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轼词选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246] 此句形容江水的颜色,兼写水势。

    [247] 以上三句,可参看前词《南乡子》第三、五句及注〔2〕、〔3〕。

    [248] 杜甫《登楼》诗有“锦江春色来天地”句,此用其语。

    [249] 地方官去任,还留下好的政绩,美之为“遗爱”。这句颂朱寿昌,是应酬语,意在衬出下句。

    [250] 剑外:即剑南————四川的别称,因为对于唐代的首都长安来说,它是在剑门山外,即山之南。唐于此置剑南道。

    [251] 《江表传》:书名。这书已不存,只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可以间接看到一部分,其内容是记载汉末群雄割据和三国鼎立时的荆、吴人物事迹。

    [252] 古代对不出来为朝廷服官的知识分子,称处士。这里狂处士指祢衡。衡字正平,汉末平原人,是当时很有才学兼有狂名的青年,与孔融友善,融荐他给曹操,但他却很看不起曹操,有名的“击鼓骂曹”的故事是历来为人民所熟知的。祢衡既不容于曹操,被送到荆州,依荆州刺史刘表,亦不见容。刘表又把他送往江夏(今汉阳)。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亡年二十六岁。

    [253] 祢衡在江夏时曾写《鹦鹉赋》,汉阳城外的鹦鹉洲,由此得名。祢衡的墓也在洲上。

    [254] 萧瑟:象声字,象秋风声、草木摇落声。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此用其意。

    [255] 底事:何事。这句中的“不”字,他本所无,论文意,有“不”较胜。

    [256] 飘忽:轻快,含有一瞥即逝的意思。这里说曹操、黄祖都不过很短时间的存在。

    [257] 谪仙:称李白。这一称谓,由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而来。追:赶上、争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是用崔颢《黄鹤楼》诗原韵,想追胜崔诗的。李诗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崔诗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58] 麹:一作,含有菌的酒母,俗称“酒饼”,发酵时呈淡黄,色如黄尘。麹尘,即淡黄色的代称。

    [259] 兰叶是条形的,故称兰条。菖花,即菖蒲花,药用名为蒲黄。我国自古传下的风俗,端午节日浴兰汤,饮菖蒲酒,相传可以却病驱邪。实际上是这些植物有防御和治疗皮肤病的功用。

    [260] 一分歌:一本作“十分歌”。

    [261] 狱草烟深:形容监狱无人迹,是说没有囚犯;讼庭人悄,形容法庭清静,很少有诉讼事。两句称颂太守的政绩。

    [262] 无吝:不惜、何妨的意思。过:这里读平声————ɡuō(锅)。

    [263] 覆块青青:指麦苗覆盖着的土地。

    [264] 陈蔡凝《春云》:“入风衣暂敛,随车盖转轻。作寒还依树,为楼欲近城。”四句写春云的四态。这里取意于蔡诗的第二句,说春云如叶,轻而低,像是飘落在车盖上。

    [265] 临皋烟景:临皋是黄州江边水驿,这里泛指江天景色。

    [266] 雪床:原作“雪林”,各本同。《东坡乐府笺》本作“雪床”,并据汪穰卿笔记,谓:“见苏文忠手书《浣溪沙》五首,‘雪林初下瓦跳珠’句,林作‘床’。注:京师俚语,霰为雪床。”按雪、霰同是一物,不过雪是片状,南方俗称“棉花雪”;霰是粒状,南方别称之为“珍珠雪”或“米雪”。落下来,恰似“瓦跳珠”。作“雪床”较胜。跳,这里读平声————tiāo(挑)。

    [267] 辘辘:象声词,状马车行走的声音。使君车:谓徐君猷的车辆。

    [268] 容易醉人的酒谓之扶头酒。上阕写饮酒的兴致,下阕写饮酒的情趣。

    [269] 翠羽:喻蔬菜。

    [270] 槽:指酒槽。此句用李贺《将进酒》“小槽酒滴真珠红”诗意。

    [271] 梅须:梅花的花蕊。傅注:“花香多在须间粉上。”

    [272] 乘月:趁着月色————夜行。

    [273] 肱(ɡōnɡ工):臂膀。《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曲着胳膊当枕头睡。

