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尧臣诗选 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橘,梦忆楚江萍[28],试看两围棋,白黑何所争。朝脱泥涂困,暮失云衢亨[29],物理既难常,达生重飞觥,曾以文豹章[30],远喻子怀能。曩者忤贵势[31],悔说乌鸟灵[32],乌灵反见怒,终恨屈此诚。当时语颇错,盍呼为大鹏,于兹傥遇之,应解颈颊赪。韵尽意未尽,且用此报琼[33]。

    嘉祐三年诗。在这首诗里,尧臣提出一生的遭遇并揭露自己的人生观,为集中第一长诗。篇终指出和范仲淹的交游不终,乌鹏之喻,语极调侃。中间“鄙性实朴钝”二十四句,寓文于诗,夹叙夹议,气势浩瀚,夷然不屑之情活跃纸上。

    * * *

    [1] 黄介夫:名通,邵武人,嘉祐进士,除大理丞。

    [2] 咸与韺:黄帝乐名《咸池》,帝喾乐名《六韺》。

    [3] 黍谷:山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刘向《别录》:“燕有黍谷,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生。”

    [4] 蚊睫螟:《列子·汤问》:“江湖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

    [5] 登贤科:进士及第,称为登贤科。

    [6] 百朋:《诗·小雅·菁菁者莪》:“锡我百朋。”古代以贝为通货,五贝为朋,百朋极言其多。

    [7] 半存没:宋荦本作“半存殁”。

    [8] 钟嵘: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诗品》,分古代五言诗作者为上、中、下三品。

    [9] 张籍:唐诗人,韩愈弟子,晚年病目。

    [10] 发星星:发已华白。

    [11] 贪生人:古代道家修长生之术,迎日吐纳,下句“炼气噏日精”,指此。

    [12] “独守萤火光”二句:言终夕苦读,不作秉烛夜游之事。

    [13] 铭旌:丧礼所用,以缁布一幅,阔三尺,书其上曰“某某人之柩”。

    [14] 鼎鼎:盛大貌。

    [15] 西山饿: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

    [16] 熟识:疑当作“孰识”。绵上耕:晋公子重耳居外十九年,及归赏从臣,介之推不及,耕于绵上,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

    [17] 叹凤衰:《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8] 歌鸿冥:扬雄《法言·问神》:“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

    [19] 韩愈尝有言:见韩愈《送孟东野序》。

    [20] 埋秦坑:用秦始皇焚书坑儒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21] 步兵:步兵校尉阮籍。《魏氏春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22] 蓬瀛: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23] 莫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莫之与京。”注:“京,大也。”

    [24] 岂不送:宋荦本作“岂不进”。

    [25] 金满籝:《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籝(箱笼),不如教子一经。”

    [26] 役役:劳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27] 硁硁:《论语·子路》:“硁硁然小人哉。”注:“硁硁者,小人之貌也。”

    [28] 楚江萍:刘伶《酒德颂》:“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29] 云衢:《汉古曲艳歌行》:“相从步云衢。”

    [30] 文豹:《庄子》:“丰狐文豹,栖于山林。”尧臣有《文豹篇赠黄介夫》。

    [31] 忤贵势:残宋本作“忤贵势”,万历本、宋荦本作“恃贵势”。忤贵势,指与范仲淹绝交事。

    [32] 乌鸟灵:尧臣有《灵乌赋》。

    [33] 报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1],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石捣云衣轻[2],岩裂天窗窄[3],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下看峰半雨,广甸飞甘泽[4]。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剌[5],日旰就马乘[6],香草路迫阨,却望峻极居[7],已与天外隔。薄暮投少林[8],漱濯整冠帻,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摘,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明年移河阳[9],簿书日堆积,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自嵩历石堂[10],藓花题洞额[11],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12],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我时诗以答[13],或歌或辨责,责我不喜僧[14],性实未所获。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15],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16]。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17];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18]。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嘉祐三年诗。怀旧有感之作。气势喷薄,直抒胸臆。

