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诗人的复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穿过黑夜,趁着闪电的光亮。

    是战斗就不怕流血,

    受了伤,起来,自己把伤口裹上。

    前进,战斗,坚韧的战斗,

    你开拓着胜利者的战场。

    暴风雨扫过祖国的大地,

    黑夜退隐了,曙色在天空飞扬;

    你仍然屹立着,瞭望着,

    高举着你那锐利的投枪。

    1956年5月19日 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

    题小白林肖像

    你这个小东西,

    长得结实又漂亮,

    像一朵山茶花

    朝着和煦的太阳开放。

    我要深深地感谢你,

    虽然只是你的一张肖像。

    它伴着我读书、默想,

    度过这一段苦痛的时光。

    你那一双长睫毛眼睛,

    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我看到了你美丽的小脸,

    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1956年10月27日

    天空飞来一颗星

    十月的晨霞照天空,

    天空飞来一颗星,

    这颗星是人间第一个,

    第一个从地球上升到天空。

    你看它悠然自得来运转,

    闪闪发红光,满脸带笑容,

    沿着轨道向前进,

    煞时间驰过海洋、草地与山峰。

    它好比新的客人到天际,

    第一个到天际来旅行,

    举目凝神四下瞭望,

    呀!无尽的天海混蒙蒙。

    它转过云层朝下看,

    看见了莫斯科、蒙古草原和北京,

    看见了巴黎、伦敦、柏林、纽约,

    还看见金字塔、尼罗河、富士山和白宫……

    你要问它的家乡和姓名,

    说出来也并不陌生;

    它家在苏联首都莫斯科,

    起了个乳名儿叫“人造卫星”。

    “小月亮”是它的一个绰号,

    绕地球一周只需九十六分钟;

    在天庭它没有列入星系,

    论辈分它却是最年轻。

    它诞生是人间一大喜事,

    标志着苏联先进科学大成功。

    苏联的人民欢声雷动,

    欢送这“小月亮”第一次出征;

    希望它在天空打开一条道路,

    准备着通向别的行星。

    全世界进步人民额手称庆,

    瞭望它怎样飞过天庭。

    各国科学家打来雪片似的电报,

    称赞这颗星是和平的象征。

    这颗星在天空发出信号,

    咝咝————咝咝————好像呼唤着和平,

    声音多么柔和多么严正,

    一声声激动着我们喜悦的心情。

    只有那些反动派,

    才对它口里污蔑心里震惊:

    “人造卫星”不过是“一块铁”,

    美国人无意和苏联竞争。

    且不言人世间喜的喜,叹的叹,

    但见它昂然地在空中飞行。

    它仰望天河灿烂明净,

    众星斗都向它招手欢迎;

    它俯瞰大地上美景如画,

    山河相连,森林如带,样样分明。

    只可惜还有少数地带,

    黑云遮天烟雾腾腾。

    因此苏联发言人高声宣布:

    科学创造应该为人类的幸福和平。

    到星球并非是“神话”的“梦想”,

    这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确有可能。

    这正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人的智慧越发展越无尽无穷。

    第一颗“人造卫星”没有载着人和物,

    只不过按着轨道独自运行,

    到将来科学不停地向前进步,

    人和它同去同归自由地翱翔天空。

    天空里设置下大小飞行站,

    使飞行有保证杜绝危险发生,

    人造星星加入了星系,

    它们要和众星斗争放光明。

    到那时进一步窥测空中秘密,

    访问那火星、月球和别的星星,

    看一看那些星球上是什么情景;

    月球上有没有山河、森林和月宫?

    如果那美女嫦娥还在,

    仙女们也一定飞出来热烈欢迎。

    古人说欲登苍天无路径,

    先哲说浩渺苍天有九重。

    到而今那希望和传说并非梦,

    人造卫星把天路来打通。

    这样的日子说远也不会太远,

    也许我们有机会到空中去旅行;

    纵然你轮不到买这样的票,

    也许能吃到天上的苹果和柠檬。

    同志们,如果你说我过分夸大,

    我反问你“什么时候想到有人造卫星?”

    昨天想不到的今天能实现,

    今天想不到的明天能实行。

    征服自然原是科学的伟大理想,

    真理的光芒从大地照向天空。

    要达到最美好的幸福社会,

    还得要和平共处、发展科学、反对战争

    争取世界和平!

    1957年10月末,北京

    登万寿山

    站在万寿山顶,

    云影在眼前游动;

    绿锋锋的松针,

    摇着海水似的天空。

    青年人欢狂的歌声,

    冲破佛香阁的宁静;

    孩子们抱着布娃娃,

    向排云殿攀登。

    老教授爱名胜,

    领着几个学生,

    听他谈古论今,

    一腔过人的豪兴。

    昆明湖水耀眼明,

    堤岸上,草才青腾;

    多少划过的游艇,

    像水面跳跃的蚱蜢。

    风吹山头青松,

    游人无限的豪情;

    长廊高阁,巧夺天工,

    喜在人民眼中。

    火中的凤凰

    传说中有勇敢的凤凰,

    为求永生冲向烈火飞翔;

    待她自己烧化成灰烬,

    从灰烬中再生永不死亡。

    向秀丽比凤凰更刚强,

    她扑灭烈火不怕烧伤;

    为爱国爱厂牺牲了生命,

    她的名字像星辰灿烂发光。

    她看到无水酒精泼在地板上,

    接触炉火燃烧起熊熊的火光。

    火呵,可以把钢铁熔化,

    向秀丽的意志比钢铁还强。

    她不顾生死扑向了烈火,

    两只手阻挡火焰的流淌,

    不准它流向金属钠爆炸火灾,

    还延烧制药厂和附近的楼房。

    火,像魔鬼卷起一阵风浪,

    红光闪闪烟火荡满了药房,

    它要吞没向秀丽和制药厂,

    要把市街变成火海一样。

    向秀丽这个二十六岁的女工,

    想到党给她的恩情和教养,

    想到鲜花似的生活和希望,

    浑身上下滋长起无畏的胆量。

    她不怕烈火张牙舞爪,

    她不管烈火咆哮疯狂,

    用双手捧起燃烧的酒精,

    忍住痛苦,一点也不慌张。

    “快喊人救火!别管我!”

