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苦闷的象征》〔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比喻才思奔放,自由驰骋。

    〔8〕许季黻(1882—1948)即许寿裳,浙江绍兴人,教育家。

    一九○二年至一九○八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中山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台湾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二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着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9〕常维钧名惠,字维钧,河北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北京大学法文系毕业,曾任北大《歌谣》周刊编辑。

    〔10〕《项链》短篇小说,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作。

    〔11〕陶璇卿(1893—1929)即陶元庆,浙江绍兴人,画家。

    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学及上海立达学园教员。他曾为鲁迅早期的着译绘制封面画多幅。

    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1〕

    这书的着者厨川白村氏,在日本大地震时不幸被难了,这是从他镰仓别邸的废墟中掘出来的一包未定稿。因为是未定稿,所以编者——山本修二〔2〕氏——也深虑公表出来,或者不是着者的本望。但终于付印了,本来没有书名,由编者定名为《苦闷的象征》。其实是文学论。

    这共分四部:第一创作论,第二鉴赏论,第三关于文艺的根本问题的考察,第四文学的起源。其主旨,着者自己在第一部第四章中说得很分明: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因为这于我有翻译的必要,我便于前天开手了,本以为易,译起来却也难。但我仍只得译下去,并且陆续发表;又因为别一必要,此后怕于引例之类要略有省略的地方。

    省略了的例,将来倘有再印的机会,立誓一定添进去,使他成一完书。至于译文之坏,则无法可想,拚着挨骂而已。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鲁迅。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戏剧理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毕业,曾任京都大学教授。着有《英美现代剧的动向》、《演剧与文化》等。

    《自己发见的欢喜》译者附记〔1〕

    波特莱尔〔2〕的散文诗,在原书上本有日文译;但我用MaxBruno〔3〕德文译一比较,却颇有几处不同。现在姑且参酌两本,译成中文。倘有那一位据原文给我痛加订正的,是极希望,极感激的事。否则,我将来还想去寻一个懂法文的朋友来修改他;但现在暂且这样的敷衍着。

    十月一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自己发见的欢喜》(原书第二部分之第二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波特莱尔(C.Baudelaire,1821—1867)法国颓废派诗人。着有诗集《恶之华》等。这里说的“散文诗”,指他的一首题为《窗户》的小诗。

    〔3〕MaxBruno麦克思·布鲁诺。

    《有限中的无限》译者附记〔1〕

    法文我一字不识,所以对于VanLerberghe〔2〕的歌无可奈何。现承常维钧君给我译出,实在可感;然而改译波特来尔的散文诗的担子我也就想送上去了。想世间肯帮别人的忙的诸公闻之,当亦同声一叹耳。十月十七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有限中的无限》(原书第二部分之第四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VanLerberghe望·莱培格(1861—1907),比利时诗人、戏剧家。着有抒情诗集《夏娃之歌》、讽刺喜剧《潘》等。这里说的“歌”,即指《夏娃之歌》。

    《文艺鉴赏的四阶段》译者附记〔1〕

    先前我想省略的,是这一节中的几处,现在却仍然完全译出,所以序文〔2〕上说过的“别一必要”,并未实行,因为译到这里时,那必要已经不成为必要了。十月四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文艺鉴赏的四阶段》(原书第二部分之第五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三十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序文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