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美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然美,艺术美,美的规律,美的继承性,美的政治性,在我们认识这些具体事实的时候,已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特别是讲到美的政治性,我们指出了美的上层建筑的性质。现在进而讲我们的美学。我们的美学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不但要说明美,包括过去时代的美,更重要的是它在今天“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过去时代的美学不可能提出这个任务来。

    根本的问题是哲学。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美学。历史上的美学,有属于唯心论的,有属于唯物论的。唯心论的美学,如中国古代的儒家一派,欧洲近代的黑格尔,因为他们都承认世界是绝对真理(黑格尔叫做“绝对观念”,中国儒家叫做“天”)的显现,所以他们把美看作是从绝对真理来的,用佛教的话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当然,佛教是不讲美的,不过象它这样的说法确实可以说明白唯心论者中国儒家和西方黑格尔之所谓美。我们读《论语》的一章:“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的“天”就指绝对真理,四时百物就是“天”,就是绝对真理的美的显现。再读一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认为水的美就是“天”的美、绝对真理的美的显现。孔子的学问是不用逻辑形式写出哲学的讲章来的,按其实质确实是这样讲美,后代的文艺理论家如刘勰也正是根据孔子的道理来写他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第一章就是“原道”。孔子不讲美学,孔子的总的精神是认为生活是美。他虽然口不离“天”,而他认为“天何言哉”,他认为“天”的言语就是四时行、百物生,一句话就是生活。黑格尔却不然,黑格尔写了美学的讲义,黑格尔的宗旨指的是艺术美。他把“美”和“善”分开了,美就是艺术美,是“绝对观念”在形象方面的显现,善则要求行动,是“实践的观念”。所以黑格尔所讲的美是作家的创作,他认为理想的艺术创作是“绝对观念”的形象化,他不以美为生活。这是西方的黑格尔和中国的孔子所讲的美有不同的地方。就这一点上说,孔子是对的。黑格尔的美学等于说,你不认得“绝对观念”吗?作家所创造的美就是“绝对观念”给你以感性的认识,是“绝对观念”借作家的手描写出来的。不过艺术,他认为,不是“绝对观念”的独子,更不是第一的宠儿,它之上还有宗教,更上还有哲学。孔子是艺术、宗教、哲学合而为一,他所谓“尽美尽善”指的是一个东西,他指了舜的音乐说过,就是生活的标准。这个标准他认为是根据“天”来的。我们读《论语》的这一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充分说明孔子是把艺术、宗教、哲学合而为一,合而为一就是生活,表现出来的“文章”是孔子所着重谈的。“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是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话。唯心论者都是向后看,不懂得向前看,孔子向尧舜看齐,只有舜的音乐是尽美尽善,黑格尔向古希腊艺术看齐。我们仔细读黑格尔的美学讲义,他不是认为古希腊的艺术达到美的最高峰吗?他指出后代艺术的发展前途到底何在呢?他认为从远古英雄时代“转到我们现代的世界情况以及它的既已形成的法律,道德和政治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当前现实中,理想形象的范围是很窄狭的。”这个论点是唯心论者的致命伤。莎士比亚悲剧的美超过希腊悲剧的美,这个历史事实就给了黑格尔以反驳。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性、复杂性、广博性,正是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来的。莎士比亚的时代,不是索福克勒斯的时代了。黑格尔和孔子,用一个主观的框子,把美、把生活局限起来了,虽然黑格尔有他的有名的辩证法,孔子的哲学也讲“变”。

    历史上唯物论的美学,应该以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美是观念的显现,提出“美是生活”。在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唯物论的美学以前,还必须把中国孔子一派以生活为美的思想说几句。《诗经》里有四句诗:“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四句诗向来认为代表孔子一派的思想,它的意义就是肯定生活,肯定生活是“有物有则”。朱熹对“有物有则”是这样解释的:“言天生众民,有是物必有是则。盖自百骸九窍五脏而达之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无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视之明,听之聪,貌之恭,言之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之类是也。”这样,天下只应有善事,不应有恶事,然而何以恶事那么多呢?儒家认为是“过”和“不及”的原故,“过”和“不及”正是从“中”来的,“中”又叫做“常”,就是“民之秉彝”的“彝”。这就是儒家的一套理论,他们肯定生活是这样肯定的,和现实生活并不相符,这就是唯心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现实,美是生活的再现,是现实的再现。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地说,希腊哲学家在美学方面所用的“模仿”一词,“正相当于我们所用的名词‘再现’”。美只能是生活的“模仿”,是现实的“模仿”。这就是说,生活,或者现实,是第一性。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内容,和中国孔子以生活为美的思想,有唯物跟唯心的本质的差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是为批判黑格尔而发,我们读他的话:“我们将看到,对于美的这两种理解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把美定义为观念在个别事物上的完全显现,我们就必然要得出这个结论:‘在现实中美只是我们的想象所加于现实的一种幻象;’由此可以推论:‘美实际上是我们的想象的创造物,在现实中(或者〔用黑格尔的说法〕,在自然中)没有真正的美;’由自然中没有真正的美这种说法,又可以推论:‘艺术的根源在于人们填补客观现实中美的缺欠这个意图’,以及‘艺术所创造的美高于客观现实中的美’,————这一切思想,构成了〔黑格尔美学的〕实质,并且这一切思想〔出现在他的美学中〕不是偶然地,而是根据美的基本概念之严格的逻辑发展。