    催姊妹报火警跑出制药房。

    她一人抵挡烈火的侵袭,

    像决死的战士要打一个胜仗。

    火,滚过她的手和臂膀,

    火,烧着她的头发和衣裳,

    她滚进火海,斗志昂扬,

    为救火,顾不得自己被烧伤!

    火,烧了她的睫毛脸颊,

    火,烧了皮肤燎到胸膛;

    但烧不毁她炯然发光的眼睛,

    烧不着她一片赤忱的心脏。

    时间太急迫,来不及取水灭火,

    只能用手啊!用决心和力量。

    灭一点火,增加十分勇气,

    有一分热,发一千分光。

    手上的皮肤烧焦了,浑身都是伤,

    党委书记和工人冲进制药厂,

    救护她,扯掉着火的衣裳,

    她说“别顾我,救火保护咱的药厂!”

    大火扑灭了,向秀丽高尚的品德,

    像鲜艳的红旗在晴空高扬。

    这爱国为民的惊人事迹,

    赢得广州和全国人民的赞赏。

    市委号召全市的中西名医,

    抢救她青春可贵的生命。

    多少人围拥在医院的门旁,

    想看一看党的好女儿的模样。

    她忍痛躺在病床上,

    对生命保持着热切的希望:

    早些养好伤,两周后回厂,

    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医生、看护、干部、学生排队成行,

    要求给她输自己鲜红的血浆。

    党委书记从黄昏守护到天亮,

    她百倍的感动呵,减轻了身上的痛伤。

    老母亲揪着心走来看望,

    “老八,你的伤口怎么样?”

    她微笑着抬起伤轻的手臂,

    还自信的说:“妈,我很快可以回厂。”

    爱人来看她,她镇静如常:

    “莫为我担心多忧伤,

    免出事故,争取功上加功,

    报答亲爱的祖国,伟大的党!”

    三十三个日夜的搏斗啊,

    难以挽回她肉体的死亡。

    青春可爱的向秀丽逝去了,

    千万人哀悼热泪盈眶。

    荔枝湾里的水波呜鸣作响,

    珠江水不肯向远处流淌。

    人、树木、山川,一切都沉默了,

    悼念这个共产主义风格的姑娘!

    高尚的品德如春花初放,

    不朽的美名比江水还长,

    人民把“秀丽林”、“秀丽亭”,

    建筑在广州市郊。

    悼念吧!瞻仰吧!

    光辉的人,青年的好榜样!

    歌唱吧!赞美吧!

    她求得永生,火中的凤凰!

    1959年4月初 北京

    登泰山(八首)

    1962年5月1日,与邵子言同志并携小渭同登泰山,以诗记之:

    云步桥

    仰望云步桥,

    桥在云中飘。

    游人云上走,

    白云峰下绕。

    岱顶望云山,

    云烟上九霄。

    松苍苍,云滔滔,

    松里雾间云步桥。

    原载1962年6月3日《天津晚报》

    日观峰

    登上日观峰,

    春光畅心胸,

    风自天外来,

    云从谷壑涌。

    峰上看云浪,

    云烟袅袅上青峰,

    霎时又消散,

    万里河山一眼明。

    峰顶望群山,

    山比天海青,

    青山碧空连一片,

    恍如置身在天庭。

    峰上观日出,

    曙光一线射长空,

    奇景望不断,

    太阳光照泰山红。

    原载1962年6月3日《天津晚报》

    孔子登临处

    孔子登临处,

    游人如织梭,

    山松荫石路,

    花开紫藤罗。

    仲尼游列国,

    衣带风尘多,

    登泰望齐鲁,

    长叹路坎坷。

    今人登绝峰,

    心如海天阔,

    江山披春装,

    红旗上银河。

    原载1962年6月3日《天津晚报》

    汉柏

    古柏生汉代,

    巍立岱庙东。

    老干已半枯,

    枝叶犹峥嵘。

    风摇绿荫动,

    云过映天青。

    根连黄河水,

    翠触泰山峰。

    今人观汉柏,

    凌然迎劲风。

    千载春秋易,

    挺立向日荣。

    原载1962年 6月3日《天津晚报》

    对松山

    攀过回马岭,

    望见对松山。

    一条石路通绝顶,

    悬崖绝壁立两边。

    松生石壁上,

    枝叶起云烟。

    含青吐翠两相望,

    一脉情深对无言。

    山风卷暴雨,

    积雪落谷寒。

    根深蒂固百丈土,

    青峰屹立亿万年。

    一夜春风暖,

    晨曦上群山。

    松枝摇曳舒绿臂,

    相对无言胜有言。

    原载1962年6月3日《天津晚报》

    “望岳诗碑”前

    “望岳诗碑”前,

    久立心流连。

    风来春色动,

    云起群山间。

    诗句钟神秀,

    才华恒千年。

    “荡胸生层云”,

    足迹遍中原。

    三读望岳诗,

    一圣震诗坛。

    杰作千百首,

    万代也诵传。

    青松夺天海,

    深谷飞流泉。

    “会当凌绝顶”,

    一览新河山。

    回銮图壁画

    壁画一丈高,

    彩笔谁来描?

