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难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论议家而诡辩家   为觉慧胜之聪明

    弥兰王开发其智   乃访问於彼那先

    住彼〔那先〕之庇护   作再三再四之问

    成为觉慧开发者   彼亦成为三藏师

    於夜分行往静处   研钻九分〔如来教〕

    有难解之难点等   出现种种之难问   〔王谓〕於法王之教

    有顺序所说   有於之关说

    有叙述本质   胜者说难问

    不知其意义   乃至於未来

    以起生诤论   我净信论师

    令解其难问   依彼示之道   未来更理解

    时,弥兰王於夜明,太阳昇起之时,洗头,头上合掌,随念过去、未来、现 [P.134] 在之正等觉者之後,受持八条之誓戒,「由今以後七日之间,予受持八德而行苦行。其予修苦行,为满足阿闍梨以问难问。」

    时,弥兰王脱去一套之平常服,脱去庄饰,着袈裟,着头巾於头上,作牟尼之风,受持八德。「此七日之间,予不为政治。具贫之心不起。对任何人亦不忿怒。不依痴而行。对於下婢、使役人应作谦让之态度。身〔业〕语〔业〕应保护。六处亦应保护无余。意业应向慈修习」,受持此等之八德,意〔业〕向此等之八德,不〔由家〕出外,过七日,为第八日,夜明之时,已用毕朝食,闭眼,节语,善坚持威仪,心不散乱,以欢喜、踊跃、净信而近长老那先,以头面礼长老之足,立於一面如是言:

    「尊者那先!可与卿谈议。其他之第三者亦不望任何人〔来〕此。问八支具足、 [P.135] 适於沙门之空处、远离之阿兰若。於其处对予,何事亦无秘密,何事亦无隐瞒。深入谈议之时,予值闻秘密义。其问题依譬喻而可究明。尊者那先!譬如隐匿〔财宝〕之时,不能加大地隐匿其值,尊者那先!深入谈议之时,予值闻秘密义。」

    王随师入林中如是言:「尊者那先!欲在此谈议之人,应避八处,智者於此〔八〕处不谈议问题。若谈议者,於其处之问题崩溃不进行。何等为八?应避不平坦之处,避危险之处,避强风之处,避隐蔽之处,避神域,避道路,避桥梁,避水浴场,当避此等之八处。」

    长老言:「如何是过不平坦处、危险处、强风处、隐蔽处、神域、道路、桥梁、水浴场耶?」

    「尊者那先!若於不平坦处谈议者,问题散乱、流动、低迷不进行。若於危险处谈议,意则畏惧,若畏惧者不得观察正确之问题。於强风处谈议,声音不能明了。於隐蔽处谈议,人人必立而听闻。於神域处谈议,问题变为重苦。於道路之处谈议,问题变成空虚。於桥梁将动摇。於水浴场则为庸俗。〔故〕如是言:

    [P.136] 不平坦与危险   风过强与隐蔽

    神域路桥浴场   应该避此等八

    此等为谈议应该避免之八处。

    尊者那先!此等之八人於谈议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何等为八?有贪之所行人,有瞋之所行人,有痴之所行人,有慢之所行人,贪慾之人,懒惰之人,专思一事之人,是愚痴之人。」

    长老言:「彼等有如何之过耶?」

    王言:「尊者那先!有贪之所行人谈议时,为贪损害所谈议之问题。有瞋之所行人为瞋、有痴之所行人为痴、有慢之所行人为慢,谈议之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贪欲人为贪欲,谈议之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怠惰人由利益之教而懒惰,谈议之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专思一事之人,因专思一事,谈议之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愚痴之人,因缺乏智慧,谈议之时,损害所谈议之问题。〔故〕如是言:

    贪者贪欲者痴者   慢者贪欲懒惰者

    专思一事者愚者   此等毁损谈问题

    此等是毁损谈议之八人。

    [P.137] 尊者那先!此等九人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何等为九?有贪之所行人,有瞋之所行人,有痴之所行人,胆怯之人,重财之人,妇人,酩酊之人,黄门,幼儿。」

    长老言:「彼等有如何之过耶?」

    「贪人为贪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瞋人为瞋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痴人为痴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胆怯之人为怖畏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重财之人为财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妇人因智慧之低劣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酩酊大醉之人因贪苏拉酒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黄门因禁欲之过度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幼儿因〔心之〕动摇揭发所谈议之秘密,不保持此。〔故〕如是言:

    贪者瞋者痴者   胆怯者重财者

    妇人酩酊黄门   第九为幼儿者

    此等为揭发秘密之九人。

    此等人於世间   为低下而卑劣

    所谈议之秘密   此等人忽然揭

    此等为无秘密谈议之九人。

    尊者那先!觉因八事而成熟、徧熟。何等为八事?觉因老熟而成熟、徧熟。觉因名声之熟而成熟、徧熟。觉因问而成熟、徧熟。觉因与派祖之同住而成熟、徧熟。 [P.138] 觉因如理作意,因对谈,因友爱之磨练,因住於适当之地而成熟、徧熟。〔故〕如是言:

    老与名声与为问   派祖同住理作意

    对谈与友爱磨练   又住於适当之地

    此等之八支为   明了觉者之事

    长养此等之人   其人觉则开展

    此等获得慧之八事。

    尊者那先!此之地域八支具足。而予於此世最胜之论友,善护秘密,予於生崖保护秘密。又觉因八事而成熟,如予难得为正行道之弟子。

    一切之阿闍梨以阿闍梨之二十五德而正行道。阿等是阿闍梨之二十五德耶?尊者!於此阿闍梨对於弟子应确立常恒守护。应知〔弟子之〕习不习。应知〔弟子之〕放逸不放逸。应知〔弟子之〕睡眠时机。应知〔弟子之〕病。应知〔弟子之〕食得不得。应知〔弟子之〕特性。应颁与鉢食。应鼓舞:『勿怖畏,汝之学绩进步。』与如是之人交际应知其所行。应知於村里之所行。应知於精舍之所行。不应与弟子作笑 [P.139] 戏。见过亦应宽恕。应正确教育。应不省略教导。应无秘密而教。应无保留教育。应确立『我於学艺而产此物』生〔父母〕心。应确立『此物不退失』令增大〔学〕之心。应确立『依我学力此物更有力』之心。应确立慈心。穷困之时,不可见舍,〔对於弟子〕应为之事不可放逸。〔弟子〕失败之时,应正确督促勉励。尊者!此等是阿闍梨之二十五德。卿以此等之德对予应正确行道,今日如予之弟子难得。

    尊者!对予生大疑惑,有胜者(佛)所说之难问,依此未来生诤论。未来如卿觉慧之比丘者难得。对於此等予之问,与眼,令至於折伏反对者之论。」

    长老允诺「善哉」而明优婆塞之十德。「大王!对优婆塞,有此等之十德。何等为十?大王!於此优婆塞与比丘僧伽同苦乐。善护身业语业,以法为导。喜颁与能限之施。努力知胜者(佛)之教。有正见。不贪图侥幸瑞相。不为生活选择他师。好 [P.140] 和合乐和合。专心不为诡诈而行教。归依佛、法、僧。大王!此等是优婆塞之十德。此等一切之德存於卿。卿见胜者(佛)之教衷退,愿增进者适当、相应、相当、适应於卿。我听许於卿,如实问我。」

    第一品

    第一 般涅盘不望供养如来供养效无效之问

    时,弥兰王谓:「因尊者那先,予听许。」以头面礼师足,合掌言:「尊者那先!彼等异学如是言:『若佛望供养者,佛是不般涅盘,与世间结合,於内心有着,於世间与世间共通。是故,对彼供养是无效、无果。若般涅盘者不与世间结合,由一切之有脱离故,对彼不生供养。般涅盘者不望任何物,对於不望任何物之佛供养是无效、无果。』此两刀论法之问。非心熟练人非〔可理解〕之领域,是大人〔理解〕之领域。尊者!破见网,令决定。此问向卿提出。与於未来胜者(佛)子之眼,令至於折伏反对者之论。」

    [P.141] 长老言:「大王!如来般涅盘。然,如来不望供养。於菩提树下,如来之望已断。何况於无余涅盘界般涅盘之如来乎?大王!依法将舍利弗如是说:

    彼无等等者   依人天供养

    不以望恭敬   此诸佛法性。」

    王言:「尊者那先!或子称赞其父,或父称赞其子,此非至折伏反对说之所以。彼唯信之表示。然,确立自说,应至理解见网而语一切之理由。」

    长老言:「大王!如来般涅盘。然,如来不望供养。然而人天以不望〔供养〕如来之驮都宝为基因,以如来之智宝为所缘,行正行之时,得三成就。此义以譬喻应究明。大王!譬如大火聚燃灭。大王!彼大火聚还望枯草、如薪之燃料耶?」

    王言:「尊者!现燃烧时之大火聚是不望枯草、如薪之燃料,况於无思〔火聚〕消灭之时者乎?」

    「大王!其火消灭之时,於世间无火,凡欲火之人是无希望之人耶?」

    [P.142] 「尊者!不然。薪为火之燃料、素材。凡欲火之人依各自之精力、力量、精进而磨擦木,令生其火後,以其火而为火之用。」

    「大王!然『对於般涅盘不望〔供养〕之如来所供养无效、无果』异学之言是邪。大王!譬如大火聚之燃烧,如是如来以佛光辉照耀十千世界。大王!譬如大火聚燃烧之後消灭,如是如来以佛光辉照耀十千世界之後,於无余涅盘界而般涅盘。大王!譬如已消灭之火聚不望枯草、如薪之燃料。如是,对於世间饶益者(佛),其望断、止灭。大王!譬如火灭无燃料之时,人人依各自之精力、力量、精进而磨擦钻木、令生火之後,以其火为火之用。如是,人天是以般涅盘不望〔供养〕如来之驮都宝为基因,以如来之智宝为所缘而行正行之时,得三成就。大王!依其理由,如来般涅盘不望〔供养〕,〔对如来〕所供养不是无效是有果。

    大王!若依此理由,卿之疑将不熄。大王!更以上之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 [P.143] 奢〔供养〕,闻〔对於如来〕所供养非无效有果之所以。大王!譬如大风吹後将止。大王!其已止之风望再吹耶?」

    「尊者!不然。无作意『已止之风再吹』之思惟。其所以风界是由於无思。」

    「大王!彼已止之风得称风耶?」

    「尊者!不然。或多罗叶、或扇是令生风之资具。凡苦於暑热、苦於热恼之人或以多罗叶、扇,依各自之精力、力量、精进而令生其风,依其风而消暑热,除热恼。」

    「大王!然者,『对於般涅盘不望〔供养〕之如来所供养是无效、无果』异学之言是邪。大王!譬如大风之吹。如是,如来送慈悲心之清风、薰风、静风、微风於十千世界。大王!譬如大风吹後已止。如是,如来送慈悲之清风、薰风、静风、微风於十千世界之後,於无余涅盘界而般涅盘。大王!譬如已止之风不望再吹。如是,对於世间饶益者其望断、止灭。大王!譬如彼之人等苦於暑热,苦於热恼。如是,人天是〔贪、瞋、痴〕三种火热,热恼所苦。大王!譬如或多罗叶或扇是生风之资 [P.144] 具。如是,如来之驮都宝与智宝,至获得三成就之资具。譬如人人之苦於暑热、苦於热恼者,或以多罗叶或扇令生其风而消暑热、除热恼。如是,人天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而恭敬〔如来之〕驮都宝与智宝,令生其善,依其善而消除止灭三种火热、热恼。大王!依其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对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是有果。」

    「大王!令至於折伏反对者之论,更听闻其以上之理由。譬如,大王!某人打大鼓之时,令生其音,因人令生彼大鼓之音〔不久〕消失。大王!彼音望再生耶?」

    「尊者!不然。无作意『彼音已消再生』之思惟。一度生而灭时,彼大鼓之音已断。尊者!然,大鼓是生音之资具。故人有必要之时,以己力打大鼓,令生大鼓之音。」

    「大王!如是,世尊以依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徧成驮都宝、法、律与 [P.145] 教诫为师之後,於无余涅盘界而般涅盘。然,世尊般涅盘之时,三成就之获得非断灭。恼於有苦之有情以驮都宝、法、律与教诫为缘,若欲得三成就,令生三成就。恰如由大鼓生大鼓之音。大王!若有大鼓,有人打时,依大鼓为资具而打之人,令续生音,然者,有驮宝、有教时,驮都宝与教诚为缘,若欲三成就者,则生三成就。大王!依此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受〔供养〕,〔对如来〕所供养者是有效、有果。大王!依世尊,未来者如是见、如是说、如是话、如是示:『阿难!汝等有如是之思惟「师之言是过去矣,我等无师。」然,阿难!非应如是见。阿难!对於汝等,我所教示之法与律者,即是我死後为汝等之师。』是故,『对於般涅盘而不望〔供养〕之如来所供养者是无效、无果』彼等异学之言是邪,非实,非如,非真,相违,颠倒,齎苦者,结果苦者,应趣於恶生者。