    [274] 障泥:马荐,用来上垫鞍、两旁垂下以挡住尘土的。玉骢:马名,这里作马的代称。《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这里“障泥未解”和下句“我欲醉眠”是为下面“解鞍欹枕”先设。

    [275] 此句写驻马。琼、瑶,美玉。这里用来形容水光月色。

    [276] 谓携雨具的人早离去了。

    [277] 芒鞋:草履。竹杖芒鞋,郊游野服。

    [278] 一莎(suō蓑):一件蓑(莎)衣。盖携雨具的人先去,临时借得蓑衣也。

    [279] 料峭:风寒的形容词。这词儿作者惯用,如“春风料峭羊角转”、“渐觉春风料峭寒”。

    [280] 无再少:青春一去就不复返吗?时作者病愈,又见水西流,故作此欢乐语。

    [281]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摧年酉时没”之句,这里反用其意,并借慰庞安常。

    [282] 孟昶(chǎnɡ敞):五代时蜀国后主。他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同时,而又同样是一个好填词、知音律的小朝廷君主。在位三十一年(935——965),国亡,降宋。

    [283] 花蕊夫人:姓费,孟昶的妃子,国亡后她和孟昶一起做了赵匡胤(宋太祖)的俘虏。曾赋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摩诃:梵语,意译兼有大、多、美好数义。宫池以摩诃命名,可见当时的崇佛风气。

    [284] 足:补成。

    [285] 水殿:即临水的便殿。

    [286] 欹:同倚。

    [287] 形容女性的手白,美称为素手。古诗:“纤纤出素手。”

    [288] 金波:月光。《汉书·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淡:言其皎洁。

    [289] 玉绳:星名,是北斗七星中的斗杓。玉绳与金波常联用,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鹊,玉绳低建章。”玉绳低转,言夜已深。

    [290] 但:一作“细”。

    [291] 据《西溪丛话》:“孟蜀主水殿诗,东坡续为长短句。一云,昶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所咏《玉楼春》词也。”那《玉楼春》词,据《漫叟诗话》是:“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这是附会之说,作者明明说了“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玉楼春》与《洞仙歌》句调显然不同,何须寻味?还是《古今词话》说得较近情理:“东京人士,隐括东坡《洞仙歌》为《玉楼春》,以记摩诃池上之事。”但仍以那八句为《玉楼春》调,也是以讹传讹。《苕溪渔隐丛话》以为:“《漫叟诗话》所载《本事曲》……与东坡《洞仙歌序》全然不同,当以序为正也。”

    [292] 故垒:前人的营壁。

    [293] 三国:一作“当日”。周郎:周瑜,字公瑾,当时东吴的将军,孙、刘两家联军的前敌总指挥。这一战役是他发挥了高度的战争艺术,因此赤壁的名字和他的名字联在一起,故云“周郎赤壁”(一作“孙吴赤壁”,似逊)。说“人道是……”,足见作者对于其地未经考证,不作肯定。文学创作并不等于史书、地志,似不必以苛细的考证来寻求一名之当不当,一地之错不错。

    [294] 这两句各本不同,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或作“掠岸”。

    [295] 千堆雪:形容浪花。李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

    [296] 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作小桥:“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孙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事在建安三年,时瑜年二十四。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小桥嫁瑜,已逾十年之久,说“初嫁”,是为词刷色,以加强英雄美人故事的气氛。

    [297] 英发:英俊开朗貌。这句写周瑜。《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和吕蒙,他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吕蒙“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298] 纶(ɡuān关)巾:以丝帛做的便帽。羽扇纶巾,是在野的服饰。这句借服饰形容其雍容悠闲之状————藐视敌人。或以为指诸葛亮,那也许是错觉,由于元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把羽扇纶巾当作了诸葛装,而诸葛亮又恰是参加了赤壁之役的原故。

    [299] 这句是说曹兵为火攻所败,如灰飞烟灭。强虏,强大的敌人。当时曹操的军队————包括南下的中原兵和新降的荆州兵,约五十万,孙权、刘备联军仅五万,比例上是十对一。别本强虏作“樯橹”,音相近;则此句指战船被焚,意亦可通。惟此战役,孙刘联军,水陆并进,以火攻开始耳。

    [300] 华发:半白的头发。

    [301] 酹(lèi累):奠酒。

    [302] 桂魄:即月光。月初始见谓之“初生魄”(魄亦作霸),后人遂以魄为月亮的代称。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故称桂魄。

