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诗的平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1 四声和平仄

    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一)平声;(二)上声;(三)去声;(四)入声。现代汉语有许多方言(吴语、粤语、闽语、湘语、客家话等)都还保存着这个四声①。但是,北方许多方言(包括北京话)和西南方言里,入声已经消失,平声分为阴阳, 成为新四声,即(一)阴平;(二)阳平;(三)上声;(四)去声。

    唐宋以后的诗词是讲究声调的。在用韵时,平声不和上、去、入声押韵,上、去声也不和入声押韵。律诗、绝句还要讲究平仄。所谓“平”,指的是平声(包括今之阴平、阳平);所谓“仄”,指的是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在诗词的写作上,让这两类声调互相交错,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这样就造成了诗词的节奏美。平仄的规则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

    现在北方人和西南地区的人讲究平仄遇到很大的困难,就因为不能辨别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入声字转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西南话里,入声字一律转入了阳平。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记住一些常用的入声字。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入声字,以供参考。

    一、屋

    屋木竹目服福禄谷熟穀肉族速鹿腹菊陆轴逐牧伏宿读犊毂复粥肃育六缩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独卜沐祝麓筑穆覆秃郁夙孰朴矗②

    二、沃

    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绿辱狱毒局欲束鹄③蜀促触续督赎笃浴酷褥旭

    三、觉

    觉角④岳乐捉朔卓琢剥驳雹确浊擢握学镯

    四、质

    质日笔出室实疾术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栗七虱悉戌必侄聿茁漆膝

    五、物

    物佛拂弗屈郁乞讫勿熨

    六、月

    月骨⑤髮发阙越谒没伐罚卒竭忽窟钺歇突袜勃筏掘核曰蝎

    七、曷

    曷达末阔活钵脱夺褐割沫葛渴拨豁括遏掇喝撮咄

    八、黠

    黠辖札拔猾滑八察杀刹⑥刷

    九、屑

    屑节雪绝列烈结穴说血洁别缺裂热决铁灭折拙切悦辙诀泄咽杰彻哲鳖设啮劣掣截窃蔑跌辍揭桀薛噎碣

    十、药

    药薄恶略作乐落阁鹤爵雀弱约脚⑦幕洛壑索郭错跃若缚酌托削铎灼凿⑧却鹊诺漠钥着虐掠泊获莫铄锷鄂勺谑廓霍烁镬嚼拓各桌搏礴昨

    十一、陌

    陌石客白泽伯迹⑨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驿麦额柏魄积脉夕液册尺隙逆划百辟赤易革脊获适隔益掷⑩责惜僻辟腋掖释择摘斥奕迫疫赫炙藉译骼翮瘠昔硕隻

    十二、锡

    锡壁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寂翟析溺觅狄荻雳砾剔踢的涤戚

    十三、职

    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值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臆特勒仄稷识肋即逼克蜮拭弋陟测抑恻亟忒穑或

    十四、缉

    缉?辑立集邑急入泣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粒揖汁蛰笠执汲挹葺吸楫

    十五、合

    合塔答杂腊纳榻蜡匝阖沓榼踏鸽飒盍拉

    十六、叶

    叶帖贴接牒蝶猎妾叠箧涉捷颊摄协谍挟馌燮辄

    十七、洽

    洽狭峡法甲业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恰柙夹浃侠

    3.2 今体诗的平仄

    今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指的是句子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

    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

    三、平平平仄仄

    四、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俱”读jū,“看”读kān)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秦州杂诗 杜 甫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这种平仄格式最为常见。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种平仄格式最为常见。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 筝 李 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 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这种平仄格式罕见。

    七言律诗也有四个句型,即: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涯”读yí)

    隋 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涯”读yá)

    秋兴八首(其六、七、八) 杜 甫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这种格式最为常见。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遣悲怀 元 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过”读ɡu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秋兴八首(其四) 杜 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胜”读shēn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思”读sì)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难”读nàn,“看”读kān)

    村居初夏 陆 游

    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

    (“忘”读wánɡ)

    这种格式也很常见。

    四、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裳”读chánɡ,“看”读kān)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 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军行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读jiāo)

    这种格式最为常见。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三、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山 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种格式也很常见。

    四、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3 平仄的变格

    关于七言律诗、绝句的平仄,前人有个口诀,说的是: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由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引起许多人的误解。在本节里,我们讨论“一三五不论”的问题。

    上文说过,五律、五绝、七律、七绝都有四个句型,即:一、平仄脚(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脚(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三、平平脚(五言: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仄平脚(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四个句型有不同情况,四种句型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的平仄以论为常格,不论为变格;第四种(仄平脚)句型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作“犯孤平”?。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四种句型的平仄变格。

    一、平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例如: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字、“自”字宜平而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字宜平而仄)

    这种变格相当少见。如果出现的话,往往在下句同一位置上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见下文第六节“拗救”。

    二、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例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两”字宜平而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入”字、“悦”字宜平而仄)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字宜平而仄)

    八阵图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字宜平而仄)

    南 邻 杜 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看”读kān,“四”字宜平而仄)

    咏怀古迹(其二) 杜 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俱”读jū,“一”字宜平而仄)

    这种变格相当常见,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五言第一字必平, 七言第三字必平。

    三、平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原则上要用仄声,用平声的是罕见的例外,例如: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浮”字宜仄而平)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思”字宜仄而平)

    四、仄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声为正格,平声为变格。例如: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 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生”字宜仄而平)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难”读nàn,“伤”字、“梁”字宜仄而平)

    秋兴八首(其一、二)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枫”字宜仄而平)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看”读kān,“芦”字宜仄而平)

    在四个句型中,这种变格最为常见。

    在上述四种平仄变格之外,还有一种特定的变格,那就是把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四两字平仄对调,七言第五、六两字平仄对调,即五言成为平平仄平仄,七言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例如:

    见于第一句者: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别房太尉墓 杜 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酒觅徐君。

    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咏怀古迹(其四) 杜 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见于第一、第五句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见于第三句者:

    秋 兴(其五) 杜 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降”读jiànɡ)

    见于第三、第七句者: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看”读kān)

    见于第五句者:

    咏怀古迹(其五) 杜 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种变格以出现于第七句为常(绝句出现于第三句),一直沿用到现代。例如: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看”读kān)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看”读kān)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论”读lún)

    无 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教”读jiāo)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金谷园 杜 牧

    繁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