    大王!更有其以上之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闻〔对於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而有果之所以。大王!此之大地者望『一切种子於予中而生长』耶?」

    「尊者!不然。」

    [P.146] 「大王!何故其一切种子〔如是〕不望於大地中成长,生强根,确立干与髓,扩展其枝,结成花与实耶?」

    「尊者!大地虽不望,是彼等种子生长之基因,与缘。彼等之种子依止此之基因,依此之缘而生长,生强根,确立干与髓,扩展其枝,结成花与实。」

    「大王!然者,异学若言:『对於不奢望〔供养〕之如来所供养者无效、无果。』是自说於失脚、被击、违背。大王!如来恰如大地,於此世不望任何物。大王!譬如其等一切种子依止於大地而生长,生强根,确立干与髓,扩展其枝,结成花与实。如是,如来般涅盘不望〔供养〕,人天依止於其如来之驮都宝与智宝而生强善根,确立定干与法髓,扩展戒枝,结成解脱之花与沙门果之实。大王!依此之理由,如来般涅盘亦不望〔供养〕,〔对於其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是有果。

    大王!更有其以上之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闻〔对於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有果之所以。大王!此等之骆驼、牛、驴、马、羊、水牛、家畜、人是希望蛆虫之发生於腹中耶?」

    「尊者!不然。」

    [P.147] 「大王!何故其蛆虫发生於彼等之腹中,依多数之子、子之子而繁殖耶?」

    「尊者!为於恶业之强,虽然彼等不欲蛆虫发生於其腹中,依多数之子、子之子而繁殖。」

    「大王!如是,由於如来之驮都与智宝之强,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对於其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是有果。

    大王!更有其以上之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闻对於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有果之所以。大王!此等之人人望此等之九十八种病生於身耶?」

    「尊者!不然。」

    「大王!然者,何故其人人虽然不希望彼等之病生於其身耶?」

    「尊者!由於前世所作之恶行。」

    「大王!若前世所作之不善,於此世应有所感受者。大王!然者,善不善业虽於前世之所作,於此世所作亦非无效,是有果。大王!依此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对於如来〕所供养者非无效,是有果。

    大王!卿曾闻耶?名为难达伽之夜叉令长老舍利弗瞋怒而没入於大地。」

    「尊者!然。予闻之,此於世善所知。」

    「大王!长老舍利弗希望於彼夜叉『夜叉没入於大地』耶?」

    「尊者!人天世界虽坏灭,日月虽落於地中,须弥山王虽颠覆,长老舍利弗亦不 [P.148] 希望他人之苦。所以如何?长老舍利弗愤怒、瞋恚、忿怒之一切因,长老舍利弗是断、已断。尊者!因所绝灭之故,长老舍利弗对於欲杀害者亦不忿怒。」

    「大王!长老舍利弗不希望难达伽夜叉为大地所吞没,何故难达伽夜叉没入於大地耶?」

    「尊者!由於不善业之强。」

    「大王!由於不善业之强,难达伽夜叉没入於大地者,对於不希望〔所罚〕之人所作之恶业非无效,是有果。大王!然,由於善业之强,对於不望供养所作之供养非无效,是有果。大王!依此之理由,如来般涅盘,虽不受〔供养〕,〔对於其如来〕所作之供养非无效,是有果。

    大王!没入於大地之人有几何耶?卿曾闻耶?」

    「尊者!然。予曾闻。」

    「大王!请说令我闻。」

    「婆罗门之女栴闍、释迦族之斯婆弗多、长老提婆达多、夜叉难达伽、婆罗门青年难陀。予闻此等五人之事。」

    「大王!彼等对谁作罪耶?」

    「尊者!对世尊以及〔世尊〕之弟子。」

    「大王!世尊或〔世尊〕之弟子希望此等之人『此等者没入於大地』耶?」

    「尊者!不然。」

    「大王!然者,如来般涅盘,虽不望〔供养〕,〔对於如来〕所作之供养者不为无效,是有果。」

    [P.149] 「尊者那先!甚深之问是善解,阐明。秘义者显现,结者溶解,深底者明,破反对者之说,破斥其谬见,为统率伽那者中之最胜者、最优秀者,遇卿其谬误之异学则失去光彩。」

