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司空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莊生垂翠釣,昭儀拒鬬熊。

    馳輪有盈缺,人道亦汙隆。

    還念西陵舞,非復鄴城中。

    出塞(一作《塞下曲》)

    飛蓬似征客,千里自長驅。

    塞禽唯有鴈,關樹但生榆。

    背山看故壘,繫馬識餘蒲。

    還因麾下騎,來送月支圖。

    入塞

    戍久風塵色,勲多意氣豪。

    建章樓閣逈,長安陵樹髙。

    度氷傷馬骨,經寒墜節旄。

    行當見天子,無假用錢刀。

    關山月

    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虧同漢陣,輪滿逐胡兵。

    天寒光轉白,風多暈欲生。

    寄言亭上吏,遊客解鷄鳴。

    長安道

    槐衢囘北第,馳道度西宫。

    樹隂連袖色,塵影雜衣風。

    採桑逢五馬,停車對五童。

    喧喧許史座,鐘鳴賔未窮。

    陌上桑

    人傳陌上桑,未曉已含光。

    重重相?映,軟弱自芬芳。

    秋胡未倚馬,羅敷未滿筐。

    春蠶朝已老,安得久徬徨?

    明君詞

    蘭殿辭新寵,椒房餘故情。

    鴻飛漸南陸,馬首倦西征。

    寄書叅漢使,銜涕望秦城。

    唯餘馬上曲,猶作出闗聲。

    遊俠篇(《英苑》作《俠客行》。)

    京洛出名謳,豪俠競交遊。

    河南期四姓,關西謁五侯。

    鬭鷄横大道,走馬出長楸。

    桑隂徙將夕,槐路轉淹畱。

    古曲(一作《雜曲》。)

    青樓臨大道,遊俠盡淹畱。

    陳王金被馬,秦女桂為鈎。

    馳輪洛城巷,鬬鷄南陌頭。

    薄暮風塵起,聊為清夜遊。

    高句麗(六言。)

    蕭蕭易水生波,燕趙佳人自多。

    傾杯覆碗漼漼,垂手奮袖婆娑。

    不惜黃金散盡,只畏白日蹉跎。

    燕歌行(七言。)

    初春麗景鶯欲嬌,桃花流水沒河橋。

    薔薇花開百重葉,楊柳拂地數千條。

    隴西將軍號都?,樓蘭較尉稱嫖姚。

    自從昔別春燕分,經年一去不相聞。

    無復漢地關山月,唯有漠北薊城雲。

    淮南桂中明月影,流黄機上織成文。

    充國行軍屢築營,陽史討虜陷平城。

    城下風多能却陣,沙中雪淺詎停兵。

    屬國小婦猶年少,羽林輕騎數征行。

    遥聞陌頭《採桑曲》,猶勝邊外胡笳聲。

    胡笳向暮使人泣,長望閨中空伫立。

    桃花落地杏花舒,桐生井底寒葉疎。

    試為來?上林雁,應有遥寄隴頭書。

    日出東南隅行(以下雜言。)

    曉星西北沒,朝日東南隅。

    陽牕臨玉女,蓮帳照金鋪。

    鳯樓稱獨立,絶世良所無。

    鏡懸四龍網,枕畫七星圖。

    銀鏤明光帶,金地織成襦。

    調弦大垂手,歌曲鳯將雛。

    採桑三市路,賣酒七條衢。

    道逢五馬客,夾轂來相趨。

    將軍多事勢,夫聓好形模。

    髙箱照雲母,壯馬飾當顱。

    單衣火浣布,利劔水精珠。

    自知心所愛,仕宦執金吾。

    飛甍彫翡翠,繡桷畫屠蘇。

    銀燭附彈映鷄羽,黄金步揺動襜褕。

    兄弟五日時來歸,髙車竟道生光輝。

    名唱兩行堂上起,鴛鴦七十階前飛。

    少年任俠輕年月,珠丸出彈遂難追。

    墻上難為趨

    昔稱梁孟子,兼聞魯孔邱。

    訪政聊為述,問陳豈相酬。

    末代多僥倖,卿相盡經由。

    臺郎百金價,台司千萬求。

    當朝少直筆,趨代皆曲鈎。

    廷尉十年不得調,將軍百戰未封侯。

    夜伏擁門作常伯,自有蒲萄得涼州。

    白璧求善價,明珠難暗投。

    髙牆不可踐,井水自難浮。

    風胡有年歲,銛利比吳鈎。

    詩

    九日從駕(以下五言。)