    * * *

    [1] 林鸟:残宋本、正统本、宋荦本作“林鸟”,万历本作“林乌”。

    [2] 石捣云衣轻:指捣衣石。

    [3] 岩裂天窗窄:指玉女窗。

    [4] 飞甘泽:残宋本、正统本、宋荦本作“飞甘泽”,万历本作“非甘泽”。

    [5] 剌(là辣):痛,旧读入声。

    [6] 日旰(ɡàn干):日晚。

    [7] 峻极居:嵩山上有峻极院。

    [8] 少林:寺名,在河南登封县西北二十五里。

    [9] 明年移河阳:明道元年,尧臣自河南县主簿移河阳县主簿。

    [10] 石堂:山名。谢绛《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访石堂山紫云洞,即邢和璞著书之所,山径极险,扪萝而上者七八里。”

    [11] 藓花题洞额:谢书:“又峭壁有若四字,云‘神清之洞’。体法高妙,盖薛老峰之比。诸君疑古苔藓自成文,又意造化者笔焉,莫得究其本末。”

    [12] 意可赜:残宋本、正统本、宋荦本作“意可赜”,万历本作“意可颐”。赜:幽深难见曰赜,探深有得亦曰赜。

    [13] 诗以答:残宋本作“诗以答”,万历本、宋荦本作“诗已答”。

    [14] 责我不喜僧:谢书又云:“欲见诵法华经汪僧,永叔进以为不可,且言圣俞往时尝云:‘斯人之鄙,恐不足损大雅一顾。’仆强诸人往焉。……叩厥真旨,则软语善答,神色晬正。……师鲁、永叔扶道贬异,最为辩士,不觉心醉色怍,钦叹忘返,共恨圣俞闻缪而丧真甚矣。”

    [15] 累冢拱松柏:用《搜神后记》丁令威歌:“何不学仙冢累累”及《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语:“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16] 同在不同昔:同为生存,但是和昔日相处的情况不同。

    [17] 烜(xuān宣)赫:声势极盛,指欧阳修。

    [18] 乐指百:家伎十人。

    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1]

    河湟宿兵地[2],劲勇天下闻,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3]。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远以塘设险[4],遂轻甲屯云。昔传尝胆国[5],能破怒蛙军[6],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实由恃阻懈,抉目悲伍员[7]。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8]。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嘉祐三年诗。景德四年澶渊之盟以后,北宋政权对于契丹的侵略性,放松了警惕。尧臣在这首诗里提出边防的重要,正见列他对于国家的热爱。

    * * *

    [1] 莫州:故治在今河北任丘县。

    [2] 河湟:黄河、湟水皆发源于青海省,东流至甘肃省合流,古代因称甘肃西部及青海省为河湟。后汉时汉族与羌族,唐代汉族与吐蕃族在此曾经发生过多次的战争。尧臣借指今河北省中部宋人与契丹的边缘地区。

    [3] “侵疆古甚炽”二句:《诗·小雅·六月》:“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狁,以奏肤功。”又:“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4] 塘:北宋时于河北境内与契丹接界处皆掘地为塘以制侵略。

    [5] 尝胆国:越王句践既败于吴,卧薪尝胆,因称为尝胆国。

    [6] 怒蛙军:指吴军。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怒目犹吴蛙”。

    [7] 抉目悲伍员:《国语·吴语》记伍员“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8] 和獯:獯指獯鬻,古代北方民族,此指契丹。

    永叔内翰见过

    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忽闻大尹来[1],僮仆若惊鸟。入门且坐笑,丰颊光皎皎[2]。问我餐若何,依旧抱糜[3];问我诗若何,亦未离缠绕。我庭有藜苋,不堪秣;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佋[4]。乃喜百事稀,来此与世矫,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

