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五代宋词选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白雨齋詞話》卷三)

    水調歌頭 咏美人鞦韆

    昨夜湔裙罷 ,今日意錢回 。粉墻正亞朱户 ,其外有銅街 。百丈同心彩索 ,一寸雙文畫板 ,風颭繡旗開 。低約腰間素 ,小摘鬢邊牌 。  翩然上 ,掠緑草 ,拂蒼苔 。粉裙欲起未起 ,弄影惜身材 。忽趁臨風回鶻 ,快作點波新燕 ,糝落一庭梅 。向晚半輪玉 ,隱隱照遺釵 。

    夏初臨 本意

    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楊孟載韻。

    中酒心情 ,拆綿時節 ,懵騰剛送春歸 。一畝池塘 ,緑陰濃觸簾衣 。柳花攪亂晴暉 ,更畫梁 玉翦交飛 。販茶船重 ,挑笋人忙 ,山市成圍 。  驀然却想 ,三十年前 ,銅駝恨積 ,金穀人稀 。劃殘竹粉 ,舊愁寫向闌西 。惆悵移時 ,鎮無聊 搯損薔薇 。許誰知 ?細柳新蒲 ,都付鵑啼 。

    【評】

    譚獻曰:故家喬木,語自不同。(《篋中詞》一)

    念奴嬌

    讀屈翁山詩,有作。

    靈均苗裔 ,羨十年學道 ,匡廬山下 。忽聽簾泉豗冷瀑 ,豪氣軼於生馬 。亟跳三邊 ,横穿九塞,開口談王霸 。軍中毬獵 ,醉從諸將游射 。  提罷匕首入秦 ,不禁忍俊 ,縹緲思登華 。白帝祠邊三尺雪 ,正值玉姜思嫁 。笑把嶽蓮 ,亂抛博箭 ,調弄如花者 。歸而偕隱,白羊瑶島同跨 。

    琵琶仙

    泥蓮庵夜宿,同子萬弟與寺僧閒話。(庵外白蓮數畝。)

    倦客心情 ,況遇著 秋院擣衣時節 。惆悵側帽垂鞭 ,凝情佇寥泬 。三間寺 水窗斜閉 ,一聲磬 林香暗結 。且啜茶瓜 ,休論塵世 ,此景清絶 !  詢開士 杖錫何來 ?奈師亦江東舊狂客 。惹起南朝零恨 ,與疏鐘嗚咽 。有多少 西窗閒話 ,對禪床 翦燭低説 。漸漸風弄蓮衣 ,滿湖吹雪 。

    水龍吟 秋感

    夜來幾陣西風 ,匆匆偷换人間世 。淒涼不爲 ,秦宫漢殿 ,被伊吹碎 。祇恨人生 ,些些往事 ,也成流水 。想桃花露井 ,桐英永巷 ,青驄馬 ,曾經繫 。  光景如新宛記 ,記瑶臺 相逢姝麗 。微煙淡月 ,回廊復館 ,許多情事 。今日重游 ,野花亂蝶 ,迷濛而已 !願天公還我 ,那年一帶 ,玉樓銀砌 。

    齊天樂 遼后妝樓

    洗妝樓下傷情路 ,西風又吹人到 。一綹山鬟 ,半梳苔髮 ,想像新興鬧掃 。塔鈴聲悄 ,説不盡當年 ,月明花曉 。人在天邊 ,軸簾遥閃茜釵小 。  如今頓成往事 ,回心深院裏 ,也長秋草 。上苑雲房 ,官家水殿 ,慣是蕭娘易老 。紅顔懊惱 ,與建業蕭家 ,一般殘照 。惹甚閑愁 ?且歸斟翠醥 。

    尉遲杯

    許月度新自金陵歸,以《青溪集》示我,感賦。

    青溪路 ,記舊日 年少嬉游處 。覆舟山畔人家 ,麾扇渡頭士女 。水花風片 ,有十萬珠簾夾煙浦 。泊畫船 柳下樓前 ,衣香暗落如雨 。  聞説近日臺城 ,剩黄蝶濛濛 ,和夢飛舞 。緑水青山渾似畫 ,只添了 幾行秋戍 。三更後 盈盈皓月 ,見無數精靈含淚語 。想胭脂井底嬌魂 ,至今怕説擒虎 。

