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是:“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论的,但是在这些地方可以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例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字下有“。”的是变格的不拘平仄的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为宜,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见第八讲),律诗、绝句最好不要用它。

    现在讲到三种特别的句式。这三种句式是不合于前面五讲中所列的平仄格式的,然而它们是律诗、绝句所容许的。

    (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字同平。————依前面五讲的说法,仄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平平平仄仄”,在七言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这个格式有一个最常用的变格,就是: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是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例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字下有“·”的是变格的句子,下同。)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读kān)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种句式多数被用在尾联的出句,即律诗的第七句,绝句的第三句。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字同仄。————依前面五讲的说法,平仄脚的律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