    嘉祐三年诗。

    * * *

    [1] 大尹:欧阳修时以翰林学士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故诗中称大尹。

    [2] 皎皎:明洁貌。

    [3] 糜(chǎo炒):粥曰糜,炒粉曰。

    [4] 介佋:残宋本、宋荦本作“介佋”,万历本作“介绍”。介佋,居间之意,此指仆从。

    和江邻几学士画鬼拔河篇

    蒲中古寺壁画古[1],画者隋代展子虔。分明八鬼拔河戏,中建二旗观却前。东厢四鬼苦用力,索尾拽断一鬼颠[2]。西厢四鬼来背挽[3],双手下抵以肩[4]。龙头鱼身霹雳使[5],持钺植立旗左偏[6],拔山夜叉右握斧,各司胜负如争先。两边挝鼓鼓四面,声势助勇努眼圆,臂枭张拳击捧首[7],似与暴谑意态全。当正大鬼按膝坐,三鬼带韣一执旃[8],操刀擐囊力指督,怒发上直筋旧缠。虎尾人身又踣顾,蒺藜短挺金锤坚,高下尊卑二十四,二十四鬼无黄泉。角锥竞强欲何暏[9],曷不各各还荒埏[10]。

    嘉祐三年诗。

    * * *

    [1] 蒲中:蒲州,故治在今山西永济县。

    [2] 拽断:残宋本作“拽断”,万历本、宋荦本作“栧断”。

    [3] 来背挽:残宋本作“未背挽”。

    [4] (zhuì坠)下:投下。

    [5] 霹雳使:雷使。

    [6] 植立:宋荦本作“镇立”。

    [7] 枭:雄。臂枭犹言奋臂。

    [8] 旃(zhān沾):旗曲柄。

    [9] 角锥:锥形锐,角锥犹言比锐。欲何暏:夏敬观云:“暏即曙字,应为赌误。”

    [10] 荒埏(yán延):地际曰埏。荒埏,极边无人之所。

    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1]

    本以谏诤称,今以财赋用,所为各有能,何必于兹重。东南周万里,海陆竭煮种[2],敛之为公上,岂是与民共。民方苦久弊,将缺太平颂,有利得设施,无不可抑纵[3],大都守绳墨,曷异虱处缝[4]。从来许国心,曾未苟禄俸,愿无输羡馀[5],终亦归侍从。

    嘉祐三年诗。尧臣在这首诗里指出对于人民的过度剥削,不是政治的目的,同时又指出即使在号称盛世的仁宗时代,人民生活的困苦。

    * * *

    [1] 唐子方:即唐介。

    [2] 煮种:煮指煮盐,种指耕种。

    [3] “有利得设施”二句:言有利于民,则民可以指挥。

    [4] 虱处缝:阮籍《大人先生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兆也。”

    [5] 羡馀:唐宋臣僚以赋税之馀进贡者,称为羡馀。《宋史·章献皇后传》:“有漕臣刘绰者自京西还,言在庾有出剩粮千馀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馀进哉。’”

    题老人泉寄苏明允[1]

    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渊中必有鱼,与子自徜徉,渊中苟无鱼,子特玩沧浪。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皇[2],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傍。

    嘉祐三年诗。

    * * *

    [1] 老人泉:在四川眉山县。苏洵有《老翁井铭》。苏明允:苏洵。

    [2] 家有雏凤皇:指苏洵二子:轼、辙。

    送弟禹臣[1]

    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枣实好。枣实未剥风莫吹[2],我鬓愁多似蓬葆[3],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4],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然何足道[5]。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

    嘉祐三年诗。

    * * *

    [1] 禹臣:尧臣胞弟。

    [2] 剥:落也,见《广雅·释诂三》。

    [3] 蓬葆:言发乱。《汉书·燕刺王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注:“头久不理,如蓬草羽葆也。”

    [4] 缟(ɡǎo稿):白绢。

    [5] (xuè穴)然:疮貌。

    依韵和原甫昭君辞

    武帝常勒兵,北登单于台,始欲以威伏,竟亦惭怀来[1],徒令出塞师,万里求龙媒[2],未弭后世患,玉颜困黄埃。丹青不足恨,谋虑少徘徊,月如汉宫见[3],心向胡地摧。在昔李少卿,听笳动悲哀[4],壮士尚如此,娥眉安得开。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初冬诚难保[5],死不如草莱。

    嘉祐三年诗。

    * * *

    [1] 怀来:言怀远能来。

    [2] 龙媒:骏马。《汉书·礼乐志》:“天马徕兮龙之媒。”

    [3] 汉宫:正统本作“汉官”。

    [4] “在昔李少卿”二句:李少卿,名陵,汉骑都尉,与匈奴战败,陷胡中。世传《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5] 初终诚难保:《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冬:夏敬观云:“冬当为终误。”