    反之,从‘美是生活’这个定义却可以推论: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根据这种对现实中的美的看法,艺术的起源就要得到完全不同的解释了,从而对艺术的重要性也要用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了。”这些话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提出了艺术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艺术的作用问题。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意思,艺术的起源只能是生活。因为起源于生活,那艺术的作用就不是美是观念的显现论者黑格尔所能望得见的了,黑格尔的美学把艺术的道路给堵塞住了,他认为艺术要让位于宗教,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讲到底艺术是要导向革命的。“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这话的意义,当然不是不重视艺术所创造的美,只是批判黑格尔所谓观念显现的“艺术美”。而最高的美也确乎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因为我们首先是认识到“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艺术所创造的美是它的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另外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只能承认诗的价值在于它生动鲜明地表现现实,而不在它具有什么可以和现实生活本身相对抗的独立意义。”所以他说着“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是正确的,没有片面性,他对艺术的重要性是和黑格尔用了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了,美是生活,艺术作品反映着作为社会的人对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看法,这个规律足以说明历史上任何民族的艺术。马克思说:“难道作为希腊人的幻想,因而也就是作为希腊艺术基础的这个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看法,在自动纺织机、铁路、火车头和电报的存在之下有可能吗?”在中国古代的《乐记》里也有过这样的话:“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理论,在说明过去时代的美的同时,切实地指出美的向前发展,他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为什么呢?就因为美是生活的再现,它应该“随着生活一同向前突进,即是说,改变内容”。仔细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他之所以提出“美是生活”,还在于他对生活的内容有卓越的见解,超出了同时的和历史上的剥削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范围,因此他对生活的美,以及再现生活的艺术的美,有划时代的唯物论的价值。他说:“自然和生活胜过艺术;但是艺术却努力迎合我们的嗜好,而现实呢,谁也不能使它顺从我们的希望————希望看到一切事物都象我们最喜欢、或最符合我们的常常偏颇的概念的那个样子。这种投合流行的思想方式的例证很多,我们只举一个:很多人要求讽刺作品中包含‘可以使读者倾心相爱的’人物,这原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要求,但是现实却常常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有多少事件并没有一个可爱的人物参与在内;艺术几乎总是顺从这个要求,例如在俄国文学里面,不这样做的作家,除了果戈理,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就是在果戈里的作品中,‘可爱的’人物的缺乏也由‘高尚的抒情的’穿插所弥补了。再举一个例:人是倾向于感伤的;自然和生活并没有这种倾向;但是艺术作品几乎总是或多或少地投合着这种倾向。上述的两种要求都是由于人类的局限性的结果;自然和现实生活是超乎这种局限性之上的;艺术作品一方面顺从这种局限性,因而变得低于现实,甚至常常有流于庸俗或平凡的危险,另一方面却更接近了人类所常有的要求;因而博得了人的宠爱。”这说明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生活的认识超出了他所说的“人类的局限性”之上。当然,不是“人类的局限性”,是阶级的局限性,这一点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水平所没有达到的地方。他说:“现实生活的美和伟大难得对我们显露真相,而不为人谈论的事是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和珍视的;生活现象如同没有戳记的金条;许多人就因为它没有戳记而不肯要它,许多人不能辨出它和一块黄铜的区别;艺术作品象是钞票,很少内在的价值,结果大家都宝贵它,很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它的全部价值是由它代表着若干金子这个事实而来的。”这个认识极不容易,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现实生活的真相就是没有发掘出来的金矿,象是钞票的艺术作品都是供给剥削阶级使用的,凡是到后代愈能发现它的美的作品,都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带有本质性的生活方面,整个中外没有例外。我们再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极其精辟的话:“现实生活〔事件〕中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人类的各种产物所难免的疏忽、偏见等等的毛病,————作为一种教诲、一种科学来看,生活比任何科学家和诗人的作品更完全、更真实、甚至更艺术。不过生活并不想对我们说明它的现象,也不关心如何求得原理的结论:这是科学和艺术作品的事;不错,比之生活所呈现的,这结论并不完全,思想也片面,但是它们是天才人物为我们探求出来的,没有它(们)的帮助,我们的结论会更片面、更贫弱。”这说明生活是科学和艺术的源泉,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又是把艺术放在重要的地位的,和科学一样重要。他说艺术不高于生活,正是说明美的本质,“科学并不想隐讳这个;诗人在对他们的作品本质的匆促的评述中也不想隐讳这个;只有美学仍然主张艺术高于生活和现实。”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指的就是唯心论的美学,黑格尔认美为观念显现的美学。一句话,一有了唯心论的框子,一有了“观念”,生活便变成“观念”了,也就看不见生活和现实的美了。其结果美是向古代的艺术美看齐,“观念”当中偏不能有革命的观念。

