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六朝之际,尼寺林立,京师里巷,逶迤相接,乡村野陌,尼寺亦在在而是;尼寺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千余人。每朝每代,尼僧盍可尽数?

    比丘尼形成如此庞大的群体,它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我们看到,从西晋末以来,比丘尼的人数愈来愈多,她们在社会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也愈来愈显著。在以虔诚奉佛的主流文化中,比丘尼也随之受到人们的瞩目。

    一部《比丘尼传》,可以说是一部六朝时比丘尼的文化史,是六朝时期比丘尼信佛活动和文化活动的集成。既然是传记,尼传显然不在于表现她们的诵经的内容、阐述佛典的教义,而在于记述比丘尼出家前后的事情本末,重在「史」而不在「义」,因此也必将触及广泛的社会内容。

    王室和达官显贵重视尼僧,是比丘尼现象得到迅速发展的主因。晋世以还,比丘尼出入宫闱,受到皇室的推崇并产生影响,地方官宦之家也常以襄助比丘尼,来博取社会好感。两晋和宋、齐、梁、五代,几乎各朝各代都有皇上礼遇寺尼、常加供奉之事,这也可以说是该时期政治文化的一个特色。

    《比丘尼传》卷一,谓晋穆帝对昙备尼「礼接敬厚」,常称曰:「久看更佳」;又对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鲜有昙备俦也。」后为之建寺。

    晋穆帝也对僧基尼大相称道,「雅相崇礼」。晋明帝对新林寺道容尼「甚见敬事」,尝请她做七日斋,以祛除邪怪,并惊其妙法。

    宋世诸帝,钦重尼僧,有甚于晋。宋武帝对东青园寺业首尼至为推重,该传称:「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异,文帝少时,从受三归,住永安寺,供施相续。」以皇儿相托,可见信任之深。

    〈宝贤尼传〉载:「宋文帝(对宝贤尼)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给钱一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三代君主并重于一尼,亦足见当时敬尼之一贯世风。

    卷四〈净贤尼传〉称:「宋文皇帝善之,湘东王或龆齓之年,眠好惊魇,勅从净贤尼受三自归,悸寐即愈。帝益相善,厚崇供施,内外亲宾。及明帝即位,礼待益隆,资给弥重。」

    宋明帝对普贤寺法净尼,也深嘉其行,「宫内接遇,礼兼师友。」齐沿宋风,未曾消歇。齐武帝曾请妙智尼讲经,又为慧绪尼建寺。齐文惠帝对净曜尼、昙简尼也是大为崇重,优礼有加。

    纵观五代君主,几乎代代重尼,或钦其德,或惊其异,或慕其行,为其建寺、提官,大资所需,延入宫内,奉为明师,甚至礼聘为家师。其时,尼僧地位之显赫,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

    比丘尼制度从草创之初,短短百余年,便彬彬称盛,大备于时。这固然取决于君主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赖于皇室其它成员(如皇后、宫妃、王子)及臣子的相肋之力。比丘尼乃女众学佛之人,这也就自然地增加了皇后、宫妃们和她们接触的机会,为她们枯燥的宫廷生活带来一种新鲜的宗教气息。

    在尼传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皇后、宫妃对尼僧总是显得那样的乐善好施,出资割地为她建寺,一遇名尼,「富贵妇女,争与之游。」(〈道瑗尼传〉)「通家妇女,莫不远修书(左贝右亲)。」(〈法净尼传〉)诸尼僧也「出入宫掖,交关妃后。」(《南书.天竺传》)而皇帝喜好,也常将其迎至后宫布教。故供奉尼事纷传,亦是六朝政治生活中之一独特事。

    而各朝王子也常与尼僧往还切磋,仅《比丘尼传》中之宋临川王子刘义庆结交昙晖尼;江夏王刘义恭为慧琼尼立寺,对慧濬尼甚敬重;齐文惠太子对僧敬尼、净秀尼、智胜尼等敬加供奉,并请净曜尼讲经;豫章文宪王萧嶷特重慧绪尼;竟陵王萧子良子于僧敬、净曜、净秀、净行、僧述等尼僧均相结好;始安王遥光也赈给法宣尼所用。至梁有衡阳王元简等也颇重尼行。

    六朝尼僧就是在与皇室的往来网络中发展起来的,她们也正是借着这层关系而发挥其愈来愈大的作用。尼僧不仅能扩大尼寺、弘传佛法、教化信徒、寻求经济上的保障,同时也常扮演着宗教本身的作用。

    据《南史》卷七十八载:宋孝武帝一方面崇佛敬僧,另方面又想「沙汰沙门」,「而诸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