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 法藏发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妙法莲华经》

    《六祖坛经》云:‌“一念迷即是众生,一念觉即是佛。”一个人既造五逆重罪,又诽谤正法,临命终时,地狱苦相现前。该人若心生恐怖,一闻佛名,哀求救护,只要念一句佛,善心生起,便是该人转迷成悟的转折点,成为被阿弥陀佛救度的因缘。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此愿成为弥陀净土念佛法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愿,更是后世‌“持名念佛”、‌“闻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倘若能够生起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修持种种功德,至诚发愿,欲生我国,此人临终时,如果我不与菩萨等大众出现在此人面前,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临终接引愿”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九愿,是净土法门的另一个重要本愿,在至心发愿往生极乐国土的基础之上,强调‌“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往生净土极其重要的条件。如按此修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自来迎。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说我的名号,一心一意,心中系念我国,修行诸善,真诚回向功德,想要凭此功德求生我国,如果不能遂心如愿往生我国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古德

    《佛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人若能把心专注于一处,没有办不成的事。同理,任何人若能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得念佛三昧,定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愿————‌“系念定生愿”。该愿的‌“系念往生”与第十八愿的‌“闻名往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指出了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与诸佛一样,个个悉皆具有三十二相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法界次第初门》云:‌“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为现三十二相。”人们常以三十二相来描述诸佛菩萨之外相,逐渐成为世间最尊最贵之相的代名词。往生极乐国土之人,生前修福积德,招感三十二相,这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一愿————‌“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其他诸佛世界菩萨生到我国,一定能够获得一生补处菩萨果位。除其原先有愿,为了自在化现种种身形,以度化不同的众生,不愿进取一生补处之位外,这些菩萨誓愿坚定宏大,他们修善积德,普度一切众生,来往于诸佛世界,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导教化像恒河之沙一样多的众生,使他们修行无上的佛道。这些菩萨的修行,已经超出一般的次第。他们示现修习普贤菩萨德行,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他们普度众生的誓愿亦无尽。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一生补处愿”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二愿。一生补处是菩萨之最高位,经过此生,来生定可成佛。如弥勒现为一生补处的菩萨。本愿指凡是往生极乐国的众生,最终都能修成一生补处位的菩萨。但是,若有人发愿往生他国度众生、积功德的,将随其心愿,待一切众生度尽之后,方登一生补处位的大菩萨。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菩萨,承蒙佛的神力,不能在一顿饭的时间内,到达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世界,遍供一切诸佛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四十二章经》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教亲千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深重。”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愿”,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能力于饭食顷,供养十方诸佛,听闻正法,积累功德。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欲求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菩萨,在诸佛面前修行诸善,倘若他们想要得到的供品、供具不能随心所愿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佛门常以净水、烧香、鲜花、水果、食物、点灯等来供佛,颇具深意:清净的心如净水,照见万物本来面貌;严持净戒之人所发出的戒德之香,如香熏四方,利益人天;精修六度万行如鲜花,庄严无上佛果;‌“果”代表果报,提醒自己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报;‌“食物”代表布施,提醒自己要常行布施,以利益一切众生;‌“点灯”代表智慧和光明,提醒自己要追求智慧和光明,以去除愚痴和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因各自前世所修无量福德善根,能如意自在,随意获取香、花、灯等供具,在供养诸佛的同时,藉供养之物起观照,精进修行。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四愿————‌“供具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菩萨,不能演说诸佛至高无上的一切智慧,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佛有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观空之智;‌“道种智”是菩萨了知各种修行法门的观有之智;‌“一切种智”则是双观空、有不二之全知全能之智。往生极乐国土的众生皆已获得‌“一切智”,能以佛智为众生演说法要,利益人天。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五愿————‌“说法如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如果有人没有证得金刚不坏之身和好像那罗延(Narayana)般强大的体力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凡人的身体,羸弱多病,无威神相。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莲花化生,身形高大而威武有力,如同大力天神那罗延那样,不衰不坏。