    当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也没有明确地提出“革命”的目标来,但按照他的美学逻辑地发展,是导向革命的。我们读:“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被那些由于观察生活而所产生的问题所强烈地激发,而他又赋有艺术才能的话,他的作品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一种企图,想要对他感到兴趣的现象作出生动的判断(他感到兴趣的也就是他的同时代人感到兴趣的,因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决不会去思考那种除了他自己以外谁都不感兴趣的无聊的问题),就会〔在他的画或小说、史诗、戏剧中〕为有思想的人提出或解决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描写生活所提出的主题的著作。这样的倾向表现在一切的艺术里(比方在绘画里,我们可以指出〔生活画和很多的历史画〕),但主要地是在诗中发展着,因为诗有充分的可能去表现一定的思想。于是艺术家就成了思想家,艺术作品虽然仍旧属于艺术领域,却获得了科学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未达一间,在于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的,他所指出的“人类的局限性”,是阶级的局限性,然而他认识了这个局限性。他一再说着“人类的各种产物所难免的疏忽、偏见”,“现实中的美和伟大难得对我们显露真相”,他确实认识了“生活”,认识了历史上的文化所存在的“疏忽”和“偏见”,只是他不能指出这种“疏忽”和“偏见”是从剥削阶级那里产生的。在他关于美的定义里,他也有明确的劳动观点,他说,对于农民来说,“‘生活’这个概念同时总是包括劳动的概念在内:生活而不劳动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叫人烦闷的。辛勤劳动、却不致令人精疲力竭那样一种富足生活的结果,使青年农民或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红润的面色————这照普通人民的理解,就是美的第一个条件。丰衣足食而又辛勤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长得很结实,————这也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弱不禁风’的上流社会美人在乡下人看来是断然‘不漂亮的’,甚至给他不愉快的印象,因为他一向认为‘消瘦’不是疾病就是‘苦命’的结果。但是劳动不会让人发胖:假如一个农家少女长得很胖,这就是一种疾病,体格‘虚弱’的标志,人民认为过分肥胖是个缺点;乡下美人因为辛勤劳动,所以不能有纤细的手足,————在我们的民歌里是不歌咏这种美的属性的。总之,民歌中关于美人的描写,没有一个美的特征不是表现着旺盛的健康和均衡的体格,而这永远是生活丰足而又经常地、认真地、但并不过度地劳动的结果。上流社会的美人就完全不同了:她的历代祖先都是不靠双手劳动而生活过来的;由于无所事事的生活,血液很少流到四肢去;手足的筋肉一代弱似一代,骨骼也愈来愈小;而其必然的结果是纤细的手足————社会的上层阶级觉得唯一值得过的生活,即没有体力劳动的生活的标志:假如上流社会的妇女大手大脚,这不是她长得不好就是她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的标志。”车尔尼雪夫斯基还不能把他的观点统一起来,在他的讲美学的文章里经常出现“人类”一词,没有分析。我们于此,指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局限性的同时,亲切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指示给我们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把阶级分析方法加到里面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就导向革命,他提出“美是生活”,他所认识的“生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显露真相”的。

    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肯定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旨,但按照严格的科学的说法则是:“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里面有三个要点,一,要求文学艺术美的是谁呢?是人民;二,生活美;三,反映生活美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里没有明确的“人民”的概念,因为他不懂得用阶级方法。因此,他认为生活高于艺术正是他的理论的价值之所在,他不是不重视艺术,他不能不更加重视他所没有完全分析清楚的社会生活。辩证唯物主义确定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要求改造生活,换句话说要求革命,作为文学艺术的美就要有它的政治标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提出生活高于艺术;伟大的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则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生活高于艺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