    [303] 此句写中秋夜空为寒冷月光所笼罩。

    [304] 宋王铚《龙城录》载唐玄宗游月宫,“有素娥十馀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舞于大桂树下”。此用其意。

    [305] 以上三句遥想月宫情景。“清凉国”与下阕的“水晶宫”,均指月宫。

    [306] 历历:清晰、分明。二句设想在月中俯视人寰。

    [307]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08] 此即作者《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句意,可互参看。

    [309] 《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三句言自己去月宫自可乘风,不用骑鹏翼。

    [310] 收:这里犹如说落。

    [311] 浅:应上句水落;碧:形容水色;鳞鳞:谓微波如鱼鳞一片片,作者《和文与可洋州园池》:“曲池流水细鳞鳞。”

    [312] 晋孟嘉于重九日登龙山,被风把帽子吹落,嘉不觉。这故事当时以为笑谈,后来传为佳话。一般诗词中常以落帽事来咏重九登高,已成烂调;作者却反用其意,化陈腐为新奇。

    [313] 若为:犹如说如何、怎样,《宋书·王景文传》:“居贵要但看问心若为耳”;又含有那堪、怎奈的意思,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若为秋月听猿声!”这里两义俱有,读下句可知。

    [314] 此句并见作者《次韵王巩》诗。明日是十日;黄花指菊;蝶也愁,似本郑谷《十日菊》:“节去蜂愁蝶不知”,此处却更进一层,言愁之甚。

    [315] 东坡:地名,在黄州。这原是一片数十亩的荒地,作者开垦躬耕于此,并以这个地名作了自己的别号。同时也是作者对于前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东坡垦地种花的一种仰慕和趋步。作者曾自云“平日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此事可作一例。

    [316] 营营:本义是往来不息,引伸为奔走名利。

    [317] 縠(hù胡,旧读入声):绉纱。縠纹,喻水波之细。

    [318] 末二句是设想之词。但在当时却引起了误会,后来并传为佳话。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当时苏轼出狱未久,被贬黄州,是被看管着的),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起床)也。”

    [319] 漏: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其法以水计时:用刻好度数的箭装置在铜壶中,壶中盛水,壶底有孔,水渐漏减,箭上的时刻度数便逐度露出。俗称“铜壶滴漏”,就是这种制造。漏断,是漏声已停,这里指初更已过。

    [320] 省(xǐnɡ醒):知道、了解。

    [321] 不直说雁不栖于树枝,而说它不肯栖,是作者有所寄托,陈鹄云“取兴鸟择木之意”(《耆旧续闻》)。

    [322] 陈鹄《耆旧续闻》:“赵右史家有顾禧景蕃补注东坡长短句真迹云:‘余顷于郑公实处见东坡亲迹书《卜算子》断句云寂寞沙汀冷,今本作枫落吴江冷,词意全不相属。’”此句原作“枫落吴江冷”,今从别本作“寂寞沙洲冷”。

    [323] 旧历遇有闰月之年,其前立春节候较迟,故云“春浅”。虽交正月,因未立春,按节令来说,还是腊月的节令,故云“腊侵年”。腊,本指岁终之祭,人们遂以腊月称十二月。苏轼在黄州期间只赶上一次“腊侵年”,即元丰六年(是年闰六月)。

    [324] 破春妍:犹言露春意。作者元丰六年作《正月三日点灯会客》诗,首二句为“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奈破春妍”。此词与诗意近,故疑亦同时作。