    沁園春 二首

    贈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

    四十諸生 ,落拓長安 ,公乎念之 !正戟門開日 ,呼余驚座 ;燭花滅處 ,目我於思 。古説感恩 ,不如知己 ,卮酒爲公安足辭 ?吾醉矣 !纔一聲河滿 ,淚滴珠徽 。  昨來夜雨霏霏 ,嘆如此狂飆世所稀 。恰山崩石裂 ,其窮已甚 ;獅騰象踏 ,此景尤奇 。我賦將歸 ,公言小住 ,歸路銀濤百丈飛 。氍毹暖 ,趁銅街似水 ,賡和無題 。

    歸去來兮 !竟别公歸 ,輕帆早張 。看秋方欲雨 ,詩争人瘦 ;天其未老 ,身與名藏 。禪榻吹簫 ,妓堂説劍 ,也算男兒意氣揚 。真愁絶 ,却心憂似月 ,鬢秃成霜 。  新詞填罷蒼涼 ,更暫緩臨歧入醉鄉 。況僕本恨人,能無刺骨 ;公真長者 ,未免霑裳 。此去荆谿 ,舊名罨畫 ,擬繞蕭齋種白楊 。從今後 ,莫逢人許我 ,宋艷班香 。

    又

    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

    十萬瓊枝 ,矯若銀虬 ,翩如玉鯨 。正困不勝煙 ,香浮南内 ;嬌偏怯雨 ,影落西清 。夾岸亭臺 ,接天歌板 ,十四樓中樂太平 。誰争賞 ?有珠珰貴戚 ,玉珮公卿 。  如今潮打孤城 ,只商女船頭月自明 。嘆一夜啼烏,落花有恨 ;五陵石馬 ,流水無聲 。尋去疑無 ,看來似夢 ,一幅生綃淚寫成 。擕此卷 ,伴水天閒話 ,江海餘生 。

    【評】

    陳廷焯曰: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爲一手。(《白雨齋詞話》卷三)

    賀新郎 秋夜呈芝麓先生

    擲帽悲歌發 。正倚幌 孤秋獨眺 ,鳳城雙闕 。一片玉河橋下水 ,宛轉玲瓏如雪 。其上有 秦時明月 。我在京華淪落久 ,恨吴鹽 只點離人髮 。家何在 ?在天末 。  憑高對景心俱折 。關情處 燕昭樂毅 ,一時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 ,叫盡古今豪傑 。都只被 江山磨滅 。明到無終山下去 ,拓弓弦 渴飲黄麞血 。長楊賦 ,竟何益 ?

    又

    贈蘇崑生(蘇,固始人,南曲爲當今第一。曾與説書叟柳敬亭同客左寧南幕下,梅村先生爲賦《楚兩生行》。)

    吴苑春如繡 。笑野老 花顛酒惱,百無不有 。淪落半生知己少 ,除却吹簫屠狗 。算此外 誰歟吾友 ?忽聽一聲河滿子 ,也非關雨濕青衫透 ,是鵑血 ,凝羅袖 。  武昌萬叠戈船吼 。記當日 征帆一片 ,亂遮樊口 。隱隱柁樓歌吹響 ,月下六軍搔首 。正烏鵲 南飛時候 。今日華清風景换 ,剩淒涼 鶴髮開元叟 。我亦是 ,中年後 !

