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并序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云犹如虚空。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宽广高大殊胜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五结劝。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二蹑迹断疑。论云。自此已下示现断生疑心。于中文分二十七段。一断求佛行施住相疑。疑云。为求佛果行施。即是住所求佛相。云何无住。又不住相为因。岂感色相之果。因果不类故。断之文四。初举疑因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本秪因以相为佛。故对前不住相起疑。佛举疑起之因。问答欲令除断○二防相得以酬。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遮防疑者。欲以相求令得见佛。故答云。不可以相得见。论云。为防彼相成就得如来身。三释体异有为。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相是有为生住异灭。佛体异此故非身相。偈云。三相异体故者。佛体异于有为三相也。住异二相同是现在故合为一。若细分即四。故唯识云。生表此法先非有。灭表此法后是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四印佛身无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非但佛身无相但是一切凡圣依正。有为之相尽是虚妄。以从妄念所变现故。妄念本空所变何实。故起信云。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即无一切境界之相。若见诸相等者。遮离色观空也。恐闻相是虚妄。又别求无相佛身。故云相即非相便是如来。不唯佛化身相是如来。所见一切相相皆无相即如来也。故起信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肇云。行合解通则为见佛。偈云。离彼是如来者。离彼三相是法身如来也。无著则于色身但离遍计。不执色相即真色身。故彼论云。此为显示如来色身。又此当第三欲得色身住处。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论云。无住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未来恶世必不生。信空说何益。断之文四。初约无信以呈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魏云。颇有众生于未来世云云。今略此句者。影在后五百岁也。句诠差别章者解句。实信者。大品云。于一切法不信是信般若。二呵疑词以显信。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后五百岁者。大集云。初五百岁解脱牢固。第二五百岁禅定牢固。三多闻。四塔寺。五斗诤。皆如初二句例本疑恶世无信故举恶世以断疑。持戒修福者戒定也。以此为实者。正解无倒。无著云。增上戒等三学。显示修行少欲等功德。戒出三涂定出六欲慧出三界。三明能信之所以二。初明历事善友积集信因。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无著云。显示集因于多佛所。明久事善友则缘胜也。种诸善根。明久伏三毒则因胜也。二明善友所摄成就信德二。初明摄受得福显福德门。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无著云。谓于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四蕴见其依止色身故。此等显示善友所摄。论云。若不说见。或谓如来以比智知。若不说知。或谓如来以肉眼见。故须二语。得福德者。魏云。生如是福德取如是福德。论云。生者能生因。取者熏修自体果义。无著云。生者福正起时现行。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此云得者。生取二义不离于得。得之一字生取俱摄。二明摄受所以显智慧门。由无二执故得摄受。△文二。初正明已断粗执。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初征信者。以何义故。得如来悉知悉见。后释二。一无我执。执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二无法执。论云。无法相者。能取所取一切法无。亦无非法相者。无我真空实有。然离二执正是得佛知见。成就净信之本善根福德。却是相兼故。论云。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实相差别义故。亦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故。不但说般若二因。显未除细执。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心取下。总明二相总解取法非法。尽名相也。亦是建立取相。则我等相便生立义宗也。若取法下。别明二相。论云。但有无明使无现行粗烦恼。示无我见故。无著云。但取法及非法相转。非我等想。以我等想及依止不转。中有征者。取法但为法相。何故便著我等。释云。取非法亦著我等。何况取法以后释前也。四示中道之玄门。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初正结归中后引说。以证筏喻者。假言显义。不应如言执义。不执即为不取。非全弃也。偈云。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论释云。不住者得证智。舍教如到彼岸。随顺者。随顺彼证智之教法。如未到岸。无著云。法尚应舍者。实相生故。何况非法者。理不应故。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论云。向说不可以相见佛。佛非有为。云何释迦得阿耨菩提。云何说法。断之文二。初问答断疑四。初举疑因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问得不。意显不得故。无著云。显示翻于正觉取故。二顺实理以酬。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偈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三释无定法之言。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无著云。不可取者。谓正闻时。不可说者。谓正说时。非法者。分别性故。非非法者。法无我理故。论云。彼法非法非非法。依真如义说。非法者。一切法无体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实相有故。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则不能说。四释无取说之所以。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论意云。圣人但依真如清净得名。非别得法故无取说。而有差别者。论云。真如具足清净分清净。无著云。无为者无分别义故。是故菩萨有学得名。如来无学得名。初无为者。折伏散乱时显了故。后无为者。唯第一义者无上觉故。三乘贤圣皆修证无为。故通说为差别。二校量显胜四。初举劣福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俱舍偈云。四大洲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七宝者。金银琉璃珊瑚码瑙赤真珠颇梨二释福多以酬。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无著云。是福德者标牒。即非者约胜义空。是故者约世俗有。三判经福超过。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偈云。受持法及说。不空于福德。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四句者。但于四句诠义。究竟即成四句偈。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最妙也。然但义见四句。持说即趣菩提。文或增减不必唯四。义若阙者则互成谤。四释超过所以二。初正释。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诸佛菩提法者。论云。名为法身。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一切诸佛者即报化身。论云。于此能为生因。二转释。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一义中。无有佛法从经出也。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论云。向说圣人无为法不可取说。云何声闻各取自果。如证而说。断之文四。初入流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此云入流。入圣人流故。亦云预流。预圣人流故。秪由不入六尘名入圣流。不是别有所入故。论云。圣人得果不取一法。不取六尘境界。故名逆流。