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楼诗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白花农诸君为我筑俞楼于孤山西麓,今年吴叔和比部又增益之。亭台之盛日加,泉石之胜亦日出。余旧有《俞楼经始》一卷,特纪其缘起耳棉花农所为《俞楼记》亦未备,拟作《后记》又未果。余恐久远之后湮没失传,一乃就其中凡有题榜之处,悉以诗记之,不拘一体。其前后叙次。粗有条理。盖欲以涛代记也。因名之曰《俞楼诗记》。

    俞楼

    门外有“俞楼”二字,彭雪琴侍郎所书也。刻字于砖,置砖于楣。

    陶庐谢墅总千秋,如我微名岂足留。

    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

    小曲园

    又进而有门,署“小曲园”三字,梅筱岩中丞所书。以余吴下有曲园,故以小别之。然实则小者大,而大者小矣。吴中盛园林,高下穷土木。而我虱其间,亦有园一曲。一曲渺乎小,在我则已足。云何移此名,来署湖边屋。小而又小之,无乃太局促。岂知入其中,深邃如盘谷。俨割孤山半,山颠到山麓。斯乃大曲园,云小吾转恧。蒙庄齐物论,万事无定局。借此泯小大,沧海亦一粟。

    碧霞西舍

    花农未筑俞楼之先,曾梦游此地。其东有碧霞门,余因名正室曰“碧霞”。西舍其上有楼,所谓俞楼也。其前有平屋,以休宾客之从者。其后有轩,以为燕坐之地。其西偏楼屋,乃彭雪琴侍郎所增筑者。楼下为余卧息处,楼上设内子姚夫人之位。然皆统以碧霞西舍,不复异为之名矣。

    徐子曾从梦里来,碧霞门在左边开。因之小筑称西舍,却好遥山对右台。(余生圹在右台山,适相对也。)林木犹须十年计,宾朋颇具一时才。不烦更辟西头屋,恐有陈人卧夜台。(舍西尚有隙地,然有古墓存。恐后人或议开拓,故戒之。)

    瓢池

    碧霞西舍之后,凿一小池,其形如瓢,故曰“瓢池”。王梦薇有《瓢池记》。地在山足,凿之不易。雪琴侍郎使麾下健儿荷锸从事,锸为屡折,三日而就。

    凿池成瓢形,清涟可俯狎。

    勿轻此一瓢,三折健儿锸。

    伴坡亭

    瓢池之东,有伴坡亭。盖垣外即东坡庵。余涛云“山上吟庵伴老坡”,谓此也。故即以名亭。

    旧闻东坡庵,即在六一泉。徐子补筑之,则在泉西偏。又西即与俞楼连,乃筑斯亭广一筵。名以伴坡坡冁然,衰朽何足陪前贤。

    灵松阁

    由伴坡亭循廊西上,有灵松阁。以今年春金华将军之神降于阁前松上,初拟名以“迎仙”。余渭将军乃神,而非仙也,故易此名。

    曲廊西上,有阁存焉。问阁何名?或日“迎仙”。

    问曲园叟,叟曰不然。是乃神降,而非仙缘。金华降神,于松之颠。松以神灵,阁以松传。无曰松樨,神所回旋;无曰阁小。松将参天。

    小蓬莱

    由灵松阁而上,有屋西向。花农名之曰“小蓬莱”。余问故,曰:“旧有斯名,袭用之耳。”余甚不解其意。既而悟曰:雪琴侍郎所居退省庵在三潭印月,临湖有榜曰“小瀛洲”。花农意在以吾比老彭耳。因有诗寄侍郎曰:“说与老彭堪一——笑,小蓬莱对小瀛洲。”

    我闻小蓬莱,西湖旧有二:一在延祥观,一在甘园地。云何筑室袭其名?不知徐子焉取义。揭来我泛三潭舟,有榜大书小瀛洲。中有老彭一寄楼,乃悟斯名良有由。蓬莱正与瀛洲侔,得无戏弄双白头,诳我谓我神仙俦。作书偶向老彭说,老彭闻之转愁绝。瀛洲虽好不归来,已与西湖两年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