    又

    冬夜不寐寫懷,用稼軒、同父倡和韻。

    已矣何須説 !笑樂安 彦昇兒子 ,寒天衣葛 。百結千絲穿已破 ,磨盡炎風臘雪 。看種種 是余之髮 。半世琵琶知者少 ,枉教人 斜抱胸前月 。羞再挾 ,王門瑟 。  黄皮袴褶軍裝别 。出蕭關 邊笳夜起 ,黄雲四合 。直向李陵臺畔望 ,多少如霜戰骨 。隴頭水 助人愁絶 。此意儘豪那易遂 ?學龍吟 屈煞床頭鐵 。風正吼 ,燭花裂 。

    又

    伯成先生席上贈韓修齡(韓,關中人,聖秋舍人小阮,流浪東吴,善説平話。)

    月上梨花午 。恰重逢 江潭舊識 ,喁喁爾汝 。絳燭兩行渾不夜 ,添上三通畫鼓 。説不盡 殘唐西楚 。話到英雄兒女恨 ,緑牙屏驚醒紅鸚鵡 。雕籠内 ,淚如雨 !  一般懷抱君尤苦 。家本在 扶風盩厔 ,五陵佳處 。漢闕唐陵回首望 ,渭水無情東去 。剩短蠟 聲聲訴與 。繡嶺宫前花似血 ,正秦川公子迷歸路 。重酌酒 ,盡君語 。

    又 縴夫詞

    戰艦排江口 。正天邊 真王拜印 ,蛟螭蟠鈕 。徵發棹船郎十萬 ,列郡風馳雨驟 。嘆閭左 騷然雞狗 。里正前團催後保 ,盡纍纍鎖繫空倉後 。捽頭去 ,敢摇手 ?  稻花恰稱霜天秀 。有丁男 臨歧訣絶 ,草間病婦 。此去三江牽百丈 ,雪浪排檣夜吼 。背耐得 土牛鞭否 ?好倚後園楓樹下 ,向叢祠亟倩巫澆酒 。神祐我 ,歸田畝 。

    又

    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江人,流寓泰州,精詩畫,工篆刻。)

    鐵汝前來者 !曷不學 雀刀龍笛 ,騰空而化 ?底事六州都鑄錯 ,孤負陰陽爐冶 ?氣上燭 斗牛分野 。小字又聞呼阿黑 ,詎王家處仲卿其亞 ?休放誕 ,人笞駡 。  蕭疏粉墨營丘畫 。更雕鑱 漸臺威斗 ,鄴宫銅瓦 。不值一錢疇惜汝 ?醉倚江樓獨夜 。月照到 寄奴山下 。故國十年歸不得 ,舊田園總被寒潮打 。思鄉淚 ,浩盈把 。

    【評】

    陳廷焯曰:飛揚跋扈,不可羈縛,一味横霸,亦足雄跨一時。(《白雨齋詞話》卷三)

    摸魚兒

    家善伯自崇川來,小飲冒巢民先生堂中。聞白生璧雙亦在河下,喜甚,數使趣之。須臾,白生抱琵琶至,撥弦按拍,宛轉作陳、隋數弄,頓爾至致。余也悲從中來,並不自知其何以故也。别後寒燈孤館,雨聲蕭槭,漫賦此詞,時漏已下四鼓矣。

    是誰家 本師絶藝 ?檀槽掏得如許 !半彎邏逤無情物 ,惹我傷今弔古 。君何苦 !君不見 青衫已是人遲暮 。江東煙樹 。縱不聽琵琶 ,也應難覓 ,珠淚曾干處 。  淒然也 !恰似秋宵掩泣 ,燈前一對兒女 。忽然涼瓦颯然飛 ,千歲老狐人語 。渾無據 !君不見 澄心結綺皆塵土 。兩家後主 ,爲一兩三聲 ,也曾聽得 ,撇却家山去 。

    【評】

    譚獻曰:拔奇本師長歌之外。(《篋中詞》二)

    右陳維崧詞三十四首,録自《湖海樓詞》。

    〔集評〕

    蔣景祁曰:讀先生之詞者,以爲蘇、辛可,以爲周、秦可,以爲温、韋可,以爲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蓋既具什伯衆人之才,而又篤志好古,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趍,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醖釀而後出,以故履其閾,賞心洞目,接應不暇;探其奥,乃不覺晦明風雨之真移我情;噫其至矣!(《陳檢討詞鈔序》)  譚獻曰:錫鬯、其年出,而本朝詞派始成。顧朱傷於碎,陳厭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漸變。錫鬯情深,其年筆重,固後人所難到。嘉慶以前,爲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篋中詞》二)  陳廷焯曰: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爲巨擘。後人每好揚朱而抑陳,以爲竹坨獨得南宋真脈。嗚呼!彼豈真知有南宋哉?迦陵詞氣魄絶大,骨力絶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只是一發無餘,不及稼軒之渾厚沉鬱。然在國初諸老中,不得不推爲大手筆。  迦陵詞沉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若能加以渾厚沉鬱,便可突過蘇、辛,獨步千古,惜哉!蹈揚湖海,一發無餘,是其年短處;然其長處亦在此。蓋偏至之詣,至於絶後空前,亦令人望而却走,其年亦人傑矣哉!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白雨齋詞話》卷三)