    黄山獵地廣,青門官路長。

    律改三秋節,氣應九鐘霜。

    曙影初分地,暗色始成光。

    髙斾長楸坂,緹幕杏間堂。

    射馬垂雙帶,豐貂佩兩璜。

    苑寒梨樹紫,山秋菊葉黄。

    華露霏霏冷,輕飊颯颯涼。

    終慙屬車對,空假侍中郎。

    入朝守門開(梁簡文有《守東華門開》詩。)

    鳯池通複道,嚴駕早凌晨。

    鐵符行警曙,銀棨未開闉。

    塹暗城無影,晴新路不塵。

    屯兵引畫劍,騎吹動班輪。

    徒知仰睿藻,抽殊未未申。

    贈周處士

    我行無嵗月,征馬屢盤桓。

    崤曲三危岨,闗重九折難。

    猶持漢使節,尚服楚臣冠。

    巢禽疑上幕,驚羽畏虚彈。

    飛蓬去不已,客思漸無端。

    壯志與時歇,生年隨事闌。

    百齡悲促命,數刻念餘歡。

    雲生隴坻黑,桑疎薊北寒。

    鳥道無蹊徑,清漢有波瀾。

    思君化羽翮,要我鑄金丹。

    別陸子雲(《藝文》作《别陸才子》。)