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六愿————‌“金刚之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一切万物,尽皆清净庄严、光彩美丽,形态殊胜无比,微妙精巧,妙不可言。这里的众生,乃至那些证得天眼通的人,倘若能够清楚分辨这些万物的名字以及数量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的指点下,花了五劫时间建成了集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之美好于一身的西方极乐世界。在此庄严胜妙的净土中,不仅众生的身心庄严清净,一切万物也都光丽、殊胜、微妙,即使是得到天眼的众生,也无法辨清极乐世界正依报的殊胜庄严。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七愿————‌“庄严无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包括久修的地上菩萨和那些发心不久积集很少功德的菩萨,如果有人不能亲知亲见我成佛时的道场树,不能看到道场树所散发四百万里的无量光明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佛陀在毕波罗树下成道,该树助佛成道,而被称为道场树;该树成就佛陀获得无上的智慧,被称为菩提树,即智慧之树。法藏比丘也是在树下成道,其树能发出四百里的无量光明,令人见后生道心,修行得智慧。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八愿————‌“菩萨道树普见愿”,因而具有特殊的修道意义。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如果有人受持读诵经法,深入经藏,又如法修行,并为人演说开示,倘若不能智能增长、辩才无碍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西方极乐净土中的众生在依诸佛菩萨学习佛法的同时,为他人演说自己的所知所学,教和学互相影响促进,而得无碍辩才智慧,共有四种:于教法无滞者为法无碍;于教法所诠释的义理无滞者为义无碍;于诸方的语言辞措通达无滞者为辞无碍,以上三种无碍智慧,为众生乐说经法自在无滞者为乐说无碍。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九愿————‌“辩才无碍愿”,令极乐国土的众生,都能具备四种无碍辩的智慧,可为众生自在说法,了无滞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和辩才,如果是可以限量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古德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天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亲自教导,又时常和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在一起谈经论道,能获得无碍的智慧和辩才也是情理中的事。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愿————‌“辩智无穷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国土要清净无垢,可以照见十方无量诸佛世界,以及这些世界中的一切人、事和物,就好像在明净的镜子前,看见自己的面像那么清晰。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华严经》说:‌“于彼镜中,见无量。一切山川,一切众生,地狱饿鬼,若好若丑,形类若干,悉于中见。”《华严经》所说的镜子,正与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一愿————‌“国土清净愿”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犹如明镜,严净光丽,令人生起往生净土之心。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下从地起,上至虚空,除了众生,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珍宝、无量香气组成的。如此奇妙的庄严修饰,超过了天上人间一切之所有。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切万物,都能散发出微妙的香气,这种香气没有国界,能够普熏十方无量世界,使在这些世界中的菩萨,一闻到这种香气便身心自然清净,全都修习佛所教导的净土念佛法门。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依佛教因果律,种善因,得善果。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皆积德行善所致,必招正、依二报。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二愿————‌“国土严饰愿”,便是依报,感得庄严的宫殿、楼阁、水池、流水、花果、树木等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诸佛世界一切众生,一旦接触到我的光明,即身心柔软,超过天人。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光明无量”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二愿,讲的是光的本体,尽虚空遍法界,而‌“蒙光触身获益愿”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三愿,讲的是光之用,有四种功能:(1)触光安乐。众生的身,有种种病苦;众生的心,有种种烦恼,若蒙弥陀光明触照,身心都感到无比安乐。(2)慈心作善。蒙佛光明触照的人,心生慈悲,喜欢行善,拔苦与乐。(3)身心清净。蒙佛光明触照的人,内心没有污染,行为没有罪恶,身心都很清净安祥。(4)智能增长。蒙佛光明触照的人,智慧大开,好像从大梦中醒来,顿见一切事物的事实真相。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的一切众生,一听到我的名号,如果有人没有证得永离生死之无生法忍和诸深总持(如实知道万法之实相)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往生极乐净土的众生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领悟缘生缘灭之道,通晓不生不灭之理,入见道初地,无须强忍也能心安神定,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能令人持善不失,去一切恶而不起,故名总持(dharani)。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诸佛世界中,有无量的女人,听到我的名字,就很欢喜、深信和乐意往生我的世界,进而发菩提心,厌恶忧患重重的女身,此人命终之后,假如再获女身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自有人类以来,女人的痛苦总比男人多。基于此理解,法藏比丘善巧方便,发第三十五愿————‌“永离女身愿”,只是吸引女性学佛的方便之说,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是莲花化生,并无男女之别。更有趣的是,《法华经》就有龙女成佛之说,足见佛教并非歧视女性之教。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的一切菩萨众,听到我的名字,至心念佛,求生极乐,寿终之后,必定往生,在极乐世界,常修梵行,一直到成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虚云

