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册府元龟》简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册府元龟》简介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释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旨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由于该书征引繁富﹐也成为后世文人学士﹐运用典故﹐引据考证的一部重要参考数据。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册府元龟》目录

    《册府元龟》北宋本已无前帙﹐南宋本仅存八卷﹐明钞本舛错颇多﹐至不能句读。陆心源藏有北宋残本四百八十三卷﹐与崇祯本校勘﹐将宋本多出页数﹑条数撰成《〈册府元龟〉题跋》﹐后其书流入日本静嘉堂。张元济东渡访书﹐向静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国内藏书家借照一百零六卷﹐共五百五十卷。傅增湘据照相毛样校于崇祯本上﹐该书藏于北京图书馆。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崇祯本﹐据陆心源跋所载﹐将宋本多出的页数﹑条数﹐校于每卷之后﹐即今通行本。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974~1020) 北宋文学家,西□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他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酬唱集》。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如《因人话建溪旧居》听话吾庐忆翠微,石层悬瀑溅岩扉。风和林籁披襟久,月射溪光击浪归。露畹荒凉迷草带,雨墙阴湿长苔衣。终年已结南枝恋,更羡高鸿避弋飞。就与朱熹的评价符合。他又以骈文名世。

    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有《浦城遗书》本,《□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王钦若

    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北宋新喻人(今新余东门王家人)。官历三朝,曾前后三次为宰相(包括一次为副宰相),脖子一长有一肉瘤,时人目为“瘿相”。他从小很聪明,会读书作文。他十八岁那年,宋太宗率军进兵太原,他作《平晋赋论》进献皇上。后为开封某门客作有一屏联曰:“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和色过衡阳。”受到人们的称誉。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中了进士。据说,当时在殿试中还考了第一名,中了状元;只因他与同中一甲的袁州窗友许载两人太高兴了,纵情喝酒,袒腹失礼,太宗怒,下旨再试,丢了状元。因王若钦聪明,“智数过人”,在他为官的三十多年中,好使鬼把戏,在好些事情上表现“奸邪险伪”,时人称他为“五鬼”之一。“奸邪险伪”鬼把戏王钦若的“奸邪险伪”表现在那里?现主要根据《宋史.王钦若传》举几个例子。

    一曰投机取巧,邀他人之功为已功。

    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诞无稽的迷信活动。

    三曰挑拨离间,谗语伤人打击政敌。

    四曰金蝉脱壳,嫁祸于人。

    五曰有功抢为自己,有罚归咎他人。

    王钦若诸于上述的“奸邪险伪”,大中祥符七年马知节与王一起大枢密院任事时,马普当着真宗的面进行揭露丑诋,普使王一度罢了宰相;但因王能委曲、巧合帝意,卖力为真宗上玉皇尊号、建祥源观等等,而王本身从年幼起就崇信道教,(年青时,在宜春的湖岗寺和奉新林书院读过书,这两地都是当时有名的道教所在地,可能深厚影响),特别是当了大官后,更“好神仙之事”(著有《天书仪制》、《五岳广闻记》等书,校刊道书数百卷),“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真宗对他有种特殊感情,罢相后不久,又官复原职,重登相位,他的龌龊行径不能得到彻底揭露。真宗死,仁宗即位,钦若又献《迁叙图》,论述“平时百官叙进,皆有常法”,得到仁皇欣赏,加上太后从中赐以青睐,钦若仍得为宰相,并封为冀国公,恩宠日隆。钦若最后染疾归家,“帝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录亲属、亲信二十余人入官。“国朝以来宰相泶恩,未有钦若比者”。在此情况之下,钦若的龌龊得径更得不到揭露。只是到了以后,仁宗的头脑冷静下来宰相可能听到各方的反映,他自己也有所觉察、体验,才对辅臣曰:“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皇帝老子开了口,当时色正不邪的宰相王曾才对仁宗曰:“钦若与丁谓、林特、东彭年、刘承(土加圭),时谓之‘王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王钦若虽为“五鬼之一”,但也做过一些好事。他与杨亿等主持修纂的《册府元龟》大部头类书,对宋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工作便很有价值。他中进士后为亳州判官、监会亭仓时,一年天久雨,谷难干,仓司以老百姓送来的谷不干拒绝收纳。好些人远道送来因候收粮盘缠完了,真是发急。钦若了解到这情况,令仓司全部收下。为使这笔谷不致霉烂变质,在另放一处的同时,又奏请凡来仓要粮者,不分先后,一列先支湿谷。真宗见疏大喜,说他有相才,改判三司。......

    ◎古代著名的类书和丛书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义系类书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我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魏时之《皇览》。就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