    解纜出南浦,征棹且凌晨。

    還看分手處,唯餘送别人。

    中流揺葢影,邊江落騎塵。

    平湖開曙日,細柳發新春。

    滄波不可望,行雲聊共因。

    奉和趙王途中五韻

    飄飄映車幕,出沒望連旗。

    度雲還翊陣,迴風即送師。

    峽路沙如月,山峯石似眉。

    村桃拂紅粉,岸柙被青絲。

    錦城遥可望,迴鞍念此時。

    和張侍中看獵

    上林冬狩返,囘中講射歸。

    還登宣曲觀,更獵黄山圍。

    嚴冬桑柘慘,寒霜馬騎肥。

    緤盧隨兔起,髙鷹接雉飛。

    獨嗟來遠客,辛苦倦邊衣。

    和庾司水修渭橋

    東流仰天漢,南渡似牽牛。

    長堤通甬道,飛梁跨造舟。

    使者開金堰,太守擁河流。

    廣陵候濤水,荆峽望陽侯。

    波生從故舶,沙漲湧新洲。

    天星識辨對,撿玉應沈鈎。

    空悦浮雲賦,非復採蓮謳。

    玄圃濬池臨泛奉和

    長洲春水滿,臨泛廣川中。

    石壁如明鏡,飛橋類飲虹。

    垂楊夾浦綠,新桃縁徑紅。

    對樓還泊岸,迎波蹔守風。

    漁舟釣欲滿,蓮房採半空。

    於兹臨北闕,非復坐墻東。

    和從弟祐山家二首

    採藥名山頂,時節無春冬。

    散雲非一色,連嵓異衆峯。

    合沓似無徑,間關定有蹤。

    山牕臨絶頂,檐溜俯危松。

    空林鳴暮雨,虚谷應朝鐘。

    仙童時可遇,羽客[1]屢相逢。

    若値韓衆藥,當御長房龍。

    結交非俗士,仙侣自招攜。

    少華隱日月,太乙尋虹霓。

    衆林積為籟,圍竹茂成埤。

    幽谷曙無景,荒途晝欲迷。

    滴瀝寒泉澑,叫嘯秋猿啼。

    白雲帝鄉起,神禽丹穴棲。

    箭篠時通境,桃李復成蹊。

    今身得其所,羣物可令齊。

    詠鴈

    伺潮聞曙響,妬壟有春翬。

    豈若雲中鴈,秋時塞外歸。

    河長猶可涉,海濶故難飛。

    霜多聲轉急,風疎行屢稀。

    園池若可至,不復怯虞機。

    送觀寗侯葬

    ?羽髙峻極,淮泗導清源。

    邢茅廣裂地,跗萼盛開蕃。

    紛綸彤艧彩,從容瓊玉温。

    衝飊揺栢榦,烈火壯曽崑。

    疇昔同羈旅,辛苦涉涼暄。

    觀風方聽樂,垂淚遽傷魂。

    造舟虛客禮,髙閈掩賔垣。

    桂樹思公子,芳草惜王孫。

    今晨向郊郭,猶似背轘轅。

    丹旐書空位,素帳設虚樽。

    楚琴南操絶,韓詩舊說存。

    西靡傷新樹,東陵惜故園。

    自憐悲谷影,彌愴玉關門。

    餘輝盡天末,夕霧擁山根。

    平原看獨樹,臯亭望列村。

    寂寥還葢靜,荒茫歸路昏。

    挽鐸已流唱,歌童行自喧。

    睠言千載後,誰將遊九原。

    送劉中書葬

    昔別傷南浦,今歸去北邙。

    書生空託夢,久客每思鄉。

    塞近邊雲黑,塵昏野日黄。

    陵谷俄遷變,松栢易荒涼。

    題銘無復迹,何處驗龜長?

    別王都官

    連翩憫流客,悽愴惜離羣。

    東西御溝水,南北?稽雲。

    河橋兩堤絶,横岐數路分。

    山川遥不見,懷袖逺相聞。

    送別裴儀同

    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

    沙飛似軍幕,蓬卷若年輪。

    邊衣苦霜雪,愁貌損風塵。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親。

    渡河北(《苑詩類選》作「范雲」者,非。)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

    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詠月贈人

    月色當秋夜,斜暉映薄帷。

    上絃如半璧,初魄似蛾眉。

    渡雲光忽駛,中天影更遲。

    髙陽懷許椽,對此益相思。

    和殷廷尉歲暮

    歲晩悲窮律,他鄉念索居。

    寂寞灰心盡,摧殘生意餘。

    産空交道絶,財殫密親疎。

    空悲趙壹賦,還著虞卿書。

    看鬭雞

    躞蹀始横行,意氣欲相傾。

    妬敵金芒起,猜群芥粉生。

    入場疑挑戰,逐退似追兵。

    誰知函谷下,人去獨開城。

    彈棊

    投壺生電影,六博値仙人。

    何如鏡奩上,自有拂輕巾。

    隔澗疑將別,隴頭如望秦。

    握筆如思賦,辭短竟無陳。

    從駕北郊

    維皇敬明祀,望拜出河東。

    地靈開複道,營星發紫宫。

    衡街響清蹕,偵候起相風。

    森沈羽林騎,肅穆虎賁弓。

    和趙王隱士

    鳧鵠均長短,鵬鷃共逍遥。

    清襟藴秀氣,虚席滿風飊。

    斷絃唯續葛,獨酌止傾瓢。

    菖蒲九重節,桑薪七過燒。

    始發宿亭

    送人亭上別,被馬櫪中嘶。

    漠漠村烟起,離離嶺樹齊。

    落星侵曉沒,殘月半山低。〈(闕)〉

    山池落照

    竹館掩金扉,池光晦晩暉。

    孤舟隱荷出,輕棹染苔歸。

    浴禽時侣竄,驚羽忽單飛。〈(闕)〉

    詠霧應詔

    七條開早陌,五里闇朝氛。

    帶樓疑海氣,含葢似浮雲。

    方從河水上,預奉綠圖文。

    入關故人別

    百年餘古樹,千里闇黄塵。

    關山行就近,相?成遠人。

    過藏矜道館

    松古無年月,鵠去復來歸。

    石壁藤為路,山牕雲作扉。

    明慶寺石壁

    夏水懸臺際,秋泉帶雨餘。

    石生銘字長,山久谷神虛。

    雲居寺高嶺

    中峯雲已合,絶頂日猶晴。

    邑居隨望近,風烟對眼生。

    詠定林寺桂樹

    歲餘彫晚葉,年至長新圍。

    月輪三五映,烏生八九飛。

    附錄

    本傳

    王褒字子淵,琅邪臨沂人也。曾祖儉,齊侍中、太尉、南昌文憲公。祖騫,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南昌安侯。父規,梁侍中、左民尚書、南昌章侯。並有重名於江左。