    长幅一百七十尺,

    构图多奇巧。

    人物见形象,

    裙裾迎风飘;

    马走车转銮铃响,

    河山尽窈窕。

    画色醒人眼,

    明暗分昏晓。

    浓写淡抹总相宜,

    凝视深自豪。

    未见敦煌画,

    赏此眼福饱。

    人间天才真不少,

    艺高贵创造。

    泰山花环

    松柏立山岩,

    一峰独插天。

    簇簇欣欣千万朵,

    满山连翘如锦毡。

    黄花上山峦,

    风吹如云翻。

    青青黄黄多灿烂,

    锦绣阳光照群山。

    奇鸟鸣高树,

    峡谷响飞泉。

    朵朵金灿结成串,

    独与泰峰做花环。

    1962年5月

    读《蒲风日记》有感(三首)

    一 尖兵

    你咬紧愤怒的牙齿,

    提起锐利的笔锋,

    心如炽火,字如走龙,

    一首诗,两首诗,

    写在敌机轰炸声中。

    “拿起我们的武器,

    保卫祖国,保卫大广东!”

    穿过战后的街市,

    把新写成的“街头诗”,

    贴满广州城。

    匕首似的诗句,

    吸引着涌来的群众,

    在南国你吹响号角,

    激越嘹亮的声音,

    鼓舞着抗日斗争。

    你渴望祖国的解放,

    高歌“戎装前奏”。

    诗如短剑劈刀,

    刺杀侵略者,

    永做冲锋的尖兵。

    二 呐喊

    不在幻想里沉湎,

    不写空洞的语言,

    你的诗是战斗的呐喊。

    诗如火花飞腾,

    向战士,向不屈服的人民,

    发出“钢铁的歌唱”。

    “人生就是战斗,”

    你痛恨怯弱与偷闲,

    誓死不离火线。

    十九年后的灯光下,

    你的诗句像一声春雷,

    还震响在我的耳边。

    三 日记

    心血凝成的语言,

    写成光芒夺目的日记。

    一页,一行,一句,

    刻下了前进的足迹。

    生活,山路似的崎岖,

    你从不畏惧,从不叹息。

    穿过月落星隐的黑夜,

    向曙色欲来的天际奔去。

    “我是播种人,开拓者!”

    像犍牛负起重轭猛进。

    一双眼紧盯着现实,

    思想的花朵开向真理。

    穿上草鞋、布军装,

    一手拿笔,一手举枪,

    走在战斗的前列,

    抗击敌人,高歌胜利。

    我贪馋地读完“日记”,

    仿佛听到你急促的呼吸;

    不相信啊,才只三十二岁,

    倒下了,长眠在战地。

    你活得太短,却创造了奇迹,

    战斗的结晶是十册诗集,

    它是诗歌史上的珠宝,

    含光吐翠,人人珍惜。

    1962年8月

    蒲风诔歌(七首)

    蒲风(广东梅县人)于1943年3月间,随新四军突围至安徽天长,病死。今年恰是他逝世20周年。我因增编《蒲风诗选》,重读了他的全部遗作和日记,感触很多,忆起他的生前事迹,乃成此“诔歌”,作为对诗人、烈士蒲风的纪念:

    童年

    像一朵茁壮的小花,

    你出生在贫苦农家。

    忍受风雨的吹打,

    吃番薯、芋头长大, [2]

    重税苛债逼死了老父,

    把生命寄托给妈妈。

    一双神亮的眼睛,

    惊望着故乡的变化。

    乡邻们逃荒,饿死,

    地主老财饱吃滥花。

    你爱听歌谣、故事、神话,

    现实培育着童年的才华。

    第一次会见

    我们第一次会见, [3]

    在上海的一个亭子间。

    自然卷曲的头发,

    高鼻梁,红光焕发的脸。

    不轻易启动的嘴唇,

    说话吐音带几分庄严。

    一双黑森森的眼瞳里,

    深含着欲燃的火焰。

    案上堆着稿纸、精装书,

    一首刚开始的诗篇。

    谈起“新诗歌”运动, [4]

    神情激昂,感慨万端:

    “诗是革命的号角,

    我们要改造中国诗坛!”

    一句话道出了崇高志愿,

    半生斗争实践了这诺言。

    春莺

    你像一只矫健的春莺,

    飞翔在东京阴暗的天空。 [5]

    心里的仇恨与怒火,

    化作激愤嘹亮的歌声。

    一支笔,揭开“天堂”的黑幕,

    鞭斥懦弱的“可怜虫”。 [6]

    歌唱滚荡的“六月流火”,

    爆燃在南国的农民斗争。

    新诗的尖兵

    敌机低飞过市空,

    你把反轰炸的街头诗,

    迅速贴满广州城。 [7]

    手拿笔墨肩扛枪,

    你把抗战的街头诗,

    写在皖南农村的墙上。 [8]

    短短的几行,

    像真理的火花,

    把群众的心思照亮。

    字字闪寒光,

    像锋利的匕首,

    刺中敌人丑恶的心脏。

    在战斗的哨岗,

    街头诗是最好的武器;

    在新诗歌运动中,

    你是勇敢的尖兵!