    朱彝尊

    〔小傳〕  朱彝尊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金風亭長、小長蘆釣魚師,浙江秀水人。明崇禎二年(一六二九)生。清康熙己未(一六七九),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尋入直南書房,出典江南省試。罷歸後,殫心著述。工詩,與王士禛爲南北二大宗,論者謂王才高而學足以副之,朱學博而才足以運之。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卒,年八十一。著有《日下舊聞》、《經義考》、《曝書亭詩文集》等書。(參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彝尊選輯唐、五代、宋以來下逮元張翥諸家詞爲《詞綜》,以開浙西詞派,而其淵源所自,蓋出於曹溶(嘉興人)。嘗稱:“余壯日從先生(謂曹溶)南游嶺表,西北至雲中,酒闌燈灺,往往以小令、慢詞,更迭唱和。有井水處,輒爲銀筝、檀板所歌。念倚聲雖小道,當其爲之,必崇爾雅,斥淫哇,極其能事,則亦足以宣昭六義,鼓吹元音。往者明三百禩,詞學失傳,先生搜輯遺集,余曾表而出之。數十年來,浙西填詞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風氣之變,實由於此。”(《静志居詩話》)於此,亦足略窺其宗旨,及其影響所及。其《曝書亭詞》,自定爲《江湖載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煙閣體物集》、《蕃錦集》等四種,有李富孫注本。朱孝臧題云:“江湖老,載酒一年年。體素微妨耽綺語,貪多寧獨是詩篇?宗派浙河先。”(《彊邨語業》卷三)浙派詞以醇雅爲宗,其流弊每致意旨枯寂,視湖海樓一派之叫囂獷悍,厥失維均,而創始者不任其咎也。

    高陽臺

    吴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絶,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爲作傳,余記以詞。

    橋影流虹 ,湖光映雪 ,翠簾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 ,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繫羊車住 ,倩何人 傳語青禽 ?最難禁 ,倚遍雕闌 ,夢遍羅衾 。  重來已是朝雲散 ,悵明珠佩冷 ,紫玉煙沉 。前度桃花 ,依然開滿江潯 。鍾情怕到相思路 ,盼長堤 草盡紅心 。動愁吟 ,碧落黄泉 ,兩處誰尋 ?

    【評】

    譚獻曰:遺山、松雪所不能爲。(《篋中詞》二)

    桂殿秋

    思往事 ,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 ,小簟輕衾各自寒 。

    【評】

    譚獻曰:單調小令,近世名家,復振五代、北宋之緒。(《篋中詞》二) 況周頤曰:或問國朝詞人,當以誰氏爲冠?再三審度,舉金風亭長對。問佳構奚若?舉搗練子(即《桂殿秋》)云云。(《蕙風詞話》卷五)

    滿江紅 吴大帝廟

    玉座苔衣 ,拜遺像 紫髯如乍 。想當日 周郎陸弟 ,一時聲價 。乞食肯從張子布 ?舉杯但屬甘興霸 。看尋常談笑敵曹劉 ,分區夏 。  南北限 ,長江跨 。樓櫓動 ,降旗詐 。嘆六朝割據 ,後來誰亞 ?原廟尚存龍虎地 ,春秋未輟雞豚社 。剩山圍衰草女墻空 ,寒潮打 。

    賣花聲 雨花臺

    衰柳白門灣 ,潮打城還 。小長干接大長干 。歌板酒旗零落盡 ,剩有漁竿 。  秋草六朝寒 ,花雨空壇 。更無人處一憑闌 。燕子斜陽來又去 ,如此江山 !

