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迎敌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译文】

    但凡守城之法,县师接受任务,离开堡垒去巡视城防,修建路障以阻断通道,修筑好城墙以御敌。百官供给战争所需的财物,百工要积极准备守城用具。司马要根据城防具体情况调派人手。设置守门士兵,二人负责掌管右边城门,二人负责掌管左边城门,四人共同负责城门的开闭,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据守城门。城墙上每隔一步派驻一名带甲士兵,一名执戟士兵,另有三人辅助。每五步设一名伍长,每十步设一名什长,每百步设一名百长。城每面有一位将领,城中央大将坐镇,每一方面都有官员在管理。城墙阶梯处有官员负责把守。将公文簿籍移至适当的地方保管,择紧要文书上报。每位军士都有自己的职责。城外,箭矢射程之内的断壁残垣要全部推倒,以防成为敌方的掩体。将三十里以内的所有大小树木全部运进城内。把狗、猪、鸡的肉吃掉之后,收集剩余骨头,制成肉酱,肠胃有病的人可因此受益。城内的柴堆和房屋,只要城外的箭能射到,都要涂上泥。黄昏以后,下令全城人将马和狗等牲畜拴紧套牢。夜静听到鼓声,众人要一齐呐喊,以压制敌人的气势,同时也能稳定民心,声势大盛老百姓就不会惊恐了。

    50.4 祝、史乃告于四望、山川、社稷,先于戎,乃退。公素服誓于太庙,曰:“其人为不道,不修义详[1],唯乃是王[2],曰:‘予必怀亡尔社稷,灭尔百姓。’二参子尚夜自厦[3],以勤寡人,和心比力兼左右,各死而守。”既誓,公乃退食。舍于中太庙之右,祝、史舍于社。百官具御,乃斗鼓于门[4],右置旂,左置旌,于隅练名。射参发,告胜,五兵咸备,乃下,出挨[5],升望我郊。乃命鼓,俄升,役司马射自门右,蓬矢射之,茅参发,弓弩继之;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祝、史、宗人告社,覆之以甑[6]。

    【注释】

    [1] 详:当作“祥”(孙诒让说)。

    [2] 唯乃是王:当作“唯力是正”(孙诒让说)。

    [3] 参:同“叁”。厦:当为“厉”之误(毕沅说),同“励”。

    [4] 斗:疑为“升”字之误(孙诒让说)。

    [5] 挨:当为“俟”,等候。

    [6] 甑:古代蒸饭用的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食物。

    【译文】

    战前,太祝、太史祭告四方神祇、山川、社稷,然后退下。国君身穿白色祭服在太庙誓师,誓词说:“敌人行不义之事,不修德行,只知崇尚暴力,叫嚣‘我一定会征服你的国家,消灭你的百姓’。大臣们日夜勤勉劳苦,全力辅助我,同心协力,守望相助,誓死守卫国土。”誓师完毕,国君下去用餐。他临时住在太庙右边的屋舍内,太祝和太史住在社庙中。百官各司其职,进而升鼓于太庙,在庙门右边树旗,在庙门的左边立旌,在旌旗一角书写将帅的名字。射三箭,祈祷战斗胜利,所有兵种齐集,出太庙等候,随后登上城头观望城外的情况。然后命令擂鼓登台,役司马在城门右边发射蓬蒿制成的箭,持矛刺地三下,接着弓弩手向空射箭;军校先在城门左边,挥动兵器,然后木头擂石一齐抛下。太祝、太史、宗人到社坛祭告,然后用甑将祭文扣住。

    【评析】

    战国时期,对神灵的敬畏和祭祀仍然是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特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里的祀是指祭祖的仪式,戎是指出征前的祭社仪式。也就是说,国之大事,就在于这两类祭祀。这两种祭祀,一个关乎政权的合法性,一个关乎政权的稳定性,所以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社神就是土地神,祭祀土地神有请神灵保佑国家安定、国土不受侵凌、战争胜利等重大意义,是古代军队中最重要的仪式。《迎敌祠》篇就是介绍如何在迎敌之前进行祭祀、祝祷、望气等趋吉避凶、预测胜利的巫术活动,为我们认识先秦时期的军旅祭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不论墨子是否相信鬼神的存在,这种祭祀活动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神圣仪式,在战时有支撑国家意志、军队信念、百姓寄托的巨大精神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战争总动员,墨子必然要慎重对待。祭祀、祝祷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活动,因此文章在介绍的时候也是非常谦恭而详尽的。根据敌人进攻方位的不同,祭祀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其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五行、方位、神灵、旗帜、祭坛规制、祭品、祭祀人等,同时还要照顾到各种要素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除此之外,所有人对待巫师必须恭敬有礼,因为他们是神明的代表,担负着与神明沟通的重大责任;而巫师在祭祀、祝祷期间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有丝毫差错。

    祭祀是祈求神灵的佑护,而望气则是占卜战争的结果。望气是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方法。《史记·天官书》对望气占卜法有过详细介绍,“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云气颜色青白,底部大而前部形状细长,那么两军必战;云气色青白而前部稍微低垂,能够取胜;云气前部色赤而稍微仰起,会打败仗。《左传·桓公十一年》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望气只是为了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墨子十分警惕望气结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强调只有守将一人能够知道望气的结果并严格保守秘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散步有关望气结果的言论,否则“断罪不赦”。墨子深知三人成虎的道理,所以便从源头上杜绝谣言产生的可能,以免“惊骇恐吏民”。

    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墨子主张天志、鬼神之说,重视战前的祭祀和望气等巫术活动,但他同样强调了战争中人的重要作用。墨子在文中详细介绍了战前的人事安排,包括各级官吏的职守,城防警卫制度,战争动员制度,战时管理等等。读完文章,我们不得不惊叹,墨子确实是一个挥洒自如的战争艺术大师,在他的指点下,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如此轻松写意而又有条不紊地展开,天命与人事是如此水乳交融般地浑然一体,胜负又怎么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