    时代的喇叭

    你在战斗里长大,

    没心思写风月雪花。

    诗是大众的呼声,

    没那份“帮闲”心情。

    为革命呼号,奔走,

    做一个出色的歌鼓手! [9]

    迎接胜利,保卫中华,

    担当时代季节的喇叭! [10]

    战士,诗人!

    战士啊!在铁军里, [11]

    你抱病驰骋江南战场。

    诗人啊!遗著万余行,

    作了无愧于人民的歌唱。

    战士啊!才只三十二岁,

    竟死于突围时的天长!

    诗人啊!在瞑目的一刹那,

    你是否面向南方和故乡? [12]

    战士啊!路没有走完,

    皖南事变使你饮恨终天!

    诗人啊!生为自由解放,

    今日现实已超过你当年的想望!

    预言

    默读你二十年前的诗句,

    我羡慕你想象的绮丽:

    “我全身流露着青春气息,

    我是自由、平等和欢娱。” [13]

    吟唱你二十年前的诗章,

    清新的气流沁入我的肺腑:

    “春像愉快的太阳,

    天天渲染我们国土全部。” [14]

    咏哦你二十年前的歌奏,

    浓郁的花朵开上我的心头:

    “不出一声,像春蕾勃发,

    ————鲜艳装饰着宇宙!” [15]

    读罢你二十年前的诗篇,

    星华的词句成了预言。

    你跨起想象的骏马,

    驰向祖国美好的今天!

    1963年元旦 北京

    原载1963年《作品》新二卷三期

    给克家————近与克家兄晤谈,并读其作品有感

    三十年,

    你探得一个真理:

    做人与写作,

    做人第一。

    三十年,

    你面向时代,

    像海燕展翅飞翔,

    冲破迷雾觅太阳。

    三十年,

    你和人民同呼吸,

    以朴实的语言,

    写大众的愤怒、希望和欢愉。

    三十年,

    你生活得谨慎、严肃。

    想象似闪电,

    在艺术的海天驰驱。

    三十年,

    你滤尽了心血,

    一步一个脚印,

    丰收着思想的果实。

    三十年,

    你练就升华的笔,

    人老情更炽,

    期待又一个创作上的奇迹。

    1964年

    看内蒙歌舞有感————兼赠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

    我为什么这么快乐,欢畅?

    因为我看了内蒙舞蹈,听了歌唱。

    像烈马奔腾,又如莺燕飞翔,

    像潺潺流水,又似滚滚大江。

    女中音德德玛翩翩登场,

    更赢得狂热地赞扬:

    她的歌,————

    像草原那样美,那样宽广;

    她的歌,————

    像青云明月,又如雨骤风狂;

    她的歌,————

    像翅羽轻丽的鸟儿,在晴空飞来飞往;

    她的歌,————

    挟来草原人民的丰收喜讯和力量;

    她的歌,————

    带着草原儿女的深情和最甘美的奶浆,

    献给祖国,献给党中央!

    1979年8月1日晚

    嘱咐

    时光已流失,

    忆海多沉浮,

    一个重要嘱咐,

    三十三年埋藏心灵深处。

    秋日金色晨光,

    像彩练随风飞舞,

    照上清醒的梅园新村,

    不照沉睡的玄武湖。

    走进窗明桌净的办公室,

    最亲爱的人热情招呼。

    我望见凛然含光的双眸,

    它善于洞察别人的肺腑。

    他那天蓝色制服,

    围护着魁梧的身躯。

    语音亲切而柔和,

    含意深远带几分严肃。

    我想做得坦率自然,

    却摆脱不了拘束,

    也找不到确切语言,

    表达内心的感激和幸福。

    我珍贵那一刹那,

    千钧重,亲口嘱咐:

    “到解放区,多做革命事务!

    与群众同心,同甘共苦!”

    几十年阴晴风雨,

    几十年急流险阻,

    每当不照嘱咐行事,

    完不成任务常走错路。

    有时身子如在囹圄,

    或精神遇到冷漠,

    我默然地以嘱咐,

    做改造的警钟,前进的战鼓。

    每朝前进一步,

    纵使要付出三倍的力量,

    要经历十倍的艰苦,

    我也能以最大的忍耐来承受!

    当噩耗震动了国土,

    我和人民一起痛哭。

    “四五”————我投入天安门广场,

    悼诗挽歌百万人民倾诉。

    当倾诉变成强大的欢呼,

    九亿人在痛苦中醒悟。

    “四化”是遗愿,也是嘱咐,

    我听指派,为革命,分秒不虚度!

    原载《诗刊》1980年4月号

    雁翎油田

    美哉白洋淀,

    钻井起淀边。

    驾起汽艇游淀景,

    胜似西湖荡画船。

    奇哉游击队,

    出没苇淀间,

    日寇不谙苇中路,

    进淀去无还。

    动人好故事,

    淀民代代传。

    今日油田创业人,

    当年游击小队员。

    风来芦苇响,

    鱼游浪花间。

    祖国“四化”绘新图,

    雁翎建油田。

    原载《十月》1980年第3期

    我热爱每一分钟

    我热爱每一分钟,

    就像爱我的生命。

    一分钟,无限时间的基点,

    六十秒的集中。

    我热爱每一分钟,

    我热爱美好的生活。

    生活像初开的花朵,

    人的心血培育的结果。

    每一分钟不能错过,

    像蜜蜂那样辛勤工作。

    我热爱每一分钟,

    我热爱伟大的祖国。

    九亿人民争分秒,

    远航何惧迎风波。

    原载《十月》1980年第3期

    抒情诗二首

    诗

    诗,

    生命的火花,

    热力在沸点之上,

    光彩胜过曙色中的红霞。

    诗,

    战斗的号角,

    不是名的钓饵!