    [325] 信:信息、消息。虽有信息,无人察觉,只是在“柳际花边”稍有透露。

    [326] 钟鼓声音清圆是天气晴暖的征候。以上三句写自己意念中的感受。

    [327] 二句是设想之词。

    [328] 少悰(cónɡ丛):少欢趣。

    [329] 疏慵:闲散懒动。

    [330] 三句赞王长官为人坦荡,堪与长江相比。

    [331] 桧(ɡuì贵):亦称桧柏,一种常绿的高大乔木。

    [332] 苦难双:实难相比。以上二句写王长官的品格刚直。

    [333] 司州古县:均指黄州。黄州古为黄陂县,唐时以黄陂县置南司州。“司州古县”即指黄陂。

    [334] 坞:村舍。

    [335] 子:指陈慥。

    [336] 宁肯:怎肯、怎么会。吾邦:我处。三句写过访缘由。

    [337] (chuānɡ窗):敲打撞击声,形容下文的风雨。

    [338] 幢(chuánɡ床):旗帜。王长官是冒着风雨过访的,烟盖云幢,犹如说烟如盖、云如幢,有烟云扈从。三句言王长官的潇洒风度。

    [339] 一饮空缸:一下子把缸里的酒喝光,也就是“一醉方休”。

    [340] 居士:自指;苏轼在黄州时始自号东坡居士。先生:指王长官。启下句的“相对”。

    [341] (ɡānɡ缸):灯。残,灯火将尽,言时间之长,已是深夜。

    [342] 逢(pánɡ旁)逢:象声词,状鼓声。《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瞍奏公。”末三句言分别之匆忙。

    [343] 新作:新建。

    [344] 湿青红:写窗户新加彩漆,而又面临大江,浴青山红日,————亭临水,水连空。

    [345] 平山堂:在扬州,欧阳修所建。

    [346] 欧阳修《醉偎香》(即《朝中措》)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认得,记起、体会到。

    [347]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操舟的老汉。

    [348] 兰台公子:指宋玉,他做过兰台令————文学侍从之臣。

    [349] 《庄子·齐物论》说有“人籁”、“地籁”、“天籁”。天籁是发于自然的神妙的音响,即指风声。

    [350] 刚道:硬说。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雄风是“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庶人之风”,那是“雌风”:是“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苏轼颇不以宋玉这番话为然,所以上面说“堪笑”,笑他“未解”;这里说他“刚道”————谓宋玉可笑,不解天籁,硬说风有雌雄。

    [351]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苏轼认为:胸中有“浩然之气”,才能当此“快哉之风”。

    [352] 翻空:翻翔在空中。

    [353] 蕖:芙蕖,即荷花。

    [354] 傍:同旁。

    [355] 时作者奉调为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团练副使。

    [356] 雪堂:作者在黄州时所筑。

    [357] 会:正当、恰逢。李仲览:名翔。他是奉杨元素命来看苏轼的。

    [358] 遗(wèi畏):一作馈,赠与。

    [359] 用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句:“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强半,大半。是年苏轼恰四十九岁。苦,甚、极之意。

    [360] 作者自元丰三年二月到此时,在黄州已超过了四年。其间元丰三年有闰五月,六年又闰六月,故云“再闰”。坐见:白白看着,空过了的意思。

    [361] 言长期在吴、楚,孩子们相随既久,已不复作乡音。《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中有云:“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362] 老:这里作动词用;东坡:这里是地名。老东坡,老死在东坡之意。苏轼在这儿开垦躬耕,原想终老于此,所以他以这小地名作自己的别号。参看《临江仙·夜归临皋》注〔2〕

    [363] 好在:问候之词。柔柯:细枝,这里指柳条。《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音bá,野宿的意思)。”召伯在甘棠树下住过,那棵树就得到人民的爱护;这棵柳树是苏轼所栽。莫剪柔柯:嘱托之意。

    [364] 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载,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河,是个观览的好地方。王胜之:名益柔,河南人,历知制诰,迁龙图直学士。

    [365] 南郡:今湖北江陵一带。

    [366] 《太平御览》引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南京别称)山阜,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之后遂以龙蟠虎踞专称南京。言其地势险要。

    [367] 金陵是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之都,更替频繁。游人登上赏心亭,自然容易触动怀古之思,所以说是吊兴亡处。

    [368] 这句是写王胜之来金陵赴任途中,却涂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风车,传说中一种可从风远行的飞车。

    [369] 这句是说那风车中间驾着青鸾,两边套着红鸾。二句将王胜之写得乘鸾来去、恍若神仙,虽是假想之辞,却表现了王的超俗不凡,也为下文的说事作了铺垫。

    [370] 讶:吃惊。白鹭洲:原在金陵西南的长江中,今已与陆地相连。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371] 以上三句写王胜之“视事一日,移南郡”。因为白鹭不是鸾的伴侣,所以又飞走了。暗示王胜之只做了一日金陵太守,便又离去。