    再依韵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始欲并日月,今嗟随风埃。仆侍共惨戚,山川空徘徊,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休言羊酪甘,谁喜毡庐开。故国万馀里,此生那得回,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莱。

    嘉祐三年诗。

    送刘弼秘校赴婺源[1]

    云木葱茏处,鸡鸣古县城,山高地多险,源近水偏清。斫漆资商货,栽茶杂赋征,案头龙尾砚[2],切莫苦求精。

    嘉祐三年诗。方回云:“尽婺源之俗,末句规之,勿求砚以扰民也。”

    * * *

    [1] 婺(wù务)源:县名,宋时属歙州,今属江西省。

    [2] 龙尾砚:产于婺源县龙尾山。《歙砚说》:“昔李后主留意翰墨,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冠。”

    次韵景彝赴省宿马上[1]

    乌纱帽底青眸转,朱雀街头玉辔摇[2],灯火高楼吹短笛,帘栊斜巷隘初宵。身归兰省唯看月[3],心在天津欲倚桥[4],枕上夜深应不寐,羡他年少酒微销。

    嘉祐三年诗。方回云:“曲尽京师承平,市井繁盛之状,流丽圆活,自然有味。”纪昀云:“五、六对法活,措语亦工。”

    * * *

    [1] 景彝:王畴字景彝,曹州济阴人,官至枢密副使。

    [2] 朱雀街:北宋旧京城正南曰朱雀门。见《东京梦华录》。

    [3] 兰省:指尚书省。赵嘏《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

    [4] 天津桥:在洛阳。北宋达官多寄家洛阳,王畴父博文,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心在天津”,当指此。

    韵语答永叔内翰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1]。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求,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设如杨凝式[2],言且直节修;又若李廷中[3],清慎实罕侔。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4]。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其馀皆泯泯,死去同马牛。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5],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嘉祐四年(1059)尧臣年五十八岁作。时在汴京。

    * * *

    [1] “世人作肥字”四句:《欧阳文忠公文集笔说·世人作肥字说》:“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2] 杨凝式:华阴人,五代汉时,官至少师。《旧五代史》言其“善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

    [3] 李廷中:夏敬观云:“廷乃建字之讹。”李廷中:京兆人,宋时官至判太府寺,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

    [4] 人焉廋(sōu搜):《论语·为政》:“人焉廋哉。”孔注:“廋,匿也。”

    [5] 瘳(chōu抽):病愈。

    送马行之都官

    昭亭山下送君时,不畏西行剑栈危,笮马跨来身更健[1],吴船乘去计非迟。钱塘湖上寻云屋,巾子峰前种槿篱[2],此趣已高天下士,不须功业似鸱夷[3]。

    嘉祐四年诗。

    * * *

    [1] 笮马:见《史记·货殖列传》。笮地在今四川茂县境内。

    [2] 巾子峰:在浙江青田县南六十里。

    [3] 鸱夷:《史记·越世家》:“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号鸱夷子皮。”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1]

    年年泼火雨[2],苦作清明寒,梨花犹半绽[3],塘水已迷漫。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阑,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春衣向来脱,带眼斗觉宽,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春雨固多喜,虽多安得愁,既能勒花苞,又解滋耕畴。池添痕痕涨,渠有细细流,不同离妇怨,一落不可收。定知矜有年,岂似斗粟赒[4]。西掖吴夫子,吟观意迟留,正声跻《雅》《颂》,高论等《阳秋》[5],我惭才甚薄,难继《东山》讴[6]。

    嘉祐四年诗。

    * * *

    [1] 长文紫微: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时为知制诰。唐时一度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因称紫微。

    [2] 泼火雨: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见《月令广义》。

    [3] 绽(zhàn战):拆开。

    [4] “定似矜有年”二句:夏敬观云:“言雨意矜恤下民,将赐以丰年,不似斗粟相赒给也。”西掖:中书省又称西掖。

    [5] 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郑后讳阿春,因呼《春秋》为《阳秋》。孙盛著《晋阳秋》即《晋春秋》。