    不是摇摆的风标!

    诗,

    生活的激浪,

    来自肺腑的情涛,

    憧憬人类最高希望。

    茑萝

    我喜爱茑萝,

    鲜红的小小花朵,

    形似五角星,

    像落入百花中的星火。

    我曾浇水,扎藤

    为了排遣心情的寂寞。

    现在百倍地想望,

    小红花开到我的心上!

    点燃起激情,

    让青春在血液里复活。

    我愿为花团锦簇的时代,

    唱短小抒情的歌!

    原载1980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漫步松林

    雀鸟还在巢里稳睡,

    天空消失最后一颗星辰。

    我迎着曙光起来,

    踱步到西山的松林。

    怀着异常喜悦心情,

    吮吸着飒爽的松风,

    淤积在心肺里的闷苦,

    愿一口气吐个干净!

    稷稷的风,醒人的风,

    应和着大海的涛声。

    望着满树翠绿的松针,

    激发我如火欲燃的诗情。

    我爱这松风醒人的早晨,

    踏着小径,信步前行。

    我爱今日的山和海,

    壮丽!精深!每一块石,一滴水,

    都激发我心神舒畅,生命常青。

    1980年8月 北戴河初稿 1981年2月 北京改定

    听歌

    小孙女病在床上,

    屋里洒满阳光,

    她要我坐在她身旁,

    一同听新星的歌唱。

    歌声充满幻想,

    风筝和白云一起飞翔,

    孙女脸儿像一朵花,

    心儿高飞像云雀的翅膀。

    安静是一种幸福,

    小孙女甜美地入梦乡,

    梦里的微笑浮在脸上,

    明天她定会恢复生的力量。

    1981年3月

    期待

    期待的背后是希望,

    机缘决定时间的短长。

    我站在洒满阳光的路口,

    期待啊,望着你走来的地方!

    我走在白杨萧萧的小河旁,

    期待啊,看海燕在风雨中飞翔。

    我打开绿叶荫密的小窗,

    期待啊,听着你走来的音响!

    我躺在失眠的小床上,

    期待啊,窥望着闪烁的星光。

    我默默地阅读心爱的文章,

    期待啊,寻不到一点回响!

    忍受难以排遣的寂寞,期待啊。

    捱度日升月隐的惆怅。

    期待啊!越过阻拦的沟墙,

    站在更高处等你出现的形象。

    期待啊!想到你的美与庄严,

    更增添我坚定起来的力量!

    期待啊!你是光明,是热力,

    催促我前进,战胜雨暴风狂!

    期待啊!你有最高最美的理想,

    引导我攀登向上,向上,再向上!

    飒爽的风劝我:不要期待啊,

    幸福的机缘不会落到你身上!

    轻淡的云劝我:不要期待啦,

    向你接近来的只是一片渺茫!

    淅沥的雨在警惕我:不要期待了,

    那颗眷念你的心早已衰亡!

    但我还是期待下去,呵期待,

    它已变成我生命中最美的幻想!

    期待啊!我不能离开它,

    即使是渺茫也仍然有几分希望!

    期待啊!即使到死也等不到她,

    我情愿含笑倒在这期待的地方!

    原载1981年《花城》总第七期

    茅盾同志诔歌(五首)

    诗为心声。

    感于外,而动于内;动于内,而激于言;言有律动,有音节,而成于声。

    革命家、政治家不一定是诗人。但诗人应该是革命家、政治家或者是革命者,或是对关系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革命、政治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勇气为之实践、战斗的人。

    只有这样的诗人,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才能以正确的思想、强烈的感情来反映人生,歌咏现实和新事物,从而写出自己受感动,别人也受感动的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我”与“小我”统一在诗人身上。一旦写出作品,才能具有时代色彩,具有诗人自己的技术特点。

    诗,要由诗人自己,以他自己所熟知的所喜爱的有独特表现力的语言,来创造他所要描写的所要歌唱的人与事物,并在诗人自己不懈地追求、学习、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诗人心血的波动、跃跳,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思维活动,都与他时刻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紧密联系着的。所说触景生情,那是常有的,有时可以即席赋诗。但有的人和事物使诗人感动大,激动深,影响久远,往往经过多次思维多次酝酿,又尽心用力去寻取最优美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就要较长时间才能创作出来,有的一时过去了,没有写,以后又从回忆中提取出来给予表现的。

    1981年3月27日,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先生逝世了!这噩耗使我震动很大,回忆多年的交往,他给我的几十封信和教导,特别是他2月15日在病中还给我写了最后一封信,祝贺我“归队”,更使我感动,痛到难已。当日写成《巨星陨落悼茅公》,但悼念难置,言犹不尽,乃又写此“诔歌”,以抒心声。并对“五四”以来文坛巨星、无产阶级卓越的战士————茅盾先生表示深切地敬爱!

    一、作品

    你留给人民的作品,

    完全像你做人一样严峻。

    一支笔,像锋利的镐锨,

    掘到现实生活的底层。

    抄袭、懒散、歪曲现实,

    是你一生最大的敌人!

