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

    这第一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据《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可见,杜甫打七岁时起便已经有诗,到他四十三岁写《进雕赋表》时,连同文章(即所谓“笔”)已有了一千多篇。那么照理推算,其中属于三十四岁以前作的诗,少说也该有个三四百首。可是,据现存的诗来看,我们能确定为这一时期作品的,总共不过二十几首。这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使我们不能看到这位诗人的创作全貌。

    尽管这期作品遗留的是这样少,但我们认为仍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来处理。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过好几百首诗,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抹杀;同时,即从这些诗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都自成一个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来,合并起来,便不易看清杜甫创作的转变和发展的迹象。

    杜甫三十四岁以前,正是所谓“开天盛世”,他自己也过着一种“裘马颇清狂”的游历生活,“快意”了“八九年”。因此,这一期的诗,主要是写个人生活或摹写景物,充满一种年少气盛的活力。但在个别诗篇里,我们也可看出诗人杜甫对人民的灾难已流露了他的同情,对上层社会的“机巧”,也初步有了憎厌,这正是他此后诗歌成长的根苗。

    在诗的体裁方面,这时写得最多也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诗,其次是五言古体诗,所谓“长句”的七言古和七言律,这时似很少写(现存的只七律一首)。五言排律和五七言绝句也很少(现存的只五言排律和七绝各一首)。诗的规模也不大,篇幅很短,《临邑舍弟》一首一百二十字,算是最长的了。

    总之,第一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杜甫的创作准备时期。

    望岳

    岱宗夫如何[1]?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3],阴阳割昏晓[4]。荡胸生层云[5],决眥入归鸟[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中国有五岳,这是望的东岳————泰山。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第一次游齐赵,大概就是这时写的,要算是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他这时二十五岁,然而气魄的雄伟,语言的警拔,已足够“惊人”了。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8]。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9];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10]。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11]。

    这和前诗《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是他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12],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13],风入四蹄轻[14]。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15]。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16]。

    房兵曹不知是何人。杜甫本善骑射,也很爱马,对马有真感情,故所有咏马的诗都极深刻,往往就寄托了自己的精神。

    画鹰

    素练风霜起[17],苍鹰画作殊[18]: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19]。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20]。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21]!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22],衣露净琴张[23]。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24]。检书烧烛短[25],看剑引杯长[26]。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27]。

    这个庄,就是庄园。唐时地主庄园经济很发达,不少诗人都有庄园,诗题中也常有“山庄”、“山池”、“池馆”、“别墅”一类名词。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28]。闻道洪河坼[29],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30],郡国诉嗷嗷[31]。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32]。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33]。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34]。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35]。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36]。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37]。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38]。吾衰同泛梗[39],利涉想蟠桃[40]。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41]。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只末二句是散行的。杜甫弟有颖、观、丰、占四人,仇兆鳌以此诗“舍弟”是指颖。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些问题。黄鹤据《新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北郡二十四,水害稼”的记载,认为作于是年。张则表示怀疑,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才三十岁,而诗中有“吾衰同泛梗”的话,是岂其少作耶?按杜甫晚年所作的《上水遣怀》诗曾说:“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那么这首诗所说的“吾衰”,也不应但从年龄上来解释。从诗的总的情调来看,应该是困守长安以前,亦即三十五岁以前的作品。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42],所历厌机巧[43]!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44]。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45]?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46]!李侯金闺彦[47],脱身事幽讨[48]。亦有梁宋游[49],方期拾瑶草[50]。

    这是天宝三载(七四四)所作。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前八句自叙,后四句方及李白。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51],北渚凌清河[52]。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53]。云山已发兴,玉珮仍当歌[54]。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55]。蕴真惬所欲[56],落日将如何[57]?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58]!

    这是天宝四载(七四五)夏在济南历下亭即席所赋。李北海即李邕,时为北海太守,是当时文豪兼书家。李林甫素忌邕,天宝六载正月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馀。历下亭(今名客亭)在济南大明湖,因历山得名。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59],未就丹砂愧葛洪[60]。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61]?

    此诗大概作于天宝四载游齐赵时,是现存绝句中最早的一首。

    * * *

    [1] 岱宗,即泰山。夫如何,是自己问自己。初见泰山,有点瞠目结舌,一时感到难以形容,不免心口商度沉吟起来。有人以为“夫”当作“大”,便索然无味了。

    [2] 这一句是自答。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是指山色,作名词用。未了,没完。是说走出齐鲁的国境,还望得见,极写泰山的高大。只五个字,囊括数千里。

    [3] 造化,即天地或大自然。钟,是结聚或集中的意思。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4] 阴,是山后背日处,阳,是山前向日处,阴处为昏,阳处为晓。割,是分割。《史记》说昆仑之高是“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的,可悟“割”字的用意。

    [5] 这是倒装的句子。望见山上云气层叠,故心胸为之开豁。

    [6] 决,是裂开。眥,音字,眼角。决眥,形容张目极视的样子。鸟向山飞,目随鸟去,所以说入归鸟。岑参诗:“鸟向望中灭”(《南楼送卫凭》),可与此句互参。这和上句都是写望时的出神,故下文有登山的打算。

    [7] 会当,就是定要。“会当”、“会须”或“会”都是古人口语,多半含有“要”的意思。《通鉴·唐纪四十六》:“会归上都。”胡注:“会,合也,要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杜甫的壮志和毅力,能开拓读者的眼界和心胸,鼓舞人们积极向上。韩愈诗:“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本此。据晚年所作《又上后园山脚》诗:“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杜甫实已“凌绝顶”。但没有留下诗。

    [8] 首二句点出登楼。兖州为汉之东郡。《论语》:“鲤(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杜甫父亲杜闲这时作兖州司马,他来省视,故曰“趋庭”。初,初次。

    [9] 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海岱青徐,都和兖州接境。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10] 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所刻石碑。馀,残馀。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所建。王延寿有《鲁灵光殿赋》。殿在曲阜县东二里。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