    [6] 东山:《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零雨其濛。”

    次韵和刘原甫紫微过予饮酒

    所居汴水近,未有鼓吹蛙,昨日春雨晴,车骑临我家。我家苦僻远,庭下无泥沙,为撇瓮面醅[1],为煎鹰爪茶[2]。乳羹芼紫莼[3],蜜果饤干瓜[4],与我相对饮,但恨诸友遐。笑语虽同昔,放浪不少加。忽观壁间字,坐叹目昏花,公壮尚若此[5],我老死岂赊[6]。门前卖桃李,呼买婀娜华[7],东檐大槐树,上有鸟雀哗。恃旧无猜嫌,醉弁已倾斜[8],将去还见规,礼数何检差[9]。后从江韩来[10],褫带欢莫涯[11]。

    嘉祐四年诗。

    * * *

    [1] 为撇瓮面醅:撇,拂去。酒未漉者曰醅。此句言拂去瓮面酒沫。

    [2] 鹰爪:茶名。《负暄杂录》:“北苑茶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茶芽。”

    [3] 乳羹芼紫莼:用菜杂肉为羹。此句言以紫莼杂肉为羹。

    [4] 饤(dìnɡ定):堆积。

    [5] 公壮尚若此:是年刘攽年四十一岁。

    [6] 赊:远。

    [7] 婀娜:柔弱貌。

    [8] 醉弁:弁,冠名。《诗·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

    [9] 检差:拘束。

    [10] 江韩:指江休复及韩绛兄弟。

    [11] 褫(chǐ尺)带:解带。古人以束带为矜庄,解带为放逸。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1]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2]。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嘉祐四年诗。

    * * *

    [1] 欧阳秀才:名辟,字晦夫,桂州灵川人,元祐六年进士,为石康令。

    [2] 西江梦:《东坡题跋》引此诗作“江南梦”。

    柳絮

    陶令生涯漉酒巾,门前种柳万条新,花今吹作蓬莱雪,曲旧得于关塞人[1]。应与残红闲是伴[2],不随舞蝶去争春,可怜轻质都无定,一落银河莫问津。

    嘉祐四年诗。此篇为《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之一。“蓬莱”句以仙山扣殿中,残英、银河都和宫禁相关。

    * * *

    [1] 曲旧得于关塞人:汉横吹曲有《折杨柳》。

    [2] 残红:正统本、宋荦本作“残英”。

    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1]

    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频年直我来,我愧不堪七[2],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懒性真嵇康,闲坐喜扪虱[3],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果然公爱之,奇踪写名实,岂惟播今时,当亦传异日。嗟哉试笔诗,藏不容人乞。

    嘉祐四年诗。《欧阳文忠公外集》卷四有《圣俞惠宣州笔戏书》一首,与此诗同韵,未题何年作。

    * * *

    [1] 诸葛高:宋宣城人,世工制笔,至高尤有名,为鸡毛、鼠须、老兔、散卓诸种,书久而毫仍健。

    [2] 不堪七:嵇康,字叔夜,曹魏时谯国铚人,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自言有必不堪者七。

    [3] 扪虱:《与山巨源绝交书》:“性复多虱,爬搔无已。”

    送祖择之赴陕府[1]

    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2],此树且能久,后人宜不忘。君从金马去[3],郡在铁牛旁[4],山色临关险,河声出地长。罇无空美酒,鱼必荐嘉鲂,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

    嘉祐四年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八有《小饮座中赠别祖择之赴陕府》一首,题嘉祐四年。方回云:“金马、铁牛,人皆可对,必如此穿成句,方见活法。‘山色’、‘河声’一联,不减盛唐。‘美酒’、‘嘉鲂’一联,句法亦新。”纪昀云:“不失清稳。”

    * * *

    [1] 祖择之: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宋史》本传不记其知陕州事,当系漏去。陕府:《瀛奎律髓》作“陕州”。陕州,故治在河南陕县,今并入三门峡市。

    [2] 召公棠:见《诗·召南·甘棠》。

    [3] 金马:汉长安宫署有金马门,见《史记·东方朔传》。

    [4] 铁牛:陕州有铁牛庙,见《中华古今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