    你构思,像精心绘制蓝图,

    你想象,像夜空闪烁的繁星。

    跨过《幻灭》、《动摇》,

    《追求》最美好的人生!

    像出色的将领,调遣语言大军,

    塑造典型,攀登艺术高峰!

    不朽的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紧跟党走,一步踩一个脚印。

    二、夜读

    为了贪读古典书籍,

    你牺牲了一只目力。

    探索书中的精华、奥秘,

    只有不眠的星星陪伴你。

    像蜜蜂钻入花丛寻找蜂蜜,

    你吮吸精英,发掘书中的真理。

    纵然是《夜读偶记》,

    却为后进搭好上进的阶梯。

    三、鼓吹集

    你为祖国擂战鼓,

    你为革命吹号角。

    你创造的每句话,每个字,

    都在我们心里呼啸!

    我读一篇,一个情节,

    常感到你构思的辛劳。

    读过了,手不肯放下,

    常惹动我活跃的思考。

    你的文章像火种,

    在我们心灵里燃烧。

    你的著作像管弦乐,

    从地上响动又冲上云霄。

    四、回忆录

    我仿佛看见你,

    紧握严峻之笔,

    翻起忆海的波浪,

    撰写一生重要的史迹。

    在你著作的词章里,

    寻不见炫耀自己,

    只感到你坚贞不懈,

    探求人类解放的真理。

    你把青春交给革命,

    你把精力付予文学,

    从“五四”到“左联”,

    高举火把,显示大勇和才华。

    认真的做人与风格,

    出色的创作和学习,

    使你攀登艺术高峰,

    成为杰出的先锋战士!

    你把心血凝成的花果,

    遗留给文坛和人民。

    可惜艺海的珠宝没得录完,

    你竟离开心爱的祖国、人间。

    五、长篇小说奖金

    这遗嘱真是激动人心,

    你不把金钱留给儿孙;

    却将25万元的血汗积蓄,

    当做长篇小说的奖金。

    这是一个诚挚的呼唤,

    也真叫作家感慨振奋。

    在向“四化”进军中挥笔作战,

    写出像《子夜》或超过它的作品。

    你以血汗浇灌后代创作,

    为祖国培育最优美的花果。

    人民感谢你有此创举,

    永远纪念你不朽的战士!

    1981年2月27日至4月14日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此诗又题名《火光》,连同已发表的《嘱咐》、《期待》,是我内容有联系的三部曲。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这火光燃烧着希望。

    挨度冷寂的岁月,

    抵抗精神的斫伤,

    它给我坚强起来的力量。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这火光把眼瞳照亮,

    禁锢在阴暗的小屋,

    或是烟雾在周围滚荡,

    它使我清醒地辨识方向。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这火光把体内热力增强,

    每当风寒侵袭肌肤,

    冰雪将把脚手冻僵,

    它使我扩大生命的热量。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这火光激励我的思想。

    历险析乱要惊悟,

    忍辱负重要坚强,

    前进的路上永远不彷徨。

    我心里有一点火光,

    这火光来自党的教养。

    靠紧了越燃越旺,

    偏离了逐渐消亡,

    我耿耿赤心愿在党怀抱里成长。

    我心里这一点火光,

    愿得到更多的教养。

    一分关怀,百倍的热力,

    百次烧炼,铁也成钢,

    我的心啊在翘盼中昂扬。

    我心里这一点火光,

    终于沐浴到普照的太阳。

    心力在欢狂中扩大,

    热情在温暖中激扬,

    我感到生命向更高处翱翔。

    我心里这一点火光,

    像微弱的晨星之光,

    溶化在浸染东方

    强大辉耀的曙光之中,

    我感到自己在万丈光芒中闪亮。

    我心里这一点火光,

    像含着鲜血与水分的露珠,

    闪耀在艳丽的花枝上,

    它滋润着自己和百花,

    为伟大祖国不懈地生长,开放!

    我心里这一点火光,

    燃点起最美最新的想望。

    生活的花朵,在现实中吐蕊;

    生命的果实,在时代里滋养。

    我的心和手将在党的事业中贡献力量!

    原载《诗刊》1981年5月号

    晚潮

    没看见海浪,

    已听得潮水轰响。

    转过绿茵婀娜的土坡,

    无边大海风起潮涨。

    落日的余晖,

    使大海闪烁银光。

    望不尽天远海阔,

    赞不尽心胸舒畅。

    大海像淘气的孩子,

    把浪花抛到沙滩上,

    铺开了,如软雪绵白的绸,

    欢唱着,后浪追逐前浪。

    1981年夏

    江山尽在曙光中

    满城爆竹声,

    激我迎春蕴深情。

    爆竹声连声,

    意味幸福与安定。

    一夜响不断,

    盼望祖国成一统。

    爆竹声声到天明,

    江山尽在曙光中。

    1982年春节

    海鸥

    海天一色苍茫,

    海鸥展翅飞翔。

    雪白的翅羽上,

    闪耀着晚霞的余光。

    海鸥是大海的女儿,

    在母怀抱里成长。

    迎着涛吼浪卷的海空,

    丰满了羽毛,锻炼了翅膀。

    不怕雷电的袭击,

    堪笑风雪的逞狂。

    为了报答母亲的抚爱,

    她不息地飞翔,不倦地歌唱!