    [372] 漫(mán蛮)漫:一般形容空间的广远或时间的长久,这里却是指水流的舒畅。三句均描写早春景象。

    [373] 雪沫乳花:状茶水上的白泡,茶叶细嫩(所谓“雪芽”)加上水沸适当(所谓“蟹眼”)所呈的现象。唐、宋时喝茶讲究这些。曹邺《茶诗》:“香泛乳花轻。”(zhǎn展):即盏,茶杯。

    [374] 蓼:野生植物,古称辛菜,可供食用。蓼茸是指它的嫩芽。蒿笋:这里指莴苣菜的茎。东晋时立春日以萝卜、芹菜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做春盘。这种风俗,宋时和宋以后还有。这里“春盘”点明尝试蓼、蒿的季节,与上句“午”字置于“”字之上以点明品茶的时间相对,而又是一白一绿————“雪沫乳花”和“蓼茸蒿笋”,使人感觉轻快、鲜明,为下句“有味”、“清欢”设色。

    [375] 晦日: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376] 从作者十七岁至四十九岁,共三十三个年头。

    [377] 与上句“飘流江海”同意,突出行旅的遥远艰险。

    [378] 这里的“青衫”用义如同“青衿”,那是古代学子的服装,这里借指年轻的读书人。以上五句,均兼指作者与刘仲达双方而言。

    [379] 疏狂:狂放不羁。异趣:暗指自己与变法的执政者意见不合。此句申述自己“飘流江海”的缘由。

    [380] 尘凡:世间。

    [381] 因“淮水浅冻”,船行不得,只能坐等,故云。

    [382] 巉(chán缠)巉:高耸的样子。

    [383] 攕(xiān仙)攕:形容女子纤细的手。

    [384] 相搀:相接、相连。

    [385] 苏轼在黄州自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共五个年头。

    [386] 一篇:此词已选,见前。

    [387] 阳羡:今江苏宜兴。时作者已在那里购买田亩,安置家眷。

    [388] 嵯(cuō搓)峨:形容山势高峻。阳羡有荆溪、西山,风光甚美,以上二句即写此。

    [389] 此句双关,于景物描绘中,暗寓晚年又多蒙皇帝的恩典。

    [390] 铗(jiá夹):剑。弹铗,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冯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这里作者以弹铗悲歌,借指自己遭贬的窘迫生活。

    [391] 银:指银河。潢:指天潢星。这里的银潢,不过是泛言星空而已。

    [392] 天女:指织女星。传说中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才得相会;既相会,织女自然可以“停梭”了。这里作者借指与家人团聚。北齐·邢邵《七夕诗》:“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393] 风波:喻官场中的是非曲直。

    [394] 稚子:小儿子。谓苏过,时苏过十四岁。

    [395] 《述异记》载:“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这里即用此事。柯,斧柄。

    [396] 此句写“青衫破”的程度,一丝丝的如同蓑衣。结尾三句是戏笔,是对已往官场生活的自嘲,也是对放归阳羡的自慰。

    [397] 老:这里作动词用,即养老、度晚年。

    [398] 只为:各本多作“不为”,从毛本改。作者是贪爱阳羡山水的,当以“只为”为胜。溪山:谓荆溪、西山。

    [399] 作者《前赤壁赋》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用其意。造物,即大自然。

    [400] 傅榦注:“韦苏州(应物)诗:‘那知风雨夜,复对此床眠。’子由尝感是语,遂与公相约,有早休之意。”据此,风雨时亦即归隐时。二句设想将来。“风雨对床”,此典苏诗词中惯用。

    [401] 这句实是“酒家去”的藏词隐语。

    [402] 醉为期:喝到醉为止。

    [403] 彼此:指酒家和渔父。一方出酒,一方出鱼蟹,两方互不需付酒钱和鱼蟹钱。

    [404] 这里并非舞名,是形容渔父醉行之状。

    [405] 举:飞起。

    [406]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元稹诗:“度霞红漠漠”。漠漠:幽静地、无声地。风雨是动的、有音响的,这里却用作静默的抒状字,使人更觉得江上寂寞,渔父萧闲。

    [407] 上句“官人”泛指有公职出差的人;下句“我”是渔父自谓。两句写“官人”受羁绊和奔波,衬托出渔父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之状。