    【評】

    譚獻曰:聲可裂竹。(《篋中詞》二)

    洞仙歌 吴江曉發

    澄湖淡月 ,響漁榔無數 。一霎通波撥柔櫓 。過垂虹亭畔 ,語鴨橋邊 ,籬根綻 點點牽牛花吐 。  紅樓思此際 ,謝女檀郎 ,幾處殘燈在窗户 。隨分且攲眠 ,枕上吴歌 ,聲未了 夢輕重作 。 (去聲)也儘勝 鞭絲亂山中 ,聽風鐸郎當 ,馬頭衝霧 。

    梅花引 蘇小小墓

    小溪澄 ,小橋横 ,小小墳前松柏聲 。碧雲停 ,碧雲停 ,凝想往時 ,香車油壁輕 。  溪流飛遍紅襟鳥 ,橋頭生遍紅心草 。雨初晴 ,雨初晴 ,寒食落花 ,青驄不忍行 。

    百字令 度居庸關

    崇墉積翠 ,望關門一綫 ,似懸檐溜 。瘦馬登登愁徑滑 ,何況新霜時候 ?畫鼓無聲 ,朱旗卷盡 ,惟剩蕭蕭柳 。薄寒漸甚 ,征袍明日添又 。  誰放十萬黄巾 ?丸泥不閉 ,直入車箱口 。十二園陵風雨暗 ,響遍哀鴻離獸 。舊事驚心 ,長塗望眼 ,寂寞閑庭堠 。當年鎖鑰 ,董龍真是雞狗 。

    【評】

    譚獻曰:意深。(《篋中詞》二)

    消息 度雁門關

    千里重關 ,憑誰踏遍 ,雁銜蘆處 ?亂水滹沱 ,層霄冰雪 ,鳥道連勾注 。畫角吹愁 ,黄沙拂面 ,猶有行人來去 。問長塗 斜陽瘦馬 ,又穿入 ,離亭樹 。  猿臂將軍 ,鴉兒節度 ,説盡英雄難據 。竊國真王 ,論功醉尉 ,世事都如許 !有限春衣 ,無多山店 ,酹酒徒成虚語 !垂楊老 ,東風不管 ,雨絲煙絮 。

    夏初臨 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宫舊址

    賀六渾來 ,主三軍隊 ,壺關王氣曾分 。人説當年 ,離宫築向雲根 。燒煙一片氤氲 ,想香姜 古瓦猶存 。琵琶何處 ?聽殘敕勒 ,銷盡英魂 。  霜鷹自去 ,青雀空飛 ,畫樓十二 ,冰井無痕 。春風裊娜 ,依然芳草羅裙 。驅馬斜陽 ,到鳴鐘 佛火黄昏 。伴殘僧 千山萬山 ,涼月松門 。

    河傳 送米紫來入燕

    南陌 ,歸客 ,紫騮驕 。水驛山椒 ,路遥 ,落花如雨煙外飄 。河橋 ,折殘楊柳條 。  别酒西堂官燭短 ,紅玉碗 ,醉也休辭滿 。漏聲催 ,且徘徊 ,一杯 ,勸君更一杯 。

    【評】

    譚獻曰:漸近自然。(《篋中詞》二)

    蝶戀花 重游晉祠題壁

    十里浮嵐山近遠 。小雨初收 ,最喜春沙軟 。又是天涯芳草遍 ,年年汾水看歸雁 。  繫馬青松猶在眼 。勝地重來 ,暗記韶華變 。依舊紛紛涼月滿 ,照人獨上溪橋畔 。

    金明池

    燕臺懷古,和申隨叔翰林。

    西苑妝樓 ,南城獵騎 ,幾處笳吹蘆葉 ?孤鳥外 生煙夕照 ,對千里萬里積雪 。更誰來 擊築高陽 ?但滿眼 花豹明駝相接 。剩野火樓桑 ,秋塵石鼓 ,陌上行人空説 。  戰鬥漁陽何曾歇 ?笑古往今來 ,浪傳豪傑 。緑頭鴨 悲吟乍了 ,白翎雀 醉歌還闋 。數燕雲 十六神州 ,有多少園陵 ,頽垣斷碣 。正石馬嘶殘 ,金仙淚盡 ,古水荒溝寒月 。

