿依仙木共乘一匹马走在最后,新娘脸上蒙着一块大红绸巾,两手环抱住新郎的腰。

    嗬咿耶……

    咿耶……

    流水朝你去,

    太阳由东升,

    爬上了高山的山顶上,

    跷脚儿望呀望北京……

    嗬咿耶……

    瀚海有八千里,

    大山又几万层,

    白云你给捎个信哎,

    捎到咿耶

    北京城……

    嗬咿耶……

    捎到北京城。

    新娘子阿依仙木悄悄地掀开面巾,露出美丽的面孔,她乖巧地眨眨眼睛,偷偷地笑了。

    阿依仙木:“喂!”

    阿不力孜:“嗯?”

    阿依仙木:“我把面巾撩起来呀?”

    阿不力孜:“撩吧,可别让爹看见!”

    新娘子把红面巾掀在花帽子顶上,脸贴着新郎的肩头,满怀兴趣地望着远处透明的群峰、晶亮的峭壁和高高的悬崖上垂着冰凌的巨齿。

    阿依仙木:“都是透明的,像玻璃!”

    阿不力孜:“小点声!”

    阿依仙木:“声音不大呀!”

    阿不力孜:“按老规矩新娘子哪有在路上说话的?”

    阿依仙木:“就偏不……”

    新娘子伸手在新郎的腰上掐了一把,新郎“啊”地一惊,险些闪下马去。一个送亲的妇女忍不住“哧”地笑了,羞得新娘慌忙拉下面巾。

    青年战士的枣红马乍到高原,走路很吃力,浑身水淋淋的,喘着粗气,战士伏身搂住马脖子听了听,然后一勒嚼口,刚要脱镫下来,老牧人随手在后边兜了一鞭子,那战马一惊,又快步向前走去……

    司马宜:“大叔,这马不行啊!”

    尼牙孜:“骑着吧,出岔算我的,就是宝马龙驹,乍到这儿头三天,也不顶这儿土生土长的一匹毛驴呀!”

    战士耸耸肩,心疼地拍着马脖子。

    司马宜:“这地方,真有点邪门!”

    尼牙孜:“可也是宝地!”

    战士挂在后鞍桥上的罐头盒子有一头偏坠,前后悠荡着,磕打着马腿,尼牙孜过去用鞭杆敲了敲,问道:“什么玩意儿?啰里啰嗦的,磨腿了!”

    司马宜扭身看了看,把两个铁盒摘下来,把绳子挽个扣系短了,然后挂在脖子上。他掀开盖看了看,又焦虑地手打凉棚向远处望着。

    司马宜自言自语地:“啧,要找点水……”

    尼牙孜:“戈壁上的水比老鹰的翅膀还珍贵!”

    战士顺手摸到了军用水壶,晃了晃,里面还有半壶水,哗啦哗啦直响。战士冲老人一乐,轻快地吹起口哨,拔开水壶的塞儿,从容地把水倒进罐头盒子。

    尼牙孜:“小伙子,你搞什么鬼,在戈壁上宁丢一锭金子,不洒一滴水!”

    战士依然笑嘻嘻地,把水倒向另一个盒子。

    尼牙孜带着三分火气:“有一天你要在戈壁上渴死!”

    司马宜:“大叔,您看!人渴了还能坚持,可它们……”说着把铁盒举到老人面前。

    盒子里栽着几棵花秧,娇绿的花萼上托着几朵含苞未放的骨朵儿,抿着红嘴儿。

    这嫩绿鲜红、在戈壁上稀有的色彩,给老人带来了一股莫名的幸福和愉快,他不再责怪年轻人的浪费,而是眉开眼笑地和解了。

    尼牙孜:“我认识,这叫花儿!”

    司马宜:“您这么大年纪,还能不认识花儿?”

    尼牙孜:“在帕米尔上还真有人不认识它呢,来,再给它浇点水……”

    说着他就伸手去解马身上的羊肚子水袋,但稍一沉吟又停下来。

    尼牙孜:“算了,别糟蹋,不行!”