    [408] 用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意。草堂,杜甫在成都时自建的住所;江东,那时李白所在地。作者蜀人,流宦江东,隐以李白自况。草堂,一作“暮云”。

    [409] 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借以点明扬州。

    [410] 轻舸(ɡě各):小船。

    [411] 吴侬:带“侬”音的吴语。作者在江南多年,这里自写其语音情态。

    [412] 这里用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句意。

    [413] 文忠:欧阳修的谥号。他是北宋时代“载道”文学运动的领袖,是苏轼的前辈,而且是苏轼的座师。

    [414] 退之:韩愈的字。韩愈《听颍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予有两耳,未省听丝簧。自闻颍师琴,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颍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颍,各本均作“颖”,今从韩集改作“颍”。

    [415] 作者诗话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昵昵儿女语……此退之听颍师琴诗也。欧阳公尝问仆:琴诗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曰:此诗固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非琴诗。”在熙宁五、六年间,作者曾作《听贤师琴》一诗,想寄给欧阳修,而修已死,作者尝引以为憾。

    [416] 章质夫:名楶(jié节),时为吏部郎中。

    [417] 唐、宋诗多不能入乐,这里说使就声律,是把原作改写为词,使其能符合当时琵琶谱中的本调。

    [418] 昵(nì逆)昵:亲近貌。

    [419] 以上四句,与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语”同样的描写。

    [420] 轩昂:高扬的样子,《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卓(董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这里用以形容声音的高扬。韩愈另有《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睹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那轩昂又是形容书法、诗句的挺拔。

    [421] 填:这里是象声字————形容鼓声,有时也写作阗。《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作者《初发嘉州》:“朝发鼓阗阗”。《左传》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22] 《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423] 青冥:青天。以上两句,写弦声第三段变化,似李颀《听董大弹胡笳》中的“万里浮云阴且晴”,亦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424] 韩愈原句“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李宪乔云:“写声至矣!亦可见琴德之高。”这里说独不鸣,亦有意在言外。

    [425] 跻:登高;攀:扳援而上。

    [426] 寻:度量名,古以八尺为寻。百寻,形容其高。以上均形容弦声的变化,指法的神妙:忽泛、忽约、忽涩、忽滑。《许彦周诗话》:“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

    [427] 东方朔《七谏》:“冰炭不可以相并兮”,这里意谓冰炭同怀,用郭象《庄子注》:“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脏矣!”

    [428] 《庄子·让王》:“孔子推琴喟然而叹。”

    [429] 此句描写杨花离开了枝头,落在路旁。

    [430] 思(读sì四去声):这里作名词用。此句用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句意。

    [431] 以上写杨花全用拟人的手法。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隐括其意。

    [432] 此句写落花,是陪衬的写法。缀,联系。

    [433] 遗踪:留下的踪迹,指雨后的杨花。

    [434] 这句是说杨花落水,看来像是浮萍。前人亦有杨花落水化为浮萍的说法。

    [435] 二分尘土:应上文“抛家傍路”,言杨花三分之二在路旁。一分流水,应前句“一池萍碎”,言杨花三分之一在水面。三分春色,就这样地消逝了。

    [436] 唐人诗:“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此用其意。曾季狸《艇斋诗话》曾举出,并誉为“夺胎换骨手”。按:《水龙吟》旧谱,末三句的句式是五、四、四,如章楶原词“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又如作者另一《水龙吟》末三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均同。这里却变化了句式,成为七、三、三,故应点作“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37] 这里东坡是地名,参看前面《临江仙》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和《满庭芳》的“相劝老东坡”句注。这句是说:请你传达我的话,告诉东坡。

    [438] 唐时翰林院设在宫中,称玉堂。以后玉堂就当作翰林院的美称。

    [439] 这两句是悬想东坡的情景。

    [440] 这两句是盼望仍过东坡生活。一犁春雨,是说雨量恰够,约略够犁头插入土中那么深浅————正好春耕。

    [441] 这四句也都是遥想东坡的情景。首句说堂,当指他自己当年建筑的雪堂。

    [442] 这两句,作者自呼自道。

    [443] 半篙:写秋水本浅;初没:状雨后水量新添。隐用杜甫《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句意。

    [444] 棹:这里当动词用:泼水、行舟,犹如说摇、泛。

    [445] 兀:高下起伏。摇兀,犹如说摇荡、颠簸。

    [446] 秦山禹甸:泛指战国时秦地,是说钱永的去向。《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据郑玄笺,大禹时将田地划分为丘甸来治理,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甸。