    罥馬索

    送崔二再游黔中,兼訊李斯年。

    玉驄嘶 ,須把青絲罥他住 。燕歌易酒 ,莫辭今夕離亭聚 。浮雲一望 ,緑波千里 ,滿目銷魂江淹賦 。計落花時節黄陵 ,楚竹湘煙響柔櫓 。  行旅 ,羅施天末 ,木瓜金築 ,且伴參軍作蠻語 。亂水孤舟逢人少 ,惟有冷猿昏雨 。南尋李白 ,問訊何如 ?爲報頻年相思苦 。道故人别來詩卷 ,總是人間斷腸句 。

    青玉案 臨淄道上

    清秋滿目臨淄水 ,一半是 ,牛山淚 。此地從來多古意 :王侯無數 ,殘碑破冢 ,禾黍西風裏 。  青州從事須沉醉 ,稷下雄談且休矣 !回首吴關二千里 。分明記得 ,先生彈鋏 ,也説歸來是 。

    邁陂塘 題其年填詞圖

    擅詞場 飛揚跋扈 ,前身可是青兕 ?風煙一壑家陽羨 ,最好竹山鄉里 。攜硯几 ,坐罨畫溪陰 ,裊裊珠藤翠 。人生快意 ,但紫筍烹泉 ,銀筝侑酒 ,此外總閒事 。  空中語 ,想出空中姝麗 ,圖來菱角雙髻 。樂章琴趣三千調 ,作者古今能幾 ?團扇底 ,也直得尊前 ,記曲呼娘子 。旗亭藥市 ,聽江北江南 ,歌塵到處 ,柳下井華水 。

    解珮令 自題詞集

    十年磨劍 ,五陵結客 ,把平生涕淚都飄盡 。老去填詞 ,一半是 空中傳恨 ,幾曾圍 燕釵蟬鬢 ?  不師秦七 ,不師黄九 ,倚新聲 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 ,且分付 歌筵紅粉 。料封侯 白頭無分 !

    臨江仙

    菜甲齊開更斂 ,柳綿欲起還沉 。一春閑望費沉吟 。酒旗風著力 ,花事雨驚心 。  巷窄猧兒不吠 ,樓高燕子難尋 。熏爐小篆疊重衾 。緑陰猶未滿 ,庭院已深深 。

    【評】

    譚獻曰:風諭三昧。(《篋中詞》二)

    水龍吟 謁張子房祠

    當年博浪金椎 ,惜乎不中秦皇帝 !咸陽大索 ,下邳亡命 ,全身非易 。縱漢當興 ,使韓成在 ,肯臣劉季 ?算論功三傑 ,封留萬户 ,都未是 ,平生意 。  遺廟彭城舊里 ,有蒼苔 斷碑横地 。千盤驛路 ,滿山楓葉 ,一灣河水 。滄海人歸 ,圮橋石杳 ,古墻空閉 。悵蕭蕭白髮 ,經過攬涕 ,向斜陽裏 。

    【評】

    譚獻曰:何堪使洪、吴輩聞之。(《篋中詞》二)

    金縷曲 初夏

    誰在紗窗語 ?是梁間 雙燕多愁 ,惜春歸去 。早有田田青荷葉 ,占斷板橋西路 。聽半部 新添蛙鼓 。小白蔫紅都不見 ,但愔愔門巷吹香絮 。緑陰重 ,已如許 !  花源豈是重來誤 ?尚依然 倚杏雕闌 ,笑桃朱户 。隔院秋千看盡坼 ,過了幾番疏雨 。知永日 簸錢何處 ?午夢初回人定倦 ,料無心肯到閑庭宇 。空搔首 ,獨延佇 。

    【評】

    譚獻曰:人才進退,知己難尋,所感甚深。(《篋中詞》二)