    司马宜:“怎么不行?”

    尼牙孜:“小伙子,你看见白天出星星没有?”

    司马宜:“没有!”

    尼牙孜:“在帕米尔上养花跟白天出星星一样不可能!”

    司马宜:“我们不妨试试!”

    尼牙孜:“白费!”

    司马宜:“那可不一定!”

    尼牙孜:“打个赌吧,你这花儿要能在帕米尔上开了,我活吃个山羊!”

    司马宜:“好,我记住了!”

    尼牙孜:“你要是输了呢?”

    司马宜:“我连山羊犄角都吃了!”

    尼牙孜:“依我看,吃山羊犄角也比开花容易!”

    老牧人在马上前仰后合地笑着,一不小心却把顶在帽子顶上的小圆帽甩掉了。

    尼牙孜:“嘿!坏了!”

    包裹帽子的报纸,被马蹄踏碎了。

    维吾尔式的小圆帽像车轮一样在戈壁上滚着。

    司马宜·阿不都力密提用靴子跟一磕马肚子,一马当先追过去,赶至切近,来个镫里藏身,灵巧地把小帽抓在手里。

    送亲的男女们看到这精彩的表演,一齐报了声:“好!”

    当新娘悄悄揭开面巾想看看热闹的时候,这一切都结束了。

    老牧人从战士手里接过帽子,这是一顶黑丝绒小帽,上面镶着花花绿绿的珠子。他珍惜地用嘴吹着粘在帽子上的尘沙。

    司马宜:“大叔,这是给新娘子举行婚礼戴的呀?”

    尼牙孜:“不是!”

    尼牙孜把帽子揣在怀里。

    司马宜:“我大婶戴这顶帽子,也够俏皮了!”

    尼牙孜:“胡扯!这是朵丝侬莎阿汗的!”

    战士霍然一惊。

    司马宜:“什么?朵丝侬莎阿汗?”

    尼牙孜:“我的姑娘!”

    司马宜:“哦……”

    战士长出一口大气,摘下帽子怔怔地擦着满头的大汗珠子。

    白云渐渐从戈壁滩上爬到东面的山腰。

    轻快的鹰笛,像成群的百灵鸟,“笛儿拉达,笛儿拉达”活泼地叫着。

    一个送亲的小伙子把手鼓举到新娘子的耳畔,响亮地敲着。

    新娘隐在面巾里,掩住耳朵“哧哧”地笑。

    新郎把马打了一鞭子,向前跑几步,企图躲开去。顽皮的小伙子用脚跟磕磕马肚子,嘻皮笑脸地紧紧跟着。

    忽然,从西面冰山的峡谷里涌起一团乌云。冰山的脚下弥漫着浓黑的雾气。

    尼牙孜用鞭子梢指着乌云:“要有风暴,大家快走!”

    戈壁上一股股流窜的细沙,是风暴的前哨。

    风,掀开新娘的面巾,飞扬起马颈上的鬃毛!

    乌云,像一只巨人的手臂,转瞬间遮挡住太阳,戈壁上昏沉沉的。

    继之,风暴嘶吼、咆哮着,卷着砂石、冰雹,破空而至。

    马蹄,在风沙里奔驰。

    马蹄,在冰雪上奔驰。

    风息了。

    马蹄,缓缓地踏着稀疏的草地。

    马蹄,停在清澈见底的溪流里。

    疲惫的马匹,垂头畅饮清凉的溪水。

    老牧人望着岗峦起伏的地方。

    尼牙孜:“不远了,过了岗就是总卡!”

    司马宜:“大叔,到总卡我们就分手了!”

    尼牙孜:“我们是一个链子上的骆驼,要在一个地方聚齐!”

    司马宜:“大叔,您这话里有话!”

    尼牙孜:“不能泄露,这是军事秘密!”

    马儿饮足了水,老牧人吆喝一声,马匹便摇头摆尾,踏起洁白的浪花,“灰儿,灰儿”叫着渡过河去。

    天空有一群金雁,翅膀带着沙沙的风声,一边向南飞着,一边“咿呀”地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