    [447] 观:这里读ɡuàn(灌)。

    [448] 落日山衔半:即“山衔半落日”的倒装。落日自然是在西方,上句云“北望”,北字与结句“西飞雁”的西字互文,意即指西北。

    [449] 我歌君乱:即我唱你和的意思。乐曲的最后一章为“乱”。

    [450] 西飞雁:代指钱永。深秋大雁南飞,朋友却要北行,轻轻一笔,表露出伤别之感。

    [451] 《艇斋诗话》说有真本作“乳燕栖华屋”,然今各本飞字无从栖字者,故仍作“飞”。《战国策》:“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华屋,有雕饰彩绘的房子,这里指讲究的住宅。李白《感主人归燕寄内》:“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452] 绡:生丝织品,色白。玉:形容扇色、手的肉色俱白。晋王珉和他嫂嫂的侍婢相爱,嫂责婢,婢歌《团扇郎》:“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这里借指歌女。

    [453] 瑶台:指天上,犹如说“琼楼玉宇”之类。此句写那位“孤眠清熟”的女性初醒。

    [454] 蹙(cù促):缩紧、绉起,这里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像缩绉着的红巾。

    [455] 浮花浪蕊:指桃花之类,“浮”、“浪”隐含轻薄逐水之意。春日已去,春花尽残,只有榴花,故云“伴君幽独”。

    [456] 秋风:他本作“西风”。惊绿:是说被秋风吹落了花,只剩下叶。此推想之词,取皮日休《石榴》诗“石榴香老愁寒霜”句意。

    [457] 两簌簌:言花与泪共落。

    [458] 语本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非:变化了,过去了的意思。

    [459] 机:机心。《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注机心是“机变之心”。有机心,在庄子看来是不好的。忘机,就是老子所谓的“弃智绝圣”,“返朴归真”。这里指无意功名。

    [460] 谢公:谢安。《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这就是他的“雅志”————素志。作者早期有《水调歌头》寄他的弟弟苏辙云:“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意与此词略同。作者每以谢安自况,这时任翰林学士,也算是“受朝寄”,但却向道潜誓约:“雅志莫相违。”

    [461] 谢安“雅志未就,遂遇疾笃。……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后来谢安死了,他的外甥羊昙不忍过西州门,有一次醉中走过,就悲感起来,痛哭而去。西州:这里指润州。沾衣:谓落泪。

    [462] 这句写林希,他昨夜坐船从润州来。

    [463] 这句写自己即将进京。汉、唐以长安为首都,后来习惯用长安指首都。————这里指当时的首都汴京。

    [464] 旧官:指作者自己;对:一作“与”;新官:指来接任的林希。

    [465] 公案:公事、案件。这里说可交代者唯湖山而已。作者《次韵林子中》诗云:“雨馀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又:“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466] 个中:这里面。

    [467] 这里使君指林希。

    [468] 前言“公案”,此言“判断”,而前冠以“湖山”、“新诗”,均戏以俗词雅用。亦作者自用其《诉衷情》词意:“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

    [469] 两句写秋天大河水(长淮)落,小河水(清颍)浅。咽:喻流水声低而悲。

    [470] 醉翁:欧阳修自号,在滁州时曾作有《醉翁亭记》。欧阳修的词集名《六一词》。

    [471] 如电抹:像电光一闪地抹过,极言其快。

    [472] 这句说月————十五、十六夜的月。这句意思仍是说时间易过,月亮今天盈,明天就亏一分。

    [473] 无咎:晁补之的字。他是济州(今山东巨野)人,当时任扬州通判,是苏轼的属吏。他十七岁时随父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作《七述》,赋钱塘山川风物之美,那时苏轼在杭州作通判,很赞赏他。他与秦观、张耒、黄庭坚共称“苏门四学士”,为宋诗名家之一,著有《鸡肋集》。随斋,是无咎在扬州的寓所。

    [474] 翛(xiāo萧):无牵挂。《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成玄英注:“翛然,无系貌也。”

