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道支 正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什么是正定呢?

    定的定义

    心一境(cittekaggatā)即是定。

    ‘正定’(sammā-samādhi),广义来说,是指处在专注于每一种‘善良心识’(kusala-citta)的精神状态,并至少有‘正思维’(第二道支),‘正精进’(第六道支),及‘正念’(第七道支)伴随。‘邪定’(miccha-samādhi)则存于‘不善的心识’(akusala-citta)里,并只能在于欲界里,而不能存于更高的境界。通常在经典里‘定’(samādhi)的单独用法是义指‘正定’(sammā-samādhi)。

    定的相

    四念处即是定的专注对象。

    定的必需品

    四正勤即是定的必需品。

    定的培养

    修习、培养和培育这些法即是定的培养(bhāvanā)。

    《中部》44

    ‘正定’(sammā-samādhi)的培养有两个层次;①‘近行定’(upacāra-samādhi),是倾向第一禅定,但还未证得第一禅定;②‘安止定’(appanāsamādhi)是指存在四禅定(jhāna)里的定。这种禅定是五根超越它外尘活动的心理情况,只有在独居及无间断地坚持着定的修行才能达成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切有关五根的活动己经停止。在那个时候,并没有生起任何的视觉及听觉,也没有身触的感觉。虽然对外尘的接触己经停止,但心念仍很活跃,非常灵活及完全清醒。

    但是,获得禅定并非领悟四圣道的必要条件。正如所指,近行定和安止定皆没有授予进入四圣道的支配能力,因此,它们其实无法令人永远离恶。只有对存在现象的整个过程中的无常(aniccatā)、苦(dukkhatā)和无我(anattatā)作深入的‘透视’(vipassanā  观)时才能觉悟四圣道的真理;而这种‘透视’只能通过‘近行定’获得,而非‘安止定’。

    没有达成禅定而觉悟四圣道中的其中之一道者被称为‘纯观乘者’((Sukkha-vipassaka或Suddha-vipassana-yānika);即意:一个修行者取‘观’(vipassanā)为他的‘修行交通工具’。通过达成禅定而觉悟四圣道中的其中之一道者被称为‘定乘者’(Samatha-yānika);即意:一个修行者取(Samatha)为他的‘修行交通工具’((yāna)。

    四禅定

    初禅

    他(的心)已离开了一切的情欲,也离开了一切不善法。住在所入的初禅定中,有思绪,有思路,由于离(开五盖而)生起欢喜和快乐。

    《长部》22

    这是第一个禅定是属于优良物质境界(rūpāvacarajjhāna色界)的。它是通过安止定的力量达成的,而五根对外尘的活动暂时停止,五盖也暂时被去除。

    在初禅时,断除了五支,又具备了五支。在此,入了初禅的比丘断除了:情欲、恶意、懈怠或昏沉、烦乱或内疚及疑惑。

    他却具备了:思绪(vitakka)、思路(vicāra)、欢喜(pīti)、快乐(sukha)及心一境(cittekaggatā=samādhi)。

    《中部》43

    这五个心理因素存在初禅定里,都被称为‘禅支'(jhāna?ga)。─‘思绪’(vitakka)及'思路'(vicāra)被称为心理的‘语言活动'(vaci-sa?khāra);由此,它们跟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