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太极殿

    唐高祖于隋义宁二年五月,受隋禅,改大兴殿为太极殿。

    翠微宫长安本太和宫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四月,营太和宫于终南山,寻改为翠微宫。

    玉华宫坊州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建玉华宫于坊州宜君县之凤皇谷。

    玉华寺

    唐高宗永徽二年,废玉华宫为玉华寺。

    八关宫 合璧宫雒阳

    唐高宗显庆五年四月,造八关宫于东都苑内,五月复改为合璧宫。

    天宫寺洛阳

    唐高祖潜龙时旧宅。

    蓬莱宫洛阳

    唐高宗龙朔二年四月造。

    乾元殿雒阳

    唐高宗麟德二年三月造。

    紫桂宫雒阳

    唐高宗仪凤四年五月,造于沔池之西。

    龙尾道 含元殿长安

    唐高宗咸亨元年三月,改长安蓬莱宫为含元殿。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诘曲七转,曰丹凤门。北望宛如龙尾下垂于地焉。两垠栏悉以青石为之,至今石柱犹有存者。

    万年宫 九成宫长安

    唐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九成宫为万年宫。

    集贤殿 丽正殿 集贤殿书院长安

    唐明皇开元十三年四月,改集仙殿为集贤殿,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广花萼楼 勤政楼 筑夹城芙蓉园长安

    唐明皇开元二十年六月,长安广花萼楼,前面题曰勤政楼,又筑夹城芙蓉园。

    太清宫亳州

    唐明皇天宝二年九月,敕谯郡紫极宫,宜准西京为太清宫。

    观风楼长安

    唐明皇天宝八载四月,于华清宫作观风楼。

    再广长安夹城长安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八月,广夹城。

    华清宫 温泉宫长安

    唐明皇天宝六载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

    紫极宫

    唐明皇天宝二年,诸州置紫极宫。

    集灵台 长生殿长安

    唐明皇天宝元年十月,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也。

    明皇归西内 兴庆宫长安

    唐肃宗上元元年七月,上皇自兴庆宫移归西内,李辅国迁之兴庆宫,即南内也。

    延英殿

    唐传载云:肃宗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也。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集,希求恩宠,欲进其身以此为望焉。

    都亭驿 上元驿汴

    晋高祖天福五年八月,改东京之上元驿为都亭驿。

    至德宫雒阳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六月,以旧宅为至德宫。

    紫宸殿 万岁殿

    周世宗显德六年十二月,改内万岁殿为紫宸殿。

    改宫殿门名雒阳

    唐哀宗天祐二年五月,延喜门改为宣仁门,重明门改兴教门,长乐门改光政门,光范门改应天门,应天门改为乾元门,宣政门改为敷政门,宣政殿改为贞观殿,日华门改为左延福门,月华门改为右延福门,万寿门改为万春门,积善门改为兴善门,含章门改为膺福门,含清门改为延义门,金鸾门为千秋门,延和门为彰善门。

    帝王服赤黄袍衫

    唐太宗贞观中,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裤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著于令。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贞观己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皆常服而已。《志》云:中宗景龙二年七月,太子左庶子刘子元,进议曰,燕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衣之制。爰自北齐,有长帽短鞾,合裤袄子,朱紫元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尝服绯袍;隋代帝王贵臣,多黄服、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其便事。其乌纱帽渐废,贵贱通服折上巾。其制,周武帝建德年所造也。晋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襕。及大业元年,炀帝始制诏吏部尚书牛宏等,宪章古则,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有等差。始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已后用兵,及车驾行幸,百官虽服裤褶,而军间不便。六年复诏从驾远者,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白,屠商皂,士赤黄。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燕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幞头 帽子 腰带 靴 公服

    右五事,上官详前帝王服色赤黄之说,下文幞头乃乌纱帽耳。当时必垂其帽之余者,故前说云渐废,是废其制度也。又云,贵贱通服折上巾,只是以其帽之余帛,折而上系之,俗谓幞头小脚,以便事也。似谓无巾子时为帽,冒其头也,有巾子时为巾也。今之小纱帽子者,亦似因幞头而生其制,又去其巾子耳。何者?其帽之余帛,亦折而上缀之,俗曰帽檐是也。腰带,乃是九环十三环带也。言环,即今之带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裤具,言在裤具之上。有眼目曰左眼,是不忘其本,存古之环象也。环以佩鱼龟算袋等也。鞾即六合鞾也,以六片缝合而成。公服即宇文护加襕之袍也。

    笏

    唐高祖武德四年八月,敕五品已上象笏。三品已上,前挫后直;五品已上,前挫后屈。自有唐已来,一例上员下方,曾不分别。六品已下执竹木为笏,上挫下方。

    手巾 算袋 刀子 砺石 (缺)韘

    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制,凡一品已下并带之,武官欲带者听之。睿宗景云元年七月,诏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不许佩。武官五品已上,佩(缺)韘七事。七事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开元初复罢之。

    幞头巾子

    唐制云:武德已来,始有巾子。文官名流,尚平头小样者。则天朝贵臣,内赐高头巾子,呼为武家诸王样。中宗景龙四年三月,因内宴,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开元以来,文官仕任,多以紫皂官絁,为头巾平头子,相效为雅制。开元十九年十月,赐内供奉官,及诸司长官罗头巾及宫样巾子,迄今服之也。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非此所论者也。

    金银铜鱼袋 龟袋 特进佩鱼 散职佩鱼

    唐高宗永徽二年五月,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袋。至咸亨三年五月,五品已上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袋、刀子、砺石。至垂拱二年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