    [475] 佳人白玉肌:指白芙蓉————即白荷花。

    [476] 贺方回:名铸,号庆湖遗老,宋代大词人之一,著有《东山乐府》。他的《青玉案》原作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深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他并因此词而得名,人称“贺梅子”。黄庭坚诗云:“解作江南断肠句,人间唯有贺方回。”伯固:苏坚的字,他曾任杭州监税官。苏轼在杭州太守任内对西湖的一些建设如开湖、筑堤、疏河等,多半是出自苏坚的建议和设计。

    [477] 朱注:“案:伯固于己巳年从公杭州,至壬申三年未归,故首句云然。”

    [478] 《晋书·陆机传》载,机有黄耳犬,能从洛阳带书信到吴,又从吴带回报到洛。

    [479] 老子:年老者自称,宋人习用此语。

    [480] 辋川:地名,在蓝田县,是唐代诗人、大画家王维的隐居处。辋川图是王维绘在蓝田清凉寺的壁画。

    [481] 高人:高蹈不出仕的人,犹如说隐士。王维曾作过尚书右丞,过去习惯上称他为王右丞。这里上句说“春暮”,下句说“归期”,用王维《归辋川作》:“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482] 小蛮:人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家妓,善舞。这里苏轼借以指他的妾朝云。

    [483] 画轮:有雕绘的车子。

    [484] 鹧鸪叫起来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此处寓行路之难。倒清樽:犹如说干杯。似有祖饯之举。

    [485]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用其语,并隐含“不适”意。

    [486] 几时:一本作“几人”。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487] 裾:长袍的衣襟。这里指衣。

    [488] 这句是想象梅廷老别去途中对三吴有所留恋。三吴:由来说法不一:《通典》说是会稽(今绍兴)、吴兴(今湖州)、丹阳;《水经》说是吴兴、吴郡(今苏州)、会稽;《指掌图》说是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说是东吴苏州、中吴润州、西吴湖州。这里泛指江南。

    [489] 此句用冯谖客孟尝君故事,意谓梅廷老做了学官,总算是“食有鱼”了,不应弹铗闹待遇、唱归来。

    [490] 脊:屋脊。天下脊,形容地势之高,形势之胜。作者《雪浪石》诗:“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491] 先生:指梅廷老。此句暗点他像古之大儒,当任天下事,岂是今之小儒,只能任学官!

    [492]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他好为奇谋。曾游于赵国。当秦兵围赵时,魏劝赵投降,奉秦为帝。鲁仲连极力阻止了魏国的游说。后信陵君救赵,围解,赵平原君以千金酬谢他,他不受而去。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赞美他的,在李白的诗篇里也是歌颂他的。上党是赵地,梅廷老是高士,这里苏轼隐以鲁仲连称道梅廷老。表面上是说时代承平,用不着鲁仲连的那一套,骨子里却以为朝廷不大用梅廷老于政事,仅小试于学官。

    [493] 《林下词谈》说朝云唱到这两句就“泪落衣襟”,唱不下去。后来,“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这记载未必确实,但前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作妾的女性怕遭遗弃的忧虑和对于许多被遗弃者的同情;后者写诗人苏轼对待他的妾妇是有爱情的。

    [494] 这里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曹植是写女性行走动态,苏轼是写自己酒后醉态。

    [495] 谪仙人:指李白。参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注〔14〕。此言自己没有李白的酒量。

    [496] 藉草:坐在草地上。天真:自然真率。

    [497] “千岁药”、“万家春”皆酒名。二句言酒色之美。

    [498] 二句写岭南梅花的气质和风韵。

    [499] 绿毛幺凤:一种美丽飞禽。庄绰《鸡肋编》:“东坡在惠州,作梅词云‘玉骨那愁瘴雾……’。广南有绿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状类鹦鹉,栖集皆倒悬于枝上,土人呼为‘倒挂子’。”

    [500] 素面:脸不施脂粉。涴(wò卧):为泥土所沾污。

    [501] 《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此句言梅花色美,中白而外红。

    [502] 作者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传王昌龄有《梅诗》云:“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或谓为王建所作。

    [503] 古代习俗,“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这里作动词,穿)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见《后汉书·礼仪志》)。沿习至宋,海南岛亦然。

    [504] 幡:旗子;胜:剪纸,作吉祥图案、文字。均当时迎春习俗。

    [505] 海南地暖,立春时桃花已放,杨花亦已飘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