    第二 佛一切知性之问

    「尊者那先!佛是一切知者耶?」

    「大王!然。世尊是一切知者。然於世尊智见非常恒现在,世尊之一切知智是依倾注者而倾注之後,如所欲实知。」

    「然者,尊者那先!佛之一切知智若依寻求而生者,佛非是一切知者。」

    「大王!於此〔各车〕有七安摩那半百车之米,一见而〔计量〕有几百万粒,得尽不余耶?

    彼处有此等七种心。大王!有贪、有瞋、有痴、有爱、有烦恼而身不修习、戒不修习、心不修习、慧不修习之人,彼等之心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者何?心不修习故。大王!譬如竹苇密生,扩延,縺结,缠绕之枝拔出时,其出钝,其动迟。所以如何?枝缠绕縺结故。大王!如是,有贪、有瞋、有痴、有爱、有烦恼而身不修习、戒不修习、心不修习、慧不修习之人,彼等之心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 [P.150] 何?由於一切烦恼所縺结故。此是第一心。

    其次,第二心者如是分别。大王!恶生已断,见至而解师教之预流,其心於三处生而轻敏,亦转应轻敏,於其以上之地而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三处心清净者,其以上者烦恼不断故。大王!譬如竹苇至三节而清净,其以上枝所缠绕拔出时,至清净之三节出为轻敏,其以上动之迟钝。所以如何?下方虽清净而上方枝缠绕故。大王!如是,恶生已断,见至而解师教之预流,其心於三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於其以上之地者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三处清净,其以上者烦恼未断故。此是第二心。

    其次,第三心是如是分别。大王!贪、瞋、痴微薄之一来,其心於五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五处虽是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大王!譬如竹苇五节为清净,其以上者枝所缠绕拔出 [P.151] 之时,至清净之五节出为轻敏,其以上者动之迟钝。所以如何?下方虽是清净而上方枝所缠绕故。大王!如是,贪瞋痴於微薄之一来,其心於五处者是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五处者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此是第三心。

    其次,第四心是如是分别。大王!五下分结已灭之不还者,其心於十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十处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大王!譬如竹苇至十节是清净,其以上枝所缠绕拔出时,至清净之十节出为轻敏,其以上为迟钝。所以如何?下方清净而上方枝所缠绕故。大王!如是,一切彼五下分结已灭之不还,其心於十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十处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此是第四心。

    [P.152] 其次,第五心是如是分别。大王!漏尽,梵行圆满,所作已作,洗垢,断烦恼,弃重担,达真实义,尽有结,达无碍解,於声闻地是清净之阿罗汉,其心於声闻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缘觉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声闻境虽是清净,於缘觉境是不净。大王!譬如竹苇一切之节为清净拔出时,出者轻敏而不迟钝。所以如何?一切之节清净,不缠绕於竹苇故。大王!如是,漏尽,梵行圆满,所作已作,洗垢,断烦恼,弃重担,达真实义,尽有结,达无碍解,於声闻地清净之阿罗汉,其心於声闻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缘觉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声闻境虽是清净,於缘觉境不净故。此是第五心。

    於此,第六心是如是分别。大王!於缘觉之独存、无师、独行、於自己之境,清净、无垢心,其心於自己之境生为转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上一切知之佛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境虽是清净,但一切知佛之境广大故。大王!譬如人於自己之土地,渡小河而不恐惧,虽昼夜亦可随心所欲;然而,彼见 [P.153] 深、广、无涯底、无岸之大海耶!畏怖、惊惧、踌躇、惊骇而不得渡。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土地习惯,然而大海过於广大故。大王!如是,於缘觉之无师、独存、独行、自己之境清净、无垢心,其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一切知之佛地生为钝重,转应钝重。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境清净,一切知佛之境广大故。此是第六心。

