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孝治章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虞書『輯五瑞』,『修五禮五玉』,豈複三等乎?又禮緯含文嘉云:『殷爵三等,殷正尚白,白者兼正中,故三等。夏尚黑,亦從三等。』按孝經夏制,而云公、侯、伯、子、男,是不爲三等也。含文嘉之文,又不可用也。」錫瑞案:孔疏以孝經爲夏制者,疏於上文申鄭義曰:「云『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者,以夏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若不百里、七十里、五十里,則不得爲萬國也。故知夏爵三等之制,如此經文不直舉夏時,而云『殷所因』者,若經指夏時,則下當云『萬國』,不得云『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故以爲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孔疏以「萬國」是夏制,孝經言「萬國」,故謂「孝經夏制」。考鄭注王制引孝經説曰「周千八百諸侯」,疏云:「此孝經緯文。云『千八百』者,舉成數,其實亦千七百七十三諸侯也。」又鄭駁異義曰:「萬國者,謂唐、虞之制也。武王伐紂,三分有二,八百諸侯,則殷末諸侯千八百也。至周公制禮之後,準王制千七百七十三國,而言『周千八百』者,舉其成數。」孔疏云「舉成數」,用駁異義之文。穀梁隱八年傳注云:「周有千八百諸侯」,疏云:「見孝經説。」漢書地理志云:「周爵五等,而士三等」,「蓋千八百國」。衛宏漢官儀云:「古者諸侯治民,周以上,千八百諸侯是也。」皆與孝經説同。蓋孝經古説以爲周有千八百諸侯,無萬國。孝經言「萬國」者,乃唐、虞、夏之制。以堯典言「協和萬國」,左傳言「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有明文可據也。鄭注禮,駁異義,皆用其説,孔疏亦本鄭旨。然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則夏時已有之。孔疏引「五瑞」、「五玉」,據白虎通,是圭、璧、琮、璜、璋;「五禮」,亦可以吉、凶、軍、賓、嘉解之,皆非五等塙證。其可證者,惟禹貢有男邦與諸侯,尚書大傳夏傳云「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山川視伯,小者視子男」,據此則夏時實有五等之爵。蓋所謂「質家爵三等」者,即春秋合伯、子、男爲一之義。爵雖五而實三,若文家,則判然爲五。其實公、侯、伯、子、男五等,自古皆然,不得疑夏制無公、侯、伯、子、男也。

    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注】諸侯五年一朝天子,各以其職來助祭宗廟。治要。天子亦五年一巡狩。王制正義。勞來 釋文,上下闕。是得萬國之歡心,嚴可均曰:「下當有『以』字。」事其先王也。治要。

    疏曰:鄭注「萬國」之義不傳。推鄭意,不以爲周制,説見上。云「諸侯五年一朝天子,各以其職來助祭宗廟」者,與何君公羊解詁同。又白虎通朝聘篇曰:「謂之朝何?朝者,見也。五年一朝,備文德而明禮義也。」「朝用何月?皆以夏之孟四月,因留助祭。」説亦相合。

    云「天子亦五年一巡狩」者,堯典:「五載一巡守。」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鄭注:「天子以海内爲家,時一巡省之。五年者,虞、夏之制也。」白虎通巡守篇曰:「所以不歲巡守何?爲太煩也,過五年爲太疏也。因天道時有所生,歲有所成。三歲一閏,天道小備;五歲再閏,天道大備。故五年一巡守,三年,二伯出,述職黜陟。」公羊隱八年傳解詁曰:「王者所以必巡守者,天下雖平,自不親見,猶恐遠方獨有不得其所,故三年一使三公黜陟,五年親自巡守。」御覽引逸禮曰:「所以五年一巡守何?五歲再閏,天道大備是也。」錫瑞案:白虎通諸説皆不云五年巡守爲虞、夏制,蓋今文説此爲古制皆然。鄭注禮,見周禮有「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之文,乃分别五年巡守爲虞、夏制。鄭注孝經用今文説,故不分别其辭,當亦以五年爲通制矣。