    褒識量淵通,志懷沉靜。美風儀,善談笑,博覽史傳,尤工屬文。梁國子祭酒蕭子雲,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隸。褒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範。俄而名亞子雲,並見重於世。梁武帝喜其才藝,遂以弟鄱陽王恢之女妻之。起家祕書郎,轉太子舍人,襲爵南昌縣侯。稍遷祕書丞。宣成王大器,簡文帝之冢嫡,即褒之姑子也。于時盛選僚佐,乃以褒為文學。尋遷安成郡守。及侯景渡江,建業擾亂,褒輯寗所部,見稱於時。

    梁元帝承制,轉智武將軍、南平內史。及嗣位於江陵,欲待褒以不次之位。褒時猶在郡,敕王僧辯以禮發遣。褒乃將西上。元帝與褒有舊,相得甚歡。拜侍中,累遷吏部尚書、左僕射。褒既世冑名家,文學優贍,當時咸相推挹,故旬月之間,位昇端右。寵遇日隆,而褒愈自謙虛,不以位地矜人,時論稱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擒武陵王紀之後,以建業彫殘,方須修復;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故府臣寮,皆楚人也,並願即都荊郢。嘗召羣臣議之。領軍將軍胡僧祐、吏部尚書宗懍、太府卿黃羅漢、御史中丞劉瑴等曰:「建業雖是舊都,王氣已盡,且與北寇鄰接,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矣。臣等又嘗聞之,荊南之地,有天子氣。今陛下龍飛纘業,其應斯乎。天時人事,徵祥如此。臣等所見,遷徙非宜。」元帝深以為然。時褒及尚書周弘正咸侍座,乃顧謂褒等曰:「卿意以為何如?」褒性謹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當時唯唯而已,後因清閒密諫,辭甚切。元帝頗納之。然其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明日,於眾中謂褒曰:「卿昨日勸還建業,不為無理。」褒以宣室之言,豈宜顯之於眾,知其計之不用也,於是止不復言。

    及大軍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諸軍事。褒本以文雅見知,一旦委以總戎,深自勉勵,盡忠勤之節。被圍之後,上下猜懼,元帝唯於褒深相委信。朱買臣率眾出宣陽之西門,與王師戰,買臣大敗。褒督進不能禁,乃貶為護軍將軍。王師攻其外柵,城陷,褒從元帝入子城,猶欲固守。俄而元帝出降,褒遂與眾俱出。見柱國于謹,謹甚禮之。褒曾作《燕歌行》,妙盡關塞寒苦之狀,元帝及諸文士並和之,而競為淒切之辭。至此方驗焉。褒與王克、劉瑴、宗懍、殷不害等數十人,俱至長安。太祖喜曰:「昔平吳之利,二陸而已。今定楚之功,羣賢畢至。可謂過之矣。」又謂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竝吾之舅氏。當以親戚為情,勿以去鄉介意。」於是授褒及克、殷不害等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常從容上席,資餼甚厚。褒等亦並荷恩眄,忘其羈旅焉。

    孝閔帝踐阼,封石泉縣子,邑三百戶。世宗即位,篤好文學。時褒與庾信才名最高,特加親待。帝每遊宴,命褒等賦詩談論,常在左右。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保定中,除內史中大夫。高祖作《象經》,令褒注之。引據該洽,甚見稱賞。褒有器局,雅識治體。既累世在江東為宰輔,高祖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後,頗叅朝議。凡大詔冊,皆令褒具草。東宮既建,授太子少保,遷小司空,仍掌綸誥。乘輿行幸,褒常侍從。

    初,褒與梁處士汝南、周弘讓相善,及弘讓兄弘正自陳來聘,高祖許褒等通親知音問。褒贈弘讓詩,并致書。尋出為宣州刺史。卒於位,時年六十四。子檙嗣。

    註

    1,《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羽客、黃冠,皆稱道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