    於此,第七心如是分别。大王!一切知者、十力者,达於四无所畏,具足十八佛法,无边胜者、无边知者之佛,其心於一切处生是轻敏,於一切处转应轻敏。所以如何?於一切处清净故。大王!力强之弓术师无结节,善磨,无垢,尖锐,以不枉、不曲、不歪之箭,柔射麻布、柔绵布、柔褐布,其箭是迟钝耶?是添着耶?」

    「尊者!不然。但,布是柔软,箭是善磨,射手之力强。」

    「大王!如是,一切知者、十力者,达於四无所畏,具足十八佛法,无边胜者、 [P.154] 无边知者之佛,其心於一切处生是轻敏,於一切处转应轻敏。所以如何?於一切处清净故。此是第七心。

    大王!此等之〔七〕心中一切知〔佛心〕是超越〔其他〕六心,如是之计数,其清净与轻敏不得以数而数。世尊之心清净、轻敏故,世尊示现双神变。大王!於双神变,可知『世尊之心转应如是轻敏』。对此,其以上之理由不得言。大王!彼等之神变依一切知佛之心故,不得作算、数、小分、分割。大王!世尊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大王!譬如人一方之手置於他方之手,以已开之口发语,用口吞咽食物,闭已开之眼,开已闭之眼,伸曲腕,曲伸腕者比〔一切知智〕迟,一切知者更为轻敏,倾注者更为轻敏,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其时〕以唯缺倾注之故,佛者不可言非一切知者。」

    「尊者那先!如何倾注是依寻求耶?然,此予以事例可理解。」

    长老言:「大王!对於富裕、大富、大财而有许多之金银、许多之财宝、调度、於有甚多谷类之人,以沙里米、维喜米、麦、米、胡麻、豆、生之谷类所料理之谷 [P.155] 类、酥、油、生酥、乳、酪、蜜、黑糖、砂糖之种种货品放入瓮、壶、容器、器物。大王!其人适值飨应,希望飨应来客。然,彼家调理之食物全部食尽,〔为供来客〕,由壶取出米,调理食物。大王!彼大富之人〔其时所调理〕唯缺食物故非为大富耶?」

    「尊者!何故如是言耶?虽转轮王之家,於非时〔调理〕亦缺食物。况於长老之家耶?」

    「大王!如是,如来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大王!譬如树木之结实,负荷颗粒之重量,使〔树枝〕压弯。然,其处无落果实。大王!其处唯无落果实故,以其树是无果实耶?」

    「尊者!不然。〔落下之〕树果可待自然落下,落下之时,可随所欲而得。」

    「大王!如是,如来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欲,如所欲知。」

    「尊者那先!佛倾注之後,如所欲知耶?」

    「大王!譬如转轮王念轮宝『来,轮宝来』时,如念时轮宝即来。大王!如是,如来倾注之时,即如所欲知。」

    「尊者那先!其佛是一切知者,以何确固其理由,予认受『佛是一切知者』。」

    [P.156] 第三 依大悲一切知智之世尊而提婆达多出家之问

    「尊者那先!卿等如是言:『如来是一切有情之悲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大王!然。如来是一切有情之悲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尊者那先!然者,提婆达多依谁而出家耶?尊者那先!请如实语。」

    「大王!此等之刹帝利青年,即跋陀、阿那律、阿难、跋昝、金毘罗、提婆达多及第七之理发师优波离,於师(佛)觉证一切知智之时,仿效出家,而由释迦族出家。世尊令彼等出家。」

    「尊者那先!其中,提婆达多出家之後,非破和合僧耶?」

    「然。出家之後,由提婆达多而破和合僧。在家、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亦不能破和合僧。真与比丘同住、同一结界者破和合僧。」

    「尊者!破和合僧者受如何之业〔果〕耶?」

    「大王!受一劫间持续之业〔果〕。」

    「尊者那先!如来不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耶?」

    「然,大王!如来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之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

    「尊者那先!若如来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之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然者,尊者那先!言『佛为一切有情之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P.157] 是邪。若不知而令出家,然,佛非是一切知者。此两刀论法之问,向卿提出。解此大难问,破反对者之说。於未来如卿有觉慧之比丘者难得。显示卿之力量。」