    原载《词刊》1982年2月号

    红灯

    在我窗前门楣上,

    高悬着一盏小红灯。

    夜里它驱掉黑暗,

    早晨它迎接黎明。

    我经历过多少暗夜,

    曙色催落了晨星。

    小红灯像初开的玫瑰,

    鲜艳夺目,令人胸舒心宁。

    深夜有一点什么动静,

    驱散我睡眠的朦胧。

    醒来第一眼看到红灯,

    刹那间得到喜悦和安静。

    它伴我步入梦乡,

    恢复衰老的筋骨和脉动;

    它照我梦中的微笑,

    让周身血液有力运行。

    我心中也有一盏红灯,

    眼神亮,路儿明。

    思想与激情的火花,

    迎着灿烂的阳光飞升。

    1982年2月

    遗憾

    每个人有各自生活的体验,

    有不同的志愿、希望和梦幻。

    但有时逢到突来的袭击变化,

    常造成难以补偿的遗憾。

    这遗憾沉潜在记忆之海底,

    或滞留在思想的港湾。

    一旦遇到生活上的风吹浪卷,

    常常会引起难以克制的感叹。

    我自己失掉一次好机缘,

    造成一生最大的遗憾。

    电闪似飞过几十年,

    每一想起心里百倍惋惜和不安。

    那是一九三三年一个夏夜,

    邀好拜望鲁迅,他已答应接见。

    一颗心到周身血管,

    跃动着欢愉幸福的情感。

    手拿书报看不入眼,

    走上街头想消磨时间。

    嘈杂情景更惹人烦乱,

    又乘车来到黄浦江边。

    飒飒江风掠过堤岸,

    汩汩水流拍击蓝天。

    和平之神已颜色黯淡,

    码头上尽是外国舰船。

    斜阳余光从楼角消失,

    初亮灯火迎来沪市的夜晚。

    盼到了,十年期望的拜见,

    已真的临到会面的时间。

    我将看到他的丰采,

    不是画像或照片;

    我将和他亲切握手,

    他的手坚韧抑是柔暖?

    我第一句和他攀谈,

    提啥问题呵用什么语言?

    他不会喜欢奉承话,

    也用不着冷暖的寒暄。

    我只有挚诚地感谢他,

    写信对新诗表示珍贵意见。

    这样想那样想,心像烈火,

    燃烧着沸水上下滚翻。

    突然朋友推门进来,紧握手

    “阿平!”声音有些震颤:

    “情况有变!”又加重语气:

    “遗憾!”冷水浇火炭。

    我没有叹息,也找不到,

    恰当表达当时心情的语言,

    只有一个急切的想法,担心

    鲁迅先生的健康和平安!

    当夜我搬到阿三那儿住,

    第二天去杭州然后又北返。

    三十多年度过了,

    在记忆的海底留下最深的遗憾。

    今天纪念伟大的鲁迅,

    看他的作品搬上银幕,

    让我们汲取他韧战不屈的精神

    为“四化”的美好前景献瓦添砖!

    1982年

    刘邓大军过黄河(五首)

    一 前夜

    淡黄月光出云天,

    朦胧夜色罩平原。

    大河浪翻吼声震,

    长堤下隐藏着百千只战船。

    群众手提红灯笼,

    守望坝埝时隐现。

    像银河繁星闪闪,

    飘落在村后堤前。

    战士们英姿勃发,

    脸色紧张透着庄严。

    他们趁岸柳荫影,

    忙着搬运物品子弹。

    流火天气真闷热,

    长空云低压河湾。

    静肃中酝酿着风暴,

    军民协力准备过河作战。

    二 视察

    不少人交耳接谈,

    是真事还是传言。

    刚过去两匹战马,

    那是邓政委和刘司令员。

    慰问视察支援大军,

    仔细检查武装木船。

    向指战员宣布命令,

    强渡大河要迅速勇敢!

    亲眼看见两位将军,

    在前村用过晚餐。

    米粥窝头吃得真香,

    他们和战士一样打扮。

    毛主席英明远见,

    命刘邓大军到敌后作战。

    大别山下创奇迹,

    把蒋匪军打它个人仰马翻。

    三 支前

    谁知动员了多少人力?

    组成这强大的支援,

    牛车骡马接连不断,

    紧赶路农民摇着长鞭。

    朝北望不到边沿,

    支前大军震地撼天。

    三百里黄土路上,

    人畜车辆如长龙滚卷。

    满载着过河物品,

    粮菜炸药和子弹。

    躲敌机早晚赶路,

    晴天在荫蔽处休息打尖。

    军民一家为解放,

    鱼水情深心相连。

    黄河自古称天险,

    神兵飞渡只等闲。

    四 渡河

    微微曙光透东天,

    飒飒晨风过中原。

    河水吼,浪花溅,

    战士心似箭上弦。

    一声信号长空划,

    过河大军怒眉展。

    紧握枪,猛推船,

    百千支“蚱蜢”浪里钻。

    踏破黄河百尺浪,

    誓歼蒋军直向前。

    枪声啸,惊敌胆,

    战船猛迫河对岸。

    英雄神兵冲杀喊,

    山崩地裂起硝烟。

    掀碉堡,歼敌顽,

    大军直捣大别山。

    五 新篇

    毛主席神机妙算,

    这一招棋把战局扭转。

    解放大军楔入蒋军腹地,

    红旗高插在大别山。

    战略威力靠实践,

    人民是子弟兵的强大后援。

    粉碎堵剿,冲破围困,

    把革命根据地开创发展。

    蒋贼哑铃战术被斩断,

    企图中原顽抗也失掉屏藩。

    淮海战役的更大溃败,

    几百万蒋匪军全部玩完。

    这现实使美蒋胆战心寒,

    苟延性命只得逃窜台湾。

    大干“四化”不忘过河作战,

    武装斗争保卫了多娇江山。

    原载《百泉》1983年第四期

    我的创作室

    门洞改装的小房,

    八平米仅容旋羊 [16] ,

    横竖摆满两张床,

    终年射不进阳光。

    案上堆满书报纸张,

    有旧稿还有刚起头的文章。

    床头床下皮箱木箱,

    箱里箱外填满了用品和衣裳。

    龌龊的空气憋闷我的胸膛,

    却挡不住我带翅膀的幻想;

