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问之道 [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问之道 [二]

    作者:曾国藩

    古人风范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上,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如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发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家书:同治二年三月二十日致沅弟

    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经》之节,《尚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超,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

    日记: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

    凡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诙诡之趣,一日闲适之趣。诙诡之趣,惟庄柳之文,苏黄之诗,韩公诗文,皆极诙诡,此外实不多见。闲适之趣,文惟椰子厚游记近之,诗则韦孟白傅均极闲适;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谈襟怀,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尔胸怀颇雅淡,试将此三人之诗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

    家书: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谕纪泽

    右选文分三种:气体高津,格调古雅可以传世无疑者,为一种;议论郁勃,声情激越,利于乡会场者,为一种;灵机活泼,韵致妍妙,宜于岁科小试者,为一种。不分时代,不论题之大小,即其所分之三种,亦有可移易者。要之,吾之所见如此,以是为课弟之本云。

    日记: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所谓四象者:识度即太阴之属,气势则太阳之属,情韵少阴之属,趣味少阳之属。

    家书: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二日致沅弟

    细玩孟子光明俊伟之气,惟在子与韩退之得其仿佛,近世如王阳明亦殊磊落,但文辞不如三子者之跌宕耳。

    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一日

    二更后温《孟》,分类记出,写于每章之首,如言心言性之属目,曰性道至言;言取与出处之属目,曰廉节大防;言自况自许之属目,日抗心高望;言反躬刻厉之属目,日切已反求。

    日记:同治二年十月十八日

    太史传庄子曰"大抵率寓言也"。余读《史记》亦"大抵率寓言也。"列传首伯夷,一以离天道福善之不足据,一以寓不得依圣人以为师。非自著书,则将无所托以垂手不朽。次管、晏传,伤已不得的叔者为之知己,又不得如晏子者为之宏达。此外如子臂之债、屈贾之枉,皆借以自鸣其郁耳。非以此为古来伟人计功簿也。班固人表,失其指矣。

    读书录:史记

    卫青、霍去病传,右卫而左霍;犹魏其、武安传,有宝[窦]而左田也。卫之封侯,意已含讽刺矣。霍则讽刺更甚。句中有筋,字中有眼。故知文章须得偏骛不平之气,乃是佳耳。

    读书录:史记卫将军源骑列传

    三代以下陈奏君上之文,当以此篇及诸葛公《出师表》为冠。渊懿笃厚,直与六经同风。如"情欲之感,无间于义容;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等句,朱子取以入《诗经集传》,盖其立言为有本矣。

    读书录:汉书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镇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年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且。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文:《鸣原堂论文·诸葛亮出师表》

    奏疏以汉人为极轨,而气势最盛事理最显者,尤莫善于《治安策》。故千古奏议,推此篇为绝唱。可流涕者少一条,可长太息者少一条,《汉书》所载者,殆尚非贾子全文。

    文:《鸣原堂论文·贾谊陈政事疏》

    古人措辞之深秀,实非唐以后人所可及。特气有春翡骏近者,亦有不尽然者,或不免为辞所累耳。若以颜、深鲍、谢之辞而运之以子云、退之之气,岂不更可贵哉!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

    读《原毁》、《伯夷颂》、《获麟解》、《龙杂说》诸篇,岸然想见古人独立千古,确乎不拔之象。

    日记:同治元年九月二十日

    温韩文《柳州罗池庙碑》,觉情韵不匮,声调铿铿,乃文章中第一妙境。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

    日记:咸丰九年九月十七日

    予论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之气,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太史公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论诗亦取微兀不群者,论字亦然。每蓄此意,而不轻谈。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温沅季诸弟

    夜读《古文·杂记类》,微若有所得者。柳子厚山水记,似有得于陶渊明冲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

    日记:咸丰十年八月廿一日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柞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奖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土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阁下若能熟读此书,而参稽三通、两衍义请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书信:咸丰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加罗忠祜片

    韩公五言诗本难领会,尔且先于怪奇可骇处、诙谐可笑处细心领会。可骇处,如咏落叶则曰:"谓是夜气灭,望舒陨共圆";咏作文,则日:"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可笑处,如咏登科则回:"侪辈(疒梭之右)且热,喘如竹筒吹"。咏苦寒则曰:"羲和送日出,(宀来)怯频窥觇"。尔从此等处用心,可以长才力,亦可添风趣。

    家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泽

    中饭后热极,因读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诗,陆放翁"斜阳古柳赵家庄"诗,杜工部"黄四娘家花满溪"诗,念古人胸次萧洒旷远,毫无渣滓,何其大也!余饱历世故,而心中犹不免计较将迎,又何小也!"

    日记: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

    东坡之文,其长处在征引史实。切实精当,又善设譬喻,凡难显之情,他人所不能达者,玻公则以譬喻明之。如"百步洪"诗首数句设譬人端,此外诗文亦几无篇不设譬者。此文以屠杀膳羞喻轻视民命,以捶楚奴婢喻上忏天心,皆巧于构想,他人所百思不到者,既读之而适为人人意中所有。古今奏议推贾长沙、陆宣公、苏文忠三人超前绝后。余谓长沙明于利害,宣公明于义理,文忠明于人情,吾辈陈言之道,纵不能兼明此三者,亦须有一二端明达深透,庶无格格不吐之态。

    文:《鸣原堂论文·苏武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山谷学杜公七律,专以单行之气运于偶句之中;东坡学太白,则以长古之气运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种单行剽姚之气。余尝调小杜、苏、黄,皆豪士而有快客之风者。

    文:《大潜山房诗题语》

    放翁胸次广大,盖与陶渊明、白乐天、邵尧夫、苏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灭虏之意,养生之道,千言万语,造次不离真,可谓有道之士。

    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读震川文数篇,所谓风雪中读之,一似嚼冰雪者,信为清洁,而波澜意度,犹嫌不足以发挥奇趣。

    日记:咸丰九年六月十八日

    自孔孟以后,惟深溪《通书》、横渠《正蒙》,道与文可谓兼至交尽。其次如昌黎《原道》、子固《学记》、朱子《大学序》,寥寥数篇而已,此外则造与文竟不能不离而为二,鄙意欲发明义理,则当法《经说》、《理窟》及各语录札记;欲学为文,则当扫荡一副旧习,赤地新立。将前此所业,荡然若丧其所有,乃始别有一番文境。

    书信:咸丰八年正月初三日致刘蓉

    望溪先生古文辞为国家二百余年之冠,学者久无异辞。即其经术之湛深,八股之文雄厚,亦不愧为一代大儒。虽乾嘉以来,汉学诸家百方攻击,曾无损于毫末。推其经世之学,持论太高,当时同志请老,自朱文端、杨文定数人外,多见谓迂阔而不近人情,此疏阅历极深,四条皆确实可行,而文气深厚,则国朝奏议中所罕见。

    读书录:望溪文集桥除积习兴起人材札子

    书道纵横

    以后作字,须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

    家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谕纪泽

    日内思作字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诸河南、董思白烟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日

    写字之中锋者,用笔尖着纸,古人谓之"蹲锋",如狮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锋者,用笔毫之腹着纸,不倒于左,则倒于右。当将倒未倒之际,一提笔则为蹲锋,是用偏锋者,亦有中锋时也。

    家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