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0 一谛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典

    一谛①章第十

    “世尊!此四圣谛,三是无常②,一是常。何以故?

    “三谛入有为相③,入有为相者是无常。无常者,是虚妄法。虚妄法者,非谛,非常,非依。是故,苦谛、集谛、道谛非第一义谛,非常,非依。

    “一苦灭谛,离有为相。离有为相者是常,常者非虚妄法,非虚妄法者是谛、是常、是依。是故,灭谛是第一义,不思议。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④,亦非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见众色⑤,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二乘智慧境界。

    注释

    ①一谛:本章是将说四圣谛义,实为一谛,即灭谛。此灭谛才是第一义谛。其他之谛是生死杂染法,当然也是有为法。

    ②三是无常:无常,梵语阿儞怛也(Anitya),有生灭变迁的现象。阿(A)即无,儞怛也(Nitya)即常。三是,即苦谛、集谛、道谛。

    ③入有为相:涉入有因缘造作的境相,即涉及的是具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相,梵语摆乞尖拏(Laksana),事物表于外的相状;表象(心中事物外相)也称为相。

    ④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超脱一切众生的心意识所缘的外界现实事物的认识。过,此处用为超脱。心识,此处泛指人的心意识功能。佛家说心识为能缘,即能认识外界事物;心识认识的对象为所缘。缘,即攀缘的略说。佛家说,心识作用独自不能起(发生),只有攀缘外境才能起,即只有在进入认识事物的实际过程才能起。认识,就要涉及、接触、思虑、忽此忽彼对照选择,犹如猿攀缘树木、老人攀借拐杖,所以称为攀缘。由于佛家所说的攀缘是带有情欲和对现实现象的执定(妄执),因而是与寂灭的佛法相悖的,修佛者必须离攀缘,所以《楞伽经》卷一说:“法佛者离攀缘。”

    ⑤生盲不见众色:生来就眼瞎的人看不见各种外物。生盲,生来即盲。色,此处用为外物,不只是指物的颜色。

    译文

    “世尊!这无因缘造作的四圣谛中,苦谛、集谛、道谛三种谛属于有生灭变迁的范畴,唯有灭谛是属于无生灭变迁的范畴。什么缘故?

    “因为苦谛、集谛、道谛三种谛是具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具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就有生灭变迁。既有生灭变迁,就是虚妄不实的现象。虚妄不实的现象,就不是究竟的真理,就不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就不是众生归依的所在。所以,苦谛、集谛、道谛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不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不是众生归依的所在。

    “唯一永恒真实的苦灭谛即灭谛,远离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远离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就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无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不是虚妄的现象,关于不虚妄的理性的义理是真理,是永恒真实的,是众生归依的所在。所以,灭谛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可思虑议论的真理。这灭谛,超脱一切众生心意识所认识的外界现实事物,也不是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境界。就像生来眼瞎的人看不到各种物,出生七天的婴儿看不到太阳,对灭一切苦的灭谛的认识也是如此,一切未能断惑悟理的凡夫的心意识认识不到灭谛,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也通达不了它。

    原典

    “凡夫识者,二见颠倒。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者,则是清净。

    “边见①者,凡夫于五受阴②,我见③妄想计着,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常见、断见。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如是见。于身诸根,分别思维④,现法见坏,于有相续不见,起于断见,妄想见故;于心相续愚暗不解,不知刹那意识境界,起于常见,妄想见故。此妄想见于彼义,若过若不及,作异想分别,若断若常。颠倒众生,于五受阴,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净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