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词,本叫曲子词,原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是由于合乐歌唱的需要。宋翔凤《乐府馀论》所谓“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准确地说明了词的特点。

    词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西晋以后,西域音乐陆续传入内地,它同汉族的传统音乐相结合,便产生了一新耳目的燕乐。这种新乐,很快就风行四方。到了隋代,已成为群众普遍喜爱的娱乐形式。为了给这种流行乐曲配上歌词,于是在民间开始了填词的尝试,如像《河传》、《杨柳枝》等,就是隋代群众的创作。入唐以来,有了更大的发展。公元1899年在敦煌鸣沙石室发现的曲子写本,绝大多数都是唐代民间的创作。晚唐五代之际,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词家。从此,它由民间的地位正式登上了文坛,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词,在宋朝进入了全盛时代。两宋之际,作家之众,流派之多,内容之充实,艺术之精美,都是无与伦比的。词以宋称,说明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宋词的成就不只表现在它那美轮美奂的作品本身,而且还体现于它对后来词学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大大开张了的词运,在宋以后并没有中止和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继续流传和发展着,直至近代,仍没有丧失其活力。那种认为“金元工小令(曲)而词亡”(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的说法,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上,宋朝以后,在金、元、明、清各代文学中,词都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嗣响着宋人而且各具面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风貌。不但给予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社会和生活,关系到一代文献,有必要加以研究。本篇选辑金元明清词,就是这样一个尝试。

    一

    按照传统的分期观点,金朝并不是严格的历史断代的标志。金朝是我国的一个兄弟民族————女真族在北部国土上建立起来的与南宋对峙的区域性政权。女真族,本是生活在我国黑龙江地区的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十二世纪初期开始兴起,发动了反对辽国奴役的战争。公元1125年灭辽。随即开始了对宋朝的掠夺性战争。1126年冬攻陷汴京(开封),从此建立了对北部中原一百二十年之久的统治。女真政权以武功立国,文化原很落后。入主中原以后,逐渐吸取了进步的汉族文化,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以诗词而论,据元好问《中州集》的统计,录诗二百四十六人,除完颜、耶律履等少数作家以外,基本上都是汉人。《中州乐府》录词三十六家,除完颜和完颜文卿等数人以外,也都是汉人。金代的文化,实际上是汉族文化的一种延伸和继续。只是由于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而染上一种特殊的色彩。金代从其立国开始,一百二十年中,除大定、明昌间较为安定以外,一直是戎马倥偬,争战不已的。这样严峻的现实生活,反映到词里,就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悲郁苍凉的气氛。况周颐所谓“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蕙风词话》卷三)。正是时代使然的。所以整个金代,词风与南宋大为不同。周邦彦、姜白石的格律词派,在金人中是很少影响的。响彻北国词坛的是苏东坡铜琶铁板式的豪放风格。前人用“苏学北行”来概括金人诗词的风格,是符合实际的。

    金词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初期的词人如宇文虚中、吴激等,本是宋朝使臣,被强行留用而不予遣返的。处境如此,故不无危苦之词、家山之思。吴激的《人月圆》,昔人比之庾信的《哀江南赋》。蔡松年随父蔡靖由宋入金,仕至右丞相。其词则以雄爽见称,与吴激齐名,号吴蔡体。所作《大江东去·离骚痛饮》一阕,步韵东坡,境界亦复相似。这些词坛的领袖人物,都是宋代文臣,身处忧患,故多悲咽之声,遂使一脉北传,开金代词运。

    中叶以后,世宗、章宗朝,与南宋议和,战端暂息,四十年没有大战。社会比较安定,文化事业相应有了较大发展。大定、明昌之世,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史称“几埒于中原盛日”。这时主持文柄的是党怀英和赵秉文。他们都出生于金代。党怀英与辛弃疾同师刘瞻、蔡伯坚,仕金,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赵秉文为大定间进士,历仕五朝,著述颇富。词学东坡,格调清壮,含婀娜于刚健,颇具境界。赵秉文与党怀英、完颜为词友,而元好问、段克己兄弟俱出其门。对于识拔人材、造成风气起了重要作用,时人比之欧阳修。其它如邓千江、折元礼等并以大泼墨笔法写边塞题材,悲壮苍凉,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高宪为词,能得苏之清放,尝云:“使世有东坡,虽相去万里,亦当往拜。”可见倾倒了。