    云「勞來」者,鄭義不完,蓋以爲禮尚往來,諸侯五年一朝,天子亦五年一巡守,答其禮而勞來之,故得萬國之歡心也。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注】治國者,諸侯也。治要。丈夫六十無妻曰鰥,婦人五十無夫曰寡也。詩桃夭正義,文選潘安仁關中詩注。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疏曰:鄭注云:「治國者,諸侯也」者,明皇依魏注,亦云「理國謂諸侯」。邢疏曰:「按周禮云:『體國經野。』詩曰:『生此王國。』是其天子亦言國也。易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是諸侯之國。上言明王理天下,此言理國,故知諸侯之國也。」

    云「丈夫六十無妻曰鰥,婦人五十無夫曰寡也」者,詩桃夭疏引此注云:「知如此爲限者,以内則云『妾雖老,年未滿五十,必與五日之御』,則婦人五十不復御,明不復嫁,故知稱寡以此斷也。士昏禮注云『姆,婦人年五十出而無子者』,亦出於此也。本三十男,二十女爲昏。婦人五十不嫁,男子六十不復娶,爲鰥、寡之限也。巷伯傳曰『吾聞男女不六十不閒居』,謂婦人也。内則曰『唯及七十,同藏無閒』,謂男子也。此其差也。」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之心,【注】治家,謂卿大夫。明皇注,正義云:「此依鄭注也。」男子賤稱。釋文,嚴可均曰:「按:此注上當有『臣』字,下當有『妾,女子賤稱。』」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注】小大盡節。釋文。

    疏曰:鄭注云:「治家,謂卿大夫」者,邢疏曰:「案下章云:『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禮記王制曰『上大夫卿』,則知治家謂卿大夫。」云「男子賤稱」,當從嚴説,上加「臣」字,下加「妾,女子賤稱」句。周禮冢宰:「八曰臣妾,聚斂疏材。」鄭注:「臣妾,男女貧賤之稱。晉惠公卜懷公之生,曰:『將生一男一女,男爲人臣,女爲人妾。』生而名其男曰圉,女曰妾。及懷公質於秦,妾爲宦女焉。」

    云「小大盡節」者,邢疏曰:「小謂臣妾,大謂妻子也。」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注】養則致其樂,故親安之也。治要。祭則鬼饗之,【注】祭則致其嚴,故鬼饗之。治要。

    疏曰:鄭注云:「養則致其樂,祭則致其嚴」者,用下紀孝行章文。祭義曰:「養可能也,敬爲難;敬可能也,安爲難。」又曰:「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祭統曰:「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潛夫論正列篇引此經云:「由此觀之,德義無違,神乃享。鬼神受享,福祚乃隆。」

    是以天下和平,【注】上下無怨,故和平。治要。災害不生,【注】風雨順時,百榖成孰。治要。禍亂不作。【注】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以禍亂無緣得起也。治要。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注】故上明王所以災害不生,禍亂不作,以其孝治天下,故致於此。治要。

    疏曰:鄭注云:「上下無怨,故和平」者,左氏昭二十年傳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廢,上下無怨。」疏曰:「此猶如孝經『上下無怨』也。言人臣及民,上下無相怨耳。服虔云:上下謂人神無怨。」案:鄭義當如服虔説,與下「災害不生」意合。

    云「風雨順時,百穀成孰」者,洪範:「曰肅,時雨若。」「曰聖,時風若。」「歲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是其義也。

    云「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以禍亂無緣得起也」者,禮運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禮言十義,則無爭奪相殺之患也。左氏隱四年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2]傳言六順,則無去順效逆之禍也。鄭言「禍亂無緣得起」,歸本於「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即記與傳之意。但言君、臣、父、子,舉其尤要者耳。漢書禮樂志曰:「於是教化浹洽,民用和睦,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引此經文。

    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注】覺,大也。有大德行,四方之國順而行之也。治要。

    疏曰:鄭注云:「覺,大也」者,廣雅釋詁一:「覺,大也。」詩斯干:「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鄭箋云:「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化[3]」,與此合。

    * * *

    [1] 「孝」,春秋公羊傳註疏原文作「字」。

    [2] 按:此處應出自左傳隱公三年。

    [3] 「化」,毛詩正義原文作「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