    以上録自《江湖載酒集》。

    憶少年

    飛花時節 ,垂楊巷陌 ,東風庭院 。重簾尚如昔 ,但窺簾人遠 。  葉底歌鶯梁上燕 ,一聲聲 伴人幽怨 。相思了無益 ,悔當初相見 。

    漁家傲

    淡墨輕衫染趁時 ,落花芳草步遲遲 。行過石橋風漸起 ,香不已 ,衆中早被遊人記 。  桂火初温玉酒卮 ,柳陰殘照柁樓移 。一面船窗相並倚 ,看渌水 ,當時已露千金意 。

    瑶花 午夢

    日長院宇 ,鍼綫慵拈 ,況倚闌無緒 ?翡帷翠幄 ,看展盡 忘却東風簾户 。芳魂摇漾 ,漸聽不分明鶯語 。逗紅蕉葉底微涼,幾點緑天疏雨 。  畫屏遮遍遥山 ,知一縷巫雲 ,吹墮何處 ?愁春未醒 ,定化作 鳳子尋香留住 。相思人並 ,料此際 驚回最苦 。亟丁寧 池上楊花 ,莫便枕邊飛去 。

    南樓令

    疏雨過輕塵 ,圓莎結翠茵 ,惹紅襟乳燕來頻 。乍暖乍寒花事了 ,留不住 ,塞垣春 。  歸夢苦難真 ,别離情更親 ,恨天涯芳信無因 。欲話去年今日事 ,能幾個 ,去年人 ?

    一葉落

    淚眼注 ,臨當去 ,此時欲住已難住 。下樓復上樓 ,樓頭風吹雨 。風吹雨 ,草草離人語 。

    以上録自《静志居琴趣》。

    東風裊娜 遊絲

    倩東君著力 ,繫住韶華 。穿小徑 ,漾晴沙 。正陰雲籠日 ,難尋野馬 ;輕颸染草 ,細綰秋蛇 。燕蹴還低,鶯銜忽溜 ,惹却黄須無數花 。縱許悠揚度朱户 ,終愁人影隔窗紗 。  惆悵謝娘池閣 ,湘簾乍卷 ,凝斜盼 近拂檐牙 。疏籬罥 ,短墻遮 。微風别院 ,好景誰家 ?紅袖招時 ,偏隨羅扇 ;玉鞭墮處 ,又逐香車 。休憎輕薄 ,笑多情似我 ;春心不定 ,飛夢天涯 。

    【評】

    譚獻曰:層臺嬋媛。(《篋中詞》二)

    長亭怨慢 雁

    結多少 悲秋儔侣 ,特地年年 ,北風吹度 。紫塞門孤 ,金河月冷 ,恨誰訴 ?迴汀枉渚 ,也只戀 ,江南住 。隨意落平沙 ,巧排作 參差筝柱 。  别浦 ,慣驚移莫定 ,應怯敗荷疏雨 。一繩雲杪 ,看字字 懸針垂露 。漸攲斜 無力低飄 ,正目送 碧羅天暮 。寫不了相思 ,又蘸涼波飛去 。

    【評】

    陳廷焯曰:感慨身世,以悽切之情,發哀婉之調,既悲涼,又忠厚,是竹垞直逼玉田之作,集中亦不多見。(《白雨齋詞話》卷三)

    以上録自《茶煙閣體物集》。

    右朱彝尊詞二十六首,録自《曝書亭詞》。

    〔集評〕

    陳廷焯曰:竹垞詞疏中有密,獨出冠時,微少沉厚之意。《江湖載酒集》灑落有致,《茶煙閣體物集》組織甚工,《蕃錦集》運用成語,别具匠心,然皆無甚大過人處。惟《静志居琴趣》一卷,盡掃陳言,獨出機杼,艷詞有此,匪獨晏、歐所不能,即李後主、牛松卿亦未嘗夢見,真古今絶構也,惜托體未爲大雅。《静志居琴趣》一卷,生香真色,得未曾有!前後次序,略可意會,不必穿鑿求之。(《白雨齋詞話》卷三)