    我似蜗牛蜷曲在蜗壳里,

    又时刻想到蓝天碧空翱翔。

    小屋虽小胜过监房的地铺,

    也没有日夜贼亮的灯光 [17] ;

    比起抗战时的宿地坟场,

    那更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

    天外有天海洋下有海洋,

    暴风雨过后定是灿朗的阳光。

    我盼望着回到宽敞的大北房,

    眼前亮起光彩心底充满期望。

    启航

    曙色微露,

    电灯早已拉亮。

    爸爸急忙做早点,

    妈妈为儿女勤梳妆。

    孙儿孙女闹声响,

    嚷着要早到课堂。

    一家人如早潮初涨,

    儿孙们竖舟扬帆启航。

    我还静静躺在床上,

    祝愿他们迎风搏浪。

    原载《诗刊》1983年6月号

    一个娃娃一朵花

    心灵美的爸爸,

    心灵美的妈妈,

    只生我一个好娃娃,

    一个娃娃一朵花,

    脸儿俊,

    个儿大,

    人人喜,

    人人夸,

    都说我有个好爸爸,

    都说我有个好妈妈,

    爱家也爱我,

    爱党爱国家。

    原载《诗刊》1983年6月号

    雪

    雪以它自身的洁白,

    掩盖万方生恩的世界。

    雪以它丰润的奶汁,

    把花草禾苗殷勤灌溉。

    雪以它轻柔的手指,

    摆弄虫豸让她从冬眠中醒来。

    雪以它轻快的步履,

    迎接春天姗姗地莅临。

    原载《诗刊》1983年6月号

    水仙

    从翡翠色的绿叶中,

    腾长起一支花茎。

    只喝一点点清水,

    便挺起那洁美的身影。

    你早已储备好能量,

    迎着冬日的阳光升腾。

    水仙花啊,嫣黄黄的花蕊,

    我赞美你顽强的生命。

    原载《诗刊》1983年6月号

    自己的歌(二首)

    沉思

    鱼儿在平静河水里,

    敛起了双鳍;

    蜘蛛在阴暗墙角里,

    织起细密的网。

    这时我投入沉思,

    闭起炯然的目光。

    听不到什么声音,

    在安静世界里调理思想。

    外面有人喧嚣,

    夹着狞恶的嘲笑。

    眼前桌面上,

    摆着未写成的诗稿。

    这时我投入沉思,

    不计风雨的冷峭。

    寻求最大的跳跃,

    点燃心灵的火爆!

    探索

    冲破松散的懒惰,

    进行勤奋的探索。

    让思想每一个琴键,

    弹奏出清新的晨歌。

    行进!停息是罪过,

    冲入斗争的烽火。

    探索生之价值,美的生活,

    丰富自己的心灵和创作!

    一个词、字的运用,

    段落与全篇的组合。

    以最高要求来安排,

    把诗推上艺术之峰的宝座!

    地下有大海,天上有天河,

    动的静的事物都可以探索。

    没有限量,没有止境,

    要提高就得知道得最多!

    * * *

    [1] 1955年夏至1957年初,王亚平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牵连,被关进北京草岚子监狱。这首诗和下面《题小白林肖像》为狱中所写。————编者。

    [2] 蒲风《今天,我们开始吃杂粮》一诗中,有“我却也一半是吃番薯长大的”之句,以下又提到吃芋头。

    [3] 1932年夏,我和蒲风第一次在上海相见。

    [4] 蒲风为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该会曾出刊“新诗歌”,倡导现实主义的新诗歌运动。

    [5] 日本的统治阶级称“东京是天堂”,劳动人民却说它是地狱。

    [6] 蒲风的长诗《可怜虫》,诗中主角之一是台湾一个懦弱的知识分子,终于自杀。

    [7] 1937年,蒲风在广州提倡“街头诗”,常冒着敌机轰炸去贴街头诗,唤起人民反轰炸,保卫大广东。

    [8] 蒲风在新四军中,常写街头诗在皖南农村的墙上。

    [9] 蒲风《我们是时代的歌鼓手》诗中,有“我们是时代季节的喇叭”之句。

    [10] 蒲风《我们是时代的歌鼓手》诗中,有“我们是时代季节的喇叭”之句。

    [11] 铁军指新四军。

    [12] 蒲风在《战士之歌》中,曾写“死前的刹那,爱友吆,我必定面向着南方!……”

    [13] 蒲风《春天的歌》的诗句。

    [14] 蒲风《春天的歌》的诗句。

    [15] 蒲风《春天的歌》的诗句。

    [16] “文革”中,王亚平家的四合院主要房屋被三户外人强占,王亚平被挤到门洞改建的小南屋里,窝了八年。————编者。

    [17] 指1955年王亚平受到所谓胡风问题牵连时,关押在草岚子监狱囚室里彻夜不息的电灯。————编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