    魔王原本是个修禅修善之人,升天后仍不断淫欲,落入魔道。所以,佛教把修清净无欲之‌“梵行”视为修行第一要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诸佛菩萨的教导下,会放下万缘,六根清净,常行梵行。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第三十六愿————‌“勤修必成佛道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诸佛世界的天人,听闻我名,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生欢喜心,信仰坚定,修菩萨行;所有的天神以及世人,见之莫不致敬。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人天礼敬愿”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七愿,有两个要点:(1)天上地下,一切众生,闻无量寿佛名号,无不肃然起敬,一心念佛,在中国因而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习俗;(2)一心念佛之人,心净而面善,人见人敬。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求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天人,所需衣服,随念即至,像佛所赞叹的袈裟法服,自然在身,无需索求。倘若还要裁剪缝补、印染洗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罗状元

    自古以来,世人为衣食劳碌终生,为了求取生活所需,铤而走险丧失生命者有之,不择手段造作罪业者亦有之。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确保极乐国土的众生,善报所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安心用功修道,定能早成佛道。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天人,倘若不能快乐无忧,像断尽烦恼漏尽比丘一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阿罗汉已断尽三界中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与外界接触时一尘不染,安乐自在。往生极乐国土的众生也是如此,因是莲花化生,清净无垢,无我和我所,与空相应,其所享受的快乐不少于阿罗汉的清净快乐。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十九愿————‌“受乐无染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菩萨,可以随心所欲,随时目睹十方无量无数清净庄严诸佛世界。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映现于宝树之中,就像明镜照面,清清楚楚。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我们有幸生于第五媒体时代,手机、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随时将世界各地的信息传送到我们面前。然而,极乐世界的宝树能及时传递宇宙内的信息,展现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美妙境界。这就是第四十愿————‌“树现佛愿”的核心内容,与‌“国土清净愿”(第三十一愿)类似,但此愿是从观宝树而知十方净土之庄严。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都能诸根不缺,六根齐全,相貌端庄,直至成佛。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都能获得脱离一切系缚的清净解脱三昧。身处这样的禅定之中,能够一念之间供养无量无数诸佛世尊,虽然供养了无量无数诸佛如来,却不会失去定意。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清净佛法舌莲香,解脱之道好宣扬;

    莫谈世间尘劳事,急念弥陀往西方。

    ————古德

    佛教的行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念佛三昧”属于易行道,只要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一心念佛,即可证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清净心和智慧,故能于一动念间,不失定意去供养十方无量诸佛。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二愿————‌“定中供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所有一切菩萨,只要听到我的名号,生起欢喜心,虽然念佛,但没有发愿求生我的国土,在他寿终之后,也会生到尊贵之家去,做一个富贵的人。若不是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听闻阿弥陀佛名号而起信心,有的得三昧智慧、明心见性;有的得殊胜果报;也有的如同法藏比丘一样生于尊贵之家,做国王、大臣、转轮王,乃至梵王、帝释,这都是善业而招来的善果。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三愿————‌“闻名生处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欢喜雀跃,修菩萨行,圆满具足菩提之本。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具足德本愿”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四愿,指众生一听弥陀圣号,心生欢喜,便种下善根。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悉皆目睹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普等三昧。身处这样的禅定之中,直至成佛,都能够经常看到无量无数一切诸佛。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一心念佛,念念相续,了了分明,不起分别念,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便得念佛三昧,普见一切诸佛,能见诸佛净土。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菩萨,能够随其心愿,听闻佛法。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得一句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得闻一偈,胜得转轮圣王、释提桓因、梵天王处无量劫住。”在极乐世界,不但阿弥陀佛亲自为众生说难解之法,就连那里的风声、树声、水声、鸟声,皆宣妙法。生于极乐世界的菩萨大众,随其心愿所喜,随时随地都可闻得他们想听闻的佛法。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六愿————‌“随意闻法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如果现生没有立刻获得不退转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明代民间谚语集《增广贤文》云:‌“出家一年,佛在心田。出家二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耳边。出家四年,佛在天边。”初学道者虔诚之至,可时间一长,往往就懈怠下来,能始终如一者凤毛麟角。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是针对久学道者而言,西方净土的众生,在诸佛菩萨的教导下,都能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和处不退,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一切菩萨,听闻我名,即能证得音声忍、柔顺忍直至无生法忍,于佛法真理不再退失。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与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一样,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也是针对久已修行的菩萨而言,所不同的是,本愿指出了久修梵行的人如何才能保持不退转心,依照对佛法悟证的深浅,可分为三个层面,名为三法忍:(1)三地以前的菩萨,由听到音声而悟解真理,名音声忍;(2)四、五、六地的菩萨,已能舍去义解诠释而直悟实相,信顺领受,名柔顺忍;(3)七地以上的菩萨,已证实相离相,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名无生法忍。一个人一旦证得无生法忍,得无我的慧心,便见圣道而永不退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