    「大王!如来为悲愍者,且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大王!如来以悲愍与一切知智见提婆达多之归趣,见提婆达多作无终业,於百千劫之间,由地狱趣向地狱、由堕处趣向随处。如来以一切知智知言:『彼无终之业若於我教而出家应终灭,前生所造之苦可终灭,出家此愚痴人将为一劫间〔受苦之〕业。』依悲愍令提婆达多出家。」

    「然者,尊者那先!如来打彼之後,涂油〔於伤口〕,落於悬崖之後,与〔救援之〕手,於杀後而求苏生。初与苦而後附与乐。」

    「大王!如来以悲愍、饶益、哀愍打、落、杀,於有情附与饶益。其义可以譬喻究明。大王!譬如父打子而附与饶益。大王!如来为有情之饶益而打、落、杀,以 [P.158] 增大有情功德之方法,附与饶益於一切有情。大王!若提婆达多不出家,为在家者,作更多堕狱之恶业,於几百千劫间,由地狱趣向地狱,由堕处趣向堕处而受众多之苦。如来知彼以悲愍令其出家。『若以我教出家,则苦应终灭。』以悲愍令减轻重苦。大王!譬如於财、名声、荣誉、血缘而有权势之人或血缘或朋友,因王而知受重刑,由自己之信任大而令减轻重刑。大王!世尊知提婆达多於几百千劫间受苦,令提婆达多出家,依戒、定、慧、解脱之力、能力令减轻重苦。大王!又譬如箭医依重患有效力之药而令轻快。大王!於几百千劫之间,知提婆达多受苦,世尊知方法之故,以『令出家,依悲愍之法』有效力之药,令减轻重苦。大王!如来是应受多苦而令其减少之时,犯非福耶?」

    「尊者!虽於一瞬,但应不犯任何之非福。」

    「大王!如来令提婆达多出家,认此理由为正确。」

    「大王!更有其以上之理由,请听闻世尊令提婆达多出家之所以。大王!譬如有人抓盗贼、犯罪者以示王:『大王!此是盗贼、犯罪者,科王之欲刑!』王对此人如 [P.159] 是言:『汝带此盗贼於市外,於斩首台斩彼之首。』彼等允诺『然』而带此人往市外之斩首台。然,曾於王所宠爱,得名利,重其言,作有益之言,实行所欲,得有力者欲见此人。彼悲愍此人,对彼等如是言:『汝等,停止!卿等何以斩此人之首,然者,斩此人手足之後,悲愍其苦,助盗贼之命!我为彼应向王辩明。』彼等依其有力人之言,斩盗贼之手足後,助其命。大王!作如是之彼人为其盗贼作应作之事耶?」

    「尊者!彼人助其盗贼之命。命助之时,其他为彼有不作之事耶?」

    「又彼人对此人为斩手足所受之苦受,犯何之非福耶?」

    「尊者!其盗贼依自作之业而受苦受。助命之人应不犯何等之非福。」

    「大王!如是,世尊言:『於我教而出家,彼苦当终灭。』以悲愍令提婆达多出家。大王!提婆达多之苦终灭。大王!提婆达多临死

    八辈卓越最胜者   天中天调人之御

    [P.160] 普眼者有百福相   我终生归依其佛

    作终生归依。大王!若劫以六分者,则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为第一分之过时。所剩五分之间,於地狱受苦之後,由其处解脱,当为名阿提莎罗之辟支佛。大王!作如是之如来为提婆达多作应作之事耶?」

    「尊者那先!如来与〔应与〕之一切於提婆达多。令提婆达多为辟支佛。依如来为提婆达多有不作之事耶?」

    「大王!又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之後,於地狱受苦。大王!如来对其苦受犯非福耶?」

    「尊者!不然。提婆达多依自作业,於一劫间受地狱苦。令终灭〔彼苦〕之师(佛)应不犯任何之非福。」

    「大王!如来令提婆达多出家,认受此理由为正。」

    「大王!再闻其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父母生子耶?远离〔子之〕非饶益,附与饶益,令生长。他日其童子欲作恶。大王!父母因子所作之恶业而染污耶?」

    「尊者!不然。尊者!父母作多利益,远离非饶益,附与饶益,令安乐,令生长。依彼等童子自身所作之业。」

    [P.161] 「大王!如是,如来以『提婆达多欲以无终灭之苦为终灭』令出家於释迦之教。出家之後,提婆达多破和合僧。大王!其提婆达多因出家於释迦之教,如来犯何等之非福耶?」