乃至罗汉不取一法。以是义故。名阿罗汉。然非不取无为自果。但于证时离取我等烦恼。是故无如是心。我能得果。若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为著我等故。知得果是不取义。何得疑云是取。二一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此云一来。断欲界六品修惑。从此命终。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便得阿罗汉果。故名一来。而实无来者。已悟无我谁能往来。三不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此云不来。亦云不还。断欲界九品修惑尽。命终一往天上。更不还来下界。故云不来。而实无不来义。同前释。四不生果。阿罗汉。此释有三。一无贼。三界见修烦恼尽故。二不生。不受后有故。三应供。应受人天广大供养故。文三。初举所得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二明无取以答。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三引已证令信。三初明佛先印。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无诤者。不恼众生。能令众生不起烦恼。故佛赞之。十弟子中善现第一离欲者。三界烦恼但有贪心尽名为欲。非唯欲界二彰已不取。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三却释佛意。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论云。离二种障。一烦恼障得阿罗汉故离。二三昧障得无诤故离。故无所行。阿兰那者。此云寂静。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论云。释迦昔于然灯佛所受法。彼佛为此佛说法。云何言不可取不可说。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于法实无所得者。然灯佛说。说是语言。释迦所闻唯闻语言。语言非实智证法故。论云。释迦于然灯所。言语所说不取证法。以是义故。显彼证智不可说不可取。六断严土违于不取疑。论云。若法不可取。云何诸菩萨取庄严净土。云何自受法王身。断之文三。初举取相庄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佛意欲明法性真土。故问取形相庄严土不。二释离相庄严答。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偈云。智习唯识通。如是取净土。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论释云。诸佛无有庄严国土事。唯真实智慧习识通达故。不可取庄严有二。一形相。二第一义相。非严者无形相故。庄严意者。即是第一庄严。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故。三依净心庄严劝。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云。若人分别佛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成就者。彼住于色等境中。为遮此故。故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等也。而生其心者。则是正智。此是真心。若都无心便同空见。七断受得报身有取疑。疑意如前。断之文二。初问答断疑。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论云。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而不取我是山王。以无分别故。报佛亦如是。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大。而不取我是法王。以无分别故。故偈云。如山王无取。受报亦复然。非身名身者。非有漏有为身。是无漏无为身。故偈云。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论云。若如是即无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二校量显胜二。一约外财挍量广显经胜二。一校量胜劣三。初约多河以辨沙。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者。从阿耨池东面流出。周四十里沙细如面。金沙混流。佛多近此说法。故取为喻。二约多沙以彰福。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沙河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论云。前已说喻何故复说。偈云。说多义差别亦成胜校量。后福过于前故重说胜喻。何故不先说此喻。为渐化众生令信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菩提故。三约多福以显胜。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施感生死经趣菩提大意同前。二释胜所以五。一尊处叹人胜三。初明处可敬。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大般若说。天帝不在。诸天若来但见空座。尽皆作礼供养而去。窣堵波。此云高显。塔者边国讹语。庙藐也。于塔中安佛形藐。二显人获益。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前四句犹胜。况此尽能受持。故最上等也。三显处有佛。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经显如来法身依法则有报化。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得名。经显无为必有贤圣尊重弟子。二约义释辨名胜。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佛立经名约能断惑。断惑故胜也。则非般若者。无著云。对治如言执故。三佛无异说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无所说者。无别异增减之说。但如证而说。既如其说则无所说。三世佛皆然故云无异说。故论云无有一法唯独如来说。余佛不说。无著云。第一义不可说。四施福劣尘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云。宝施福德是烦恼因。以能成就烦恼事故。地尘无记非烦恼因故。尘胜施劣。大云云。故诸地尘则非贪等烦恼。尘是名无记。地尘如来说三千界非烦恼染因。界是名地尘。无记界是则界为尘。因尘不生烦恼。施为福因福生烦恼。五感果离相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恐施宝者云。我施求佛谁言烦恼。故此经云。可以相为佛不。论云。持说此法能成菩提。胜彼福德。何以故。彼相于佛菩提非法身相故。经福能降施福德三十二相。意明经福降施方得色相佛身。若但宝施即烦恼因。二约内财校量倍显经胜。二初校量胜劣。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舍身胜于宝施。持说又胜舍命。二释胜所以五。初泣叹未闻深法胜。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舍身之苦已感人心。何况更闻不及持说。是故悲泪。论云。念彼身苦尊重法故悲泪。慧眼人空也。未闻法空也。二净心契实具德胜二。初正明。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论云。此中有实相余者非实相。二佛迹。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无著云。为离实相分别想故。三信解三空同佛胜三。初总标信解。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无著云。未来法灭时。尚有菩萨受持。故无我人等取。云何汝等于正法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二别显三空。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无著云。无我等者。无人取我等。即非相者无法取。离一切者。显示诸菩萨随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应如是学。三如来印定。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四闻时不动希有胜。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论云。惊者谓非处生惧。怖者不能断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毕竟堕惊怖故。五大因清净第一胜。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何以故者有二。一蹑前不惊等征。二都蹑前胜以征。论云。此法门者。名为大因。胜余修多罗故名为清净。无量诸佛同说故。故彼珍宝檀等无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