    代表金词成就的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元好问。元生于末世,饱经离乱,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反映到词里,就有一种慷慨低回、真切而沉郁的境界。他的词和他的诗一样,可称时代的悲歌和实录。况周颐说:“其赋《隆德故宫》及《宫体》八首,《薄命妾》辞诸作,蕃艳其外,醇至其内,极往复低回、掩抑零乱之致。”又说:“遗山之词,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以比坡公,得其厚矣。”(《蕙风词话》卷三)这样的作品,即使求诸两宋名家也不多见,称得上是金词的上驷了。

    二

    宋金之后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从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到其孙忽必烈于公元1279年攻灭南宋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经过了七十三年之久。此后历传十一帝,于公元1368年为明所灭。这是一个充满赫赫武功、社会动荡和严酷的民族压迫的时代。在蒙古武力的统治下,生产,特别是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然而城市经济却随着海、陆交通等等的发达而有了很大的发展。科举制度长期废止,文人地位大为贬低。这些复杂的社会状况,反映到文学上,就造成了传统文艺形式的衰落,而市民文艺却迅速高涨起来。代表市民文艺的元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成为一代之胜的。词在元代文学中属于从属地位,因袭多而创造少,其成就自然不及元曲。但是,它去宋未远,流风尚存,而且词曲为姊妹艺术,相近之处很多。故元代词作,尚有可观的建树。早期词家,多为宋、金之遗:如耶律楚材、杨果、李治等出自金国;仇远、赵孟、詹正等出自南宋。他们的词作自然带有前代的馀风。然而,作为一种反映生活的艺术,也不能不受到纷变万端的时代风云的影响。所以,反映在元词里的风格,比金词要多样化一些。在前期的佐命元戎中,张弘范的《淮阳乐府》令词清俊,有小晏风调。而出身僧家的刘秉忠,其《藏春词》却充满了英雄气概。他的《木兰花慢·混一后作》,真有经纶天地、股肱八方的气势,是颇能表现大一统的开国气象的。王闿运评为:“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跋《藏春乐府》)是颇为扼要的。

    元中叶诸词家中,刘因、许有壬、张翥的影响较大。刘因的《樵庵词》笔力雄浑,逼近东坡。许有壬的《圭塘乐府》境界高迈,有“长枪大戟”意度。然而多用直笔,蕴藉或有不足,风格与刘过为近。张翥是仇远的弟子。他的词守律严,措意深,与宋末格律派诸子是一脉相承的。过去极受推重,有“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誉。然而内容狭窄,情绪比较低沉,又多咏物之作,对于这些局限也是必须看到的。

    元词在反映生活方面,涌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的佳作。如像王恽的《鹧鸪天》,描写说书女艺人,声口姿态,栩栩如生,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刘壎的《菩萨蛮·和詹天游》,揭露了“狐兔穴岩城”、“北语南人说”的严酷的民族压迫的现实。罗志仁的《木兰花慢》,讥讽禁民酿酒的乱政,有力地抨击了元蒙统治集团作法毙民的腐败政令,意庄而语谑,是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元词还有一个特点值得重视,就是产生了一批少数民族的词家。如耶律楚材是契丹人,李齐贤是高丽人,萨都剌是蒙古人,司马昂夫是色目(维吾尔)人,皆有词集流传。特别是萨都剌的《天锡词》,清旷雄奇,尤其为世所重。这些事实雄辩地说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乃是各兄弟民族所共同培育和创造出来的,是值得我们珍视和引以为骄傲的。

    三

    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的统治算起,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义军攻下北京为止,历时二百七十七年,史称明朝。朱元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推翻了蒙古贵族的暴虐的民族压迫,并且采取普查户口、兴修水利、实行屯田等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它法网严密,赋税苛重,阶级压迫仍很残酷。明代废除宰相,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又重用宦官,广布特务,推行八股取士,箝制人们的思想。这样腐败的政治,不能不影响到文艺的发展。大致来说,除了流行于民间的、以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为特点的小说成就较高而外,其它方面都比较贫乏。以词而论,尤其显得萧条。明人钱允治在《国朝诗馀序》中批评说:“我朝悉屏诗赋,以经术程士。士不囿于俗,间多染指,非不斐然。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又说:“骚坛之士,试为拍弄。才为句掩,趣因理湮,体段虽存,鲜能当行。”可谓切中时弊。所以从来治词学者,很少提到明词。明词的研究,真正成了一片荒地。虽然如此,也不能认为它一无可取而全盘否定。词至明代虽有所衰落,然而初期词家如杨基、高启、刘基等人,还各具面目,保存了宋、元的遗风。朱彝尊诩为“温雅芊丽,咀宫含商”(《词综发凡》),其格调与宋末词社诸家为近。中叶词人如杨慎、王世贞、汤显祖等非无才藻,但一味逞才恃博,未免浅露芜杂,于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