    〔本事〕

    冒廣生曰:世傳竹垞《風懷二百韻》爲其妻妹作,其實《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風懷》注脚也。竹垞年十七,娶於馮。馮孺人名福貞,字海媛,少竹垞一歲。馮夫人之妹名壽常,字静志,少竹垞七歲。曩聞外祖周季貺先生言:十五六年前,曾見太倉某家藏一簪,簪刻“壽常”二字,因悟洞仙歌詞云:“金簪二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蓋真有本事也。(《小三吾亭詞話》卷三)

    王士禛

    〔小傳〕  王士禛(避雍正諱改士正)字貽上,號阮亭,别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年十八,中順治八年(一六五一)鄉試,十五年(一六五八)舉會試,選揚州推官,由禮部主事累遷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官至刑部尚書,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卒,距生明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年七十八,謚文簡。少遊歷下,集諸名士於明湖,賦《秋柳詩》,和者數百人。在揚州,與林茂之、杜於皇、孫豹人、方爾止等修禊紅橋,又與陳其年、邵潛夫等修禊如皋冒氏之水繪園。每公暇,輒召賓客,泛舟載酒平山堂。吴梅村云:“貽上在廣陵,晝了公事,夜接詞人”,蓋實録也。嘗遍游秦、晉、洛、蜀、閩、越、江、楚間,所至訪其賢豪,考其風土,遇佳山水,必登臨,融懌會萃,一發之於詩,故其詩能盡古今之奇變,蔚然爲一代風氣所歸。(《國朝先正事略》卷六《名臣傳》)著有《帶經堂集》、《池北偶談》等書。其詞集流傳,有孫默刻本,名《衍波詞》,趙之謙刻本名《阮亭詩餘》,吴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所收爲《衍波詞》。朱孝臧題云:“消魂極,絶代阮亭詩。見説緑楊城郭畔,遊人争唱冶春詞,把筆儘淒迷。”(《彊邨語業》卷三)士禛詩主神韻,尤工絶句。以餘力填詞,特長小令,蓋與絶句同一機杼也。

    浣溪沙

    紅橋同籜庵、茶村、伯璣、其年、秋崖賦。

    北郭青溪一帶流 ,紅橋風物眼中秋 ,緑楊城郭是揚州 。  西望雷塘何處是 ?香魂零落使人愁 ,澹煙芳草舊迷樓 。

    白鳥朱荷引畫橈 ,垂楊影裏見紅橋 ,欲尋往事已魂消 。  遥指平山山外路 ,斷鴻無數水迢迢 ,新愁分付廣陵潮 。

    緑樹横塘第幾家 ?曲闌干外卓金車 ,渠儂獨浣越溪紗 。  浦口雨來虹斷續 ,橋邊人醉月横斜 ,棹歌聲裏采菱花 。

    附《紅橋遊記》: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爲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拏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登橋四望,忽復裴回感嘆。當哀樂之交乘於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與蘀庵、茶村、伯璣諸子偶然漾舟,酒闌興極,援筆成小詞二章,諸子倚而和之。蘀庵繼成一章,予亦屬和。嗟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予與諸子聚散不恒,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於後世,增懷古憑弔者之裴回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評】

    譚獻曰:第一首名貴,第二首風人之旨。(《篋中詞》一)

    蝶戀花 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 。攲枕無眠 ,漸聽荒雞動 。此際閑愁郎不共 ,月移窗罅春寒重 。  憶共錦衾無半縫 ,郎似桐花 ,妾似桐花鳳 。往事迢迢徒入夢 ,銀筝斷續連珠弄 。 (樂府合歡詩:“寢共無縫裯。”河間雜弄有《連珠弄》。)

    【評】

    譚獻曰:深於梁、陳。(《篋中詞》一)

    右王士禛詞四首,録自《石蓮庵山左人詞》本《衍波詞》。

    〔集評〕

    唐允甲曰:貽上束其鴻博淹雅之才,作爲花間隽語,極哀艷之深情,窮倩盼之逸趣。(《衍波詞序》) 陳廷焯曰:漁洋小令,能以風韻勝,仍是做七絶慣技耳。然自是大雅,但少沉鬱頓挫之致。漁洋詞含蓄有味,但不能沉厚,蓋含蓄之意境淺,沉厚之根柢深也。(《白雨齋詞話》卷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