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以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馆,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

    省眼 南省舍人 振行 比盘 都公

    唐李肇《国史补》云: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

    拗项桥长安

    唐《因话录》云:尚书省东南阳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西望南宫也。

    冰 厅

    《因话录》云:时呼祠为冰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

    御史 七贵

    李肇《国史补》云:御史故事,大朝会则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

    御史哄堂

    李肇《国史补》云:凡御史上台,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合坐皆笑,谓之哄堂,哄堂不罚。

    御史台门北开

    唐《谈宾录》云:御史台门北开,盖取其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北都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又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北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耶。此说御史台亦云尔。又北开者,或云此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之,故开此门也。

    五 院

    唐《尚书故实》:御史台,移自大夫已下至监察,谓之五院也。

    御史里行

    唐太宗贞观中,马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命就监察御史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始此。

    御史中丞

    唐太宗贞观中,二十三年七月,改治书为御史中丞。

    宰相病坊 给舍病坊 监察御史病坊

    唐《两京记》:时以秘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秘书丞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卑,故凡好古君子,厌趋竞者,亦求为之。

    六军将军兼大夫

    唐代宗宝应元年,授王仲升为右羽林将军,兼御史大夫。六将军兼大夫,自此始也。

    郎中员外郎授刺史

    唐代宗永泰二年四月,诏尚书省郎中授中州刺史,员外郎授下州刺史。

    内允 内史舍人

    唐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太子中允为内允,中书舍人为内史舍人。

    太子宾客

    唐高宗显庆元年正月,以许敬宗为太子宾客,宾客始有也。

    十使巡察

    唐中宗景龙三年八月,遣十使巡察天下。

    司 封

    唐明皇开元二十四年九月,改尚书主爵为司封。

    大理评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大理寺置评事。

    殿前承旨改为殿直 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晋高祖天福五年四月,诏以承旨名职严重,除翰林承旨外,殿前承旨改为殿直,密院承旨改为承宣。

    司天台

    唐睿宗景云二年,自汉浑仪监,改为太史监,复为太史局。乾元二年三月十九日,敕改太史监为司天台。

    州别驾

    唐高宗永淳元年七月置。

    员外判试检校

    《唐志》云: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皆不佩鱼。

    同正员

    唐高宗永徽四年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员外同正员,自蒋始也。

    医 学

    唐太宗贞观三年九月,诸州置医学。

    医博士

    唐明皇开元十一年九月,天下诸州,各置医博士一人。

    致仕给半禄料

    唐德宗贞元五年四月,以太子太师萧昕为工部尚书,致仕给半禄料,永为长式。初致仕官,只给半禄无料,上加之。待老臣给半料,自昕始也。

    授官举人自代

    唐德宗建中元年正月,诏常参官及诸道节帅已下,至大理评事等,授讫三日,于四方馆上表,让一人自代,其外官委长吏附送表,至中书门下。每官阙,以举多者授之。

    食实封

    唐明皇开元十年十一月,敕中书门下共食实封三百户,自源乾曜、张嘉贞始也。

    致仕官在本品上

    唐太宗贞观二年九月,诏内外文武官,年老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官,宜在本品之上。

    待漏院

    唐宪宗元和二年六月,始置百官待漏院于建福门外。

    笼街喝道

    唐文宗太和二年,舒元褒上疏云: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

    斜 封

    唐睿宗景云元年八月,以中宗时官爵逾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时谓斜封,禁之。

    天策上将

    唐高祖武德四年十月,高祖以古旧官不称秦王殊功,乃别表徽号,加天刺上将。

    节将封王

    唐明皇天宝九载五月,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节将封王,自此始也。

    使 相

    唐明皇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郡长史,剑南节度如故。使相始此。

    骠骑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七年九月,初置骠骑大将军,官为从一品。

    观军容使

    唐肃宗至德中,令鱼朝恩监军事,九节度讨安庆绪于相州。郭子仪、李光弼,名齐功敌,不立统帅,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之名,自朝恩始也。

    元帅 副元帅

    《唐志》:天宝中安史之乱,肃宗讨贼,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即代宗也。又以郭子仪、李光弼,随其方面副之,号副元帅。代宗即位,又以雍王为之,即德宗也。自后不置。至昭宗以晖王为之,即哀帝也。

    都 统

    唐肃宗乾元中置之,或总五道,至上元末省。至宣宗大中之后,讨徐州,以康成训;讨黄巢,以荆南王铎,皆号为都统。

    招讨使

    唐德宗贞元末置之,其后随用兵权置,兵罢则停之。

    防御使 团练使 守捉使 幕副

    唐肃宗至德后,中原置节度使。又大都要害之地,置防御使,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旌节。至上元后,改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又与团练使,兼置防御使名。前使各有副使判官,皆天宝后置。《唐志》曰:亲王总戎曰元帅,文武总统曰总管,以奉使言之,则曰节度使。若大使旌节,置木契以行。元宗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封纛。外任之重,无逾此焉。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无员数,皆天宝后置之。中原则无,塞上有也。

    神策军 宦官主兵

    唐昭宗天复三年,宰相崔允奏曰:高祖太宗承平时,无内官与军旅,自天宝已后,宦官寝盛,贞元、元和,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以便卫从,令宦官主之,唯以二千人为定制。自是参掌机密,遂至内务百司,皆归宦者,上下弥缝,共为不法。

    都部署

    后唐末清泰三年五月三日,夔州张景达,落副总管,充西北番马步都部署,始此也。

    刺史治军 军镇名节度额 观察

    《唐志》曰:肃宗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戎军,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额,寇盗息,则易以观察之号也。

    观察使奏刺史

    唐文宗太和三年十一月,赦文,刺史分忧,得以专达,事有违法,观察使然后奏闻。

    左右千牛

    唐高宗显庆五年三月,始有左右千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