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天地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端。

    《玉历》云:“凡欲穿井处,于夜气清朗时,置水数盆于其地,看何盆星光最大而明处,必有甘泉。”《感遇》云:子午之年五月,酉戌十一月,卯辰为吉;丑未之年六月戌亥,十二月辰巳;寅申之年七月亥子,正月己午;卯酉之年八月子丑,二月午未;辰戌之年九月未申,三月丑寅;己亥之年十月申酉,四月寅卯。取其方位年月日时,即各福地云。

    ○秦汉用夏正

    《史记·年表》:秦不置闰,而为后九月。盖以十月为正朔,故于当闰之岁,率归余于终,而为后九月耳。汉袭之不改,自高帝至文帝,皆书后九月,则是秦、汉皆以建亥之月为正朔,而自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也。若以建亥之月为正月,则前何为遽接后九月哉?况纪年皆自十月而起,而后渐次以至于正月,是十月非正月也明矣。但太初九年,始改岁自正月而起,而后正朔历数始合为一耳。又《月令章句》:孟春以立春为节,惊蛰为中。又自危十度至壁八度,谓之豕韦之次,立春、惊蛰居之。则是汉以前,皆以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中。然此已太早。若又以十月为正月,则时方孟冬,岂宜立春、惊蛰也哉?观此,则秦、汉用夏正而未尝改月无疑。商正、周正,皆与夏正同。周祭酒已详辨明,惜未及此。

    ○梧起历

    尝思荚生于尧庭,初一日生一叶,十五日满,而十六日则落一叶起矣,后月复生。梧桐一枝生十二叶,遇闰年则生十三叶。是天地生物,已先晓人历之所以起也。

    ○经纬星

    阳经阴纬,经之体纵,纬之体横。天度以二十八宿为经纵,五星之躔为纬横。纵静而有常,故曰经星;横动而出入,故曰纬星。

    ○昼夜百二十刻

    尝读韩昌黎《纪梦》诗曰:“百二十刻须臾间。”注引董彦远:“世间只百刻,百二者,以星纪言也。”朱文公以为未详。因忆三出林永叔之说《蠡海集》中赵督缘、王致道之论,三言虽殊而理则同。又同《管窥》外编而会萃之,细分十刻,并具其图,庶尤明白也。不知当时文公何思不至此耶?

    夫天行一周,昼夜百刻,配以十二时,一时得八刻,总而计之,共九十六刻。所余四刻,每刻分为六十分,四刻则当二百四十分也;布之于十二时间,则一时得八刻二十分;将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却将二十分零数分作初初、正初、微刻。初初刻者,十分也;正初刻者;十分也。既有初初刻、正初刻,非一时十刻乎?一时十刻,非百二十刻乎?今因微刻分数概于初正二字,故不知耳。其他或以子午二时各得十刻,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或以夜子时得四刻者,皆非也。此则十二时分刻之数矣。又按汉哀帝时,常用夏贺良百二十刻之说,亦未见行。与董言星纪,亦恐非也。兹以一时分图于左。又尝见一书云:古无漏刻,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至梁武帝方置百刻。惜今忘之。

    先初初刻(十分) 次初一刻(六十分)

    初二刻(六十分) 初三刻(六十分)

    初四刻(六十分) 正初刻(十分)

    正一刻(六十分) 正二刻(六十分)

    正三刻(六十分) 正四刻(六十分)

    ○吴王不知天文

    《天官书》: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曰龙、曰鸟、以形而言;曰苍、曰朱,以方位言也;咸池、玄武,单指方位之地而言。《困学纪闻》引吴氏:以咸池乃天潢南三星,名咸池鱼囿。然此岂总西方七宿哉?不知此咸池自是毕宿一星,非西方日落之咸池。又曰:何列参白虎于昴毕之后?尤为可笑。此不惟吴氏不知天文,王伯厚亦不知矣。

    ○天文难知

    司马公《通鉴》以魏为正统,本陈寿《三国志》也。朱子《纲目》以蜀为正统,本习凿齿《汉晋春秋》也。考之天文,荧感守心魏文殂,可以魏为正矣;他日月犯心昭烈殂,魏、吴无事,此又何以辩之?盖当时之月分与日辰不同故也,心固步天歌以谓应当今之帝,彼时三国同时,月日各有所指。昔北朝高允与崔浩论汉五星聚东井之事,则由术家之差,非三国各方隅,日月时辰有所指耳。此天度幽远难知,且不可轻泄也。

    ○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虽在紫微坦处,坦内数也。第一天枢,二天旋,三天机,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瑶光,并辅弼二星,谓之九星。此《北斗经疏》与《灵台本》、《世行图》同。但图与台本无弼星,弼在垣门,又非也。《步天歌》与《星说》又并无之,未知何指?徐整《长历》云:北斗下有二阴星,或是。此必黑者未见也。又《春秋运斗》以摇光为招摇,非也。招摇自是氐宿一星,《楚辞补注》以招摇在七星外,是也。王伯厚不知天文,反以为误。可笑。王冰注《素问》:九星谓之天蓬、天内等九星。不知何来,尤可笑。识此俟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