    「尊者!不然。尊者!如来与父母相等,产出者而〔为出家〕而生,令提婆达多出家。出家之後,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恶业报应於彼。」

    「大王!世尊令提婆达多出家,认受此理由为正。

    大王!再听闻其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有箭医,箭入於孔中,充满脓与血之伤————风、胆汁、痰〔此等三者之〕和合,季节之变化,不规则之生活,受到激烈之伤害,如腐败之屍,欲治癒充满恶臭之伤口时,涂激烈、痛烈、灼热、剧痛之药於伤口,令化脓,化脓之後,以披针而破,令其柔软,以针烧腐蚀。烧时,注入加里盐液,涂药而伤治癒,至患者痊癒。大王!箭医有非饶益之心,涂药,以针而破,以针烧腐蚀,注入加里盐液耶?」

    「尊者!箭医有饶益心,欲令痊癒,作彼等之处置。」

    [P.162] 「大王!彼因用药而生其痛苦,箭医因彼而犯何等之非福耶?」

    「尊者!彼之箭医欲饶益,有饶益之心,欲令痊癒,作其等之处置。应不犯何等之非德。尊者!彼之箭医生於天上。」

    「大王!世尊如是以悲愍令提婆达多自苦脱离,而令出家。

    大王!再听闻其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人为棘所刺,或为〔树之〕残株所打,欲饶益彼,欲令治癒,以锐利之刺或以披针徧破之後,因出血而拔出其棘。大王!彼人有非饶益心,拔出其刺耶?」

    「尊者!不然。尊者!彼人欲饶益,欲令治癒,拔出其刺。尊者!若彼人不拔出其刺,彼应至於死,或应受等死之苦。」

    「大王!如是,如来以悲愍令提婆达多由苦脱离,令其出家。若世尊不令提婆达多出家,则提婆达多应於百千劫之间生生世世於地狱苦。」

    「尊者那先!如来令顺行於〔烦恼〕流之提婆达多逆流〔烦恼〕而上,世尊令行迷路之提婆达多行於正路,世尊令落於悬崖之提婆达多与立足点,行於凹凸道之提婆达多上於平坦之道。尊者那先!除如卿有觉慧之人以外,依其他之出家,不得示 [P.163] 现此等之因,此等之理由。」

    第四 大地震动所出现八因八缘之问

    「尊者那先!依世尊所说:『诸比丘!大地震动之出现有此之八因、八缘。』此无余蕴之语,此无余地之语,此决着之语。大地震动之出现无第九之因。尊者那先!若大地震动之出现有第九因,则世尊应语其因。尊者那先!又大地震动之出现无其他第九之因,故不依世尊所说。然而,大地震动之出现示第九之因。即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震动。尊者那先!若大地震动之出现唯有八因、八缘,然者,『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震动』之言是邪。若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震动,然者,『大地震动之出现唯八因、八缘』之言是邪。此为两刀论法之问。微妙、宏大而难解、迷闇。此向具眼之卿提出。除如卿有觉慧之人以外,依其他者,不能解如是之问。」

    [P.164] 「大王!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大地震动之出现有八因、八缘。』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之震动,其乃非时、偶发之物,八因者是别故,与八因俱不可数。大王!譬如於陆地可数三雨,即雨季之雨、夏季之雨、冬季之雨。若由此三雨有别降他雨者,其雨即所谓与雨俱不可数,而数为非时之雨。大王!如是,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时,七度大地之震动,其乃非时、偶发之物,而八因者是别,与八因俱不可数。大王!譬如由雪山流出五百河。大王!其五百河之中,唯有十河可数为河数。即恒伽、摇尤那、阿夷那跋提、萨罗浮、摩企、信度、沙达度、毘达、匹拍西、查达巴吉。其他河之不可数为河。是故,彼等即无恒常之水。大王!如是,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之震动,其乃非时、偶发之物,而八因者是别,与八因俱不可数。是故,无恒常之震动。譬如大王!王之臣有百人或二百人,其中唯六人可算为廷臣之数。即将军、司祭、法官、财官、持伞者、持 [P.165] 剑者。唯此等可数廷臣之数。是故,〔唯此等〕与王德相结合。其他不可数,一切可算为王臣。大王!如是,依毘善达罗王作大布施之时,七度大地之震动,其乃非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